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枣庄市献血者的核酸检测情况,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ALT检测合格及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阴性的献血者标本9901例,进行HBV-DNA、HCV-RNA和HIV-RNA的联合混样检测,对混样阳性的标本再进行拆分检测。并对拆分乙肝HBV-DNA阳性的样本进行乙肝两对半血清学的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共完成9901例标本的核酸混样检测,拆分阳性的标本7例,阳性率为0.071%(7/9901)。HBcAb阳性或HBcAb阳性伴HBsAb强弱阳性占71.40%(5/7),而HCV-RNA、HIV-RNA均阴性。对7例HBV-DNA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显示:HBcAb阳性2例(28.5%),HBcAb阳性伴HBsAb强弱阳性3例(42.9%),HBsAg弱阳性伴HBsAb阳性1例(14.3%),两对半结果全部阴性1例(14.3%)。结论常规检测后的献血者依然有传染性的可能,核酸检测可有效降低传染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嘉峪关市有偿与无偿机采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笔者对有偿与无偿机采献血者血液进行初筛并对血液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卢平  黄筱曼 《广西医学》2011,33(2):243-244
目的 比较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临床提供安全用血.方法 分别检测4 518例自愿无偿献血者和227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ALT、抗-HCV、抗-HIV、HBsAg、梅毒抗体5项传染病指标,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无偿献血组5项传染病检测指标不合格467例(10.3%),互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6种不同类型献血者人数和血液检测情况作比较,探讨最安全的献血类型。方法对31129名献血者血液五项指标作检测,把献血者分为三组六种类型,对每组献血者的人数和检测指标不合格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六种类型的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的血液五项检测指标阳性率最低(1.5%)。结论自愿的、无偿的、固定的献血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从而满足临床用血和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ALT与4项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探讨采供血机构检测ALT的必要性.方法:对2009年度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ALT不合格率18.77‰.ALT与HBsAg、抗-HCV、抗-TP有一定的关联性,与抗-HCV的关联程度(15/904)明显大于其他标志物,与HIV无关联.结论:对献血者ALT检测仍有必要,建议把现行的采血后两次检测改为采前一次和采后一次检测.采血前加强对献血者的体检、问询,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别的快速检测方法对ALT进行筛查,采后ALT检测采用快捷、方便、经济的赖氏微孔板法,有条件的也可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血液中心应用血清学检测联合核酸检测的价值,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感染风险。方法以我血液中心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大约共计3000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血液标本均经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以下简称酶免),与谷丙转氨酶;并行HBV/HCV/HIV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对于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的标本需进行鉴别试验,其中鉴别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并将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三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大约3000份血液标本中,经酶联免疫检测单试剂不合格331份,不合格率为1.35%;其中经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反应性且经核酸检测无反应性的不合格标本共31份,其中HbsAg反应性11份,HCV抗体反应性20份;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共43份,经跟踪检测确认其中HBV13例、HIV窗口期感染2例,末检出HCV献血者。结论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别,核酸检测虽然对血清学阴性的HBV感染检出效果明显,但对于感染HBV但病毒载量极低者,其漏检的可能性较高;需要经跟踪检测与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7.
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两种献血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液质量要求检测1 383例亲友互助献血者、13 809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献血方式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亲友互助献血组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组。结论: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亲友互助献血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检测情况.方法 对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血样进行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紫外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和抗-梅毒螺旋体(抗-TP).结果 2006~2010年青岛市无偿献血者检测5年不合格率(至少一项有问题)平均为3.88%;在不合格指标中,五年平均感染HIV,HBV,HCV 和TP分别是0.089%,0.37%,0.22% 和0.31%.结论 ALT升高是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降低血液传染性指标的不合格率,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减少血源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定量PCR结合混合标本检测献血者HCV-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红林  纪宏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22-3622
目的:探讨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定量检测献血者混合标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例抗-HCV阳性标本、3 274例抗-HCV阴性标本及二者随机抽样组成的混合标本的HCV-RNA含量。结果:在38例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5例核酸检测阳性,两者阳性符合率39.5%(15/38)。15例双阳性标本与抗-HCV阴性标本混合检测核酸,仍为阳性。常规血清学检测阴性的标本NAT检测为阴性。结论:定量PCR检测HCV-RNA的方法适用于献血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甘斌 《中外医疗》2012,31(36):181+183-181,183
目的探讨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的结果。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4500例,互助无偿献血者300例,分别检测5项传染病指标:抗HCV、HbsAg、抗HCV、梅毒抗体、ALT,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经过检测后,自愿无偿鲜血者有46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5%,互助无偿献血者有4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1%,自愿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互助无偿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现代献血模式中,自愿无偿献血的5项传染病指标不合格率较低,应将其作为献血事业的前进方向,互助无偿献血也应向自愿无偿献血过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核酸检测方法对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能力.方法 方便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到献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8000名人员,对其分别选择Procleix Ultrio以及nested-PCR两种自动核算检测系统对其血浆标本予以HBN核酸检测,同时序列分析核酸阳性标本.结果 通过研究后可知,40名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比例经计算后为0.50%,420名献血者抗-HBc结果为阳性,比例经计算后为5.25%,25例献血者经过Procleix Ultrio以及nested-PCR能力相当,表现为阳性结果.结论 献血人员中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比例较高,而核酸检测方法的差异性致使检测能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献血者保密性弃血与安全输血.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8例献血者要求保密性弃血的原因及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要求保密性弃血的8例献血者5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35岁以上第一次献血的男性、自由职业者、学历低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群体,保密性弃血以不良性行为、同性恋、纹身等高危险行为为主要原因,其他临床病症诸如皮肤病、高血糖等非高危行为也成为保密性弃血原因.结论 仅仅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不能保证输血安全,要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宣传教育,是献血者了解自己是否具有潜在危险行为或临床病症,对自身和受血者存在潜在危害,劝其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献血后为献血者提供一个保密性弃血的机会,从而保证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3.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 RNA病毒载量。结果共对141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追踪检测及分析,判定其HBV感染类别,并探讨其归队可行性。方法 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间,在84 865例献血者标本中共检测出47例HBsAg-/HBV DNA-献血者,对其中42例进行追踪检测,根据其HBV DNA定量和乙肝五项结果,进行HBV感染类别的判定及分析。结果 共有42例献血者经知情同意完成1次追踪检测,7例完成2次,17例完成3次。从中鉴别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hepatitisB infection,OBI)30例(71.4%),HBV一过性感染6例(14.3%),核酸筛查假反应性6例(14.3%)。30例OBI检出时,HBcAb-占73.3%(22/30),单HBsAb-占10%(3/30),OBI的病毒载量较低,多集中于低值区域。结论 番禺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多为OBI,有6例核酸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赤峰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和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3.67%,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68%、0.27%、0.09%、0.74%、1.89%.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站无偿献血血液检测阳性情况,探讨提高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反馈准确度的可行性,降低血液报废。方法:对我站647例实验室阳性血液进行统计分析;对154例HBsAg、抗-HCV阳性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率最高为ALT,占实验室总阳性率的63.5%;HBsAg、抗-HCV灰区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3.7%和3.2%,HBsAg、抗-HCV灰区标本ELISA假阳性率较高。结论:控制可引起ALT升高的因素,减少ALT阳性血液淘汰率,建议重新设定符合献血者特定人群的ALT临界值;建议对HBsAg、抗-HCV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梅毒阳性标本进行TPPA确认试验,并以此结果对献血者进行结果反馈,提高血站实验室结果反馈准确度,减少纠纷,降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福州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HBV的基因型及主要亲水区(MHR),尤其是其中"a"决定簇区氨基酸的变异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2013年7月—2014年10月福州地区献血者的90874名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 ELISA与单人份核酸检测,对筛查出的HBsAg-/HBV DNA+标本,进行HBV DNA的提取和S区基因的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进行进化分型,分析MHR中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选取15例前期研究所得的HBsAg+/HBV DNA+标本的测序结果作为对照,比较两类标本在"a"决定簇区蛋白序列变异上的差异.结果 16份测序结果中B基因型15份,C基因型1份.15例标本中13例在MHR内共发生了33次氨基酸的变异,其中25次集中在"a"决定簇区,HBsAg-/HBV DNA+标该组"a"决定簇区的变异率要高于HBsAg+/HBV DNA+标该组.变异的形式主要为单个的氨基酸的点替换,另有7例标本在124位与125位氨基酸间发生了9个碱基的非移码插入,造成该位点间"TNR"3个氨基酸的插入.结论 福州地区献血者HBsAg-/HBV DNA+血液标本中HBV的基因型以B型为主,MHR的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在"a"决定簇区,有本地区的地域特点.研究中新发现的3个氨基酸"TNR"的插入变异,可能影响HBsAg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并行的检测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方法对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共计73559份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及血型),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统计各项检测的检出率;将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3项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检测的73559份标本中,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三项阳性同时核酸阳性的标本共407份(0.55%);单纯核酸阳性489份,检出率为0. 67%,经鉴别,HBV DNA阳性131份,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核酸检测阴性而酶免检测双试剂阳性的标本共有61份,其中HBsAg双阳性44份,抗-HCV双阳性17份,无HIV抗体/抗原双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对于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的检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核酸检测不能完全代替血清学检测,两者结果不一致,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肝核心抗体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献血者进行常规血液筛查,如合格就对其标本进行ELISA的方法来检测献血者的抗HBc与抗HBcIgM,如果标本为阳性标本则用PCR的方法来检测献血者的HBV DNA,对此类献血者进行抗HBc滴度检测.结果 经常规血液筛查的血样有3000份,筛查成功后,发现在标本中有267份标本经检测为抗HBC阳性,而在267份抗HBC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 DNA的样本有2份,在标本中有15份标本经检测为HBC IgM阳性.结论 应在血液筛查时多增强对核心抗体的检测,以防抗HBC阳性的血样与HBsA g阴性的血样传播HB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HBsAg金标快速试剂筛查献血者的意义以及分析初筛漏检原因.方法 采用HB-sAg金标快速试剂对捐血前献血者进行初筛,ELISA法对捐献血液进行复检,初筛阴性而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用金标快速试剂复试.结果 23 195例自愿无偿献血者中,ELISA检测HBsAg阳性率为7.5%,其中初筛阳性率为6.4%;21 711例初筛阴性献血者中,ELISA试剂复检阳性率为1.15%(249/21711),初筛漏检率为1.07%(249/23195),其中初筛试剂因素漏检率为0.95%(220/23195);人为因素失误漏检29例,占11.6%(29/249).结论 初筛操作者应严格按照金标快速法试剂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对进一步提高金标快速法试剂的灵敏性,减少血液的浪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确保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