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Hp毒力因子进行的研究中 ,发现CagA基因是Hp高毒力株的标志基因。其编码产物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是引起人类严重胃部疾患的主要因素之一 ,CagA基因并不存在于所有的Hp菌株中 ,在中国人中约有 90 %感染者含有此基因。该基因已被克隆和测序 ,含有CagA基因与不含CagA基因的菌株在致病能力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目前一致认为含CagA基因的Hp菌株为高毒株 ,与消化性溃疡 ,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CagA蛋白位于细胞表面 ,是一种亲水性免疫显性蛋白 ,可刺激患者机体产生相应的IgG和IgA抗…  相似文献   

2.
原位PCR检测人胃粘膜中幽门螺杆菌cag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geneA,cagA)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等严重胃部疾病。因此,HpcagA的检测倍受临床重视。我们建立了检测HpcagA的原位PCR技术,并对胃粘膜HpcagA进行了定位观察。临床标本100份均为病理诊断明确的胃粘膜石蜡切片,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癌40作者单位:430060武汉,武汉市第三医院例。根据HpcagA的DNA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分别采用原位PCR和常…  相似文献   

3.
CagA和机体免疫反应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及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bacter pylori,Hp)菌型差异和机体免疫反应在Hp致病听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175例血清抗Hp CagA-IgG和抗Hp IgE。结果 ①Hp感染者抗Hp CagA-IgG的阳性率(80%)明显高于抗Hp IgE(58.29%,P〈0.01)。②血清抗Hp CagA-IgG在慢性活动性胃炎(ACG)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cagA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cagA被认为是Hp致病程度相关菌株的一种标志 ,cagA并非存在于所有的菌株中 ,它在Hp菌株中的存在状态有地区差异。为了解我国cagA存在情况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PCR方法 ,检测了从北京地区分离的Hp菌株cagA基因存在情况 ,并与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作了比较。对 6 4株Hp(由本实验室中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菌株库提供 ,其中胃癌来源 2株 ,胃及十二指肠炎 34株 ,胃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 0 32 …  相似文献   

5.
据初步统计 ,全世界超过 5 0 %的人群有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其中西方国家的感染率为 2 5 %~ 5 0 % ,发展中国家有的高达 90 % 〔1〕。然而 ,只有少数感染者发展成消化性溃疡或胃癌 ,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 ,Hp的cagA、vacA、iceA基因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关cagA、vacA与疾病的关系我国也有报道〔2〕。本文研究了浙江地区Hp菌株的cagA、vacA、iceA基因型别并分析了与疾病的关系。材料和方法Hp菌株的来源 :Hp菌株分离自 60例胃、十二指肠疾…  相似文献   

6.
早期发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液体培养上清中含有导致哺乳动物上皮细胞产生空泡的物质 ,后来证实是由一种相对分子质量 (Mr)约为870 0 0或 95 0 0 0的Hp分泌蛋白引起 ,因而命名为致空泡变性细胞毒素 (VacA)。本研究采用多种液相层析方法的组合 ,对HpMr 为 95 0 0 0的VacA蛋白进行分离纯化 ,为进一步研究VacA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采用经硫酸铵沉淀及透析后得到的HpCCUG 17874菌株液体培养浓缩上清 ,应用吸附层析、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等液相层析方法进行Vac…  相似文献   

7.
10年前在我院行胃镜、病理和Hp检测确诊为Hp阳性者 6 3例 ,10年后到我院复查再次行上述检查 ,其中 16例转阴 ,47例仍为阳性。采用细菌培养和Giemsa染色检测胃粘膜内Hp ,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 47例Hp持续感染 10年患者血清抗HpCagA IgG和抗HpIgE ,并检测了这些患者 10年前后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47例Hp持续阳性患者 10年前后消化性溃疡 (PU)的发生率由 14例(2 9 78% )发展至 2 5例 (5 3 19% ) (P <0 .0 5 ) ;胃粘膜糜烂由 8例 (17 0 2 % )发展至 18例 (38 2 9% ) (P <0 .0 5 ) ;肠上皮化生 (IM)由…  相似文献   

8.
抗幽门螺杆菌血清IgE和胃粘膜肥大细胞在Hp致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体免疫反应在幽门螺杆菌(Hp)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149例患者血清中抗HpIgE,并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其胃粘膜中肥大细胞(MC)。结果①Hp阳性者血清抗HpIgE含量、阳性率和胃粘膜中MC总数及脱颗粒比均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②不同胃部疾病之间血清抗HpIgE含量、阳性率和胃粘膜中MC总数及脱颗粒比有显著差异,活动性胃炎显著高于非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0.01),中重度胃炎显著高于轻度胃炎(P<0.001);③血清抗HpIgE阳性者胃粘膜内MC总数及脱颗粒比均显著高于抗HpIgE阴性者(P<0.01),且血清抗HpIgE含量与胃粘膜内MC脱颗粒比呈正相关(r=0.60,P<0.001)。结论血清抗HpIgE参与了Hp的致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为刺激MC脱颗粒,而致胃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杭幽门螺杆菌血清IgE和胃粘膜肥大细胞在Hp致病中的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机体免疫反应在幽门螺杆菌(Hp)致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149例患者血清中抗HpIpE,并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其胃粘膜中肥大 细胞(MC)。结果 ①Hp阳性者血清抗HpIgE含量、阳性率和胃粘膜中MC总数及脱颗粒比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②不同胃部疾病之间血清抗HpIgE含量、阳性率和胃粘膜中MC总数及脱颗粒比有显著差异,活动性胃炎显著高于非活支性胃炎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诱导大鼠胃粘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 (Hp)超声提取物对大鼠胃粘膜细胞系合成与分泌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大鼠胃粘膜细胞OUMS 37(34代 )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 3d后细胞生长到紧密状态时 ,换以新鲜的培养基 ,加入Hp超声提取物或试剂后 ,采用酸变性法 ,按指定时间取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测定胃蛋白酶原活力。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的Hp超声提取物(10 0mg/L ,2 0 0mg/L ,40 0mg/L)对细胞存活无影响。Hp超声提取物可在 30min~ 180min内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大鼠胃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DibutyrylcAMP显著诱导胃粘膜细胞分泌胃…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与致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的关系已被证实;本文通过临床分离Hp的培养滤液,对体外培养Vero细胞是否产生空泡毒作用,探讨Hp的致病机理。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内镜下分离培养62株Hp,按Schm...  相似文献   

12.
化学致癌剂MNNG对人胃粘膜上皮细胞骨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与胃癌相关的化学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人类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进行恶性转化实验,得到转化后细胞MC。比较观察了GES-1和MC细胞的骨架形态。结果表明GES-1及MC,角蛋白在二细胞均为阳性,微管形态和分布无差异,而微丝肌动蛋白在GES-1细胞呈正常排列,MC细胞微丝出现明显的异常,显示了化学致癌剂MNNG对人胃粘膜细胞骨架的选择性作用的特点。本工作对深入研究亚硝酰胺类化学物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细胞水平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P感染能引起胃内环境改变、细胞过度增殖、使胃内自由基增加、导致胃粘膜细胞DNA损伤、引起癌基因表达增加、HP毒素作用于胃粘膜以及HP本身的基因改变等  相似文献   

14.
以人胃癌细胞BGC-823为模型,在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导致蛋白激酶C(PKC)负效应条件下,探讨了PKC活性的阻抑与细胞恶性表型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可能作用机理。PMA(100μg/L)处理BGC-823细胞72h,细胞质、膜和核中PKC活性分别下降35.6%和72.3%。经电泳分析,观察到细胞核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降。在PKC活性被阻抑的同时,人胃癌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呈单层生长,出现接触抑制,在软琼脂中不能形成集落。表现出部分恶性表型丢失,并且与人胃癌细胞恶化密切相关的癌基因Ha-ras基因表达也明显被阻抑。这可能是PKC活性被阻抑引起人胃癌细胞部分恶性表型丢失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硒对大鼠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其与5-HT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硒对MNNG(N甲基 N 硝基 N亚硝胍)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其与5 羟 色胺(5 HT)的关系。方法 用MNNG(20mg·kg-1)给大鼠灌胃,以诱导大鼠胃癌模型形成。用HE染色、显 微镜观察和AB PAS反应方法比较硒在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和显微图像分析胃粘膜5 HT细胞的变化。结果 饮水中补充2mg·L-1和4mg·L-1的亚硒酸钠可以加 重胃粘膜的糜烂、出血,促进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在MNNG诱癌过程中发生了浆膜下平滑肌瘤,且亚硒酸钠 可以增加平滑肌瘤的发生率(P<0.05)。5 HT内分泌细胞的面数密度(NA)实验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 低硒组平均光密度(M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在MNNG所致胃癌形成过程中亚硒酸钠 并不能降低大鼠胃癌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胃粘膜5 HT的分泌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长因子在体内、体外能刺激正常细胞增殖成长,癌基因的转化蛋白与细胞恶性转化密切相关,而某些多肽类生长因子或其受体又与癌基因的转化蛋白在结构上存在同源性,因此,研究生长因子的作用将有助于了解生长因子影响细胞正常生长及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lh factor EGF)是1962年首先从雄性小鼠颌下腺  相似文献   

17.
嗜肺军团菌培养物滤液对正常人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人PBM经LpV滤液作用,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LpA滤液仅在高浓度时使CD3降低。LpV滤液并能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结果提示Lp胞外产物中可能含有免疫抑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抗凋亡蛋白bcl-2在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bcl-2基因在胃癌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bcl-2蛋白的表达。正常胃粘膜中bcl-2仅一例弱表达。在胃癌和癌旁bcl-2表达均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0.01),但胃癌与癌旁间无差异。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bcl-2基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bcl-2蛋白在胃良性病变过度表达,一旦癌变,细胞的阳性表达不再升高,这可能与bcl-2抑制细胞凋亡的强度不再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旋杆菌对大鼠和人胃粘膜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观察了幽门螺旋杆菌菌体超声粉碎提取物对大鼠胃粘膜细胞株RGM1和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Hp提取物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不一:在RGM1细胞,Hp提取物作用使MTT比色法OD值和^3H-TdR掺入值明显降低,在BGC-823细胞,Hp提取物作用使MTT比色法OD值和^3H-TdR掺入值明显增高。表明Hp提取物抑制大鼠胃粘膜细胞株增殖而促进人胃腺癌细胞株增殖。提示细胞的状  相似文献   

20.
cagA和cagM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g致病岛(cagpathogenicityisland)为新近在cagA表达阳性的幽门螺杆菌(Hp)菌株中发现的又一致病相关的基因群,其编码蛋白被认为是毒素及毒素转运机能相关的分泌系统。cag致病岛被认为是由水平转移的方式来源于质粒或噬菌体,具有部分或全部丢失等不稳定性表现。通常cag致病岛在Hp中呈连续状态存在,少部分被插入序列分割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9670648);欧共体委员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IC18CT950024)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刘炯,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