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贵刊《流沙坠简中敦煌医方简初探》〔上海中医药杂志,(11):48,1986〕(以下简称流沙方)发表后,又读《两张汉简医方的启示》〔上海中医药杂志,(4),35,1988〕,对敦煌汉简医方各有所见。笔者在敦煌马圈湾汉代遗址近年出土汉简中又得数方(以下简称敦煌  相似文献   

2.
欣读《流沙坠简中煌敦医方简初探》(以下简称流沙方)和《两张汉简医方的启示》(以下简称居延方)后,收益颇大。两文对敦煌汉简医方各有所见,引起了笔者对煌敦医学资料的极大兴趣。在对敦煌出土古院药  相似文献   

3.
猪苓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五见:一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阳明病篇》)的第226条、第227条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少阴病篇》)的第319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以下简称《金匮·第一篇》)的第17条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以下简称《金匮·第十三篇》)的第13条。这五条原文,表面上看,前三条为外感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见于《伤寒论》“伤寒脉微而厥……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又《千金方》载:“治冷利久下,乌梅丸方。”《方函口诀》云:“厥阴多寒热错杂证,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外,凡用此方(乌梅丸)而奏效者多。”雉间焕云:“反胃之证世医难其治,此方(乌梅丸)速治之实其剂也。  相似文献   

5.
祖国最古的医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四物乌喙十分术十分细辛六分桂四分以温汤引一刀■日三夜再行解不出汗上面的译文和右边的照片摹图,就是在甘肃居延海,汉张掖居延都尉遗址中所发现的一万多片木简中的一片,这是一条最古的医方,在汉代张机著的伤寒论里面有类似的方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由以上的材料,更证明它是治伤寒的医方,并知道木简上所载的“术”就是白术,“桂”就是桂枝的简称。这一万多片木简中,医方有四简,现  相似文献   

6.
《居延新简》是1972~1982年10年间在肩水金关、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候官第四燧遗址及额济纳旗布肯托尼以北地区发掘出的汉代简牍汇编,总数约有2万余枚。其主要内容有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等,其中有关医药的简牍有近百枚。本文对医药简牍加以条贯分析,从中窥测祖国医学在汉代边塞队伍中的运用及汉代人们对疾病、医药的认识。1《居延新简》中的病症居延地处西北边塞,即额济纳河流域,属温带干燥性气候,冬季干冷,多狂风。气候的因素无疑增加了“伤寒”的患病,在近百枚医药简中,多次出现“伤寒”的记载,充分说明“伤寒”是…  相似文献   

7.
咳嗽一证临床常见,因其成因复杂、治疗不易,故历代医家均称难治。《医学真传》曰:“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尤其内伤久嗽,病变涉及五脏六腑,其治更难。清·叶天士治疗久嗽颇具经验,笔者就其《临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未刻本叶氏医案》(以下简称《未刻本》)所载有关内容,试作以下浅述。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一直强调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名《伤寒卒病论》)是我国临床医学的奠基典籍。宋代学术名家严器之将张仲景著作中的方治誉之为“众方之祖”。其后的医家,或称之为“方书之祖”(见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群方之祖”(见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清代伤寒名家柯韵伯曾经指出:作为临床医学经典,《伤寒论》不只是代表哪一科的,而是各科临床都应该认真学习,并明确表述学医者如果不读张仲景书,则“不可以为医”(见柯氏《伤寒来苏集》)。《伤寒杂病论》,后世医家整理此书,又分之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简称《…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一书,载方198,立法238,它是作者在研究前人学术成就基础上写成的,其中尤受叶天士的影响为大。吴对叶极为推崇,他认为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惜其论之未详,立法未备”。而吴又可又“立论不精,立法不纯”,“惟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针对这种情况,吴  相似文献   

10.
万小刚 《中医杂志》1990,31(3):15-17
丹波元坚,字亦柔,汉室刘氏之后,中名刘茞庭,幼承庭训,学有渊源,乃日本汉方医学折衷考证派之中坚,医名震于东瀛。其著作有《伤寒广要》、《伤寒论述义》(以下简称《述义》)、《药治通义》等。《述义》一书,系述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之余意而作,斟酌诸家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千金要方》的脏腑温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所论述的脏腑温病散在脏腑各篇,“伤寒上”还集中地记载了各脏腑温病的证候和方药,有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和黑骨温共五种温病,各病又分阳毒和阴毒(详见《要方·伤寒上》)。(一) 脏腑温病的记载,在现存的中医古籍中,首见于《要方》,但不是孙思邈标新立异,而是唐代以远的古代医学之说。在《要方》脏腑各篇之后记有扁鹊之语:“灸肝肺二输,主治丹毒牵病,当以原处调治,调其阳,理其阴,脏腑之疾不生矣。”等。可见,脏腑温病的有关资料,赖《要方》得以保存下来。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整理了《要方》所论的脏腑温病,并增方名。《三因方》亦引载此五病,命题为“四季疫症治”,前论后治,方增到九个(原七首),对原文和方药改动较大。虞抟在《医学正传》里对脏腑温病  相似文献   

12.
《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以下简称“溯源集”)为清·钱潢所著,是钱氏现存的唯一著作。钱氏研究《伤寒论》颇深,尤服膺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昌《尚论篇》,并能纠失补缺,而具创见,成一家之言。现将该书重要学术问题作一评述,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3.
黄元御系山东清代名医,一生“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治学勤奋,著述甚丰,影响颇大。黄氏“博搜笺注”,“倾历群言”,历经“十载幽思”,先后于乾隆十三年(1748)与乾隆十九年(1754)著成《伤寒悬解》(简称《悬解》)与《伤寒说意》(《简称《说意》)两书。《悬解》十六卷,基本依宋本条文原例依次顺解注释:《说意》十一卷,则综合分类六经病篇阐说大意奧旨。两书集中反映了黄元御治伤寒学的基本思想及方法,现就其治伤寒学思想作一大要评述。力驳传经为热传经为热,直中为寒,是伤寒传经学说的重要内容,且为大多伤寒注家所赞同。黄氏则反其道而行之,指出:“叔和混热病于伤寒……,启后来传经为热之讹,注伤寒者数十百  相似文献   

14.
宋代名医许叔微 ,字知可 ,官及集贤院学士 ,后世多以“许学士”称之。在伤寒研究方面 ,许氏颇得仲景之意 ,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和《伤寒九十论》;杂病证治方面 ,尤精古方 ,善创新方 ,著《普济本事方》,其中所载诸方 ,治疗疑难病证 ,疗效显著 ,被叶天士视同“枕中秘”,张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普济本事方》开宗第一卷即述“中风肝胆筋骨诸风”的证治 ,其中多有建树 ,对后世启发极大 ,笔者试对其内风证治思想作一浅要探析。许氏将中风分为三类 :“风中脉则口眼斜 ,风中府则肢体废 ,风中脏则性命危”。治“风中脉”,宜祛…  相似文献   

15.
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清康熙、雍正年间人,著《伤寒来苏集》,其中《伤寒论注》(以下简称《论注》),是其力作,反映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柯氏“以方类证”,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必拘病在何经。可是,如果细研《论注》,可以发现,柯氏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亦言错简,今就其错简思想作一简单剖析。一、重新编排,各以类从。柯氏认为《伤寒杂病论》经王叔和编次整理,已失仲师原书之次第,“仲景书皆叔和改头换面,非本来面目也。”又遭方喻等肆意条  相似文献   

16.
杨栗山,名璿,夏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精研伤寒与温病,“集群言之粹,择千失之得”,参以己见,著成《伤寒温疫条辨》(简称《寒温条辨》)。此书深得后人推崇,近贤蒲辅周老中医认为:“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本文拟从《寒温条辨》的学术思想渊源,学术成就,着重探讨其治温15方临床  相似文献   

17.
“伤寒补亡”是宋代伤寒学家研究伤寒学的重要特点。他们从医疗实践出发,深感“仲景之书,残缺已久”,对《伤寒论》中涉及或未涉及到的外感疾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大量的增补、扩充、区分和辨别。诸家之中,尤以庞安时所补为多,所辨为力。浅析如下,以求教正。一、增补伤寒证治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载方244首,载证53类,其中: 1.增补《伤寒论》中方证俱无者。庞安时对其增补论治二十类。其中,妊娠伤寒证13方,伤寒杂证6方,小儿伤寒证7方,败坏别行证5方,伤寒  相似文献   

18.
上古本有温病 ,伊尹“三黄汤”(大黄、黄连、黄芩 )就是治温之方 ,太仓公直呼为“火齐汤”(齐 ,通剂 ,火门方的意思 )。太仓公用火齐汤 (据近人考证 ,实属三黄泻心汤 )的治案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颇详 ,西汉名医淳于意也用此方治愈了“涌疝”(令人不得前后溲 )之病。可是 ,自《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的论述之后 ,温热病遂变成广义伤寒的一种。就是别有师承的《难经·五十八难》也将温病归并伤寒之内。自此说一行 ,张仲景“撰用《素问》《八十一难》”自然以《伤寒杂病论》名其书 ,《太阳篇》所述的“温病”与…  相似文献   

19.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冶黄黔”(32页)、“冶(?)”(44页),以及“乾而冶……燔而冶”(34页)、“段冶”(58页)、“燔冶”(85页)等。帛书整理小组以“冶”字训“碎”之义,并引《医心方》、《流沙坠简》、《武  相似文献   

20.
许叔微(1080~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曾任集贤院学士,人以“许学士”称之。许氏学本仲景,探幽发微,注重辨证;论治杂病,重视脾肾,活法圆机,而屡起奇疾。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普济本事方》(以下简称《本事方》)系许氏晚年所撰。是书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论精明,颇多创见,堪为后世传颂。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本文拟将是书主要学术特色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