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治疗与耳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延瑞喆 《中国药事》2012,26(12):1416-1417
目的分析药物引起的耳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根据文献、药品说明书及临床报道所致耳毒性的药物,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耳毒性药物大致分为5类,分别是抗生素类、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物、袢利尿药和抗疟药。结论加强用药知识宣传,重视各种耳毒性药物对内耳的毒害作用,防止耳毒性药物的滥用,能够避免耳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氨基甙类所致耳毒性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谢虹 《医药导报》1993,12(3):132-134
提要氨基甙类抗生素突出的不良反应是耳毒性,目前临床尚无特殊药物治疗。本文介绍近年来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具有对抗这种不良反应的一些药物。  相似文献   

4.
浅谈药物的耳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全国五类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多达1770万,其中6岁以下的聋儿有74万.药物的耳毒性是导致听力障碍的一大原因,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蜗中毒及前庭中毒反应.长期与短期大剂量服用某些药物,可导致耳蜗及前庭结构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邹若飞 《中国药业》1999,8(5):61-62
许多药物可产生耳毒性而致听觉障碍,轻者引起耳鸣,重者可引起永久性耳聋。文献报道[1],我国180万聋哑儿童中,药物引起的耳聋占60%,约100余万人,且以每年2~4万人的速度递增。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具有耳毒性的药物主要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近年来,非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耳毒性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胡仪吉 《天坛药讯》2005,17(2):25-28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1770万,其中聋哑儿有600万,7岁以下的聋儿可达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系统实施。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机制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对大多数G^-引起的感染疗效确切等特点。但该类药物具有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窄等缺点,应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参数近期文献从葡萄糖转运及其代谢、第二信使、微量元素和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处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中耳局部氧氟沙星滴耳液后的对内耳是否具有毒性,用50只豚鼠分别以氧氟沙星滴耳液、庆大滴耳液有溶媒应用于中耳局部,持续及7及14天,检查中耳粘膜反应、眼震抑制率及耳蜗、前庭的形态学结果证明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局部无刺激及无内耳毒性,而庆大霉素滴耳液对中耳局部且能引起明显的耳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9.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机制及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糖甙类抗生毒具有抗菌谱广,对大多数G-引起的感染疗效确切等特点.但该类药物具有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窄等缺点,应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参考近期文献从葡萄糖转运及其代谢、第二信使、微量元素和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处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龙敏  陈蓉  王颖 《中国药房》2005,16(16):1264-126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杆菌的重要药物,由氨基糖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初步了解WM88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性能及其影响力.方法:设置庆大霉素组与庆大霉素加不同剂量WM88(10mg、20mg)的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眼震电图(ENG)的频率,了解其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的变化.仅结合耳蜗铺片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方法和扫描电镜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听生理检查数据统计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形态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没有发现WM88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耳蜗和前庭毒性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亚莉  胡亚欣 《河北医药》1992,14(3):165-165
氨基糖甙类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也是最易发生耳毒性的一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本文仅综述其耳毒性特点及防治措施。1 耳毒性特点:(1)发生率高: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包括对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的损害。前者发生较早,通常在2~4周发生,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及时停药可恢复;后者发生较晚,多数在1~3个月出现,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据统计全国1770万聋人中,有300万为应用耳毒性药物引起,足见其危害。(2)  相似文献   

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是药物在内耳淋巴液内积聚,损害了毛细胞的功能所致。多磷酸肌醇可能是药物在膜上的受体,动物实验证实,毛细胞受损方式主要有两种:毛细胞被破坏,毛细胞从上皮中被挤出,慢性耳毒性的发生与毒性代谢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基因的1555^G突变可能导致机体对药物耳毒性敏感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的耳毒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刘天亮 《中国药业》2010,19(7):82-83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出现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不良现象,致中毒性耳聋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经济压力。在临床应用中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充分做好中毒性耳聋的预防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对于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耳毒性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 ,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引起的感染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但该族类药的耳毒性、肾毒性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本文就氨基糖苷类的耳毒性症状、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以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治疗中的耳毒性发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长期或反复使用链霉素所致的耳、肾毒性与机体链霉素抗体间的关系。健康豚鼠用SM-BSA结合物、BSA分别免疫后,再注射不同剂量的纯链霉素30d,测定其听觉脑干电反应的变化,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内耳功能及内耳和肾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未免疫只用不同剂量的链霉素组有豚鼠内耳听觉功能及内耳和肾的形态变化甚小。用BSA免疫后再用不同剂量的链霉素组豚鼠上述器官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而用  相似文献   

18.
自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简称AmAn)问世以来,其肾、耳毒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重要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促使人们对其毒性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AmAn的肾、耳毒性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在耳科领域,预防和治疗此类抗生素致聋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者1,男,55岁,患颈椎间盘突出症。医嘱先给予400mg血塞通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以活血通络;然后给予8 mg注射用氢溴酸高乌甲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以镇痛。在滴注氢溴酸高乌甲素(广东某制药公司,批号20110901B)过程中,患者左耳乳突部位出  相似文献   

20.
张钧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2):93-94
临床应用的氨基苷类抗生素能损伤内耳毛细胞.引起患者听力损伤.其损伤机制是在耳蜗中产生自由氧,从而激活毛细胞死亡通路,继发细胞凋亡.目前,保护内耳免受耳毒性药物损伤的策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