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0月~2004年7月。我科介入治疗19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出血是胃肠疾病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占内科住院病人的2%~3%。尽管近年来在治疗上,包括中西医药物治疗、内镜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均有改进与提高,然而病死率仍在10%左右,其预后与能否迅速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救治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两种。以Treitz韧带为界,位于其上方的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包  相似文献   

3.
4.
上消化道反复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电是消化内科专业的难题之一。我们2001-01/2004-12采用介入放射方法治疗,既能明确出血部位,又能有效控制出血,15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和研究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2006年12月血管发育不良所致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8例,给予沙利度胺片100 mg/d口服,疗程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一a(TNF-a)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临床疗效总评分由治疗前的(15.000±3.630)分降至治疗后的(5.330±3.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18例患者平均出血次数为(1.000±1.237)次,输血量为(100.000±240.098)ml,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少[(11.220±6.404)次和(1422.220±1556.601)ml,P值均<0.01];血红蛋白含量为(9.533±2.278)g/ml,比治疗前显著上升[(5.950±1.656)g/ml,P<0.01].5例患者服药前血清中VEGF浓度为180 pg/ml、TNF-α浓度为58 Pg/ml,治疗后VEGF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116和34 pg/ml,P值均<0.01).结论 沙利度胺能明显抑制血管发育不良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VEGF、TNF-α水平,对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内镜和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胃肠出血的血管病变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血管病变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可以是独立的异常表现或是全身疾病、综合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AS)诊断及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我院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观察组给予内镜止血治疗,探讨消化道出血DAS诊断及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AS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内镜检出率(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发育不良和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李贵森朱人敏血管发育不良(angiodysplasia)又称血管扩张、动静脉畸形或血管瘤。目前认为它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发病率许多具有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因而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0月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给予沙利度胺片100mg/d口服,疗程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总评分由治疗前的(14.56±3.30)分降至治疗后的(5.23±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20例患者平均出血次数为(1.00±1.13)次,输血量为(100.00±230.01)mL,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少[(11.12±5.73)次和(1338.22±1451.32)mL,P值均〈0.01);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为(9.41±2.17)g/mL,比治疗前的(5.68±1.60]g/mL)显著上升(P〈O.01]。结论沙利度胺对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望成为一种治疗小肠血管发育不良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方法为将微导管经股动脉插入,使微导管直接进入脑动脉瘤内,行瘤体栓塞。结果 3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栓塞成功28例,成功率为90.3%,术后随访未见出血、复发。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是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甘草人参汤对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8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单纯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人参汤,疗程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人参汤治疗急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高龄冠心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尚无统一标准供临床医生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仍未提出明确的治疗指南。本文所报道的高龄女性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1年后随访情况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9 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根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分别行出血动脉的栓塞或缩血管药物局部灌注治疗,对不能明确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者行试验性栓塞和/或灌注治疗。结果:本组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21 例,主要表现为肿瘤性病变5 例、血管性病变5例、造影剂外溢和滞留11例。栓塞治疗18例,即刻止血率94.4%(17/18);灌注缩血管药物6例,即刻止血4 例;试验性栓塞和/或灌注治疗5 例,即刻止血2 例。结论:消化道大出血在急诊血管造影的基础上行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血管造影对出血病因及出血部位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消化道血管畸形是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血管畸形主要包括毛细血管扩张和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对于有症状的消化道血管畸形,其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血管畸形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报道如下。消化道血管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异常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因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15例的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血便、黑便为主,8例入院时贫血,2例有休克。经钡餐、纤维内镜、血管造影多项检查,最终经手术或病理确诊。7例肠镜检出阳性5例,10例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8例。血管病变与出血灶位于小肠占66.7%、右半结肠20.0%,合并回肠结肠病变13.3%。全组13例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次数1.7次。手术及病理证实血管发育不良7例,动静脉畸形4例,门脉高压相关肠血管病变2例。结论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早期肠镜检查与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对控制出血有效,复发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为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可引起机体脏器损害,病死率较高。消化道出血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严重并发症,为探讨中毒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有效防治方法,我们选用法莫替丁治疗56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阑尾来源的下消化道出血(LGIB)临床罕见,虽然目前存在较多诊断方法,但结肠镜仍被认为是首选。本文报告一例首次结肠镜检查阴性,依次行胃镜及胶囊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再次行结肠镜检查发现阑尾腔内活动性出血导致便血的病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证实阑尾黏膜血管增生病变并出血。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独到的优势。目的:探讨DSA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发现可疑病变行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等介入治疗。结果:DSA阳性者64例,诊断率78.0%,其中小肠出血5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6例。22例患者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42例表现为间接征象;26例(40.6%)患者的出血原因为小肠肿瘤,18例为憩室(28.1%)。17例患者(16例动脉栓塞、1例药物灌注)接受介入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DSA能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并能对部分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之一,长期以来,消化道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分为以药物为主的内科治疗和以手术为主的外科治疗两类.近年来,一类新的治疗方法一介入治疗异军突起.由于介入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效果好、损伤小等优点,因此受到临床医生极大的重视。最早的消化道出血介人治疗可追溯到本世纪叨年代,1939年Gr~用硬式食管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硬化剂注射止血成功.此后,随着纤维内镜和电子内镜的问世,以及del‘ll技术血管造影技术的建立,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时代真正来临了,原来许多需要外科手术的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