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对患者IL-6和IL-1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4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75例)及开腹组(71例)。按照第14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要求行胃癌D2根治术,术前及术后分别采集腹腔冲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腹腔冲洗液中IL-6、IL-10浓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前腹腔冲洗液中IL-6的浓度分别为(34±13)μg/L和(35±12)μg /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110,P〉0.05);两组术后腹腔冲洗液中IL-6浓度分别为(4015±1592)μg /L和(6724±2112)μg /L,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冲洗液中IL-6〖JP〗的浓度显著低于开腹组(t=8.367,P〈0.05),且同种手术方式术后腹腔冲洗液中IL-6的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t=-59.065,-87.123,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前腹腔冲洗液中IL-10的浓度分别为(43±9)μg /L和(42±10)μg /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0,P〉0.05);两组术后腹腔冲洗液中IL-10的浓度分别为(92±32)μg /L和(62±23)μg /L,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冲洗液中IL-10的浓度显著高于开腹组(t=6.408, P〈0.05),且同种手术方式术后腹腔冲洗液中IL-10的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t=-12.680,-6.802,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腹腔局部炎症反应较开腹胃癌D2根治术轻,对于防止IL-6介导的胃癌腹腔转移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微转移、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65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腹腔冲洗液中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及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P物质(SP)及神经肽(NPY)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手术开始时,两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腹腔镜组血清CCK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GAS、MTL、SST、SP、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手术后肿瘤微转移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24例,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20例,腹腔镜手术组28例。对三组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情况、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检出淋巴结数为(23.13±4.18)枚,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24.55±5.48)枚及腹腔镜手术组(22.07±5.48)枚(P=0.164)相比无明显差异;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出血量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和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三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吻合口或残端漏、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淋巴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术后48h疼痛评分(0.40±0.16)明显低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1.33±0.18)和腹腔镜手术组(1.36±0.20),达芬奇机器人“3+1”模式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3.5)d,明显少于达芬奇机器人“4+1”模式组(15.4±4.9)d和腹腔镜手术组(16.2±4.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3+1”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应用安全可行,可进一步减少创伤,加速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接受机器人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446例患者的资料,其中机器人手术174例(机器人手术组),腹腔镜手术272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从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各选取133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的手术时间[(236.47±50.32)min比(230.64±44.51)min,t=1.000,P=0.318]、淋巴结清扫数目[(23.32±6.58)枚比(23.95±6.03)枚,t=–0.826,P=0.410]、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46±0.77)d比(3.38±0.75)d,t=0.882,P=0.378]和术后住院时间[(6.98±2.84)d比(6.94±3.61)d,t=...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比较同期开展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评价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效果,以期为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6月接受手术的17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6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72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腹组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较传统胃癌手术具备了切口小、出血量小,胃肠道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41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中心收治并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结果41例患者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胃癌D:根治术。39例患者中28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225±39)min,术中出血量(150±127)ml;11例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285±61)min,术中出血量(180±157)ml;全组清扫淋巴结(34.2±18.5)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1.2)d,下床活动时间(2.7±1.5)d,进流食时间(3.7±1.5)d;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感染,另1例肺部感染。术后随访1~21(中位随访11)个月,4例患者因腹腔种植转移死亡.1例带瘤存活.其余36例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手术视野放大清晰、解剖分离精细灵巧、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预后,并观察其对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多巴胺脱羧酶(DDC)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每组各60例,分别行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生存情况及复发转移情况,术前及术后测定血清HIF-1α、MACC1及腹腔冲洗液CEA、DDC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近切端与肿瘤距离、远切端与肿瘤距离、术后并发症率依次为(163. 05±15. 41)分钟、(26. 89±4. 55)枚、(7. 04±1. 13) cm、(6. 13±1. 04) cm、3. 33%,开腹组为(158. 23±13. 44)分钟、(28. 41±5. 23)枚、(7. 22±1. 28) cm、(6. 02±1. 13) cm和11. 67%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 23±1. 26) cm、(155. 01±30. 21) ml、(4. 12±0. 65)天、(4. 15±0. 71)天、(2. 91±0. 44)天、(12. 69±2. 45)天,开腹组分别为(16. 32±2. 53) cm、(351. 91±42. 16) ml、(5. 13±1. 02)天、(5. 22±1. 14)天、(4. 82±1. 13)天、(18. 12±4. 4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冲洗液中CEA、DDC含量和血清HIF-1α、MACC1依次为(1423. 49±331. 56) ng/ml、(115. 03±30. 21) ng/ml、(45. 02±10. 03) pg/ml、(76. 69±12. 45) pg/ml,开腹组分别为(2812. 43±702. 48) ng/ml、(168. 40±47. 19) ng/ml、(61. 45±15. 44) pg/ml、(104. 46±15. 9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为96. 49%、83. 64%、60. 87%,与开腹组的94. 55%、80. 77%、59. 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4. 04%和25. 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效果相当,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及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并可降低肿瘤微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月-2014年5月手术治疗的11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0例患者行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64例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短期疗效。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手术时间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6.1(3~30)个月,机器人组复发转移5例,死亡4例;腹腔镜组复发转移10例,死亡8例。结论对比腹腔镜胃切除术,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能获得较大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出血量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联合淋巴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7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经济状况及自愿选择分为达芬奇+纳米碳组24例,开腹手术+纳米碳组20例,开腹手术组(无术中淋巴结示踪)28例。对3组淋巴结检出情况、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达芬奇+纳米碳组检出淋巴结(28.9±5.3)枚/例,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纳米碳组(24.6±5.5)枚/例(P=0.006)及开腹手术组(20.2±4.5)枚/例(P=0.000);达芬奇+纳米碳组检出淋巴结黑染率75.9%(527/694),黑染淋巴结的肿瘤阳性率为27.1%(143/527),与开腹手术+纳米碳组(27.0%,103/382)无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54)。达芬奇+纳米碳组出血量(162.5±84.0)ml,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纳米碳组(227.0±53.9)ml(P=0.005)和开腹手术组(208.9±76.0)ml(P=0.026);3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或残端漏、术后出血、淋巴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芬奇+纳米碳组术后排气时间(2.2±0.6)d,明显早于开腹手术+纳米碳组(3.7±1.3)d(P=0.000)和开腹手术组(4.0±1.2)d(P=0.000)。达芬奇+纳米碳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0.40±0.16)分,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纳米碳组(1.33±0.18)分(P=0.000)和开腹手术组(1.36±0.20)分(P=0.000)。达芬奇+纳米碳组术后住院时间(9.5±3.5)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纳米碳组(15.4±4.9)d(P=0.000)和开腹手术组(16.2±4.8)d(P=0.000)。开腹手术+纳米碳组术中严重副损伤发生率最高(P=0.015)。结论达芬奇联合纳米碳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操作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纳米碳具有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淋巴结检出数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实施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胃癌手术97例(机器人组),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70例(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病理指标及短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80.8±53.1)比(153.7±26.4)ml,P=0.001]、淋巴结清扫数量多[(23.1±5.4)比(20.0±4.3)枚/例,P=0.001]、手术时间长[(272.3±46.1)比(240.3±89.1)min,P=0.003]、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早[(3.2±0.8)比(3.6±1.2)d,P=0.002]及住院时间短[(6.1±2.6)比(6.9±2.3)d,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近端切缘长度、远端切缘长度、术后下床时间、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胃癌手术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淋巴结清扫数多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腹腔镜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机器人系统进行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对照(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均采用辅助小切口行体外消化道重建,机器人组则采用体内镜下行消化道重建。结果所有机器人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而腹腔镜组有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手术切口短[(4.2±1.7) cm比(8.9±2.6) cm, P=0.028],术中出血少[(60±16) ml比(98±17) ml, P=0.005],手术时间长[(237±46) min比(188±52) min, 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5.3±2.6) d比(6.1±3.1) d, P=0.018],但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上下切缘距离、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机器人系统行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较腹腔镜手术短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袖状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将24只11周龄的Goto-Kakizaki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手术,仅保持相同进食)、假手术组(仅与手术组对应位置切开缝合)和手术组(胃袖状切除术),每组8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相点体质量、进食量、糖代谢、激素和脂代谢变化情况.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术后6周,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分别为(320±12)g、(25.1±0.8)g,假手术组分别为(318±12)g、(25.5 ±1.3)g,手术组分别为(299±9)g、(21.9±1.3)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10.02,P<0.05).术后16周,空白组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胰岛素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饥饿素、游离脂肪酸、瘦素分别为(11.4±1.1) mmol/L、(3 220±460) mmol/L·min-1、(2 317±715)mmol/L·min-1、4.2±0.4、(1 513±75) ng/L、(2.16±0.20) μg/L、(6.2±0.8)μg/L,假手术组分别为(12.9±1.3) mmol/L、(3 554±272) mmol/L· min-1、(2 078±367)mmol/L· min-1、4.2±0.8、(1 510±72) ng/L、(1.95±0.31) μg/L、(6.3±0.7) μg/L,手术组分别为(5.5 ±0.3)mmol/L、(2 077±221)mmol/L·min-1、(946±330) mmol/L·min-1、2.2±0.5、(986±75) ng/L、(1.44±0.13) μg/L、(2.5±0.7)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4.19,7.33,9.93,18.81,99.79,79.02,238.30,P<0.05).术后16周葡萄糖灌胃后60 min,空白组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酪酪肽、胰岛素、脂连素分别为(11.3±2.3)pmol/L、(70±13) ng/L、(7.8±1.0)mIU/L、(4.9±1.2) μg/L;假手术组分别为(11.2±1.7) pmol/L、(72±14) ng/L、(9.9±1.9) mIU/L、(5.0±0.9)μg/L;手术组分别为(14.7±2.4) pmol/L、(128±20) ng/L、(21.7±2.1)mIU/L、(7.8±1.1) 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20.9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收治的32例肝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术中行第一肝门阻断。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患者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5例)和丹参预处理组(SM组,17例),两组患者均在术中行肝部分切除,以P6ngle法行第一肝门阻断约15~20min,IR组术前3d给予30mL/d生理盐水静脉滴注,SM组术前3d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d静脉滴注;12例开腹手术而未行肝门阻断者作为阴性对照组(s0组);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O组)。分别测定各组胃动素、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胰泌素水平变化情况。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c0组胃动素水平为(347±14)μg/L,SO组术后24、48、72h胃动素水平分别为(324±13)μg/L、(345±12)μg/L和(345±13)μg/L,IR组分别为(307±10)μg/L、(316±9)μg/L和(338±13)μg/L,SM组分别为(313±7)μg/L、(337±12)μg/L和(345±12)μg/L。s0组术后24h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c0组(t=5.25,P〈0.05);IR组术后24、48、72h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同时相点sO组(t=10.05,8.09,2.07,P〈0.05);SM组胃动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低于SO组(t=9.83,2.28,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SM组胃动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高于IR组(t=3.80,7.10,2.35,P〈0.05)。CO组胆囊收缩素水平为(2.53±0.06)μg/L,SO组24、48、72h胆囊收缩素水平分别为(3.28±0.09)μg/L、(2.52±0.09)μg/L和(2.54±0.16)μg/L,IR组分别为(4.34±0.21)μg/L、(3.63±0.31)μg/L和(3.25±0.09)μg/L,SM组分别为(3.71±0.28)μg/L、(3.28±0.11)μg/L和(2.53±0.09)μg/L。SO组术后24h胆囊收缩素水平显著高于c0组(t=4.33,P〈0.05);IR组术后24、48、72h胆囊收缩素水平显著高于同时相点的s0组(t=9.32,5.37,2.16,P〈0.05);SM组胆囊收缩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高于s0组(t=7.21,3.42,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SM组胆囊收缩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低于IR组(t=5.62,4.63,3.57,P〈0.05)。CO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为(11.8±1.6)μg/L,SO组术后24、48、72h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分别为(21.5±3.8)μg/L、(12.2±1.6)μg/L和(11.9±1.7)μg/L,IR组分别为(29.7±4.1)μg/L、(22.9±4.2)μg/L和(18.8±2.8)μg/L,SM组分别为(22.4±4.1)μg/L、(16.4±2.3)μg/L和(12.1±1。6)彬L。s0组术后24h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显著高于C0组(t=3.59,P〈0.05);IR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高于同时相点S0组(t=6.35,3.22,2.36,P〈0.05)。SM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高于s0组(t=5.04,2.33,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SM组患者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低于IR组(t=4.27,3.87,2.45,P〈0.05)。CO组胰泌素水平为(75±5)μg/L,SO组术后24、48、72h胰泌素水平分别为(98±6)μg/L、(76±4)μg/L和(76±4)μg/L,IR组分别为(129±6)μg/L、(102±8)μg/L和(89±6)μg/L,sM组分别为(104±8)μg/L、(90±6)μg/L和(74±4)μg/L。S0组术后24h胰泌素水平显著高于CO组(t=3.27,P〈0.05);IR组患者胰泌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高于同时相点s0组(t=5.20,2.94,1.77,P〈0.05)。SM组患者胰泌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h显著高于s0组(t=4.16,2.54,P〈0.05),但是至术后72h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SM组患者胰泌素表达水平在术后24、48、72h显著低于IR组(t=5.13,4.32,2.87,P〈0.05)。结论肝门阻断所致胃肠道淤血可导致同期胃动素表达下调,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胰泌素表达上升;丹参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胃肠道水肿,改善胃肠运动功能,间接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近、远期变化,探讨TURP前后PSA变化的价值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9例接受TURP的BPH患者术前、术后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血清PSA水平变化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PSA水平为(9.82±9.60)μg/L,术后5天为(5.40±4.04)μg/L,术后1个月为(3.5±3.15)μg/L,术后3个月为(2.56±1.13)μg/L,术后半年为(3.47±1.04)μg/L。术后5天与术前相比,PSA下降约(4.42±8.78)μg/L,术后1个月降至术前的35%,5段时间PSA水平互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4μg/L组PSA下降后仍高于PSA≤4μg/L组。TURP的实际切除质量与应该切除质量相减的均数±标准差,总样本为(-0.941±9.56)μg/L,PSA≤4μg/L组为(0.13±10.53)μg/L,PSA4μg/L组为(-3.83±5.41)μg/L。PSA的变化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R=0.91),并且PSA≤4μg/L组与PSA4μg/L组PSA的变化均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1=0.986,R2=0.924),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A在TURP后呈下降趋势,于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并且TURP切除的范围越足够,PSA下降的幅度越大。术后长期随访BPH患者TURP后血清PSA水平,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对于监测术前PSA4μg/L的BPH患者应以其术后自身PSA基线为准,衡量其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征及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根治性手术的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病例200例,患者均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所有病例均随机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组100例,传统手术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病理学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异。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220±45)min]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140±26)min](t=15.382,P〈0.001),但术中出血量[(140±89)ml比(220±58)ml],术后腹腔引流总量[(110±83)ml比(223±92)ml]及术后吗啡用量[(12.2±2.6)mg比(21.3±3.2)mg]均明显少于传统组(t=7.525、t=9.120、t=22.0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期复发转移率(t=0.4882=0.0389、χ^2=0.687,χ^2=0.1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术安全、可行与传统开放癌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前胆道引流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10月我科住院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22例,按照术前胆道引流与否分为减黄组(PBD)和未减黄组(NPBD),另取10例胆囊结石或肝血管瘤手术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引流前、引流后、术后1d、7d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TB、DB、ALP、GGT以及免疫、炎症反应指标IL-6、IL-8、TNF-α、CD4+、CD8+、CRP。结果术前胆道引流使13例患者的ALT、AST、GGT、TB下降。恶性阻黄组的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的高[(1.330±0.334)μg/Lvs(0.331±0.095)μg/L,P0.05];恶性阻黄组的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的高([1.450±0.270)μg/Lvs(0.644±0.112)μg/L,P0.05]。引流后TNF-α水平较引流前显著降低,为(1.060±0.212)μg/L;术后7d时PBD组TNF-α水平为(0.793±0.251)μg/L,较术前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非引流组术后7d时TNF-α水平为(1.180±0.205)μg/L,较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阻黄患者胆道引流前后CD4+、CD8+、CD4+/CD8+、CRP水平无差别,是否行胆道引流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胆道引流可降低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血清TNF-α水平;血清TNF-α水平可作为反应恶性阻塞性黄疸免疫、炎症反应状态较为敏感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体生物敷料(灭活的同种异体皮肤)作为腹腔开放临时覆盖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44例因外伤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腹腔开放后以改良三明治法作为临时关腹技术.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3例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采用凡士林纱布为腹腔临时覆盖物,设为凡士林纱布组(33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1例行腹腔开放治疗患者采用人体生物敷料为腹腔临时覆盖物,设为人体生物敷料组(11例).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空气瘘发生率、植皮时间、术前和术后2周内血液感染学指标(WBC、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总体预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凡士林纱布组患者中,肠道空气瘘发生率为42.4%(14/33),人体生物敷料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肠道空气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凡士林纱布组植皮时间为(15±6)d,人体生物敷料组为(1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0,P<0.05).凡士林纱布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4天降钙素原分别为(1.20±0.60) μg/L、(2.50±0.90) μg/L、(1.70±0.30) μg/L,(1.90±0.40) μg/L、(2.70±0.60)μg/L,显著高于人体生物敷料组的(0.90 ±0.30) μg/L、(1.80±0.60) μg/L、(1.30 ±0.50) μg/L、(0.60±0.20) μg/L、(0.30±0.07)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两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和C反应蛋白分别由术前的(13.8±2.4)×10^9/L和(12.9±2.1)×10^9/L、0.90±0.09和0.88 ±0.06、(81±19) mg/L和(136±28) mg/L变化为术后第14天的(16.2±3.3)×10^9/L和(7.9±3.0)×10^9/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前使用肠内无渣整蛋白营养制剂替代传统机械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1:1配对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前连续3d口服无渣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不行机械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口服泻药行机械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肠道清洁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0.91)d比(3.03±0.68)d,P〈0.05]和半流饮食时间[(3.95±0.83)d比(4.52±1.14)d,P〈0.05]明显缩短。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5/30)比20.0%(6/30),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白蛋白[(36.2±2.5)g/L比(33.5±2.6)g/L,P〈0.01]和前白蛋白[(325.4±28.2)mg/L比(302.5±34.2)mg/L,P〈0.0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服用肠内营养制剂以代替术前机械肠道准备,其清肠效果并不劣于传统方法,亦不增加手术风险,并能有效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万春  陈孝平  赵玉亭 《腹部外科》2009,22(4):238-240
目的探讨老年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1988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老年(≥65岁)肝内胆管细胞癌36例与非老年(〈65岁)肝内胆管细胞癌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行根治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与行姑息性切除者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10μg/L者1、3、5年生存率与≤10μg/L者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根治性切除术、CEA是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CEA水平和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