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有胆囊切除史的患者已被认为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但国内外对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按研究方法不同分为队列研究组(6篇)和病例对照研究组(7篇),均使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前者的相对危险度(RR)和后者的比值比(OR),以及二者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队列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研究组分别纳入总样本量5940例和158 995例,Meta分析综合RR=1.32,95%CI:1.07~1.61;OR=1.17,95%CI:1.08~1.26。结论胆囊切除导致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他汀类药物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行内镜治疗合并血脂异常的结直肠肿物患者资料。根据结肠镜及病理结果将266例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174)和结直肠早期癌组(n=9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与结直肠腺瘤组相比,结直肠早期癌组患者的男性比例(64.1%比25.9%)、吸烟比例(41.3%比14.4%)和饮酒比例(37.0% 比17.2%)更高,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81) mmol/L比(2.60±0.74) mmol/L]和总胆固醇值更高[(5.27±1.22) mmol/L 比(4.61±1.06) mmol/L],而他汀用药占比更低(27.2% 比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641, 95%CI:1.694~7.826)、吸烟(OR=2.920, 95%CI:1.159~7.356)以及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203,95%CI:1.481~3.277)、较高的总胆固醇水平(OR=1.744,95%CI:1.329~2.289)是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用药史(OR=0.469,95%CI:0.236~0.932)对避免血脂异常患者结直肠早期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应对血脂异常患者进行戒烟宣教,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必要时使用他汀类药物促进血脂达标,同时积极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
背景维生素C与维生素B1具有抗氧化作用,推测其与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起到改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减轻氧化应激的作用。有研究者基于此假设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发现,此三联疗法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但其后多篇随机对照研究对此治疗方案提出质疑。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氢化可的松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B1(HAT)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维普网自建库至2021-08-01发表的HAT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脓毒症集束化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HAT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院内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72 h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变化值(72 hΔSOFA)、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应用R 3.6.2软件Meta包进行Meta分析。根据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3类,进行亚组分析。应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0篇,共包含161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05例、对照组806例。在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方面,7篇文献为低偏倚风险,2篇文献为高偏倚风险,1篇文献的偏倚风险不清楚;在对受试者、试验人员施盲及对结局评估员施盲、结果数据不完整、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方面,10篇文献均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1.03,95%可信区间(CI)(0.92,1.15),P=0.65〕、AKI发生率〔RR=1.04,95%CI(0.89,1.21),P=0.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72 hΔSOFA高于对照组〔标准均数差(SMD)=0.58,95%CI(0.09,1.07),P=0.02〕;试验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SMD=-0.66,95%CI(-0.84,-0.47),P<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脓毒症患者中,试验组院内病死率〔RR=0.27,95%CI(0.12,0.63),P=0.01〕、72 hΔSOFA〔SMD=0.95,95%CI(0.64,1.27),P=0.04〕、AKI发生率〔RR=0.32,95%CI(0.15,0.66),P<0.01〕低于对照组。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RR=1.02,95%CI(0.89,1.18),P=0.09〕、72 hΔSOFA〔SMD=0.22,95%CI(-0.09,0.53),P=0.05〕、AKI发生率〔RR=1.05,95%CI(0.88,1.26),P=0.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RR=1.12,95%CI(0.91,1.38),P=0.31〕、72 hΔSOFA〔SMD=0.66,95%CI(-0.58,1.90),P=0.30〕、AKI发生率〔RR=1.25,95%CI(0.91,1.71),P=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HAT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文献的漏斗图分布不对称。Egger检验结果显示,HAT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2),进一步利用剪补法进行矫正后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84,1.38),P=0.57〕,提示文献原结果具有真实性。结论HAT可降低早期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及AKI发生率,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改善其预后,但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通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但对其化学预防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性评价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immuno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s,iFOBT)与愈创木脂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guaiac-based fecal occult blood tests,gFOBT)相比,是否能获得更高的筛检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中英文检索词检索相关电子数据库,纳入直接比较iFOBT与gFOBT筛查结直肠肿瘤的随机临床试验,并提取其特征信息。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荟萃分析各项研究中不同潜血试验方法对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和患者的依从性,计算相应的OR值和95%可信区间。通过漏斗图肉眼观察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并做Egger检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共5项随机临床试验(共22 709例)符合纳入标准。iFOBT与gFOBT对于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2.23%和1.24%,合并OR值为1.50(95%CI:0.94~2.39)。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iFOBT与传统的化学法HemoccultⅡ相比时(OR=2.12,95%CI:1.66~2.71)。患者对于iFOBT和gFOBT的依从性分别为52.66%和43.93%,合并OR值为1.40(95%CI:1.16~1.68)。结论与传统gFOBT相比,iFOBT能够提高结直肠肿瘤筛检的准确性及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结直肠腺瘤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糖尿病可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行全结肠镜检查者,227例2型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553例2型糖尿病无息肉患者和与2型糖尿病腺瘤组1∶1匹配[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和吸烟史]的227例非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纳入研究。总结2型糖尿病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2型糖尿病无息肉组相比,2型糖尿病腺瘤组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和有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史者比例更高(P均0.05)。与非糖尿病腺瘤组相比,2型糖尿病腺瘤组多发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比例更高(16.7%对10.1%,21.6%对14.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299,95%CI:1.041~1.831,P=0.008)、年龄(OR=1.129,95%CI:1.001~1.421,P=0.025)、BMI(OR=1.118,95%CI:1.022~1.715,P=0.038)和2型糖尿病(OR=1.408,95%CI:1.141~1.721,P=0.010)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结直肠多发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男性、年龄、BMI和2型糖尿病与进展期腺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检索系统,检索时间截止2012年4月。纳入有关他汀类药物防治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预防性研究纳入0个RCT;治疗性研究纳入3个RCT,共计746例患者,均以英文发表,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方面的疗效与安慰剂相当,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9,95%CI(-1.77,-3.94),P=0.46;MD=1.09,95%CI(-0.17,2.35),P=0.0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在改善MMSE评分上疗效优于安慰剂〔MD=2.10,95%CI(0.16,4.04),P=0.03〕,阿托伐他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携带APE4 AD患者的ADAS-Cog评分〔MD=-3.66,95%CI(-6.15,-1.17),P=0.004〕。他汀类药物与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3.31,95%CI(1.07,10.26),P=0.04〕。结论在防治AD的疗效方面,他汀类药物未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RCT数量及样本量较小,缺乏生活质量、经济学研究等终点指标,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心脏手术前他汀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评价心脏手术前他汀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得研究心脏手术前他汀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Stata12.0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有关心脏手术前他汀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病例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心脏手术前应用他汀治疗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OR=0.78,95%CI:0.64~0.94),倒漏斗显示两侧对称(Begg检验得出P=0.133),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心脏手术前应用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预防术后感染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研究较少,质量不高,尚需开展和设计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万方、CBM、维普、PubMed、EMbase、Clinical Trials、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全面收集他汀类药物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773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联合胺碘酮(他汀类药物组)组与单用胺碘酮(对照组)治疗房颤比较,他汀类药物组房颤复发率(21.02%)低于对照组(41.11%,RR=0.51,95%CI:0.45~0.58,P0.00001),他汀类药物组治疗后左房内径(LAD)小于对照组(MD=-3.20,95%CI:-4.15~-2.25,P0.00001),C反应蛋白(CRP)小于对照组(MD=-1.88,95%CI:-2.32~-1.43,P0.0001)。他汀类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较对照组(3.93%)高(RR=1.73,95%CI:1.11~2.71,P=0.02)。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胺碘酮对治疗房颤有较好疗效。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质量较低,增加了本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他汀类药物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内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06年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系统评价,对胺碘酮(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1)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3.44,P=0.000,OR=1.68,95%CI:1.25~2.2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2)口服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2.51,P=0.010,OR=1.49,95%CI:1.09~2.03,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综合检验结果:OR=0.85,95%CI:0.62~1.1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结论胺碘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组;目前国内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试验中,设计仍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11.
背景钛夹预防性夹闭创面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不良事件的作用尚不明确,目前关于钛夹预防作用的有效性尚未达成共识.目的评价钛夹对预防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不良事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关于结直肠息肉术中是否使用钛夹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7项RCT纳入标准,共计3777例患者, 1880例患者术中使用钛夹预防性夹闭创面(钛夹组), 1897例患者术中不使用钛夹夹闭创面(非钛夹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钛夹组较非钛夹组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5%vs 4.48%, P=0.01, 95%CI:0.40-0.80);而钛夹组较非钛夹组的术后穿孔率无明显差异(0.66%vs 1.04%, P=0.42, 95%CI:0.21-1.92).亚组分析显示,钛夹对预防结直肠息肉术后出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小≥20 mm的息肉上,对20 mm息肉的预防效果不佳(RR=1.18, 95%CI:0.62-2.23, P=0.62; RR=0.47, 95%CI:0.29-0.77, P=0.003);钛夹对近端结肠息肉与远端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预防迟发性出血作用无明显差异(RR=0.57, 95%CI:0.18-1.80, P=0.34; RR=0.78, 95%CI:0.06-10.33, P=0.85).结论钛夹可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且主要体现在≥20 mm的病变中,此外钛夹对术后穿孔的预防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年3月—2019年3月,检索有关阿托伐他汀辅助手术治疗CSD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回顾性研究及队列研究。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手术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采用Ra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治疗后血肿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包括1 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有效率〔RR=0.87,95%CI(0.78,0.96)〕和治疗后ADL评分〔MD=10.14,95%CI(4.71,15.58)〕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肿量少于对照组〔MD=-6.42,95%CI(-9.87,-2.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42,95%CI(0.21,0.84)〕、术后复发率〔RR=0.16,95%CI(0.09,0.28)〕低于对照组(P0.05)。绘制报道术后复发率文献发表偏倚的倒漏斗图显示,分布于直线两侧的散点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阿托伐他汀辅助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CSDH患者有效率,改善患者ADL,促进血肿吸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朱元民  胡莹  曹珊  田珂  张黎明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1,16(12):712-716
背景:研究显示一些代谢综合征(MS)组分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然而关注MS组分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中意义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MS组分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03年1月~200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并有2年以上复查资料的成年患者,采集其包括4项MS组分(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在内的12项可疑危险因素,筛选复发相关因素,以之为自变量,以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的结肠镜复查结果为因变量,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并换算为RR值。结果:共138例患者纳入研究,76例(55.1%)在研究起点之后第1~3年期间复发,4例复查时发现结直肠癌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和多发性腺瘤以及伴发MS组分的数量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组分(OR=2.308,P〈0.01:RR=1.342)和年龄(OR=1.040,P〈0.05;RR=1.018)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MS组分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更易复发,提示可将MS组分纳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复查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华法林基因型指导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18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根据随访时间不同对TTR、INR4、大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变量行亚组分析,评估华法林基因型指导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绘制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1项研究共4 475例患者。随访时间1个月内的亚组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TT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WMD=1.30%,95%CI:-0.27~2.87,P=0.11),INR4事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R=0.88,95%CI:0.6~1.3,P=0.52),试验组大出血事件显著降低(RR=0.41,95%CI:0.18~0.94,P=0.03)。在随访时间大于1个月的亚组分析中,试验组TTR显著优于对照组(WMD=5.37%,95%CI:3.24~7.50,P0.000 01),两组INR4事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R=1.01,95%CI:0.83~1.23,P=0.93),试验组大出血事件显著降低(RR=0.5,95%CI:0.28~0.9,P=0.02),两组栓塞事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R=0.73,95%CI:0.48~1.1,P=0.14)。结论:对于需长期抗凝、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华法林基因型指导临床用药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与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英文和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将Jadad积分≥3分高质量文章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evman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最后绘制漏斗图及Egger回归方程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8项RCT,804例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药组的总显效率(OR=4.17,95%CI:2.32-7.52)、总有效率(OR=5.79,95%CI:4.09-8.21)、病理学改善:萎缩(OR=5.06,95%CI:2.83-9.08)、肠化(OR=5.67,95%CI:2.74-11.73)、不典型增生(OR=4.72,95%CI:1.93-11.51)、不良反应发生方面(OR=0.20,95%CI:0.09-0.4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西医治疗H.pylori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OR=5.56,95%CI:0.55-56.67).中医药组与对照组在CAG治疗中总显效率、总有效率、H.pylori转阴率、病理改善情况(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漏斗图均基本呈现下宽上窄左右对称的图形,线性回归常数项检验统计量表明无发表偏倚,P值分别为0.781、0.791、0.702、0.645、0.593及0.779.结论:中医药组对CAG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病理学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组,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中医药组明显低于西医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纳入涉及NAFLD与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质量,采用RevMan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stata15.0对文献进行发表偏移检验。[结果]最终纳入15篇研究,包括6401例结直肠腺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AFLD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密切(OR=1.58,95%CI:1.37~1.82,P<0.000 01)。各研究组分析显示:在国内组与国外组、超声检查组与CT检查组以及病例对照研究组、队列研究组与横断面研究组中病例者与对照者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与结直肠腺瘤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与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基础上联合他汀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等数据库已发表的他汀联合IFNα与RBV治疗丙型肝炎的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等病毒学应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202例,对照组198例.分析显示:他汀组的SVR率、RVR率均优于对照组(OR=2.18,95%CI:1.42-3.34,P=0.0004;OR=2.37,95%CI:1.11-5.09,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丙型肝炎病毒1型单独分析,他汀组SVR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33-4.36,P=0.004);而EVR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2,95%CI:0.86-2.36,P=0.17).结论在IFNα与RBV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SVR,提高丙型肝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2014年于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就诊并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CHD患者140例,按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评价标准将CHD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90例及依从性差组50例。分析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支持、居住地、月收入、二级预防知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等因素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支持、居住地、月收入、二级预防知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4.50,95%CI(1.23,30.14)〕、居住地为农村〔OR=2.80,95%CI(2.02,17.49)〕、缺乏二级预防知识〔OR=3.97,95%CI(2.08,28.27)〕、担心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OR=3.32,95%CI(1.90,22.45)〕是CHD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居住地为农村、缺乏二级预防知识、担心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是CHD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务工作者应多关心老年患者,加大对患者CHD二级预防知识的宣教力度,普及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的相关知识,以减少患者不按时服药情况以及长期用药的抵触心理,从而更好地实施CHD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相关。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0年12月以前完成或发表的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以漏斗图检验入选文献的偏倚,并根据各入选文献结果的同质性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总OR值,Meta分析采用Revman5.0及StatalO.0统计软件。结果共7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入选文献无明显偏倚,Meta分析显示TT+CT基因型比CC基因型OR=1.47(95%CI为1.20~1.78,P=0.0001);T等位基因比C等位基因OR=1.41(95%CI为1.17~1.69,P=0.0002);CC基因型比CT+TT基因型OR=0.68(95%CI为0.55~0.82,P<0.0001);CT基因型比CC+TT基因型OR=1.45(95%CI为1.19~1.77,P=0.0002)。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中国人醛糖还原酶基因5'端(AC)n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07年4月以前发表的中国人醛糖还原酶基因5'端(AC)n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以漏斗图检验入选文献的发表偏倚,并根据各入选文献的同质性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总OR值,meta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4.2版统计软件.结果 共8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入选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各文献同质性检验显示有关Z-2(χ2=18.20,P=0.01)、Z+2(χ2=35.30,P<0.01)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的文献间均存在显著异质性.Z~2等位基因增加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OR=1.72,95%CI 1.25-2.36,P<0.01),Z+6等位基因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OR=0.66,95%17/0.45-0.98,P=0.04),Z+2等位基因对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无影响(OR=0.73,95%CI 0.47-1.12,P=0.15).结论 醛糖还原酶基因5'端(AC)n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相关,Z-2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Z+6等位基因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