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病原菌的种类以及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临床疑似感染的住院患者的31 305份血液及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采用直接镜检、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32自动分析仪等进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ATB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测试药敏,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290株,分离率为0.92%;标本中真菌检出构成比以血液最高(41.03%),其次为尿液(21.38%);真菌检出最高的科室为普通外科(55.82%);真菌构成比依次为白念珠菌31.03%,热带念珠菌17.93%,光滑念珠菌17.59%,近平滑念珠菌13.10%。药敏试验中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高。4种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血液标本真菌检出构成比最高;普通外科真菌感染患者的分布最多;分离菌株中念珠菌属多见,尤以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各菌种间耐药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并了解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入住ICU经筛选符合条件的2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和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是否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真菌药物情况,以及部分血生化检查指标,同时记录真菌感染者致病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31例患者中真菌感染者37例,深部真菌的发病率为16.02%。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从血液、尿液、痰液、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菌株45株,其中酵母菌42株,霉菌3株,酵母菌中以白念珠菌(18株)最为多见。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的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问差异。结论①深部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最为常见,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的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间差异。②高龄、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贫血是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变化动态,为深部真菌感染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1年2月至5月和2017年2月至5月住院病例,采集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011年2月至5月住院患者22 185例,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160例,占住院总病例的0.72%,2017年相同时间段住院患者33 033例,诊断为深部真菌感染688例,占住院病例2.08%。2011年与2017年相同时间段深部真菌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2017年感染率明显高于2011年。(2) 2011年与2017年不同年龄段深部真菌感染率存在差异,2017年(81~90)岁、(91~100)岁两个年龄段感染率显著高于2011年,且出现了(0~10)岁深部真菌感染病例,2017年(30~80)岁年龄段深部真菌感染率构成比则低于2011年。(3) 2017年2月至5月所分离的菌株数明显高于2011年相同时间,菌种无明显变化,均以念珠菌感染为主,但2017年有部分病例相同部位同一标本同时培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念珠菌。(4)与2011年相比,2017年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P 0.05);随着危险因素增加,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率升高。结论 2017年深部真菌感染率较2011年明显升高,(81~90)岁、(91~100)岁两个年龄段感染率也显著高于2011年,并出现了(0~10)岁深部真菌感染者;2017年深部真菌感染死亡率较2011年明显下降,两个年度深部真菌感染者菌种无明显变化,均以念珠菌感染为主;预后因素分析表明,危险因素越多,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季节性分布差异性,为医院真菌感染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借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标准筛遴选出感染病例,用自制统计表统计感染病例临床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全年出院病例共87 513份,应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微生物检查登记系统初步筛选使用抗真菌药物和实验室检查有真菌(镜检和/或培养)1 885份病例,按照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排除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及真菌污染、定植等因素,最终确诊深部真菌感染81例。81例深部真菌感染分布情况:(1~3)月深部真菌感染病例10例,占12.35%(,4~6)月16例,占19.75%(,7~9)月30例,占37.04%(,10~12)月25例,占30.8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不同季节感染病例间年龄、是否联合/交替使用抗生素及基础疾病病种分布存在差异。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和曲霉,少数为隐球菌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念珠菌仍然是第一位的病原菌(80.25%);白念珠菌感染比例继续下降,非白念珠菌感染率明显升高,其中光滑念珠菌感染占总感染病例数的23.46%。结论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以(6~12)月最高;念珠菌和曲霉是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感染率继续下降,非白念珠菌感染率明显上升,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于国内外报道,该菌易引起血行感染,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值得临床重视;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季节性分布差异可能与年龄、联合/交替使用抗生素及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菌种类型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背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危重病人的增多,深部真菌日益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深部真菌感染中含珠菌感染又占其中的大部分。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我们对本院该菌的感染进行了菌种类型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目的:研究本院深部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菌种类型分布。方法:对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从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住院和急诊留观病人不同部位念珠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进行致病菌种调查。同时从中选取了150例病人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价。结果:(1)在我院1年半的时间内共有595份念球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其中白念珠菌为主要的病原菌,占72.6%。以后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2)在深部念珠菌感染中,89.3%的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20%以上的患者存在应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送检拟诊深部真菌感染病例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6)年真菌室深部真菌送检病例临床资料和真菌检查结果。结果 2 158例送检标本中,镜检查出菌丝和/或孢子的阳性标本共336例,镜检阳性率为15.57%,培养阳性标本共496例,培养阳性率为22.89%;鉴定出白假丝酵母菌406株(82.19%),光滑假丝酵母菌48株(9.72%),其他真菌的比例不足10%。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口腔,占26.91%;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更易发生在(31~40)岁年龄组;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则易发生于(41~50)年龄段和71岁以上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真菌培养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但光滑假丝酵母菌等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各菌种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感染部位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06年(3~5)月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者328例进行分析.结果 328例感染菌种白念珠菌最为常见,共194例(占59.2%),其他念珠菌122例(占37.2%),新型隐球菌6例(占1.8%),曲霉6例(占1.8%).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多.机体免疫力低下、广谱抗生素滥用、一些侵入性的医学检查等可能是导致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R在可疑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标本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60份临床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真菌培养以及真菌通用引物PCR和三重PCR检测。结果真菌培养阳性共19份,其中白念珠菌10份、烟曲霉2份、新生隐球菌2份、其他菌株5份(包括光滑念珠菌2份、热带念珠菌2份、克柔念珠菌1份);真菌通用PCR检测共有21份阳性,经三重PCR检测共有15份阳性,分别为白念珠菌10份、烟曲霉3份、新生隐球菌2份。PCR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R检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标本快速简便,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理想,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9.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1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8月,我们检查了经我科在院内各病房会诊后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 369份,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 113例。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及标本: 113例均来自我院各病房经我科会诊后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标本为痰、咽拭子、舌苔、口腔白膜、血液、胸腹水、腹膜透析液、耳鼻眼部溃疡或增生物、尿、粪等。标本经连续 3次直接镜检找到菌丝或孢子, 3次培养亦为同一真菌,结合临床确定为深部真菌感染。 2.方法:采用沙堡液基、 37℃温箱孵育。标本一式 2管,培养 2周, 4周不生长为阴性。菌种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佛山市某三甲医院近6年来深部分离真菌的分布特点、耐药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检验科培养鉴定深部分离真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菌种分布、药物体外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非重复深部真菌10 457株.位于前3位的菌株分别是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探讨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08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出真菌的标本来源、菌群分布及菌种变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但白假丝酵母菌的比例由2004年的69.56%下降为2008年的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检出的499株真菌中,痰标本所占的比例最高,平均为33.87%。结论 2004-2008年本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已经发生了变迁,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正在取代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致病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内源性条件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菌,医院内条件性真菌感染的78~80%是由该菌引起。白念珠菌为半知菌亚门,隐球酵母科,有完整的核和细胞壁,是人和动物的常住型寄生菌。自人体内分离出的菌种约70%为A型白念珠菌,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和正常菌群失调时,寄生于人体皮肤粘膜的白念珠菌就能侵入深部组织或进入血循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念珠菌感染。目前,临床上诊治此症较为困难,是急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1516株病原真菌菌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杭州地区病原真菌菌种分布,作者对我院自 1997年 12月至 2000年 1月分离出的 1516株病原菌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病例和方法:除孢子丝菌外, 1516株真菌全部来自直接镜检阳性的患者,其中男性 890例,女性 626例,男女之比为 1.42∶ 1。每份标本接种至 2支沙堡氏培养基,龟头分泌物和白带直接接种于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浅部标本置 26℃,深部标本置 26℃和 37℃培养。丝状菌主要依靠菌落和镜下形态,必要时辅以特殊培养基来鉴定。酵母菌则主要依靠芽管试验和同化碳源试验。 2结果:分离出 1516株真菌,共 28个菌种。浅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 BDG)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36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分别进行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对比分析血清BDG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BDG检测阳性171例,阳性率为50.89%(171/336);真菌培养阳性141例,阳性率为41.96%(141/336)。真菌培养阳性组血清BDG含量为(131.18±102.91)pg/mL,真菌培养阴性组血清 BDG 含量为(45.06±33.64)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 P<0.01)。以真菌培养结果为标准,BDG检测的敏感性为54.61%(77/141),特异性51.79%(101/1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03%(77/171)和61.21%(101/165)。真菌培养显示白念珠菌仍然是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BDG检测可实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但对(1-3)-β-D-葡聚糖阳性结果需辅以真菌培养鉴定,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60-2006年间从浅部真菌感染病例中分离所得致病菌的情况。方法归类、统计1960年1月至2006年12月(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缺如)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分离鉴定自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中的病原真菌。标本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门诊、住院患者、湖北省地县及邻近省市有关医院。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及生化实验方法。结果菌株合计11989株,鉴定出23个种,16个属。可分为皮肤癣菌、念珠菌及酵母菌(含马拉色菌)、非皮肤癣菌之丝状真菌3大类。除去可能为污染菌的非皮肤癣菌之丝状真菌(287株)外,其余11702株菌中,以念珠菌(5642株,48.2%)和皮肤癣菌(5279株,45.1%)为主,酵母菌占3.8%(449株),马拉色菌占2.8%(332株)。在种属水平上排序,菌株数处于前3位的真菌种类依次为红色毛癣菌(3865株,33.0%)、白念珠菌(3110株,26.6%)和非白念珠菌(2532株,21.6%)。皮肤癣菌分离自掌跖、指趾间以外光滑皮肤损害的最多(1787/5279,占37.7%),数量最多的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紫色毛癣菌。念珠菌大多分离自黏膜部位(4099/5642,72.7%),白念珠菌数量占第1位。结论1960-2006年间从浅部真菌感染中分离所得致病菌以念珠菌和皮肤癣菌为主,红色毛癣菌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6.
病原真菌菌种的五年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研究和了解病原真菌的分布及动态,我们对自1994年~1998年在我院分离的深、浅部真菌和条件致病菌作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标本与方法 浅部真菌标本均来自皮肤科门诊,深部真菌标本为病房、门诊及外院送检。培养方法:标本均接种于沙堡弱葡萄糖琼脂(SDA),浅部真菌的鉴定根据菌落生长的快慢、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镜下孢子及菌丝的特征等确定其菌种。必要时作特殊鉴定;深部真菌的鉴定如系酵母先作芽管试验,如非白念珠菌经纯化后作API20C酵母同化试验,鉴定至种,霉菌则依据其菌落形态、色素及镜下产孢结构的特征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院2007~2008年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采用改良沙堡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20CAUX酵母菌鉴定培养基培养及鉴定真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但其构成比2年间下降了10.34%(P<0.001),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的构成比分别增加了5.71%,2.42%(P<0.05),2年间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提高了4.92%,5.2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2年来本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了变化,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病人203例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住院危重病人群体中,调查深部真菌感染多发菌种及药敏情况。方法沙堡弱培养基培养标本,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分型,真菌抗生素敏感试验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3株真菌中,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74.4%。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2.9%、72.8%、70.7%;对咪康唑的耐药性较高,为27.8%。结论对于危重病人应多部位、重复两次以上进行真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对于老年危重病人,尤需注意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现况调查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率和疾病谱,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 - 12月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的病例,从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标本、菌种分布、科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5.07%,年龄分布在7 ~ 96岁之间,多为60岁以上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最多;感染真菌主要为念珠菌属(93.68%),且以白念珠菌居多;所有患者均使用过2种或2种以上抗细菌药物。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气管切开或插管、年龄≥60岁、留置导尿、恶性肿瘤性疾病等有关。结论 白念珠菌仍是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侵入性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构成及其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念珠菌定位显色培养基和真菌鉴定卡(YBC卡)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真菌药敏试条FUN-ATB2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培养分离出念珠菌125株,其中白念珠菌98株(78.4%)、近平滑念珠菌14株(11.2%)、热带念珠菌9株(7.2%)、光滑念珠菌4株(3.2%)。4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达100%,非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白念珠菌为91.8%。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茵的敏感率分别为79.6%、92.9%、66.7%、75.0%利43.9%、71.4%、22.3%、50.0%。结论:阴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临床治疗应参考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以提高其治愈率和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