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改良式断流术和联合脾肾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联合组(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24例)和断流组(改良式断流术,22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断流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7.1±9.7)cmH2O,高于联合组的(30.1±8.9)cmH,O(P〈0.05);联合组门静脉高乐性胃病、上消化道再出血及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断流组(均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改良式断流术。  相似文献   

2.
三联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三联手术(人造血管肠腔静脉C型架桥、冠状静脉结扎、脾动脉结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采用三联手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前胃网膜静脉压为27~45cmH2O,术后为25~43cmH2O,平均下降8cmH2O。术后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2例有轻度肝性脑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发生乳糜瘘,分别在手术后5,10d和3个月后自行消失。随访1个月~6年的共41例,无再出血病例,无肝性脑病发生。所有病人脾机能亢进消失。腹水消失20例,明显减少10例,无1例增加。肝功能好转10例,下降3例,28例变化不明显。B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40例人造血管均通畅。结论 本手术主要适应于以下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①单纯化肝静脉闭塞(布加综合征的一种病理类型);②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成海绵样变性引起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③肝内型门静脉高压行断流术后再发出血或未行手术,肝功能为ChildA和B级者。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的 2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 8例均为择期手术 ,无手术死亡。分流前及分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 (33 .5± 3 .6)cmH2 O和 (2 4 .7±3 .9)cmH2 O。 2 8例全部随访 6~ 42个月 ,术后发生肝性脑病 2例 ,再出血 1例 ;腹水消退或好转率 94.7%(1 8/ 1 9) ,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 92 .9% (2 6/ 2 8)。提示限制性门腔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较好术式之一 ,同时可对不同的个体施行附加肝动脉鞘切除或断流术  相似文献   

4.
Gao WS  Liu HF  Li XY  Liu YW  Yin G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30-1332
目的分析食管下段胃近端切除术(Phemister术)对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5年5月我院136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行Phemister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hemister术后静脉曲张明显改善,50.8%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再出血率为4.4%,手术死亡率为1.5%。结论Phemister术可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并可预防术后再出血,是一种彻底、精确、安全的断流术式,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均曲张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治疗的7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8.71±7.71)cmH2O,断流术后为(32.33±7.61)cmH2O,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急诊手术,止血率达90%。围手术期死亡3例,30例少量腹水,胸腔积液20例,门静脉血栓8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7例,其中1例为急诊手术患者。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出血停止后近期内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2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止血后,1~2周内行手术治疗(断流术或分断联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断联合术组及断流术组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平均降低(9.3±2.25)cmH2O和(3.65±1.52)cmH2O。手术死亡率为5.8%(3/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23/52)。断流术组术后近期再出血2例,远期再出血5例(20.0%);分断联合术组术后近期未再出血,远期再出血1例(5.6%)。术后远期3例(7.0%)发生肝性脑病,其中联合术组2例,断流术组1例。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出血停止后1~2周内行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功能较好、门静脉压力过高的青壮年患者以分断联合术为宜,而术前肝功能较差(Child C 级)者则应首选断流术。  相似文献   

7.
曹宇 《腹部外科》2013,(5):360-360,F0003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脾前门静脉压力为(32.6±3.1) mm Hg,手术后测定门静脉压力为(24.8±2.2) mm Hg,手术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后3 d、7 d、14 d血小板计数较切脾前显著升高(P<0.01).70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上消化道出血1例,远期上消化道出血5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手术方式,创伤相对较小,对肝功能影响小,手术死亡率低,近、远期止血效果可靠,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与传统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诊治中心收治的303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1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肝移植组),20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术后随访8~44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明显优于肝移植组(P<0.01),2组患者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14/189)比3.0%(3/101),P=1.00〕。肝移植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0%(2/101),低于常规手术组的9.5%(18/189),P<0.05。肝移植组术后内镜下曲张静脉消失率为86.1%(87/101),高于常规手术组的54.5%(86/189),P<0.01。结论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靠的。有出血史但术前肝功能尚好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后能维持较好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终末期肝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9—2008年笔者对住院治疗的3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择期手术309例,急诊手术58例;随访1~19年,平均随访16年。结果急诊手术止血率100%,术中断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4.3 cm H2O,术后6~19年再出血共8例,再出血率2.5%。存活率1~5年,6~10年,11~19年分别为83.05%,91.85%,92.80%。结论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即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长期生存率高,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2年2月施行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同期联合手术治疗19例。结果 除1例于术后4周因并发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5.26%)外,其余18例皆康复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8/19)。随访中死亡11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3例,肝功衰竭5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8%,28.6%,0%。结论 只要合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式,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同期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可望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近远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8年1月我院367例行贲门周围壁内外双重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的血流变化,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和1、6、12个月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TB)、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术前平均自由门静脉压为(36.2±4.2)cmH2O,术后为(31.4±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降低,肝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月肝功能各指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6、12月肝功能各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贲门周围壁内外双重断流术能适度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强化肝动脉灌注,对维持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近期肝功能、改善术后远期肝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集31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肝脏CT增强扫描和血管三维重建,了解肝静脉与门静脉的解剖结构关系,以便确定穿刺门静脉分支的靶点,术中,28例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28例置入巴德公司的一个裸支架加一个Fluency覆膜支架,2例置入单个Fluency覆膜支架。结果 31例患者中30例TIPS操作成功,其中穿刺门静脉右支26例,穿刺门静脉左支4例,成功率为96.8%(30/31);1例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未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止血率为100%。结论 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7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选择性断流术组(观察组,91例)和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对照组,85例)。结果: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无差异(P〉0.05);术毕时对照组FPP为(29.8±5.1)cm H2O,观察组为(26.4±5.2)cm H2O(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肝动脉血流量、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使入肝血量与降低门静脉压力这对矛盾达到动态平衡,是一种较理想的断流术式。  相似文献   

14.
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例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合并门静脉高压征的终末期患者作了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历时8小时30分钟,手术获得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认为该术式由于保留受者的肝后下腔静脉,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对手术前一般情况差或者估计无肝期时间长的患者,采用背驮式手术,加作门静脉-腋静脉(或颈静脉)转流是必要的。采用经胆囊管插管引流,可以减少胆总管的损伤和术后胆管狭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不同手术方式与血栓形成部位及发生率的关系,探讨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7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脾切除+断流手术25例,选择性断流术15例,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断流的联合手术32例,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①术前在有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两组问各项凝血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唯门静脉血流速度在血栓组较无血栓组显著减慢(P〈0.05)。②术后有无血栓形成的两组间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差异,D-二聚体均较正常值为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行断流术的25例患者,在术后2周和2个月时,血栓形成率可达100%,主要为脾静脉血栓,其中12例(48%)合并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血栓。④选择性断流术后以脾静脉血栓为主,部分可向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蔓延,将胃冠状静脉一食管旁静脉闭塞;部分患者仅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旁静脉,门静脉主干、分支及脾静脉均闭塞。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的联合手术后2个月时血栓形成率最高(75%),至6个月时下降至41%,为3组中最低(P〈0.01)。主要为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血栓,除1例外,肠系膜上静脐-脾静脉-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术前、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改变无明显关系。无论何种手术,术后门静脉系统均有血栓形成可能,术式不同其血栓发生的部位可不同,血栓形成主要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联合手术后,虽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内可有血栓形成,但吻合口通畅,基本上无术后再出血,且肝性脑病发生率低、易被处理,应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利弊。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4年5月实施的155例病人的159次肝移植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典原位肝移植术94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48例(包括改良背驮+术中门一腔静脉端侧吻合转流8例),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17例;术中行血管架桥5例,其中因门静脉闭锁及栓塞行供肝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间架桥2例,因动脉变异分支细小不能利用行供肝腹腔干与受体腹主动脉间架桥3例。159例次肝移植手术均未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结果原位肝移植腔静脉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最短,术中失血输血量最少,其术中对循环和肾功能的影响与经典术式相仿。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与背驮式肝移植术相比流出道不畅发生率较低,总手术时间较短(平均少30min),但无肝期较长(平均长8min),术中及术后肾上腺出血发生率较高,对肾功能影响较大,三组术后ICU留置天数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542)。结论不同的肝脏移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术者的经验以及对术式的熟悉程度会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从原则上讲,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术中情况而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10例阴性对照者采用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胃镜检查。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A级15例,B级19例,C级16例。结果: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显示对照组脾门静脉呈"S"形,门体分流指数(PSSI)为0.19±0.07;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3型:肝内分流型13例,PSSI为0.52±0.19,侧支循环型31例,PSSI为0.64±0.28,完全肝外型6例,PSSI为0.91±0.03。按其血管走向门静脉侧支循环又分为上行为主、下行为主及混合型。PSSI随肝硬化ChildA、B、C分级依次升高(P〈0.05)。结论:经皮脾门静脉99mTc-Phytate显像能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出较为准确的定量和侧支循环的形态学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原位肝移植术后有6例门静脉并发症(3.5%),门静脉狭窄发生率为1.2%,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且术前3例有门静脉血栓,3例有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史.2例患者成功放置血管内支架,3例患者行套扎术或硬化剂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 术前存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史和门静脉血栓是门静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监测门静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确诊门静脉并发症则要依据门静脉CT血管成像.晚期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对单纯性门静脉狭窄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院18例活体肝移植受体围术期体液和循环变化的麻醉管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18例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例;肝癌9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9例。所有受体均接受右半肝移植(Ⅴ—Ⅷ段),采用背驮式术式。结果18例肝移植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0.5±1.6)h,无肝期较长(100±15)min。术中出血量(3240±268)ml。活体肝移植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恢复较快;无肝期末和新肝期凝血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开始至新肝期出现低钾血症5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恢复灌注后,3例出现高钾血症,手术开始至新肝期,6例出现低钙血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中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无肝期末及新肝期1。5min更为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无肝期时间较长,水、电解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新肝期要注意纠正长时间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要努力纠正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