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0例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进行阴道后穹窿分泌物fFN的检测及宫颈的超声测量,并对60例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踪.结果 1)60例先兆早产孕妇中早产30例(早产组),安胎至足月产30例(足月组).阴道分泌物fFN(+)32例,其中早产组25例,阳性率为78.12%;足月产组7例,阳性率为21.88%,早产组fFN阳性率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fFN阳性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6.66%,阳性预测值为78.12%,阴性预测值为82.14%.2)早产组宫颈平均长度为(21.21±6.11)mm,足月产组宫颈平均长度为(29.61±6.71)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宫颈长度≤26 mm为临界值,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73.33%,阳性预测值为77.14%,阴性预测值为88.00%.3)fFN阳性和宫颈长度异常者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6.66%,特异性为56.66%,阳性预测值为92.00%,阴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 fFN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可以提高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阳性预测和阴性预测结果,提高早产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妊娠中晚期宫颈长度(CL)与分娩孕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120例,检测其宫颈分泌物中fFN,并采用阴道超声测量CL,比较临产时间及孕周情况。结果早产孕妇的fFN检测阳性率为33.33%,fFN阳性者7天和37周的早产发生率高于fFN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预测37周发生早产的阳性、阴性预测值为64.27%、88.52%。早产孕妇中CL≤3cm的发生率为36.67%,CL≤3cm的病例在3天、7天及37周的早产发生率高于CL3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3cm预测37周发生早产的阳性、阴性预测值为61.75%、88.96%。早产孕妇中fFN检测阳性且CL≤3cm的发生率为24.17%,fFN检测阳性且CL≤3cm的病例在3天、7天及37周的早产发生率高于一项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N联合CL预测37周发生早产的阳性、阴性预测值为73.22%、85.76%,fFN联合CL预测在3天、7天及37周发生早产的特异性高于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N联合经阴道超声下CL对早产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醴陵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4例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分别进行超声宫颈长度(CL)及宫颈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 FN)检测,追踪妊娠结果,比较CL、f FN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114例孕妇中早产62例(54.39%),CL≤30 mm早产率为70.27%,f FN(+)早产率为70.24%,分别明显高于CL30 mm及f FN(-)孕妇。CL≤30 mm且f FN(+)早产率为98.15%。CL联合f FN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08%、98.15%,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组(P0.01)。结论超声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可提高对早产的阳性预测值,对联合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妇应给予及时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长度联合阴道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对先兆早产孕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56例先兆早产的孕妇,行腹部B超检查测量子宫颈长度,同时用ELISA法行阴道分泌物中fFN的检测.结果 256例先兆早产孕妇中,宫颈长度<3 cm者110例,其中fFN阳性86例,7、14、21 d内分娩率分别为88.37% (76/86)、91.26%(79/86)、100% (86/86);宫颈长度≥3 cm者146例,其中fFN阳性10例,1例7d内分娩,另外1例在14 d内分娩,余8例足月产;fFN阴性孕妇均无早产发生.宫颈长度联合fFN检测用于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73%、91.36%、91.67%、100%.结论 宫颈长度联合fFN检测可提高预测早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etal fibronentin,fFN)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联合宫颈长度测量是否提高对早产的预测。方法采用ADEZA公司fFN快速检测试条测定50例先兆早产孕妇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中fFN水平及宫颈长度的超声测量,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1)50例先兆早产孕妇,fFN阳性19例,阳性率38%,16例发生早产,占84.2%,与fFN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d、14d、〉14d分娩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87.1%。(2)50例先兆早产孕妇同时测量宫颈长度,以宫颈长度≤30mm为异常,fFN阳性和宫颈长度异常者与fFN阳性而宫颈长度正常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同时异常预测早产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3.5%、93.3%、82.9%。结论fFN是预测早产的客观指标,阴性预测值意义更大。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可提高对早产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白介素-6(IL-6)的联合检测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45例先兆早产孕妇设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妇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FN、IL-6表达水平差异,不同妊娠结局孕妇上述指标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观察组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FN及1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5例孕妇中,妊娠结局为早产者29例,足月产者66例.早产孕妇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足月产者(P<0.01);联合检测fFN和IL-6预测先兆早产敏感度为91.11%,特异度为42.00%;预测妊娠结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0%及59.09%;相关性分析表明fFN与IL-6显著正相关(r=0.839,P<0.01).结论 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FN和IL-6表达水平是预测早产的较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预测早产及妊娠结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及宫颈长度(CL)变化对既往有早产史的孕妇进行早产预测的价值。方法对50例既往有早产史的单胎妊娠孕妇的宫颈分泌物fFN进行免疫检测,腹部超声检查测量CL,观察fFN+和fFN-、CL≤25mm和>25mm孕妇35周前发生自发性早产的情况。结果 50例孕妇中35周前发生自发性早产23例(46.0%,23/50)。fFN+孕妇(n=27)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fFN-孕妇(n=23)(P<0.001),fFN+与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有很高的关联[相对危险度(OR)为19.05,95%CI为4.30~84.33,P<0.05]。CL≤25mm孕妇(n=29)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CL>25mm孕妇(n=21)(P<0.001),CL≤25mm孕妇再次发生早产的风险很大(OR为8.08,95%CI为2.13~30.58,P<0.05)。CL≤25mm组中fFN+孕妇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fFN-孕妇(P<0.001);而CL>25mm组中fFN+和fFN-孕妇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N结合CL测定对曾有自发性早产史的孕妇有一定的早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宫颈前角(ACA)、宫颈长度(CL)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预测自发性早产(SPB)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先兆早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PB将其分为SPB组(n=33)和足月组(n=65)。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风险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ACA、CL及fFN对SPB的预测效能。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前BMI、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情况及ACA、CL、fFN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胎膜早破、ACA、fFN是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风险因素(OR>1,P < 0.05),孕前BMI、CL是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保护因素(OR < 1,P < 0.05)。ROC曲线显示,当ACA≥ 116.500°时,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AUC为0.630,敏感度为48.5%,特异性为69.2%。当CL≤25.000 mm时,AUC为0.667,敏感度为54.5%,特异性为73.8%。当fFN≥96.155 μg/L时,AUC为0.652,敏感度为60.6%,特异性为69.2%。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740,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75.4%。  结论  经阴道超声测量ACA、CL及fFN水平均对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查妊娠24~26周宫颈长度及宫颈长度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000例妊娠24 ~ 26周的孕妇,经腹部B超测量宫颈长度,其中500例联合fFN检测,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 1000例中宫颈长度≤3 cm者168例,发生早产111例(66.07%,111/168);宫颈长度>3 cm者832例,发生早产17例(2.04%,17/8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32,P<0.05).早产组宫颈长度为(2.65 ±0.16) cm,足月产组宫颈长度为(3.87±0.16)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P=0.031).只测宫颈长度的500例中宫颈长度≤3 cm者87例,发生早产56例(64.37%,56/87);宫颈长度>3 cm者413例,发生早产10例(2.42%,10/413).另500例除测量宫颈长度外,联合fFN检测,宫颈长度≤3 cm者81例,其中fFN阳性者13例(均为先兆早产),发生早产55例,早产发生率为67.90%;宫颈长度>3 cm者419例,其中fFN阳性者8例(均为先兆早产),发生早产7例,早产发生率为87.50% (7/8).结论 妊娠24 ~ 26周腹部B超测量宫颈长度对于筛选早产高危孕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宫颈长度≤3 cm者比>3 cm者更容易发生早产.对有先兆早产征象者做fFN检测非常重要,而对于无症状者做fFN检测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多指标联合筛查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纤连蛋白(fFN)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在先兆早产及正常人群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先兆早产孕妇160例及无任何先兆早产症状的正常孕妇328例,按改良Creasy评分法将正常孕妇分为早产高危组147例、早产低危组181例,各组孕妇分别超声下测量宫颈长度及检测阴道分泌物fFN定性情况,分析各指标与早产的关系。结果当宫颈长度〈30 cm时,先兆早产组、正常高危组、正常低危组各组孕妇的早产率分别为67.8%、58.8%、31.3%;以宫颈长度〈3 cm预测早产时,在无症状早产低危组中仍可筛查出31.3%的早产率。当fFN阳性时,先兆早产组、正常高危组、正常低危组各组孕妇的早产率分别为72.0%、63.5%、34.7%,显著高于fFN阴性时的早产率。阴道分泌物fFN阳性联合宫颈长度〈3 cm预测早产时,先兆早产组、正常高危组、正常低危组的特异性分别为86%、89.6%、87.8%。结论超声宫颈长度与fFN定性在早产低危人群中应常规检测。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产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阴道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查体孕妇的血浆及阴道分泌物,应用ELISA方法检测CRH和fFN,观察其在妊娠不同时间的变化,并结合不同妊娠结局(早产与足月产)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孕妇早产54例,足月产58例.早产组妊娠24周时宫颈管长度为(2.8±0.4) cm,足月产组为(3.3±0.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P=0.021).早产组与足月产组妊娠28~ 30周、31 ~32周、33 ~34周、35 ~36周血浆CRH分别为(162.33±16.49)、(60.01±14.56) ng/L,( 352.12±61.01)、(118.04±53.74) ng/L,(364.55±56.71)、(122.95±71.41) ng/L,(372.78±149.89)、(124.00±19.0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87、6.875、8.652、8.524,P均<0.05).CRH、fFN联合宫颈长度测定预测早产均有较好的灵敏度(97.92%)、特异度(90.00%)、阳性预测值(95.92%)和阴性预测值(94.73%).结论 检测孕妇CRH、ffN联合宫颈长度测量可以提高对早产的预测性,为早产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良好、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测量子宫宫颈前角(ACA)及宫颈长度(CL),研究ACA、CL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检、孕龄>28周、诊断为先兆早产或存在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253例。依据妊娠结局,将253例孕妇分为早产组54例,足月产组199例。所有孕妇均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ACA与CL,分析早产组与足月产组ACA与CL的差异以及ACA和CL预测早产的效能。 结果本研究早产组CL平均值为(26.18±4.33)mm,小于足月产组的(31.36±3.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P<0.05);早产组的ACA平均值大于足月产组[(117.50±9.61)° vs(102.35±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8,P<0.05)。本研究253例孕妇,CL预测早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0.05);最佳界值为25.5 mm;其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7.0%、51.9%、82.3%、88.1%、72.4%。ACA预测早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P<0.05),最佳界值为115.5°,其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3.3%、95.5%、83.3%、95.4%、92.7%。 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ACA及CL在预测早产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CA的预测效能略高于CL。经会阴超声操作简便易行、可重复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与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其在先兆早产及晚期先兆流产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规律产检并分娩单胎妊娠共73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2例,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41例,其中足月分娩组24例,早产组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比较组间血清sICAM-1含量差异及其与孕妇早产的关系。结果 (1)早产组sICAM-1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足月分娩组,早产组宫颈长度小于足月分娩组。(2)sICAM-1浓度、宫颈长度分别达到388.65 ng/ml、21.5 mm时,预测先兆早产及晚期先兆流产孕妇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9%、95.7%、90.0%、74.2%,58.8%、91.7%、83.3%、75.9%。(3)以sICAM-1=388.65 ng/ml及宫颈长度21.5 mm为临界点,联合预测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孕妇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5.3%、87.5%、100%及84%。结论 (1)sICAM-1达到388.65 ng/ml时可预测先兆早产及晚期先兆流产孕妇早产的发生。(2)以sICAM-1=388.65 ng/ml及宫颈长度21.5 mm为临界点,两者联合预测晚期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孕妇早产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监测宫颈形态变化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223例孕妇分为足月分娩组134例和先兆早产组89例,分别于孕24、28、32及36周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宫颈形态长度的变化,以及宫颈指数,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足月分娩组中宫颈长度随孕周增大而缩短;先兆早产组孕妇的宫颈长度均较相应孕周的足月分娩组短,其中24、28及36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早产组各孕周的宫颈指数均较足月分娩组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先兆早产组中71例保胎成功,18例发生早产。先兆早产组中21例有宫颈漏斗形成,18例早产者均有宫颈漏斗形成。漏斗形成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6%;以足月分娩孕妇28周时的宫颈长度2.61cm为临界值,其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实时监测宫颈形态结构变化对预测早产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未足月羊水过少期待治疗时限和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产科住院且分娩,未足月孕周≥33周反复多次在本院行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少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除外合并妊高症、糖尿病,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畸形、胎盘功能低下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其中选择性剖宫产68例,急诊剖宫产22例,阴道分娩10例.观察期待治疗时限和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静脉营养+水化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不一定增加羊水指数.期待治疗≥5d则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加243g(t=3.065,P=0.002).期待治疗≥5d新生儿入住NICU率(2.5%)与期待治疗<5d组新生儿入住NICU率(35.0%)比较明显降低(x2=18.773,P<0.01).羊水过少合并出生体重<2500g者入住NICU率明显增加,高达33.3%(x2=13.52,P<0.01)).选择性剖宫产较急诊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χ2分别为18.288、9.281、9.271,P均<0.01)结论 对于未足月羊水过少孕妇,宜尽量实施期待治疗,以降低医源性早产发生率;并加强对羊水过少的产前、产时监护,结合胎心监护(NST)及宫颈评分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末期孕妇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我院待分娩的孕妇520例,行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和B族链球菌培养等7项筛查.排除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确诊为妊娠合并阴道炎的107例为观察组,无阴道炎的413例为非感染组,观察其妊娠并发症及结局.结果 (1)孕妇下生殖道感染的检出情况:检查孕妇520例,其中感染组107例,发病率占20.58%.妊娠期阴道炎以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最常见,共计48例,占44.86%;细菌性阴道病次之,计22例,占20.56%;支原体、衣原体、B族链球菌感染也较常见;滴虫、淋球菌感染率较低.(2)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感染组孕妇的胎膜早破(15.89%)、早产(12.15%)、产褥感染(8.41%)、新生儿感染(5.61%)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8%、3.15%、1.94%、1.2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642、14.498、11.264、7.934,P均<0.01).结论 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且危害大,有必要对孕妇加强卫生指导,对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及时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