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人工起搏技术现已成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抢救措施之一,它使一大批有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转危为安、起死回生。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起搏器的性能也日臻完善,房室顺序型(DDD型)人工起搏器的诞生就是现代医学临床上的一种新的开拓。我科于1991年6月对2例患者安装DDD人工起搏器,并取得了成功,这在我区尚属首创。 DDD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在我国只是近1~2年的事。与心室起搏器(VVI)相比,它是房室顺序同步起搏。双腔感知,当心房起搏后延迟0.12~0.20s后心室起搏,符合生理性心脏起搏顺序,可  相似文献   

2.
<正> 起搏器工作方式的新编码过去一直沿用ICHD 起搏器编码。近要来Brownlee 等人建议使用一种新式的起搏器工作方式字母编码法以表述单腔和双腔起搏方式。该编码表面上看起来采用一分数形式,横线以上为心房的活动(atrial activity),横线以下为心室的活动(ventricular activity)。所用字母的含义是:O=该心腔(心房或心室)内无起搏活动,P=起搏(pacing),S=感知(sense),A=心房(atrum),V=心室(Ventrcle),I=抑制(Inhibition),I_A=因感知到心房的兴奋而抑制(起搏或脉冲发放),T=触发(Triggtr),T_A=因感知心房兴奋而触发(起搏和刺激)。Tv=因感知心室兴奋而触发(起搏和刺激)。例如一台编号为PSI_AI_v/PST_AI_v 的起搏器,表示该起搏器的功能是①起搏并感知双腔;③任一腔的兴奋被感知后均可抑制对心房的起搏;③感知心室的兴奋而抑制对心室的起搏;④当一个心  相似文献   

3.
田文庆 《新疆医学》1998,28(3):165-167
对于窦房结功能正常而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异常的病人,既往均选用VVI或DDD起搏方式。VVI为单极心室起搏,刺激心室,感知心室,它失去了心房辅助泵的作用,故心排血量较同频率的房室顺序收缩下降25%~35%,若有房室逆传,则还可能会出现“起搏综合征”,而且VVI起搏的长期预后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以及因房颤而导致的心房血栓及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均较高。DDD或DDDR房室顺序起搏是生理性起搏方式,但DDD起搏需要心房、心室两根电极,使手术复杂化,心房电极的置入比心室电极也较难,脱位率及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又较高。每一个  相似文献   

4.
当患者自身心房率低于设定的最高1:1跟随频率时,起搏器可感知心房激动,按1:1的比例触发心室起搏。当心房节律1:1下传心室超过起搏器所设定的上限频率时,双腔心脏起搏器便通过起搏器文氏阻滞、固定比例房室传导阻滞或模式自动转换使心室率降至上限频率以下,避免过快的心室起搏影响血流动力学,此现象称起搏器的上限频率现象或起搏器的类房室结功能。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8岁。1992年因胸闷、心悸入院。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因之安装双心脏起搏器(DDD),起搏频率低限70次/min,A-V延迟150ms,上限频率140次/min,术后患者感觉良好出院。1994年10月起患者活动后出现胸闷和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见图1)示:R1-R3为DDD方式起搏,可见心房及心室顺序刺激脉冲,且因患者自身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3个QRS波群是融合波。R3的激动逆传激动心房,使心房除极(逆行P波重叠于T波上),这个逆向的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具有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在打开与关闭状态下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44例置入具有AV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DDD(R)患者,观察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在打开与关闭状态下,患者心室起搏(VP)、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6min步行试验(6MWT)情况。结果 44例患者按计划完成随访,自动房室搜索打开状态下总心室起搏比例、NT-proBNP水平低,6MWT距离增加,与关闭状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者心房起搏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腔起搏器可以减少右心室起搏,改善DDD(R)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心功能,增加6 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7.
DDD型起搏器是一种模拟正常心脏的生理性双控按需起搏器.不仅保持房室同步.而且可随心房或心室频率的变化而自动安排起搏类型。故又称万能起搏器。我们于1998年1月对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病人实施DDD起搏.随访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反复头晕、胸闷、心悸入院。血压18/12Kpa.皿糖正常。心电图示:心房、心室李54次/分、部分T波改变.无杂音.监护期间平均心率50次/分,夜间及安静时心房心室率均为39次/分.运动后心房心室率均为98次/分.偶发房性早博.持续性ST-T改变。阿托品试验阳性,先行右股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房生理性起搏预防病窦发生的效果。方法 :对 2 1例安置心房按需起搏器 (AAI)及房室顺序起搏器DDD(R)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进行 (2 3.2± 2 .1)个月 (6~ 4 9个月 )的随访观察。结果 :2 1例皆未出现持续性房颤 ,起搏后左房内径 (LVEF)、心输出量 (CO)明显增加 ,房性心动过速 (AT)、房扑和 (或 )房颤 (AF)发生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生理性起搏不仅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 ,也有助于消除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器是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为主要目的,但在起搏器的设计及工作逻辑中,尚包含以下诊断功能。一、起搏器的按需功能基于它能判断是否有心电信号(一般等同于心脏搏动).心室(或心房)起搏器:由心室(或心房)电极感知QRS波(或P波),判断为有心室(心房)搏动,作出抑制(VVI或AAI型)或触发(VVT或  相似文献   

10.
心室起搏管理功能(MVP)是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开发研制的一种起搏器程序,它能提供功能性AAI(R)起搏,此功能具有心室监测功能,有房室自身传导时,提供AAI(R)起搏,在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时转化为DDD(R)起搏,在两者都有的情况下,提供AAI/DDD自动转换,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此功能一方面保证心室起搏安全,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右室起搏比例。  相似文献   

11.
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安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量表化分析 ,观察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起搏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影响。方法 :病例组 6 0人 ,均由经静脉系统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时间超过 3个月。其中房室顺序起搏组 (安装DDD或VDD型起搏器 ) 2 4例 ,心室单腔起搏组 (安装VVI型起搏器 ) 36例。在常规随访过程中要求患者填写完成问卷或量表 ,包括一般状况调查、患者心脏症状调查表、心理健康水平评定量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对照组为门诊查体的健康人 30例 ,按要求填写SCL 90量表。量表采用标准评分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房室顺序起搏组和心室单腔起搏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房室顺序起搏组SCL 90得分与心室单腔起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前者优于后者。心室单腔起搏组患者抑郁、敌对性、躯体化等心理症状得分高于房室顺序起搏组 (P <0 .0 5 )。结论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可以影响长期心脏起搏患者心理状态 ,房室顺序起搏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心室单腔起搏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生理性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40例随方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合理程控起搏参数在生理性起搏治疗病窦的远期随访中的意义。方法 植入起搏器 AAI 12例 ,DDD2 8例 ,起搏方式为 AAI、DDD、DDI、DVI或 DDD伴自动模式转换 ,慢 -快综合征 ( BTS)患者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定期检查心电图、Holter、胸片 ,平均随访 2 2 .3± 2 1.4月。结果 术后原有与心动过缓相关的症状均消失 ,随访中 12例 AAI起搏患者未发生房室传导功能及起搏感知功能障碍。 19例 BTS中 AAI 7例 ,DDD 12例 ,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心房误感知触发心室 3例 ,远期起搏阈值增高 3例。经程控改变起搏模式、房室延迟、感知灵敏度、输出电压等予以矫正。结论  AAI/DDD是病窦理想的起搏方式 ,起搏器植入后应加强随访 ,根据患者基础心脏病、心功能、症状、慢性起搏阈值等合理程控起搏参数 ,对于优化治疗方案、确保起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理程控起搏参数在生理性起搏治疗病窦的远期随访中的意义.方法植入起搏器AAI 12例.DDD28例,起搏方式为AAI、DDD、DDI、DVI或DDD伴自动模式转换,慢-快综合征(BTS)患者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心电图、Ho1ter、胸片,平均随访22.3±21.4月.结果术后原有与心动过缓相关的症状均消失.随访中1 2例AAI起搏患者未发生房室传导功能及起搏感知功能障碍.19例BTS中AAI 7例,DDD 12例,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心房误感知触发心室3例,远期起搏阈值增高3例.经程控改变起搏模式、房室延迟、感知灵敏度、输出电压等予以矫正.结论 AAI/DDD是病窦理想的起搏方式,起搏器植入后应加强随访,根据患者基础心脏病、心功能、症状、慢性起搏阈值等合理程控起搏参数,对于优化治疗方案、确保起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证。起搏器植入后改变了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使双房、双室、房室间收缩不同步,心房颤动(房颤)容易发生,影响起搏器功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研究显示,不同的心房、心室起搏部位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房间隔与室间隔起搏时较传统右心耳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产生更佳的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起搏器不同起搏方式对老年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安置VVI和DDD型起搏器患者安置前、后超声心动图对比观察左心室结构和射血分数变化。结果VVI起搏方式患者左房内径增大(P<0.05),射血分数下降(P<0.05),DDD起搏方式心脏结构及射血分数变化不大。结论有起搏器置入适应症的患者,为减少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应当选择房室顺序起搏为宜。  相似文献   

16.
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是其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双腔起搏器(DDD)因其使心房和心室能顺序起搏,合乎心脏生理要求,受到了医生和患者欢迎。本研究分析我院行DDD植入15例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疗效和并发症,为临床进一步推广DD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陶新智 《广西医学》2004,26(12):1887-1888
自 198 0年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率先在广西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来 ,2 0多年过去了 ,经过全区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起搏器的应用 ,特别是心室起搏器(VVI)在广西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一些条件较好的县级医院均能开展VVI置入术 ,挽救了很多病人 ,特别是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ⅢAVB)病人的生命。然而 ,VVI起搏有诸多缺点 ,它丧失了心房对心室辅助泵血功能 ,不能随生理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 ,房室激动与收缩顺序、心室激动与收缩顺序均与正常窦性心律时不同 ,使VVI起搏后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右房压、肺动脉压不…  相似文献   

18.
章少波  蔡建生  彭志坚 《吉林医学》2011,(18):3626-3627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6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检查,其中心室按需起搏(VVI)26例、房室顺序起搏(DDD)10例,检测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再应用起搏器程控仪检测心室累积起搏比例,分为<40%和≥40%组。结果:心室按需和房室顺序起搏植入术后术后各指标变化如下:①两种起搏模式比较:起搏器植术入后EDV、ESV呈增高趋势,SV及EF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心室累积起搏比例比较:≥40%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40%组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多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尽可能优化起搏参数和部位,提倡生理性起搏,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起搏器由固定型发展到按需型,避免了因自身心律与起搏的不同步而产生的室颤。近年来又先后研制出程控起搏器、房室顺序起搏器、频率应答式起搏器,以及抗心律失常等新型起搏器,是起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房室顺序和频率应答式起搏器的价钱昂贵,而且房室顺序起搏心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单腔心房起搏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20例,分别置入心房起搏器(AAI)60例及双腔起搏器(DDD)6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6年。结果:AAI组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出现。相比AAI组,DDD组增加了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脑卒中、全因性死亡风险。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选择置入AAI起搏器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