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程、影像特征、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探讨PXA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的关系。结果:本组肿瘤临床表现以癫痫和头痛为主。CT、MRI示本瘤多发于大脑表浅部位,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囊性肿瘤伴壁结节形成。病理上肿瘤组织主要由多形性细胞组成。无钙化,乏坏死和核分裂。该瘤存活期长,预后良好。治疗上全切加术后放疗能大大减小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探讨特殊类型——粘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方法采用光镜观察(HE)结合临床资料对9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较年轻,年龄5—33岁,平均14.7岁,其中8例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为粘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结论①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发病于青少年,以小脑居首。(多粘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最近才被描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其生物学行为上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840例脑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表明:该肿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在21 ̄50岁,10岁以下儿童少见。成人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半球,小孩多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Ⅰ级84例;Ⅱ级425例;Ⅲ级265例;Ⅳ级66例。星形细胞瘤Ⅰ ̄Ⅱ级肿瘤界限不清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Ⅲ ̄Ⅳ级肿瘤有一定界限,主瘤易于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其临床观察,星形细胞瘤Ⅰ级预后较  相似文献   

4.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MVD)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结果 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加,MVD值增高,且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MVD随着肿瘤直径增大而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VD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840例脑星形细胞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表明:该肿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在21~50岁,10岁以下儿童少见。成人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半球,小孩多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Ⅰ级84例;Ⅱ级425例;Ⅲ级265例;Ⅳ级66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肿瘤界限不清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Ⅲ~Ⅳ级肿瘤有一定界限,主瘤易于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其临床观察,星形细胞瘤Ⅰ级预后较好,Ⅱ~Ⅳ级预后较差。本组5年生存148例,生存率为17.6%,10年以上生存32例,生存率为3.9%。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分级与DNA含量、增殖指数(PI)及S期构成比(SPF)的关系。方法 手术中切取的幕上脑星形细胞瘤标本40例,分别送病理切片和流式细胞计数。结果 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异倍体的发生率相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二倍体瘤与异倍体瘤PI值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SPF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Ⅰ、Ⅱ级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PI值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而Ⅰ、Ⅱ、Ⅲ级SPF相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Ⅰ、Ⅱ、Ⅲ级与Ⅳ级SPF相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结合DNA含量和PI值可以对肿瘤的预后作出更全面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唐威  梁军潮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1):1167-1168
目的:探讨瘤细胞核形态测量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CMIAS系列)对87例星形细胞瘤的细胞核面积、核平均直径及核密度进行测量,按I ̄Ⅳ级分组统计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细胞核形态测量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CMIAS系列) 对87 例星形细胞瘤的细胞核面积、核平均直径及核密度进行测量,按Ⅰ~Ⅳ级分组统计显示。结果:各组瘤细胞核面积、核平均直径的均数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按Ⅰ~Ⅳ级顺序依次增大,核密度按Ⅰ~Ⅲ级顺序依次增大,相邻组均数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瘤细胞核的形态测量、核异形性的数字化表达,可作为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特别是分级中用于区分肿瘤高度恶性或低度恶性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星形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12%。本文就我院1986年1月至198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星形细胞瘤的 CT 表现作以下分析。一般资料本文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8~64岁,平均42岁。病程1~24个月,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依肿瘤发生部位、大小而不同,一般有头痛、抽搐,肢体活动不灵等。术前32例均作 CT 平扫,13例作了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CD34、EGFR、p53、Ki-67.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影像示肿瘤均发生于大脑表浅部位,且伴有囊性变,增强后可见强化及瘤周水肿;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黄色瘤细胞和嗜酸性小体(EGB)及核内包涵体,瘤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散在浸润,有丰富的网状纤维,无坏死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核分裂少或无.1例局灶区域出现上皮样结构,1例间变性PXA有较多核分裂,并见灶性坏死.免疫组化GFAP、vimentin、S-100、NSE、nestin均阳性,p53、EGFR部分病例阳性,CD68散在瘤巨细胞阳性,Ki-67约1%瘤细胞阳性,EMA、CD34、Syn、NeuN、NF均阴性.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PXA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较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脂质化胶质母细胞瘤、黄色瘤型脑膜瘤、胶质肉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星形细胞瘤CT表现。结果:CT表现于右颞叶皮层区8例,左颞叶皮层区4例,右颞叶、双额叶及左顶叶多发肿瘤1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8例,平扫呈大小不等片状低密度影或囊状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晰,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结论:胶质瘤CT表现大多具有特征性,部分不典型病例经仔细分析研究CT征象大多能够确诊。  相似文献   

13.
幕上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脑星形细胞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30-1231,1237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新分类。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50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高发年龄为20~60岁,部位以额叶、颞叶为主要占位。镜下见肿瘤性星形细胞,微血管增生及坏死,瘤细胞GFAP、VIM、S-100蛋白(+)。结论:新分类突出了低级别、间变型、胶质母细胞星形细胞瘤弥漫浸润生长的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遗传学。  相似文献   

15.
脑胶质瘤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尽管习惯上将其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和室管膜瘤.本文试着论述星形细胞瘤的成因及MR表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MR设备的不断更新,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Gd-DTPA动态MRI增强扫描的应用,在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中增加了“量”的概念,使诊断思维朝着更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一步。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Gd-DTPA动态MRI扫描,试图找出依据MRI表现及动态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变化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以便在术前能对星形细胞瘤的某些生物特性、血脑屏障(BBB)破坏的程度作出分级评估。  相似文献   

17.
对比32例复发性星形细胞瘤(RA)与原发性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结果发现:20例(62.5%)RA在形态上较原发瘤发生了明显改变,恶性程度级别增加;12例RA与原发瘤形态基本相似,21例Ⅲ、Ⅳ级KA中,有15例(71.4%)由Ⅰ、Ⅱ级原发瘤发展而来。Ⅰ级星形细胞瘤变为Ⅲ、Ⅳ级所需要的时间较Ⅱ级长(P<0.01),由此揭示,肿瘤形态级别与复发时间似无明显关系(P>0.05);术后放/化疗对肿瘤形态级别、复发时间亦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系统肿瘤,其中成人WHOⅡ级胶质瘤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两类。两类肿瘤起源不同,虽然目前都采用手术、放疗和辅助替莫唑胺化疗,但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分子病理、对放化疗敏感度和预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侵袭部位、分子病理结果、替莫唑胺治疗后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差异,为优化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长期替莫唑胺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术后进行正规放化疗(替莫唑胺至少治疗3个周期)的60例低级别(WHOⅡ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少突胶质瘤37例,星形细胞瘤23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侵袭部位、分子病理结果、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比较。结果 星形细胞瘤相比少突胶质细胞瘤更易侵袭多个脑叶,少突胶质细胞瘤相比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MGMT启动子甲基化概率更高(81.08%vs 56.52%,P=0.04),Cox回归显示星形...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5年8月~1991年5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98例,其中,幕上16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42例临床及CT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用麦胚凝集素(WGA)、扁豆凝集素(LCA)、花生凝集素(PNA)、马铃薯凝集素(STL)、双花扁豆凝集素(DBA)、荆豆凝集素(UEA-1)作为分子探针对26例星形细胞瘤进行组织化学杂色标记,观察其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发现WGA、LCA阳性率较高,PNA、STL的凝集素受体表达阳性率次之,其中LCA、STL对分级有一定帮助;DBAUEA-1的阳性率极低,对于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意义不大,但是UEA-1对脑血管疾患及血管源性的肿瘤的研究有较大意义。可见,凝集素对于颅内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级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