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晓东 《广东医学》2000,21(11):926
我科自1990年2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184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结合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84例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其中男106例,女78例,年龄4~33岁,平均85岁。双侧臀肌筋膜挛缩172例,单侧12例。伴骨盆倾斜84例(占456%)。有反复臀肌注射史180例(占978%)。患者来源于农村170例(占924%),来源于城市14例(占76%)。12 临床表现 走路时呈“外八字”步态,坐位交腿试验阳性(即不能翘二郎腿),不能并膝下蹲,必须分开双腿向外作“划圈”动作方能下蹲。体查患侧臀部外上方可见皮肤凹陷成…  相似文献   

2.
臀肌起止点小切口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臀肌挛缩症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臀肌挛缩症息者,采用髂嵴“弧形”小切口,切断臀肌挛缩带起点,继作股骨大转于后“S”形切口,“Z”形切断髂胫束并松解臀肌挛缩带粘连。结果:本组随访12—30个月,30例步态正常,下蹲近似正常;5例步态基本正常,屈髋稍受限;1例术后步态稍有改善,但行走时髋关节疼痛。结论: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臀肌挛缩症是因臀大肌纤维性挛缩而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患 ,国内外报道较少[1] ,国内马承宣[2 ] 于 1987年报道了首例。我院 1995年 9月— 1999年 3月共收治 4例 ,均行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共 4例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17~ 2 0岁 ,均为双侧发病 ,发病前均有多次臀部注射史 ,无家族史。主要症状和体征为 :步态异常均呈外“八”字型 ,快行时明显。双下肢不能并膝下蹲 ,需将双膝分开后呈“蛙”式方可蹲下 ,患侧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 ,于臀部皮下可触及紧张的条索状物。双髋内收、内旋受限。屈髋时…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院1987年2月至1990年3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封闭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女性7例,男性4例。年龄8月至9岁。病变均为双侧。8例有反复接受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3例无臀肌注射及外伤史。 11例髋关节在中立位时屈曲及内收内旋活动受限,坐椅及下蹲时双膝不能靠拢,重者均呈典型“蛙”式位,仰卧位双下肢呈外展外旋位。所有病例骨盆X线片未见异常。三、治疗方法:选双侧股骨粗隆后上方,  相似文献   

5.
<正>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方法有许多不同术式,临床疗效亦有不同。我们从1988~1995年对16例注射性臀肌挛缩症,采用彻底松解加“z”形延长方法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均为双侧性,年龄8~14岁,平均10.5岁。大多数因步态异常,双下肢不能并膝下蹲,坐位时双下肢不能膝上交叉。全部患儿在幼儿时有经常臀部肌肉注射史。体检发现都有“外八字”步态,跑步时更为明显。下蹲过程中双膝分开;作向外划圈动作,呈典型的“蛙式”位。臀部偏小,可触及条索状块。13例屈髋时有弹跳感。6例患者ober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手术方法治疗臀肌挛缩症(GMC)的治疗效果,对1999年6月~2004年1月51例臀肌挛缩症的患者采用大粗隆上方斜形切口松解挛缩的臀肌筋膜和部分髂胫束,严重者需同时切除挛缩变性组织,同时“Z”形切开髂胫束和臀大肌挛缩筋膜的手术治疗。结果随访9~19个月(平均13个月),51例均疗效优良,无出血、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认为采用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臀大肌挛缩症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3月~2006年7月,笔者共收治臀大肌挛缩症患者23例,均为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者,全部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7~25岁,平均11·2岁,大于16岁者8例。双侧挛缩者15例,单侧挛缩者8例;18例有反复臀肌注射史,23例均为农村患者。2诊断标准[1]病史:往往在发病前2~3年有多次臀部注射各种药物的病史。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局部无痛,走路呈外八字,不能快跑。临床体征:站立时,下肢呈外旋姿态;坐位时双腿不能在膝上交叉,不能并膝下蹲;下蹲及坐下时,大腿必然外旋,呈典型蛙式位;正常丰满的臀部外形消失,…  相似文献   

8.
作者自1986年5月以来治疗小儿注射性臀肌挛缩症115例,其中男81例,女34例。侧别:均为双侧。注射史:均有臀部肌肉反复注射史,其中112例在注射的青霉素中加2%苯甲醇。注射药物以青、链霉素为主,庆大、卡那霉素次之,个别患者注射安乃近等退热药。就诊原因多数是父母发现患儿步态异常,坐时下肢轻度外展外旋,“二郎腿”不能完成,下蹲时双膝外展外旋,不能靠拢;或在下蹲过程中,双膝先向外分开后始能下蹲,双膝靠拢,即所谓划圈试  相似文献   

9.
儿童双侧三角肌伴双侧臀肌挛缩症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增强对儿童双侧三角肌伴双侧臀肌挛缩症的认识,并探讨此病的病因。方法 对7例儿童双侧三角肌伴双侧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双肩外展位畸形,内收障碍,双侧三角肌中部或后部可触及质硬的挛缩带;双侧肩胛骨呈翼状;双臀呈尖臀征,并膝下蹲活动受限,划圈征阳性,双臀部也可触及质硬的挛缩带。7例中有家族史者2例,有肌内注射史者2例,无诱因者3例。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0.5~5.5a,7例患者肩关节、髋关节发育良好,关节活动正常;仅1例仍有轻度翼状肩胛。结论 本病的病因与家族因素、无天性肌发育或营养不良有关。宜早期诊断、迟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臀肌挛缩症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于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者被称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多有幼年长期或反复臀部肌肉注射药物的病史,导致臀肌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性炎性改变,继发髋关节内收外展及并膝下蹲受限。我科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治疗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外报道甚少。我院去年诊治四例,疗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四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4(1/2)岁,最大12岁,发病时间都在3岁左右。均为双侧臀肌挛缩;发病前都有明显反复多次PG臀肌注射史,而其家族成员无同样病史。临床表现:四例均站立时双髋关节呈轻度外旋,外层位;走路姿势呈“八字”蹒跚步态,快走时呈竞走步态;坐位及蹲位呈典型“蛙”式位。双侧臀肌外观较小,缺乏丰满感。体检:双侧臀大、中肌及阔筋膜张肌萎缩和  相似文献   

12.
<正> 臀肌挛缩症(contrature of gluteal muscles)因为臀大肌纤维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患,多见于儿童。现将我院1998年6月—1998年12月,治疗的48例臀肌挛缩症的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双侧挛缩者45例,单侧挛缩者3例。年龄4—21岁,平均11.2岁。农村患者38例,占臀肌挛缩症的89.6%。1·2 临床症状 患者行走时出现呈“外八字步”,特  相似文献   

13.
臀肌挛缩症〔1〕又称儿童臀肌挛缩症、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儿童髋关节外展挛缩、小儿肌肉注射后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筋膜纤维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障碍,表现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势和步态。本病病因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荣昌县18所中小学在校生进行臀肌挛缩症调查,掌握荣昌县中小学生臀肌挛缩症的发病率。方法对在校生进行步态、并膝下蹲、弹响征、Obber征、臀部肌肉情况、髋关节活动情况进行一般筛查。结果通过对全县18所中小学约15000例在校生进行臀肌挛缩症的相关检查,确诊25例,检出率1.67‰。检出者中有肌肉注射史者占70%;有40%为留守儿童。结论荣昌县中小学生臀肌挛缩症患病率与全国其他地区患病率相当,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对86例臀肌挛缩症行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结果:86例患者术后以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的影响为评价标准,其中优79例,良5例,可2例,目前随访时间内未发现症状复发者,患者自我感觉满意度为100%.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术能满意地完成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臀肌挛缩症是骨科常见病,90%是因幼年时反复多次肌肉注射,造成臀部肌肉坏死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外八字”步态、“跳步症”、“蛙腿症”等症候群。患者站立时双腿轻度外旋,双足不能并拢,不能跷“二郎腿”等,多见于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如果不及时治疗,症状将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 ̄20岁,平均年龄12岁,病程3 ̄16年,多见于学龄前儿童。1.2临床表现患者有臀部肌肉注射史,可见皮肤凹陷成沟状,臀部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有典型的外“八”字步态,并膝不能,下蹲呈…  相似文献   

17.
臀肌挛缩症又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出现并膝下蹲困难且逐渐加重,手术行臀肌松解术加术后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本组对28例患儿进行3-6年随访,效果满意,其中优20例,良8例。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对于巩固手术效果、预防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手术方法治疗双侧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6月采用挛缩带"Z"形切开松解延长手术治疗31例双侧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并随访6~24个月。结果伤口Ⅰ期愈合29例,延期愈合2例;按黄耀添评价标准: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与体力劳动影响,4项正常者为优,26例。良:步态正常,并膝不能完全下蹲(中立位屈髋120°~130°),和/或交腿试验完成稍差(髋内收10°~20°),对运动与体力劳动基本无影响4例;可:轻度外"八"字步态,并膝下蹲受限(中立位屈髋90°~120°),和/或交腿试验完成差(髋内收0°~10°),对运动与体力劳动有一定影响1例;差:手术无效。本组无疗效差病例。手术优良率96.7%。结论挛缩带"Z"形切开松解延长术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最佳方法之一。臀部外形恢复满意,确保髋关节术后稳定。  相似文献   

19.
臀肌挛缩症双下肢不等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致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所引起的异常步态及特有体征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有行走呈外“八”字,不能搭“二郎腿”,并踝下蹲困难,严重病例可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手术彻底松解和切除挛缩组织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2年开展该项手术以来,不等长肢体经术后牵引,精心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双下肢不等长得到了纠正,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斜行切口,“Z”形松解髂胫束及臀肌筋膜治疗臀肌挛缩症手术方法,为临床提供一种创伤小、安全、手术瘢痕影响美观较小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臀肌挛缩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术后髋部弹响、疼痛均消失。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恢复正常,Ober征均为阴性,并恢复了正常活动。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斜行切口,“Z”形松解髂胫束及臀肌筋膜治疗臀肌挛缩症手术效果满意,创伤小,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不易损伤坐骨神经,术口可被裤遮挡,不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