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咪酯和异丙酚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用监测仪记录全麻诱导血压、心率的变化值.结果: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时与基础值比较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明显(P<0.05),乙咪酯在全麻诱导时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咪酯更适用于老年病人的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豚鼠耳蜗微血管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豚鼠7只,行耳蜗开窗术后静脉注射L-精氨酸,利用微循环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录像,观察耳蜗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特性。结果在正常状态下,豚鼠耳蜗微动脉存在运动幅度较小的自律运动,应用L-精氨酸后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流量、血管收缩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能显著增加豚鼠耳蜗微动脉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使豚鼠耳蜗血流量增加,增强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不同诱导方式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倩  柴伟  赵晖  杨永慧  张贵和 《医学争鸣》2006,27(7):645-647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方式恒速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诱导及维持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期情况,了解恒速输注丙泊酚TIVA是否能够达到全麻要求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找出合适诱导方式. 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者,均使用丙泊酚恒速输注诱导及维持,随机分为9-7-5恒速输注方案1 min诱导(A)组、2 min诱导(B)组和4 min诱导(C)组,监测麻醉前、诱导和维持期及停药后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合度(SpO2)及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 结果:三组在诱导及维持期均能达到满意的全麻要求,诱导期间3组BP,BIS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BP及BIS变化平稳,维持期3组所有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迅速、平稳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恒速输注丙泊酚TIVA可满足全麻诱导及维持的需求,且苏醒迅速、平稳. 其中使用4 min诱导方式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手术中全麻诱导时保留自主呼吸诱导的方法对胃胀气及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自主呼吸诱导组(实验组)入室后先行咽喉表面麻醉,全麻诱导采用保留呼吸无肌肉松弛药剂诱导;正压通气诱导组(对照组)全麻诱导常规使用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胃的膨胀情况及诱导前后SaO2、血气值、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实验组病人的胃的膨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诱导时的PaO2低于对照组(P<0.05),PETCO2、PaCO2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诱导时使用保留自主呼吸的方法可明显减轻术中胃的膨胀,避免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恐惧及不适,同时对病人的血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早在本世纪早期就已被发现。但是由于受时代的科技水平所限,以往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只是局限于对麻醉状态的动物微血管自律运动进行描绘和推测,不能进行定量测定。 作者运用微血管管经电视图象剪切仪对金黄地鼠皮肤小室微动脉自律运动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了连续动态测量并将测得的大量数据同步输入电子计算机,得出连续而浓缩的微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人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临床行全身麻醉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麻药物的不同,将10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诱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较麻醉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较麻醉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麻醉中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活体微循环显微闭路电视系统,对20只Wistar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自律运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应用淋巴微循环数字图像检测系统,实现了微淋巴管自律运动的频率特性、收缩指数和传播速度等特征参数的定量分析;从微血管自律运动和生物流体力学的原理出发,微淋巴和自律运动的传播特征、微淋巴瓣膜在自律运动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微血管活动特质山莨菪碱对自律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淋巴管自运动沿管壁呈波浪式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比较全身麻醉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与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老年人中心静脉压的影响,选出对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的辅助通气方式.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全身麻醉的老年病人47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II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全程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分别记录病人在全麻诱导前,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后的CVP值,比较两组CVP值的变化.结果 全麻诱导前两组的CVP值无明显差异(P>0.05),全麻诱导时II组的CVP值明显比I组低(P<0.05),气管插管后II组的CVP值明显比I组低(P<0.05).结论 两组相比,全麻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小,较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全麻对糖尿病病人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全麻期间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15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2型糖尿病病人,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管插管后15 min、术中1 h、术毕6个时点心率(HR)、心排血量(CO)、血压(B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W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SVR)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 min、术中1 h、术毕4个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静脉血氧饱合度(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动一静血乳酸浓度(LacA、Lacv)及差值(LaCA-v)和动脉血糖(GluA)的变化.结果:血液动力学与诱导前比较,全麻诱导期间HR、Bp、CO显著降低(P<0.01);PAP、PAWP、CVP、SVR降低(P<0.05);术中、术毕HR、Bp、CO、PAP、PAWP、CVP均有恢复诱导前趋势,但SVR显著升高(P<0.01);氧代谢与诱导前比较,全麻诱导期间Pa02、PvO2、SvO2、DO2显著升高(P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诱导时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后对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n=20;B组为对照,n=20),全部采用咪唑安定 芬太尼 异丙酚 司可林诱导,其中A组在静注异丙酚时混合利多卡因,剂量为1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期间HR、MAP变化.结果:B组诱导时的HR、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结论:静注异丙酚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蔚青  朱红 《浙江医学》1996,18(5):267-268
分别用异丙酚、依托咪酯作全麻诱导,观察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作比较.诱导后异丙酚组HR无明显变化,SV、CO、SI、CI均略有上升(均P>0.05),CI诱导后即刻及诱导后6分钟明显上升(P<0.05),MAP诱导后明显下降(P<0.01)、插管时无明显波动(P>0.05):依托咪酯组插管时HR明显增快(P<0.05),诱导后SV、CO、CI均略有下降(均P>0.05),SI下降明显(P<0.05),插管时CI稍有上升(P>0.05),诱导后MAP明显下降(P<0.05)、插管时又明显上升(P<0.05).结果表明:异丙酚用于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效果优于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诱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65岁以上ASAI~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复合诱导组)和B组(单纯诱导组),每组各20例。复合诱导组诱导药物:芬太尼2μg.kg-1静脉注射,而后依次给予咪唑安定0.05 mg.kg-1、异丙酚1 mg.kg-1、琥珀胆碱1.5mg.kg-1。单纯诱导组药物:芬太尼2μg.kg-1、异丙酚1.5 mg.kg-1、琥珀胆碱1.5 mg.kg-1。监测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 min3、min5、min1、0 min时的血压、心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插管前、插管后1min、3min、5min、10min时的血压、心率与诱导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B组插管前、插管后1 min3、min5、min1、0 min的血压、心率与诱导前相比有非常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咪唑安定与异丙酚复合诱导麻醉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是安全的,可以维持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李华忠  冯琴 《河北医学》2015,(2):240-243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全麻诱导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啶进行诱导,对照组患者在全麻诱导期间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诱导,比较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诱导后,实验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需要其他药物处理率(13.32%)与对照组患者需要其他药物处理率(19.99%)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全麻诱导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甲氧明联合阿托品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Ⅰ组作为对照组常规诱导,其余两组分别在全麻诱导时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甲氧明2mg(Ⅱ组)和阿托品0.5mg+甲氧明2mg(Ⅲ组)。三组中当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时追加麻黄素10mg。记录诱导前基础值和诱导后1min,3min,5min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值及麻黄素追加的例数。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Ⅰ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有明显变化(P<0.05),麻黄素的追加次数明显超过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有明显变化(P<0.05);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氧明能有效地降低低血压的发生,阿托品能够预防心率减慢,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应用使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1.全麻下核心及体表温度的变化目的:探讨全麻后核心和体表温度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变化对核心体温降低或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9例全麻下行择期开颅手术的病人,以鼓膜温度为核心温度(从诱导后10分开始),足背和指尖温度为体表温度,臂-指温度差为外周血管舒缩指标(从诱导前开始),连续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0分、20分、30分、40分、50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麻醉诱导丙泊酚组及依托咪酯组均采用TCI系统诱导给药,并加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分别记录诱导前后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P组SBP、DBP和HR均明显下降(P<0.05),而E组则轻度下降或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丙泊酚、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大于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期对心血管抑制的效应.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麻黄碱组),每组40例.两组均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静脉注射诱导.B组在异丙酚加入麻黄碱0.1~0.12 mg/kg.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3、5 min的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A组在诱导后SBP、DBP和MAP显著下降(P<0.01),气管内插管后5 min SBP、DBP和MAP又再次下降(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后仅轻度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内插管后即刻SBP、DBP和MA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和MAP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诱导后HR稍减慢,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碱与异丙酚混合注射可有效的减轻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2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I组、n=16)、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II组、n=16)。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前、手术1h、术毕、术后1d血清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组患者的Cor和ET在术毕及术后1d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II组患者变化不明星。两组患者的血浆TNF-α水平无显著性变化,IL-6、IL-8在手术lh、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I组升高较早,在手术开始时即已升高,且持续时间长至术后ld。结论:单纯全麻不足以减轻老年上腹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硬膜外加全麻可明显减轻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危老年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为单纯全麻.观察围术期麻醉前、诱导时、插管时、切皮时、腹腔探查时、拔管时、拔管后15min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插管至拔管时,对照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血压及心率较为平稳;对照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危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中,能有效地抑制各种应激反应,使病人循环功能稳定,对高危老年病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软脑膜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大鼠为模型,采用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法,结合显微录相装置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动态定量地观察针刺对MCAO后3、6、24h软脑膜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振幅的影响。[结果]MCAO后3、6、24h,缺血区软脑膜微血管自律运动紊乱,表现为高频率、低振幅的运动。针刺组频率明显降低,振幅有所增高。[结论]针刺对改善脑灌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