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患者超声(US)、临床特征及其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超声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PTC及PTMC的患者350例的临床资料、超声影像学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PTC组和PTMC组,其中将PTMC组分为最长径>5mm组和≤5mm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350例共发现412个结节,PTMC组259个,PTC组153个,其中最长径≤5mm为65例。结论 超声检查时PTMC患者和≤5mm患者偶然发生率高,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仔细评估结节的超声特征,对于可疑病例应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以制定正确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ACH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病理标本40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以多克隆抗体兔抗人DACH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DACH1的表达,比较其阳性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DACH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阳性率高达76.7%(23/30),其中强阳性约46.6%(14/30).而DACH1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仅为30%(3/10),且仅为弱阳性.统计分析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DACH1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有无包膜外侵犯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DACH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分布特征,提高甲状腺结节以及PTMC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173个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病灶的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微小钙化斑、周边回声特征、后方回声、颈部淋巴结等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特征。结果:PTMC的发生率与结节单发还是多发没多大关系;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声像图具有典型特征,表现为纵横比≥1(93.64%)、边界模糊不清(71.10%)、内部回声不均匀(61.27%)、伴微小钙化(62.43%)、周边无声晕或是不完整声晕(100%);PTMC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Ⅲ~Ⅳ型(56.07%),Ⅰ~Ⅱ型(43.93%);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6.17%),首先以Ⅵ区即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多。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二维声像图特征对微小乳头状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彩色多普勒等高分辨率超声可明显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mac和Caspase-7在甲状腺乳头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癌变过程中Smac在癌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7在癌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率低于正常黏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c、Caspase-7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联合检测Smac、Caspase-7的表达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病理科存档的甲状腺疾病手术病例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H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单克隆抗体兔抗人CyclinD1和鼠抗人Bax标记检测7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65例腺瘤组织和60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CyclinD1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79.17%,与腺瘤组织(x2=14.730,P<0.01)、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x2=80.404,P<0.0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联(P>0.05).Bax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66.67%,与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x2 =4.598,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联(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yclinD1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联(x2=11.463,r=0.435,P<0.01).结论 CyclinD1和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高表达,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以提高PTMC的术前超声检出率.方法2011-2012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其中小于1.0cm的PTMC患者约为36例,该36例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通过对该36例PTMC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TMC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 PTMC多表现为甲状腺内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L/T(纵横比)≥1,肿块内出现微小钙化及丰富血流信号,肿块后方回声衰减.结论高频超声是检诊PTMC的首选方法和最佳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张艳波  刘增强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78-287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提高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有病理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资料92例,对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甲状腺癌患者共114个病灶,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作出正确诊断,其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形态呈圆形、不规则形,肿瘤的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A/T)≥1,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低伴细小钙化,血流信号紊乱、血流速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PTMC 72个结节及同期最大直径≤10 mm的良性结节68个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除内部回声均匀程度外,其余10个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结节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5个征象灵敏度>70.0%;4个征象特异性>95.0%.超声诊断PTM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88.2%.结论:高频超声是鉴别诊断PTM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就诊甲状腺肿瘤患者80例,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记录超声诊断出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其它类型肿瘤患者的例数,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d≤1cm)20例,其它类型肿瘤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彩超结果为:患者甲状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实性不均匀回声、周围无声晕,可见微小钙化、血流紊乱。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表现是: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可见砂粒体,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两种诊断方法结果比较,诊断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最大流速峰值与阻力指数分别为(25.89±10.56)cm/s 和(0.67±0.23),均较良性肿瘤明显增加,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重要指标是:粗糙毛刺状结节、结节内部微小钙化灶、结节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L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可见强弱不等的FasL及BcL-2表达,B组中FasL呈高表达的阳性率为81.8%,A组中则为31.2%,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明显间质浸润以及缺少淋巴细胞反应和肿瘤周边邻近正常组织区域癌细胞FasL表达,并均较强.A组和B组中BcL-2呈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5%,45.5%,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sL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有关,FasL表达愈强则预示其预后不良.甲状腺乳头状癌BcL-2的高表达与其浸润性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108个结节)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86例(256个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特点,主要包括结节的边界、形态、质地、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并对两组结节的超声表现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8个PTC患者中,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结节占91.7%(105/108),低回声结节占83.3%(81/108),边缘毛糙,呈浸润性生长结节占85.2%(92/108),结节内砂砾样微小钙化占64.8%(70/108),上述征象与良性结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节形态、结界内血流信与良性结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的主要超声特征包括: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边缘毛糙、结节内纵横比≥1、合并微小钙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病理科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分为八个亚型,137例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49例,占35.8%,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41例,占29.9%,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17例,占12.4%,小梁状乳头状癌7例,占5.1%,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例,占3.6%?,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8例,占5.8%,包膜型乳头状癌7例,占5.1%,微小型乳头状癌3例,占2.2%。镜下可见乳头分枝多,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无核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乳头状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单纯病理形态学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往往需结合分子生物学,本文就乳头状甲状腺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淋巴管转移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和VEGFR3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均见到VEGF-C和VEGFR3阳性表达,但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甲状腺腺瘤,且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和VEGFR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可能与此肿瘤的淋巴管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对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TI-RADS ≥3级的86个结节进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结节及甲状腺的CEUS表现,术后结节及甲状腺的病理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86个结节的Adler血流分级分别为:0级 26个,Ⅰ级34个,Ⅱ级23个,Ⅲ级 3个。CEUS增强强度为低增强 71个,等增强12个,高增强3个。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平均强度、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和CD34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明显低于周围组织。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EUS增强强度以低增强为主,其病理基础是与周围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及瘦素受体即肥胖基因(obesity receptor,OB-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相关性,为临床PTC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甲状腺腺瘤组织标本20例和PTC组织标本60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eptin、OB-R在PTC及甲状腺腺瘤组织中的表达,观察Leptin、OB-R在PTC及甲状腺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PTC中不同临床特征Leptin、OB-R的表达水平.结果 OB-R在PT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P=0.04).PTC中的双重表达率(46.7%)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20.0%,P=0.04).Leptin、OB-R表达水平均在多发病灶、肿瘤直径≥1 cm、TNM分期为Ⅲ期、Ⅳ期的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Leptin在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增高(P<0.05),而OB-R表达则与是否淋巴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Leptin、OB-R在PTC中存在高表达,双重表达也较普遍,在甲状腺癌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Leptin在PTC中具体作用机制若获得证实,则可能成为PTC预防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成像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7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并以同时期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1例经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的超声特征差异。结果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以女性为主(5/7,71.4%),平均发病年龄为(64.9±11.3)岁。分析超声特征结果显示,甲状腺未分化癌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灶大[(5.17±1.26)cm比(1.85±1.89)cm,P<0.001]、纵横比<1的比例高(100.0%比47.6%,P=0.03)、微钙化程度高(100.0%比52.4%,P=0.03)。两组在形态、边界、回声、均匀性、囊性变、血流状况、被膜受侵与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女性甲状腺内最大径大于5 cm结节如具备常见的超声恶性征象,同时又存在纵横比小于1和微钙化,应高度怀疑未分化癌。  相似文献   

18.
王萍  赵世华  王颜刚 《医学综述》2008,14(6):854-856
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原癌基因重排及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密切相关,它在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RET原癌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已经明确,此基因可介导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RET/PTC重排与甲状腺的放射暴露、促炎性反应以及肿瘤的预后有关。针对此靶基因,目前有多种基因治疗方法正在研究过程中,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1月~2011年1月初治的1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血清TSH与颈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范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模型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6.3%(77/166),年龄<45岁、肿瘤直径>0.5cm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804和2.018,P均<0.05)。癌灶最大直径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最佳临界点为0.55c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8和0.60,曲线下面积0.741(95%CI:0.667~0.81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就越大,且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也越大,肿瘤直径可作为手术清扫范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易  梁蕾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57-160,167
目的 分析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实时超声造影(CEUS)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98例甲状腺可疑结节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特征的分析,并分别对结节周边与中心感兴趣区进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进一步比较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CEUS特征的差异。结果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包括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灌注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TC结节CEUS定量参数(包括结节周边峰值强度、周边曲线下面积)均高于未转移组(P < 0.05),结节大小、结节内钙化类型、与被膜的关系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CEUS特征不同,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