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肺脑复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跳骤停是临床中最危重急症,脑复苏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难点。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生命的重要保障。我们对2001年1月~2006年10月救治的98例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托品对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者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将40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3)及对照组(n=206),观察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使用阿托品,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比较复苏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19例患者恢复自主循环,24、15例患者分别恢复自主呼吸。两组患者的循环及呼吸恢复率和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及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与正常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1h以上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PO2、PaO2及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复苏成功患者的24h存活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的出院率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阿托品可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SPO2及氧分压,因此建议避免使用;阿托品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 997年 9月~ 1 999年 8月 ,复苏1 2例心跳骤停病人 ,成功 9例 ,成功率 75 % ,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病人中 ,心跳呼吸骤停院外发生 2例 ,院内发生 1 0例。年龄 1 5~ 72(平均 5 6 7)岁。病因 :冠心病原发性室颤 2例 ,急性心肌梗塞 7例 ,预激综合征 1例 ,支气管哮喘 1例 ,肺心病 1例。1 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急性意识丧失 ,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血压 0 / 0kPa紫绀 ,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心电图 :室颤 9例 ,停搏 2例 ,电机械分离 1例。1 3 方法 昏倒后 3分钟内进行复苏 1 1例 …  相似文献   

4.
比较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以评价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救治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年1-12月救治的30例为人工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救治的35例为Thumper组。人工组采用传统的徒手心肺复苏法进行心肺复苏,Thumper组采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2种方法在心肺复苏开始后5、15、30min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心肺复苏5min时,人工组与Thumper组的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复苏15、30min时,Thumper组与人工组比较,PaO2、SaO2明显增高(P<0.05或P<0.01),PaC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Thumper心肺复苏机是目前理想的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较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徐敏 《中国医刊》2001,36(1):36-37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有效措施,其成败关键与开始抢救时间密切相关,即使在条件好的监护室,一旦发生也要毫不犹豫地迅速胸外心脏按压,争分夺秒地建立有效呼吸和血液循环,现结合我科一年来复苏成功的30例患者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肺脑复苏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跳骤停是临床中最危重急症,脑复苏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难点[1]。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我们对2001年1月~2006年10月救治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将40名心肺复苏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全身亚低温降温法与局部降温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肺复苏后,使用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使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生理指标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方法是患者心肺复苏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复苏后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挽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影响抢救成败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8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其中抢救成功的68例。结果与结论说明了早期识别,早期心肺复苏(CPR),早期除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0.
心脏骤停患经过抢救得以复苏,即使已停止的心脏排血和呼吸功能得到恢复,患生命从临床死亡中抢救过来,仍有再度发生心脏停跳的危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张俊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39-940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以指导临床抢救。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间,我院急诊科及病房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术(CRP)的患者111例,根据当时患者的表现分为选择顺序组和常规组,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选择顺序组复苏成功28例(48.2%),高于常规组11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发现患者的早期信号,根据患者当时的表现及病因选择适当的ABCD顺序,可提高CRP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106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年龄、基础原发病、心搏停止时同以及电击除颤的早迟将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论院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时要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CPR),同时还要针对患者的基础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院外心肺复苏的基本情况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124例院外心肺复苏临床资料。结果:124例中成功复苏26例,失败98例,复苏抢救成功率21%。结论:建立急救网络和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是在当前条件下提高急救复苏成功率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心肺复苏(CPR)操作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对16例次心脏骤停患者采取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CPR和心血管病急症救治指南(新指南)操作技术进行抢救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心脏骤停实施2005年美国CPR救治指南(旧指南)操作技术抢救21例次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16例次自主循环恢复时间3~15min,平均(6.2±3.3)min。对照组21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16min,平均(10.5±6.7)min。研究组抢救16例次成功7例次,成功率43.75%,对照组抢救21例次,成功6例次,成功率2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骤停后迅速有效的心脏按压是提高CPR成功的关键,新指南CPR程序C-A-B-D较A-B-C-D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赵广阔 《中外医疗》2013,32(26):18-19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时影响心肺复苏因素及心肺复苏结果,总结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2010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在TCA、TC及电击除颤开始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因素较多,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正确把握电除颤时间,配合气管插管、联合用药对成功心肺复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丽明  石如海 《医学综述》2007,13(18):1403-1405
在心肺复苏期中,即使患者既往没有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应激性高血糖亦非常普遍。抗调节激素和细胞因子,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的大量分泌是产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应激性高血糖导致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通过控制血糖水平<6.1mmol/L,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改善机体物质及能量代谢,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血气分析在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正确评价血气指标对体外循环(CPB)围术期监测的意义。方法:对75例心脏 病人CPB围术期497例次的血pH、AB、BE、PCO_2、PO_3及K~+、Na~+、Cl~-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以pH正常及轻度碱血症占多数(42%及29%),酸碱失调的主要原因为代谢性因素; 2. PO_2多升高(68%);3.K~+,Cl~-多在正常水平(80%,63%),Na~+约一半高于正常(47%)。结论: 围术期应注意①控制碳酸氢钠的投入,谨防代谢性碱中毒;②密切监测PO_2,避免PO_2过高;③防 止钢水潴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脏停搏患者4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常温组给予常规心脏停搏急救处理。亚低温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4℃林格氏液诱导降温联合头颈部体表物理降温,控制肛温在33℃~35℃。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24 h、48 h、72 h动脉血乳酸水平、格拉斯哥( GCS)评分,随访3~6个月,观察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复苏成功后24 h、48 h、72 h动脉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随访期间,亚低温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常温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早期使用亚低温处理,可以有效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对136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厨陛分析。结果 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直接影响复苏成功率;球囊面罩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较2000年指南指导下显著提高。结论 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在早期复苏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通气方式;应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与人工心肺复苏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对照组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脉搏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1±1.8)min和(15.2±2.3)min,P<0.05〕;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0.8%和33.3%,P<0.01);试验组24 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和23.6%,P<0.05)。结论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方面优于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