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脑诱发电位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网络成瘾患者与非网络成瘾患者在脑诱发电位研究上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山西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10名本科生作SCL-90、EPQ、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大学生上网一般情况的调查并测定认知功能指标脑诱发电位P300及其亚成分。结果:1、山西省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男性多于女性,成瘾者上网行为有特殊性;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每周上网时间、上网有无负面影响、父母对其上网的了解程度、P、E、N、强迫、抑郁、偏执、恐怖;3.脑诱发电位研究显示在IAD组和非IA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与非网络成瘾者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上网时间的长短、所使用的网络功能及个性、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应用与网络成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应用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原因进行研究。方法294名大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12名,女生182名,平均年龄21.43岁。使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所有被试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5%。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16PF的推理能力(B)、支配性(E)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研究网络成瘾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4名,女生8名,平均年龄19.51岁.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使用目的上与和非成瘾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总分上与非成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网络使用目的不同,成瘾者的认知功能和非成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网络对医学生带来的负效应,及早发现网络成瘾者,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于2005年2月到4月,对沈阳三所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本科生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 883名医学生中有1 642名学生上网,上网率87.2%,199名网络成瘾者,成瘾发生率为12.1%.网络成瘾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性别、生源地、上网目的和对网恋的态度.结论:互联网的使用在医学生中已经普及,且对医学生已产生了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摆脱网瘾,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互关系.方法 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修订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齐齐哈尔医学院大一、大四学生共计72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占12.57%,男生(23.25%)明显高于女生(5.14%),大一学生(22.3%)明显高于大四学生(6.1%).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全面教育,尤其是入学新生,应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差异、神经诱发电位特征,为探讨网络成瘾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感觉寻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1 7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志愿者各10名进行以90 dB的短纯音作为刺激检测其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占总人群的7%,男性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性(P<0.05),年级间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感觉寻求的去抑制因子和总分上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者的N1波幅在Fz部位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0,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水平与神经诱发电位有关联,高校应该关注高感觉寻求者的精神生活,避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版感觉寻求问卷》、《网络成瘾问卷》和自编《大学生网络心理调查问卷》整群抽取8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游戏成瘾与其他网络行为成瘾方面男女有显著性差异;②感觉寻求总分及感觉寻求各因子与网络成瘾均呈显著相关;③有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行为者与非成瘾者在感觉寻求各个因子上都有差异;网络游戏成瘾者与网络交际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因子与其他被试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网络成瘾行为者与非成瘾被试在感觉寻求各因子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探索其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550名医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9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玩网络游戏、与父母的沟通少、缺课上网、每周上网时间长、学习成绩差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而业余活动多、上网目的系学习或查资料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医学生中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必须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军  樊嘉禄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63-965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幸福感指数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合肥437名医学生进行了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者16人,成瘾率为3.7%;男女大学生成瘾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不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组(IA组)与非成瘾组(非IA组)在孤独、抑郁、交往焦虑、社会支持和幸福感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与孤独、抑郁和交往焦虑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和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针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 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12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35人,成瘾率为8.49%,其中男生成瘾率(12.04%)明显高于女生(5.43%)(P〈0.05)。成瘾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4个因子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高中生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400名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职业与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r=0.195,P<0.01;r=0.163,P<0.05);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家教方式与人际及健康、强迫性上网行为、时间管理维度有显著相关和预测(P<0.05,P<0.01),而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各维度没有显著相关和预测.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是影响肢体残疾医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探讨个性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广州某大学30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美国网络成瘾自测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人群中,16.1%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5分,66.4%上网的时间经常比预计的长;33.9%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31.5%认为自己过于关注网络;31.5%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21.9%认为上网影响了自己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网瘾量表得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神经质、精神质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6.1%。网瘾量表得分与神经质、精神质得分的相关性高,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易激惹或孤独、固执的人较易形成网络成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医学生网络成瘾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实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高校医学院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用参照Young网络成瘾量表自行制定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2.3%的学生表现出过度的网络使用,男生(15.8%)明显高于女生(8.6%);来自农村的学生(16.4%)明显高于城镇的学生(9.7%)。不当的网络使用已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如影响学习、睡眠、与周围人的正常交流等。过度的网络使用与一些负向的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有关,如有抑郁情绪,浏览色情网站,沉迷于网络游戏,对生活不自信,每天长时间上网等。结论医学生中也存在较高比例的网络使用过度,不当的网络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而且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大学生与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018名北京市大、中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大、中学生的OC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的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性别、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中学生及男生更易发展为网络成瘾,同时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不良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缸薯榴为啻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成瘾倾向,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安徽某大学一、二年级大学生190名,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3%,其中男生8.1%,女生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8.9%,高于一年级1.1%(P0.05);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6.8%,其中男生19.4%,女生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为19.8%,高于一年级13.5%(P0.05)。网络成瘾组及倾向组与正常组比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在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消极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积极应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且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某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对其与冲动性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多阶层抽样方法,抽取某院校临床、护理、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学院、管理学院和生物系专业1 777名大学生,其中,医学专业1 534人,占总数86.3%,非医学专业243人,占总数13.7%,进行网瘾和冲动性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某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为12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8%;非网络成瘾者为1 6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3.2%.其中医学专业网络成瘾96人,占成瘾总数79.3%,非医学专业25人,占成瘾总数20.7%.在上网内容方面,男生更爱玩游戏,女生则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和网上购物,低年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玩游戏的也占多数;在上网时长方面,上网5h以上的仅占3.4%,说明某校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都在5h以下,且5h以上的多为男生,非医学专业以及低年级的学生;在上网地点方面,医学专业多用手机随时上网,而非医学专业多数在学校宿舍;可能由于男生更爱玩游戏的因素,上网地点在学校宿舍和校外网吧男生所占比例较大,而女生多用手机上网;低年级学生多在学校宿舍上网,高年级学生则用手机上网的较多;在大学生对“医学知识对网瘾防治”的作用认知方面,9.8%的同学认为医学知识对防治网瘾有很大作用,61.5%的同学认为有一般作用,28.6%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并且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的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低年级和城市户口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smartphones is revolutionizing the way information is acquired, leading to profound modifications in teaching medicine.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use can negatively affect student learning.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valuate smartphone use in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as well a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ts repercussions on surface and deep learning and to compare them during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volving medical students in all phases of education. Sociodemographic data, type and frequency of smartphone use, degree of digital addiction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 IAT), and surface and deep approaches to learning (Biggs) were analyzed. A total of 710 students were included. Almost all students had a smartphone and a total of 96.8% used it during lectures, classes, and meetings. Less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47.3%) reported using a smartphone for more than 10 min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a usage that is higher among clerkship students. At least 95% reported using a smartphone in the classroom for activities not related to medicine (social media and searching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68.2% were considere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rs according to the IAT.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noneducational use were that the class was uninteresting, students needed to receive or make an important call, and the educational strategy was not stimulating. The “frequency of smartphone use” and higher “internet addiction” were correlated to both higher levels of surface learning and lower levels of deep learning. Educators should advise and educate their students about conscientious use of this tool to avoid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运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IAT)对136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并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部分中学生,其中网络成瘾组(IA)116人,非网络成瘾组(NA)116人,零网络使用者59人进行测试。结果在1360名中学生中发现网络成瘾者39人(2.87%),准成瘾者122人(8.97%),总阳性率11.84%。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多于12岁左右首次使用网络。多因素分析发现非独生子女,不与父母同住,与网友约会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网络成瘾(舍准成瘾)的发生率达11.84%,中学生多于12岁左右首次使用网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应早于12岁。  相似文献   

20.
田冶  徐芳芳  酒卫华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427-428,476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与总体幸福感、自我和谐、人格及心理特征的关系,为网络成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网络成瘾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及SCL-90量表对某医学院526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医学生网络成瘾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间网络成瘾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没有线性趋势(P〉0.05),大三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大一最低;成瘾组较非成瘾组性格内向、心理健康水平低,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程度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年级、性别、神经质、焦虑、总体幸福感和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等有关。结论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