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伤椎置钉固定后路短节段融合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3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并对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入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颗粒,同时行伤椎后路短节段融合固定.结果 236例中有1例出现断钉,2例出现内固定系统松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71例,E级151例.结论 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置钉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更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恢复伤椎的高度与外形,保持椎间隙的高度,最低限度的减少了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效率及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10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B组行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末次随访时腰背痛发病率以及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所植骨质多为自体骨,有些自体骨混合人工骨,其中2例2个腰椎同时爆裂骨折,对其中骨折椎体严重伴有后纵韧带撕裂者,从椎体后壁骨折裂隙中植入自体骨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7例患者,以获得对伤椎前中柱的支撑.[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优良率89%,伤椎无再压缩,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增加了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恢复了椎体的高度,加强了伤椎的抗压能力,促进了骨折愈合,减少了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避免或减少了术后椎体塌陷,而导致的迟发性胸腰背部疼痛等远期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并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并结合对侧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21~64岁,平均(42.0±21.4)岁。按Denis骨折分型均为爆裂性损伤B型单椎体不稳定骨折。于术前、随访期间拍X线片观察内固定在取出前是否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通过CT观察椎体内植骨愈合情况,测量并比较分析Cobb角大小及伤椎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压缩百分比。结果 46例患者获得36~49个月随访,平均39.7个月。内固定在取出前无松动和断裂。术后1周内Cobb角及椎体前、中、后缘压缩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终末随访与术后1周内、内固定取出前比较此4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显示椎体内植骨颗粒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同时,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并结合对侧经椎弓根椎体内单侧植骨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椎体高度,使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防止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和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伤椎组与跨伤椎组,每组34例,其中伤椎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跨伤椎组患者采取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植骨联合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伤椎前移复位程度、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随时间逐渐减少,且各时间点伤椎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跨伤椎组(P0.05),伤椎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跨伤椎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伤椎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伤椎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跨伤椎组(P0.05)。伤椎组患者椎体内出现吸收现象及空洞形成的例数以及矫正度丢失的例数明显少于跨伤椎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满意,较常规跨伤椎节段钉棒固定更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和愈合,显著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能够较好的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3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18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分别是21.5°、46.5°,术后分别是2.4°、3.4°,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不仅骨折复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体位复位、球囊扩张及椎体内植骨并经伤椎行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7例.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骨折均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苏义拉图  杨勇  方宇  刘刚  段新民 《骨科》2013,4(2):77-79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5例.男18 例,女27 例;年龄49.0~ 68.0岁,平均55.3岁.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据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39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椎体骨折部位:T11 6例,T12 18例,L1 17例,L2 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0.5-6.0 d,平均2.8 d.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0-36.0个月,平均23.4个月.Frankel分级D级6例患者恢复至E级,37例E级患者无变化,与手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得到良好恢复,Cobb's角,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也得到明显改善,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复位内固定联合椎间椎体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后路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椎间椎体内植骨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正、侧位X线片评判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及内固定失败和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2个月。未见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伤椎及椎间植骨均获骨性愈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1周为95.1%±3.2%,末次随访时为93.9%±3.6%,均较术前39.6%±10.3%明显改善(P0.01)。损伤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1周为12.2°±2.9°,末次随访时为12.9°±3.5°,均较术前(33.7°±6.2°)明显恢复(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间及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椎间和椎体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术后内固定失败及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弓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效果经常不满意,手术方式仍有争议。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40例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撬拨复位短节段内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3-63岁,平均45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与相邻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平均值之比)、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发生。术前有神经功能不全损害的4例患者获得完全恢复。患者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7.4°±8.0°恢复到术后2.1°±5.7°(P=0.000);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由术前52.7%±13.2%恢复到术后91.2%±9.4%(P=0.000);伤椎后缘平均高度比由术前92.6%±8.3%恢复到术后98.5%±2.9%(P=0.005)。 结论:对于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椎弓根置钉撬拨复位联合短节段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资料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4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五钉固定法。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8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可获得不错疗效,可以较好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9月间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75例,30例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A组),45例行常规跨伤椎(B组)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测量手术前后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相邻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和计算椎管侵占率;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用Denis疼痛分级评估术后腰痛。结果:伤椎前高压缩比A组术前为59.8%,术后为92.9%;B组术前为57.3%,术后为87.1%。相邻椎Cobb角A组术前为20.2°,术后为8.5°,末次随访时为10.3°;B组术前为22.7°,术后为12.3°,末次随访时为16.7°;椎管侵占率A组术前为37.1%,术后为21.9%;B组术前为34.8%,术后为18.3%;A组平均出血量256ml,手术时间107min,疼痛评估P1 25例,P2 5例,1例脑脊液漏;B组平均出血量236ml,手术时间87min,疼痛评估P1 35例,P2 8例,P3 2例,有1例断钉和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压缩比和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管侵占率、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以及疼痛评估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跨伤椎组(A组)34例,经伤椎组(B组)18例。损伤节段:T114例,T1212例,L131例,L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及CT,比较2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A组中有11例发生椎体前缘高度降低,4例发生内固定失败;B组有3例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经伤椎置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后凸、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以及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17例以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相邻椎体,15例以6枚椎弓根螺钉固定含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高度、矢状径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等指标进行测量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获4~42个月随访,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43.2±1.8)%恢复至(91±2.0)%,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4.2±3.0)°恢复至(5±1.0)°,椎管内矢状径占有率由(60.2±8.7)%增到(85.5±12.8)%。神经损伤术后Frankel分级:A级2例无恢复;B级2例恢复至E级1例,1例无恢复;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恢复至E级9例,1例无恢复。无死亡或神经损伤加重病例。1例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脊柱稳定性好、有效矫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手术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6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31(22±5.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2~3.8(2.8±0.4)个月。骨折椎体复位好,胸腰椎间融合好,Cobb角无明显改变,无发生侧方移位。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易于维持椎体高度及避免侧方移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