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导萌联合正畸(埋伏牙粘begg托槽)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上颌前牙埋伏阻患者20例(埋伏阻生上颌前牙26颗)行手术导萌和埋伏牙粘begg托槽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26颗埋伏阻生牙均牵引萌出到位,未发生牙齿松动、牙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导萌联合正畸(埋伏牙粘begg托槽)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可有效减少附件脱落,创伤小,易牵引到位,可减少支抗损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滔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15-116
目的:观察利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进行矫治。结合手术开窗,对埋伏牙牵引。结果:15例埋伏前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4-6个月后萌出:5例行口外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6~8个月后萌出排齐。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手术开窗,对埋伏牙牵引.可快速有效的矫治上颌埋伏阻生牙。  相似文献   

3.
以往上颌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多采用拍摄X线根尖片和上颌咬颌片来确诊。单凭X线平片影像,很难精确定位埋伏阻生牙在上颌骨中的位置,特别是埋伏阻生牙是否在上颌的唇侧或腭侧,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弥补了X线平片的缺欠。现就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重要作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弥补了X线平片的缺欠。现就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袁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0-160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正畸牵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6例上颌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对其实施开窗治疗和正畸牵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开窗助萌并正畸牵引,埋伏阻生上颌前牙都被牵引萌出,牙髓及牙周状况良好,成功牵引。结论上颌前牙埋伏阻生通过正畸牵引疗法,获得很好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旭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79-1980,I0001
目的 观察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倒置阻生中切牙活动和固定矫治器相结合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10例16颗无萌出能力上颌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分别经摄片定位,分为两组,A组(5例)维持间隙同时,行外科开窗术联合活动矫治器正畸牵引治疗;B组(5例)外科开窗术后单纯使用固定矫治.观察治疗后阻生牙的萌出状况、破龈时间、入列时间、牙髓活力等.以"成功"、"一般"和"失败"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埋伏牙的平均破龈时间为5~6个月;所有埋伏牙牙髓活力检测均正常,未见根尖吸收和粘连.16颗埋伏牙中,治疗"成功"12颗,成功率为75%;"一般"2颗,唇侧分别出现2 mm和2.5 mm的牙龈退缩,其中1颗出现1.0 mm边缘骨丧;"失败"2颗,因患者无法配合治疗而放弃.A组埋伏牙牵引入列时间为12~14个月,B组牵引入列时间为15~17个月.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准确定位,开窗手术时托槽的精确牢固粘结,足够的间隙拓展以及牵引力和支抗的准确调控,是埋伏倒置阻生牙治疗成功的关键.合理使用活动矫治与固定矫治相配合可以减少支抗损耗,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BCT对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的成像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患者36例,共计39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进行正畸治疗。比较曲面断层片和CBCT对埋伏阻生牙患者的成像检查结果,使用CBCT观察埋伏阻生牙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观察后期正畸治疗效果。结果 在成像检查效果方面,经CBCT检查,患者临牙冠间距和邻牙根间距均大于曲面断层片成像显示结果。在牙弓内位置方面,牙弓内和腭侧比例高于后者,唇侧比例低于后者。在根尖孔闭合情况方面,有闭合比例高于后者,无闭合和无法确定比例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CBCT成像结果,在后继治疗效果方面,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 CBCT有效提高了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者的成像诊断效果,为后继正畸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四种粘接剂粘接陶瓷托槽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研究,为临床上一定的表面处理方法结合哪种粘接剂系统最理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个树脂面按每组10个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用京津釉质粘接剂、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3M ESPE粘接剂和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粘接,树脂面均喷砂后涂硅烷偶联剂.结果:BISCO粘接剂效果好于3M ESPE粘接剂,而京津釉质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不能获得正畸有效粘接强度,各组去粘接后破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ISCO正畸单组分粘接剂和3M ESPE粘接剂可用于陶瓷托槽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体的粘接.  相似文献   

8.
任小华  韩红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04-3705
目的:比较3种临床常用的不同类型的正畸粘接剂托槽脱落率.方法:将新诊正畸患者75例分成3组,分别用3种粘接剂(A-Transband XT光固化粘接剂,B-京津釉质粘接剂,C-TF非调和型粘接剂)粘接后比较即刻加载后、加力1个月、3个月复诊后的托槽累计脱落率.结果:3种粘接剂即刻粘接后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粘接剂远期粘接效果相同,即刻粘接效果TF非调和型粘接剂在3者中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临床常用不同类型的正畸粘接剂托槽脱落率。方法 选取正畸非拔牙治疗患者2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口内相对象限分别使用京津釉质粘接剂与TF非调和型粘接剂进行托槽粘接,然后使用标准方丝弓矫正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并记录托槽第一次脱落情况。12个月后,对托槽脱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京津釉质粘接剂组象限内共脱落托槽22个,脱落率11%,而使用TF非调和型粘接剂组象限内共脱落托槽20个,脱落率1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正畸粘接剂都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操作应用中TF非调和性粘接剂相对更占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方法在局麻下,手术翻瓣后凿骨开窗,去除其周围阻力,暴露牙冠,酸蚀牙面粘贴托槽,以结扎丝结扎托槽从创口引出,然后缝合创口,托槽埋于组织内,引出的结扎丝固定于镍钛弓丝上,通过弓丝的形变产生矫治力,使埋伏牙向外移动萌出。结果56例患者除1例助萌到黏膜下咬硬物托槽脱落后患牙自行萌出外,其余55例均导萌成功,治疗中成功率100%,无牙根吸收及牙周附着丧失。结论用翻瓣导萌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安全可靠,即保存了自然牙列的完整,又提高了埋伏牙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11.
梁非照  雷荣昌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49-1450
目的:了解白酸蚀粘接技术在外伤牙固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牙外伤患者75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以自酸蚀粘接剂XenoⅢ等构成的粘接性夹板固定,B组以钢丝结扎夹板固定.固定持续4周,定期复查以检查夹板的稳固情况.在拆除夹板6个月后对患牙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装置的稳固率为78%,B组装置的稳固率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9,P>0.05).A组治疗有效率为93.9%,而B组为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P<0.05).结论:在外伤牙的固定方面,自酸蚀粘接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柯一陆氏手术)与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往采取柯一陆氏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本院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El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7.89%)与总有效率(94.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1.03%,72.41%),P〈0.05;观察组复发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20.69%),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手术创口小、术后易恢复、复发率低,可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治疗上领轻度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拔牙矫正的上领前突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患者年龄12.41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3.3±4.3)岁。对患者进行微钛钉种植体治疗,植入位置选择在患者的上领第一-巨牙与第二前磨牙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问隔处,以每侧1.5N滑动的方式将前牙进行内收,治疗结束后,采取X线测量患者前牙内收前后的头影距离,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在治疗中一共植入微钛钉52颗,所有的微钛钉在治疗的全过程中都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患者治疗前后的上颌第一磨牙矢状面上的移动距离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的垂直向移动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中切牙垂直向的移动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上领切牙平均水平内收6.7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钛钉植入体治疗轻度上颌前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侧貌的优势,值得在,陆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种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我116例(128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眼)与实验组(6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年。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一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81%和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实验组手术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与对照组的43.8%(P<0.05);术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90.63%和70.31%,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能性滤过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疗效显著,且并发症低,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年轻恒牙患可复性牙髓炎时,Vitapex药物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年轻恒牙经临床诊断为可复性牙髓炎,X线片显示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的患牙共166颗,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5颗牙,使用Vitapex药物,对照组81颗牙,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对两组封药后的疼痛及牙髓恢复情况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封药后试验组轻度疼痛的发生率为90.59%,对照组为77.78%,封药后两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5,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封药1月后患牙牙髓恢复情况,试验组治愈率93.98%,对照组治愈率89.61%,试验组治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结论 Vitapex在年轻恒牙患可复性牙髓炎的治疗中,可利用其药理作用,以保存牙髓活力的方法,使其牙根正常发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氧化铝渗透全瓷冠对前牙修复的治疗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患者,共计患牙276颗,其中上前牙162颗,下前牙104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0颗采用氧化铝全瓷冠修复,对照组136颗为为钻铬合金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经过12个月的治疗、随访,氧化铝全瓷冠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钻铬合金烤瓷熔附金属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氧化铝全瓷冠组患者中牙龈炎及折裂崩瓷远低于钻铬合金烤瓷熔附金属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rocera氧化铝全瓷冠修复前牙临床效果好、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不同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途径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40例已确诊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组(Ⅰ组)、经中鼻道上颌窦口开窗术治疗组(Ⅱ组)、双径路上颌窦病变清除术治疗组(Ⅲ组).通过术后回访比较鼻内镜下手术3种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在各组中的手术途径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共240例患者经治疗后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和头痛等症状均基本消失,术后经鼻内镜和鼻窦CT冠状位加水平位扫描复查,定期随访,其中Ⅰ组80例痊愈46例,好转30例,治愈率为57.5%,Ⅱ组120例痊愈78例,好转30例,治愈率为65%,Ⅲ组40例痊愈32例,好转8例,治愈率为80%,Ⅲ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Ⅰ组、Ⅱ组,各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评分显著优于Ⅰ组、Ⅱ组,各组手术前后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患者预后理想,而选择双径路开窗上颌窦病变清除术治疗更能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CBCT影像对中国北方汉族人上颌前牙区骨解剖标志进行洲量。方法:2009—12~2012—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以“上颌前牙区缺失”为主诉的患者61例。测量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体长轴处的可用骨高度和宽度。所得数据输入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国北方人上颌前牙区牙缺失后,46例上颌中切牙可用骨高度(17.46±4.02)mm,可用骨宽度(6.13±1.86)mm;36例上颌侧切牙可用骨高度(17.12±3.66)mm,可用骨宽度(5.77±2.01)mm,17例上颌尖牙可用骨高度(18.16±3.92)mm,可用骨宽度(6.80±2.23)mm。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上颌前牙区域牙缺失后可用骨宽度男女差异显著。CBCT是一种在上颌前牙复杂解剖位置进行三雏测量的有益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t =2.98、3.06、15.21、5.17,均P<0.05),联合组的眼压(10.65±1.58)mmHg、前房深度(2.41±0.81)mm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22,均P<0.05)。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联合组视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87、3.38、4.01,均P<0.05)。联合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χ2=3.98,P<0.05)。结论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对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淑强  巨容 《中国药业》2012,21(13):98-10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ARDS患儿25例,随机分为PS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仅采用机械通气,P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结果 PS组的上机时间、最高平均动脉压水平、高浓度氧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