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均在腰硬麻醉下行手术.手术前15minⅠ组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Ⅱ组注射生理盐水5mL.手术结束前30min,两组均连接静脉镇痛泵,静注镇痛泵液.结果 Ⅰ组Ⅰ级2例,Ⅱ组12例,Ⅲ级9例,Ⅳ级2例.Ⅱ组5例,Ⅲ组10例,Ⅳ组8例.VAS评分Ⅰ级2,4,8h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术前静脉使用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可加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的观察。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B组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静注生理盐水5ml,分别记录术后0.5、1、2、6、12、24小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用100mm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小时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0.5、1、2小时A组的VAS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小时A组的曲马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应用,能明显提高镇痛质量,减少术后曲马多的用量,是一种很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氟比洛芬酯为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目前国内外对氟比洛芬酯用于甲状腺手术镇痛仅停留于临床镇痛效果评估,关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行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细胞因子改变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氟比洛芬酯脂组)。2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4.
氟比洛芬酯用于胆囊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经腹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80例腹式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为40例,均采取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术前30 m in静注1 mg.kg-1的氟比洛芬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 l);B组为对照组,在手术前30 m in静注生理盐水15 m 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双盲评估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病人术后24 h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少,但应进一步探讨氟比洛芬酯多模式用药以降低围术期总的疼痛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高血压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ASAⅠ~Ⅲ级,要求术后镇痛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分别在诱导前、手术结束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各50mg,对照组则分别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注,观察诱导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3min(T3)、5min(T4)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不同时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PCA按压次数.结果 2组T1、T2和T3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T4时试验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仍较T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4时点SBP、DBP、HR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躁动及咽喉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试验组在术后1、6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试验组PCA按压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影响患者的苏醒,并能降低拔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发挥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麻醉前30 min(T0)、手术开始后2 h(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在T3时已恢复至正常,对照组仍低于术前水平;观察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在T1、T2下降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具有超前镇痛效果,且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48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术前15min及关闭胸腔前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实施超前镇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术毕均采用芬太尼PCIA,术后2、8、16、24h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期间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4h芬太尼用量(49.5±2.6)ml明显少于对照组(66.2±3.3)ml(P〈0.05);观察组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0.6±0.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2.1±1.3)次(P〈0.05);观察组术后1、2、4、8、24hVAS分别为(2.7±0.3)、(2.2±1.1)、(1.8±0.4)、(1.3±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1.5)、(3.1±0.9)、(2.8±0.5)、(2.4±0.7)分(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提高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能明显减少PCIA的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超前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的经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麻醉诱导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B组:术毕前2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停药10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观察BP、HR、SpO2、PETCO2,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B组BP、HR其余各时点与T1比较均升高(P<0.05),A组各时点平稳(P>0.05)。B组T2、T3、T4时与A组比较均升高(P<0.05);B组RS、RSS、BCS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瑞芬太尼用量高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应用经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可有效预防躁动的发生,术前静脉注射较术毕前静脉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设定的检索方法全面检索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在267篇文献中筛出15篇有效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对文献中术后4 h、24 h两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15篇文献研究的异质性检验显示试验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术后4 h、24 h的VAS评分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氟比洛芬酯组较空白对照组的镇痛效果有差异(P<0.05);不良反应例数的合并效应量的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氟比洛芬酯组与空白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差异(P>0.05)。结论:现有的临床文献数据表明,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尚不能认为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老年患者胃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Ⅰ组(布托啡诺8 mg)、Ⅱ组(布托啡诺4 mg+氟比洛芬酯200 mg)、Ⅲ组(布托啡诺6 mg+氟比洛芬酯200 mg)和Ⅳ组(布托啡诺8 mg+氟比洛芬酯200 mg)。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毕即刻(T0)及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镇痛、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Ⅲ、Ⅳ组在T1~T4时镇痛评分和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T1~T3时Ⅱ、Ⅲ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Ⅰ、Ⅳ组(P0.05)。术后48 h内Ⅰ、Ⅳ组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200 mg复合布托啡诺6 mg静脉自控镇痛可为老年胃癌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宫腔镜术前分别应用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效应。方法将60例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氟比洛芬酯组)或曲马多100mg(曲马多组)进行超前镇痛。所有患者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喉罩通气,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术后0.5h、1h、2h、6h、12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术后0.5h的VAS评分最高,1h后逐渐下降,2h、6h、12h的VAS评分低于0.5h(P〈0.05);各时点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0%,高于氟比洛芬酯组的10.0%(P〈0.05);曲马多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为20.0%,高于氟比洛芬酯组的6.7%(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与曲马多相同的超前镇痛效应,而术后恶心、呕吐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5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26例)术后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泵内药物组成:芬太尼0.5 mg、氟比洛芬酯100 mg、恩丹西酮8 mg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80 mL,背景输注2 mL.h-1,患者自控镇痛(PCA)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28例)术后不使用镇痛装置。评估术后4,8,24,48 h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及手术当晚的睡眠情况。结果:镇痛组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是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3组,各20例。A组帕瑞昔布超前镇痛,B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麻醉药用量,测麻醉前30 min(T1),气腹后30 min(T2),气腹后60 min(T3)和术毕2 h(T4)血清IL-6水平及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观测术后24 h内VAS,BC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A,B组较C组减少了术中麻醉药用量;各组术后血清IL-6水平均升高,T3,T4时C组IL-6水平高于A,B组(P<0.05);术后2,6 h C组VAS评分高于A,B组,术后12 h B,C组高于A组(P<0.05);术后12 h内A组BCS评分高于C组,术后2,6 h B组高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均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以帕瑞昔布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7~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瑞芬太尼组(Ⅰ组)、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组(Ⅱ组)、追加给药组(Ⅲ组).术中监测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采用模糊视觉疼痛评分(VAS)法,对术后患者清醒拔管后10 min、回病房后2、6、12及24 h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各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的次数及用药总量.结果 Ⅱ组和Ⅲ组同Ⅰ组相比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Ⅱ组和Ⅲ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次数和药量明显少于Ⅰ组.结论 在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氟比洛芬酯可能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作用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能够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肿瘤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年龄30~65岁,体重45~70 kg,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F组在术前15 min及关闭腹腔前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C组在相同的时间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毕自控静脉镇痛均用舒芬太尼1μg/mL。用法为舒芬太尼负荷剂量0.1μg/kg,背景输注2.0 mL/h,患者自控追加剂量(PCA)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于术后2,8,16,24 h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镇痛期间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8,16,24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24h舒芬太尼用量和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PCIA舒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镇痛效果及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双盲分成氟比洛芬酯1 mg·kg-1联合地塞米松10 mg组(A组);氟比洛芬酯1 mg·kg-1组(B组);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药物静脉复合麻醉。观察术后1、3、6、12、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6、12、24 h VAS评分A组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反应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塞米松镇痛明显,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副作用小,是良好的镇痛方法,并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吗啡用于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 40例Ⅱ~Ⅲ级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IA镇痛,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组(B组)、氟比洛芬酯+吗啡组(M组),观察48h内(6h,12h,24h,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h内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M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晚期癌症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