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晓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2):512-513
余霖,字师愚,清雍正乾隆(1723~1795年)间安徽桐城(一说江苏常州)人.著有<疫疹一得>,创制重用石膏的清瘟败毒饮治疫三十年,活人无数.  相似文献   

2.
王文远  杨进 《吉林中医药》2011,31(6):499-501
《疫疹一得》为余师愚的治疫心得,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京城大疫之后。余师愚认为疫疹是"淫热之疫",病因为"毒火",病机是热毒在胃。针对此病创制余氏清心凉膈散和清瘟败毒饮,重用石膏,大清气血,直入肺胃,并兼顾扶正养阴。余师愚对疫疹施以大剂石膏,服用的病人"应手而痊"。余氏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对现代中医防治新发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杂志》2012,53(15):1349
1 徐蔚霖治疗乙型脑炎医案 徐某,男,10岁.初诊:1957年8月1日. 发热5天,伴有头痛,继而嗜睡昏迷,溲黄,舌苔薄腻.症系乙型脑炎,气营两燔,热陷心气.治拟清营透热,芳香开窍.  相似文献   

4.
清代余霖著《疫疹一得》一书实为后世疫病学临证之圭臬,其在疫疹发病之因方面首倡天行致疫,认为疫病致病的关键因素为毒火之邪;在疫疹的临证过程中秉承《黄帝内经》中运气理论的指导作用,列"六十年客气旁通图"以启后学者参合天时运气的变化规律,研究疫病之来由而随证施治,同时强调人体正气之于疫病发病与否的重要性,并结合运气理论创清瘟败毒饮,附验案实例为参考等诸方面,将余霖《疫疹一得》的治疫之验详尽列出,为当今传染性疫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临床实际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5.
6.
清瘟败毒饮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先福 《浙江中医杂志》1993,28(12):563-564
  相似文献   

7.
清瘟败毒饮儿科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瘟败毒饮出自清代著名医家余师愚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此方是由石膏知母汤、犀角地黄汤和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组成。故具有石膏知母汤的大清气分热,泻肺胃热邪。犀角地黄汤的清热凉血,解毒化斑。黄连解毒汤的泻火解毒作用。笔者在儿科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温热火邪充斥内外所致的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瘟败毒饮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维亮 《新中医》2000,32(4):54-54
清瘟败毒饮由生石膏、生地黄、知母、黄芩、赤芍、玄参、连翘、淡竹叶、黄连、栀子、牡丹皮、桔梗、犀角组成。具有泻火解毒、凉血化斑之功。笔者临证以本方加减治疗温病疫毒及热毒炽盛重症,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1水痘重症 陈某,男,4岁,1998年3月7日初诊。患儿于3天前出水痘,遍布头面及躯干,痘顶较厚,浆液混浊,根盘红晕明显。第 4天出现寒热, T39.5℃,痘疮色黑,部分溃烂,汗出,口渴欲饮,烦躁,头面红肿。曾到市某医院急诊,予对症治疗,无好转。至第5天仍持续高热, T40℃,神昏,烦躁抽搐2次,头面…  相似文献   

9.
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带状疱疹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翔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21-1121
笔者1998年以来运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带状疱疹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例带状疱疹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4岁;病变部位于腰肋部10例,头面部2例,下肢2例.  相似文献   

10.
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败血症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液产生的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性感染,起病急骤,临床多见寒颤、高热、头痛、烦躁、大量出汗、昏睡、白细胞显著增高等症状,因其变化迅速,应及时正确抢救,防止病情恶化。笔者现将清瘟败毒饮治疗败血症3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清代医家余霖《疫疹一得·运气便览》中有据运气定方剂君药的内容,记载"戊癸岁黄连为君",而其在戊子年疫情中所创制的清瘟败毒饮却以石膏为君药。据笔者考证,据运气定方剂君药的这部分内容可能是辑录前人经验,化裁五瘟丹而来,并非余霖本人根据运气用药的指导原则。清瘟败毒饮组方中亦化裁应用了五瘟丹,即通常被认为是化用黄连解毒汤的部分。余霖之所以不根据运气用药之法以黄连为君,而自创以石膏为君的清瘟败毒饮,与其对疫病发病的认识有关。余霖以运气二火加临,淫热入胃,热毒敷布十二经,胃热发斑论以疫疹为特色的热疫发病,因此重用石膏清胃热,未用五瘟丹中各药为君。  相似文献   

12.
清瘟败毒饮治疗危重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渭湘 《新中医》1998,30(7):36-37
清瘟败毒饮出自《疫疹一得》,功善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主治一切火热之证。笔者用于治疗危重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重症肝炎李某,男,27岁,发热1周,伴目黄、身黄、尿黄入院。纳呆,神疲体倦,间有躁动,日呕吐3~5次,为胃内容物及酸水,尿如浓茶样...  相似文献   

13.
余氏认为疫疹的发生与运气的改变息息相关,气运失常是疫疹产生的必要条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所处时代疫疹类型主要为暑热疫,提出毒火是根本病因。《疫疹一得》从脉象、舌象、疹之形色、痈疮、全身症状等来综合区分毒火的轻重,随症施治。创制以石膏为君药的清瘟败毒饮加减来治疗疫疹,根据瘟疫起病急、传变迅速的特点,常用重剂生石膏直入肺胃,直捣巢穴,杀无形之毒,退十二经之火,以拔其根,速求转机。在用清凉苦寒的同时,又常常顾护胃气,注意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在疫疹后期,往往正虚邪恋,为防止疫疹反复,余氏此时以补中兼清法两治,以求邪去正安,正气来复。  相似文献   

14.
清瘟败毒饮拆方包括刘氏桔梗散、白虎汤、五瘟丹和犀角地黄汤。余霖组方思路是以石膏清胃热进而清十二经热,佐以它药清上焦心肺火、肝经火、浮游之火、阴虚阳亢之火,以及载药上行、和胃等,并非从气血两清的思路来组方,白虎汤和犀角地黄汤在方中作用并不对等。  相似文献   

15.
清瘟败毒饮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性丽 《陕西中医》1997,18(3):133-134
<正> 笔者根据清瘟败毒饮的功用,配伍特点用以治疗白塞氏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指正: 1 白塞氏综合症 刘某,男,50岁,工人, 1995年9月25日初诊。患者有口舌破溃史15年,经常复发,外阴溃疡史8年,3~5个月破溃一次,有葡萄膜炎,静脉炎2~3年。1周来,舌尖边口腔粘膜破溃,疼痛不已、艰于进食,吞咽,饮水则疼痛加剧。阴茎阴囊也有溃疡。两目视物不清、口干渴、心中烦热、大便干燥、小溲黄赤。查T38.4℃,P108  相似文献   

16.
清瘟败毒钦是疫病及一切火热之主方。笔者在临床将此方运用于实践,体会到配伍得当,疗效确定,对风(?)(?)热所致的实(?)证,均有良好疗效,现举案例于下 1 肺炎 张某,女,53岁,农民,1989年8月15日初诊。发热咳嗽8天,伴胸痛,呼吸促,吐黄痰,无汗,纳呆,口渴,睡眠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燥。查体温39.8℃,脉滑数,苔黄燥。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吸气时有湿罗音,以有侧为甚。胸透:右肺下叶炎症。血化验:白细胞16×10~9/L,中性0.74,淋巴0.26,诊为肺炎。自述有青霉素过敏史,愿服中药治疗。辨证为风温之邪比热壅肺,肺失宣降所政。治宜清肺泻火,解毒通腑,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处方:生石膏60g,生地30g,黑牛角(代犀角)15g,桔梗10g,黄芩30g,川黄连12g,栀子、连翘、元参、赤芍各15g,知母、丹皮各6g,大黄  相似文献   

17.
王鹏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2):53-55
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余师愚所创制的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由石膏、生地、黄连、犀角、栀子、黄芩、知母、赤芍、桔梗、玄参、丹皮、连翘、竹叶、甘草组成,综合了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三方加减而成,其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颇强。现将该方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清瘟败毒饮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近年来的临床报道,时清瘟败毒饮在治疗血证、外感疾病及其它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9.
清瘟败毒饮儿科治验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瘟败毒饮出自《疫疹一得》,原方可清气分之热,兼透营分之邪,方中生石膏、生地黄、黄连、羚羊角、栀子、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牡丹皮、淡竹叶,功能泻火解毒,凉血救阴。此外玄参、桔梗、甘草能清润咽喉,淡竹叶清心利尿,导热下行。笔者临床应用治疗温热火邪充斥内外所致的小儿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清瘟败毒饮治愈Wissler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Wissler综合征又称变应性亚败血症性红斑,我们曾治1例以西药治疗无效而改投清瘟败毒饮后很快收效,特报告如下。患者女,20岁,农民。于住院前1月腕、踝、膝关节不明原因发生红肿疼痛,在个体诊所服保泰松、阿斯匹林及中药治疗,3周后红肿消退,疼痛缓解。住院前1周发生间歇性高热,面、手背、前臂、背部等处反复出现微痒的皮疹,住院前2天开始腹泻,但允脓血便,某院诊为“痢疾”,予白霉素、痢特灵、息斯敏等治疗,腹泻好转,但余症无改善,遂求治于我院,门诊以“药疹”收入院。入院检查:T37℃,P90次/分,R19次/分,Bp14/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