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阴道出血等因素对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40岁以上、绝经时间超过1年的141例妇女的子宫内膜病理资料,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年龄、绝经年数、阴道出血、内外科合并症与子宫内膜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有阴道出血情况下,绝经年龄≥55岁、子宫内膜厚度≥0.5 cm和宫腔占位的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风险高;绝经年数≥10年、子宫内膜厚度≥1 cm的妇女子宫内膜上皮性肿瘤及其前驱病变风险高。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增厚合并阴道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诊断性刮宫明确病理类型以区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商莉 《河北医药》2002,24(8):611-6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119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查体及妇科检查 ,宫颈防癌刮片、B型超声波 (腹部或阴道 )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女性激素 ,主要包括血清促卵泡素 (FSH )、促黄体生成素 (LH )、雌二醇(E2 )、孕酮 (P)、泌乳素 (PRL)。行分段性刮宫 ,刮出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统计方法采用 χ2 检验和t检验。结果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 ,增生期子宫内膜 69例 ,腺囊型增生 18例 ,腺瘤型增生 6例 ,萎缩型子宫内膜 16例 ,重度不典型增生 4例 ,子宫内膜癌 2例。分泌期与其他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 ,P <0 .0 1,萎缩型与其他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 ,P <0 .0 1。绝经后腺囊型增生或腺瘤型增生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 8.3 %。结论 生殖器官炎症和非器质性因素为引起绝经后出血主要原因。发病时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越长 ,出血距初诊时间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大。故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 ,积极治疗能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常见疾病 ,就可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伟文  黄沁 《江苏医药》2002,28(11):833-834
目的 观察绝经后长期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HRT48例 ,自然绝经组 2 2例 ,手术绝经组 2 6例。年龄 39~ 6 1岁 ,用药 2~ 6年。自然绝经组用倍美力 (CEE) 0 3mg/d× 2 2天 ,后 7天加安宫黄体酮 (MPA) 4mg/d。无子宫者不加MPA。服药前后抽血测E2 、FSH、血脂、骨密度检查 ,治疗前后自我对照 ,骨密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绝经症状均在用药3周内缓解。无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乳房病变发生 ;HRT后E2 明显上升 (P <0 0 1) ;FSH明显下降(P <0 0 0 1)。总胆固醇 (TC)、载脂蛋白B(APOB)HRT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1(APOA1) ,HRT后均上升 (P分别 <0 0 5 ,<0 0 1)。骨密度(BMD)L2~ 4 及股骨颈HRT后与对照组比 (P <0 0 0 1)。结论 长期服用低剂量HRT对绝经后妇女能改善临床症状 ,保护心血管及保持骨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12例,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超声图像下的内膜均匀程度、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指数.结果 112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4.92±3.21)mm,不同疾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不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膜不均匀比例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与正常子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内膜癌血流特征≤0.4为18例(52.9%).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鉴别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病变,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RI)的影像特点。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炎及正常子宫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RI〉0.4 9例,占33.3%;RI≤0.4 18例,占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分析内膜的血流特征,有助于对绝经后阴道流血妇女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琴  冯一中  李海  王萍  朱培英  钱铭智 《江苏医药》2004,30(11):809-811,i002
目的 探讨PTEN和Bcl 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TEN和Bcl 2在 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5 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PTEN和Bcl 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0 5 )。 (2 )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 ;而Bcl 2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5 ,P <0 0 1,P <0 0 5 )。 (3)单因素分析PTEN和Bcl 2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没有明显的关系 ,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患者的年龄、手术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PTEN和Bcl 2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及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共542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EP)275例和非子宫内膜息肉组(NEP) 267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组又分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组(BEP组)262例和恶性子宫内膜息肉组(MEP)13例,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可能出现的危险致变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与绝经后子宫内膜发病关联较大而年龄≥60岁、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年限≥10年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关联较大(均P< 0.05).结论 绝经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关联较大,年龄≥60岁、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年限≥10年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关联较大,研究结果为其在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结合宫腔细胞学检查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病变。方法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2例绝经后出血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并于当日或次日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及诊刮术,将结果进行比较,并经手术证实。结果两者联合应用后假阳性率为9.2%,无1例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漏诊,有效诊断了正常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息肉、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黏膜下肌瘤)、内膜癌前病变、内膜癌[1],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5mm及>5mm两组,子宫内膜癌阻力指数最小为0.3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较为准确地检查出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可减少诊刮,有利于临床开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绝经后无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增厚的效果。方法将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5 mm)者197例作为入选患者,其中9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且无阴道流血但不能耐受诊刮术者作为对照组,行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4 mg,bid×10 d);余10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者作为观察组,行分段诊刮术。患者于"月经"净后或诊刮术后3 d及3个月B超随访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7.71±1.69)mm及(8.05±1.95)mm,P>0.05;观察组有58例(占61.70%)患者停药后有撤退性阴道出血,血止后3 d及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3.24±1.02)mm及(3.06±0.51)mm,与给药前比较P均<0.05。对照组103例病理报告,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52例(占50.49%),良性病变(单纯性内膜增生、内膜炎、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42例(占40.78%),复杂性增生4例(占3.88%),不典型增生2例(占1.94%),恶性病变3例(占2.91%),诊刮术后3 d及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3.42±1.85)mm及(3.20±0.51)mm,与术前比较P均<0.05。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且无阴道流血而不能耐受诊刮手术者,使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性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薛加强  林守清 《江苏医药》1998,24(5):309-312
通过监测113例组经后激素替代治疗(HRT)妇女血清E2、V分、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细胞形态的变化,探讨不同药物、剂量及HRT时间对E2、阴道上皮及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爱斯经凝胶组E2最高,戊酸雌二醇次之,利维爱最低,前两者V分、内膜厚度、增殖期及萎缩型比例相近,而后者V分、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前两者(P<0.001)。”爱斯妥凝胶、戊酸雌二醇两种剂量间E2差异显著(P<0.001,0.05),戊酸雌二醇、利维爱两种剂量间V分差异显著(P<0.01,0.05),三种药物两种剂量间内膜厚度及细胞学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HRT时间延长,E2、V分、内膜厚度及增殖期型比例逐渐降低,萎缩型、混合型比例升高,HRT≤2年与≥5年间内膜厚度、增殖期及萎缩型比例有显著性差异,但应用三种药物不同时间组间的内膜细胞学表现并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1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息肉恶变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病年龄≥60岁(OR=7.57)、绝经后出血(OR=5.99)、高血压(OR=5.38)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绝经后阴道出血、发病年龄≥60岁且伴有高血压的子宫内膜息肉妇女,宜行宫腔镜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恶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超声检验,分析绝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医院体检的364例绝经期妇女,对其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子宫内膜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内膜厚度与RI值≤0.4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检查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超声图像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均匀程度同其他被检查妇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鉴别和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TVS)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来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11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TVS检查,将TVS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内膜<5mm为指标是除外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结论 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敏感性高,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疾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子宫内膜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妇科诊疗中为患者刮取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选择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镜下观察并按内膜改变的不同组织形态分病理类型,并探究子宫出血于绝经年龄及病理类型的关系,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病理类型主要有:功能性和功能失调性,其中萎缩性内膜15例(18.75%);分泌性内膜8例(10.00%),增生过长内膜27例(33.75%),增生性内膜11例(13.75%);子宫内膜炎症5例(6.2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例(7.50%);子宫内膜癌5例(6.25%);子宫内膜息肉3例(3.75%)。子宫内膜出血与绝经年限及病理类型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绝经时间为1~10年时,子宫内膜病变较多。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子宫病变,对于绝经年限长、年龄大的中老年妇女,一旦发现子宫内膜出血,必须在常规妇科检查的基础上,对可疑者行分段刮宫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克罗米酚对子宫内膜发育、血管生成和子宫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克罗米酚对子宫血流、子宫内膜发育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有正常月经的妇女61例,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1例。观察2组受试者排卵日(LH 0)天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类型,在LH 0天及种植窗期(LH 7)天观察激素环境、内膜厚度、子宫动脉和放射状动脉搏动指数、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结果 LH 0天,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8.61mm,大于9 mm者占41.95%;对照组9-84 mm,大于9 mm者占76.67%(P<0.01)。试验组A型内膜占54.84%,对照组占8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H 7天,试验组期外内膜发生率为80.66%;对照组41.3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试验组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MVD)为19.40;对照组30.52(P<0.001)。子宫动脉和放射状动脉搏动指数(PI)中位数:试验组分别为2.75和2.15;对照组分别为2.21和1.71(P<0.05),试验组PI大于3者所占比例增加。结论 克罗米酚使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类型发生改变,内膜发育延迟,抑制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减少子宫血液灌注,可能损害了子宫容受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途径应用雌激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给予结合型雌激素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厚度、阴道细胞学及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方法  48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 ,口服给药组 2 4例 ,阴道给药组 2 4例 ,分别口服及阴道给予倍美力片剂 0 62 5mg ,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细胞学评分的变化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用药后口服给药组内膜厚度有显著改变 (P <0 0 1) ,而阴道细胞学评分改变不显著 ;阴道给药组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 ,而阴道细胞学评分较用药前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全身症状以口服补充雌激素为佳 ,局部症状以阴道给药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安全性。方法采用HRT治疗绝经期妇女51例,有子宫者应用尼尔雌醇2mg口服,每月2次,每3个月加用安宫黄体酮6mg口服,每天1次,连用10d;子宫切除术后者单用尼尔雌醇,每半年进行妇科、乳腺B型超声检查,每年进行血生化系列检查。结果用药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P<0.05)。子宫出血例数以绝经初期为多,绝经时间越短子宫出血率越高。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和乳腺增生程度无明显增加。结论定期对接受HRT的妇女进行检查和评价,使HRT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检查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65例,所有孕妇均接受经腹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已孕者中,子宫内膜厚度为8~15mm者均为宫内妊娠;子宫内膜<8mm者均发生先兆流产情况。未孕者中,子宫内膜厚度为8~15mm者受孕率为88.54%,子宫内膜厚度<8mm或子宫内膜厚度>15mm者受孕率为62.3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是判断妊娠结局的重要参考指标,超声检测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替勃龙治疗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勃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对绝经后妇女乳腺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绝经后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妇女分为2组,A组64例,给予替勃龙2.5mg,每日1次;B组56例,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mg和甲羟孕酮2.5mg,每晚一次。均连续服用一年。观察2组治疗前、后Greene评分、乳房胀痛情况、双侧乳腺致密度评分、子宫内膜厚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双侧乳腺致密度评分差异A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阴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reen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时不会发生乳腺结构改变及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年龄、绝经年限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分析41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中出现阴道出血情况与其绝经时间、年限、长短及病理特征有一定联系,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理诊断分别是子宫内膜增生(28.50%)、恶性肿瘤(16.91%)和功能失调性内膜(16.43%)。年龄越大的妇女越容易患恶性肿瘤。结论年老、绝经年限越长的妇女,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