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0518 12 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杜玉凤 / /现代护理 .- 2 0 0 4 ,10 ( 6 ) .- 56 4~ 56 5采取谈心法对 15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人及家属进行调查 ,了解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 :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的主要内容有疾病知识 ;人工耳蜗的构造、质量、工作原理及使用年限 ;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 ;围术期与医护人员交流及配合 ;听觉言语恢复指导 ;术后饮食及卧位指导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针对病人及家庭对健康的需求 ,术前利用宣传手册、图片、宣传栏、书籍、手势、书写对口型、召开家属座谈会及个别宣教、讲解疾病知…  相似文献   

2.
叙事研究是针对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言语康复能力的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最重要的康复效果之一是听觉康复及可以言语,目前针对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叙事能力的研究集中在西方国家,对于汉语儿童的研究鲜有报道,而且,针对汉语叙事结构分析至今未形成一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因此,本文综述叙事研究及其在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家长亲职教育需求状况。方法:以120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家长心理调适、社会资源、家长沟通与社交几方面了解家长亲职教育的需求。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家长在心理调适、社会资源以及家长沟通与社交几方面都需要亲职教育,而较好运用亲职教育的家长对患者术后适应过程及成长有较好的影响。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家庭亲职教育迫切需要提高,而在社会资源方面尤为迫切,他们希望获得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相关的政策和权益(如免费耳蜗)、语言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并由此对患儿的适应及成长产生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总结近8年来对400余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调试及咨询经验,解答家长关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调试的常见问题-如何配合人工耳蜗的开机与调试、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程序、如何了解植入者的听力状况、如何把握再次调试的时机等,以便人工耳蜗听力师做好开机与调机的相关教育和宣传,使植入者、家庭及相关的语训康复机构能更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人工耳蜗装置和调试的作用,为人工耳蜗植入者提供最大的听觉帮助,为听觉言语康复创造良好的听觉基础,更好地促进植入者的听觉及言语进步。  相似文献   

5.
黄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2508-2510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儿听觉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3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纳入观察组(n=19)及对照组(n=1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半年,应用听觉整合问卷(MAIS)以及简易健康量表(SF-36)对患儿听觉康复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半年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评估所有患儿的听觉和言语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半年MA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MAIS总分、信心分、警觉分、意义分以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CAP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但SIR分级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听觉康复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决儿童行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出现的护理问题的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为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方法针对患儿年龄小,听觉言语障碍而引起的不易沟通、术后易感染及患儿家长语言康复知识缺乏等护理问题,制定和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及指导.结果术后与患儿顺利沟通,满足其需要,无1例感染,患儿家长掌握了语言康复的基本知识,能配合完成康复期的听觉言语训练,患儿听力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及时解决和预防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易出现的护理问题是实现手术目的,恢复患儿听觉语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儿行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并给予精心术后护理,其中18例语前聋患儿进行3~19个月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术后定期随访3~6个月,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耳蜗电极全部植入成功,术后切口I级愈合,无面瘫、眩晕、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2例语后聋患儿开机调试后当时即能听到环境声和说话声,并能进行简单交谈;18例语前聋患儿开机调试后均能听到声音,其中17例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后,在听觉言语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进步.结论: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为治疗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儿的常规治疗方法,术后精心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语前聋儿人工耳蜗(CI)植入后听觉、言语和学习能力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希-内学习能力测验中国聋人常模修订版》以及《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在语前聋患儿CI植入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评估其听觉、言语及学习能力。结果术后6个月,低龄儿组言语最大识别得分、平均综合语言月龄均低于大龄儿(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儿除平均综合语言月龄外,各评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耳蜗的康复效果和植入年龄关系密切:植入年龄小者听觉康复较快,植入年龄稍大者言语康复较快。但学习能力不受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或极重度先天耳聋的有效方法,术后的康复措施对听力重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达到患儿听力正常的目的。结果安装人工耳蜗的患儿术后听力及语言能力都有极大改善,学习、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可使安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建立良好的信心,为预防和发现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资料,从而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31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评估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术后的听力、听觉及语言能力及智力情况,初步分析耳蜗植入后听力语言康复的进展。方法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双音节词封闭项识别,主题对话测试及智力评估。结果受试者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使用人工耳蜗后对患儿的言语发育具有较大帮助,听觉能力≥80%的聋儿语言能力为三四级的占73%。结论对于8岁及以下进行植入手术、智力发育正常,术后及时在康复机构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的语前聋耳蜗植入患儿,到术后半年以上大多数患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术31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评估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术后的听力、听觉及语言能力及智能情况,初步分析耳蜗植入后听力语言康复的进展。方法: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双音节词封闭项识别,主题对话测试及智力评估。结果:受试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使用人工耳蜗后对患儿的言语发育具有较大帮助,听觉能力≥80%的聋儿语言能力为三四级的占73%。结论:对于8岁及以下进行植入手术、智力发育正常、术后及时在康复机构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的语前聋耳蜗植入患儿,到术后半年以上大多数患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配合在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借鉴。方法将本院儿科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术中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包括体位护理、体温护理、麻醉护理、手术切皮前护理、术中输液护理、电钻使用护理和人工耳蜗植入护理。对比两组术中治疗依从性和出院时患儿家长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依从性更好,患儿家长护患满意率更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意外发生。结论在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加强术中护理配合,维持患儿舒适体温,加强麻醉护理,并给予术前术中全面护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解决儿童行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出现的护理问题的措施 ,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方法 针对患儿年龄小 ,听觉言语障碍而引起的不易沟通、术后易感染及患儿家长语言康复知识缺乏等护理问题 ,制定和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及指导。结果 术后与患儿顺利沟通 ,满足其需要 ,无 1例感染 ,患儿家长掌握了语言康复的基本知识 ,能配合完成康复期的听觉言语训练 ,患儿听力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及时解决和预防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易出现的护理问题是实现手术目的 ,恢复患儿听觉语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重要性和原则。方法 术前、术后采用问卷及用“聋儿康复听力语言评估”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其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未及时进行训练者。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使患儿重新获得听的感觉,但要取得好的康复效果,达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必须进行有效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音康复护理强化随访的效果。方法按实施语音康复护理强化随访前后进行分组,实施前收治患儿55例为对照组,实施后收治患儿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随访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语音康复护理强化随访。观察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听觉能力分级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听觉能力分级评分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语音康复护理强化随访能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的听力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人工耳蜗植入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对150例人工耳蜗植入病人及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法进行分析.结果由于人工耳蜗装置昂贵,植入技术要求高,康复时间长,病人及家属迫切需要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结论护理人员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05 1 2 0 4 儿童电子耳蜗植入术后的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 红… //现代护理 . 2 0 0 4,1 0 (3 ) . 2 2 7~ 2 2 8针对患儿年龄小 ,听觉言语障碍而引起的不易沟通、术后易感染及患儿家长语言康复知识缺乏等护理问题 ,制定和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及指导方法。结果 :术后与患儿顺利沟通 ,满足其需要 ,无 1例感染 ;患儿家长掌握了语言康复的基本知识 ,能配合完成康复期的听觉言语训练 ;患儿听力、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认为 :及时解决和预防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易出现的护理问题是实现手术目的 ,恢复患儿听觉语言的有效方法。参4(原文摘要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2009年15例先天性内耳畸形耳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儿术中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无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开机均有听觉反应,正常进入言语康复训练。结论术前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及全面细致的出院指导是保证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提高患儿听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聋儿聆听意识的培建,是耳蜗植入术后进行康复训练获得语言能力的基础,是学习和熟悉各种声音信号所代表的意义,逐渐达到通过耳蜗植入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关键。方法 应用婴幼儿听觉意义整合表NAIS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60例患儿听力培建效果进行评估,根据临床听力康复医学,采用听觉口语法、多种感官训练法,遵循从对声音察知到概念形成的听觉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 对进行听力训练和末进行听力训练的患儿MAIS评估表明,术后经3~6个月训练,即可达到较高水平,而间断或短期效果较差。结论 听能培建是人工耳蜗术后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听能在术后初期至关重要,是取得良好康复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尔嘉  郑娅启  杨海弟 《全科护理》2013,(29):2747-2748
[目的]探讨经圆窗膜径路保留残余听力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配合。[方法]对8例低频尚有部分残余听力的双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行经圆窗膜径路保留残余听力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及环境准备,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密切配合手术。[结果]8例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5h,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听觉言语效果良好。[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准备齐手术物品及规范摆置各仪器、熟悉手术进程、密切配合手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