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早期,严格控制血糖,晶状体混浊可能会部分消退.当白内障明显影响视力,妨碍工作和生活时,可在血糖控制下行白内障摘除术和IOL植入术[1].199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普通外科围手术期学术讨论会曾对围手术期的概念加以讨论,并作如下解释:"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2].2003年1月至2003年5月我科对61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摘除加IOL植入术,经过正确的诊治和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的患者人群,对何时应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的有计划的、规范的、便于管理、有意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工作模式[1].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正在引起医疗界的广泛关注[2].为了提高我院的护理质量,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肛瘘手术患者.2009年6~10月我科将需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的140例肛瘘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球后/球周麻醉为白内障手术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经典麻醉方式.结膜囊表面麻醉以往多应用于眼部检查及结膜小手术.1993年美国开始有眼科医师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1].近1~2年来,国内亦有眼科医师把表面麻醉应用于白内障手术[2-3].我眼科中心人工晶体手术治疗中心于1999年10月起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尝试使用表面麻醉,发现其麻醉效果满意,之后表面麻醉便逐渐成为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主要麻醉方式,.为配合这一麻醉方式在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人术中的应用,作好病人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工作,我们对656例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麻醉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其护理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制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1].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是指白内障晶状体混浊,通常分先天性和后天性,是眼科常见病.其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症状会由早期雾视、色调改变、眼前黑点、晶体性近视、复视等发展到视力障碍日深,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动或仅剩下光觉视力等后期症状[1].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对手术的恐惧和抵触心理可能影响白内障手术操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甚至会出现危及生命现象,因此,手术前多采用综合因素评估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来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我院在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采用综合因素评估和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两种致盲性眼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青光眼和白内障往往同时发展[1].小梁切除术联合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即三联手术,可明显缩短青光眼的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2].1998年1月~2002年1月,我们对2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三联手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矫正屈光的技术, 已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屈光矫正,也用于近视、远视的屈光矫正[1].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来矫正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不仅手术操作简便,而且术后屈光状态具有可预测性、可逆性及可控制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2].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院眼科采用晶状体眼前房角支撑式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11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具体手术配合及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安全护理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制定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质量。老年性白内障一般由衰老而伴随出现缓慢进行的晶状体混浊而引发为原发性白内障,也可由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导致继发性白内障。我科在充分了懈老年人白内障手术患者在安全护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制定安全管理细则,并在实施中不断征求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保证了安全管理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使之成为指导护士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安全管理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章蕾 《全科护理》2012,(33):3118-311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429例白内障病人(包括扶贫复明工程406例,优抚60例)为研究对象,“以病人为中心”制定一整套自入院到出院的白内障病人临床护理路径表,积极做好相关的业务学习与培训,配合医生且指导护士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地控制了标准住院床日,病人康复效果明显。[结论]白内障手术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医疗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从最大程度上规范了护理行为,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重复和拖拉,有效地降低病人住院成本。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病人的满意度,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合临床路径的预见性护理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结合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各45例,并对2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后,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是由许多因素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品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浑浊,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1].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由于单纯表面麻醉下手术,对于病人是一种较强烈的应激性刺激,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恐惧不安等消极的情绪,特别担心手术是否会引起疼痛,可能直接影响手术的过程和效果[2].为减轻病人手术时的紧张情绪,能更好地配合手术,使病人安全、顺利地接受、完成手术,本科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30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病人实施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据统计,50~60岁老年人发病率是60%~70%,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80%有晶状体混浊[1].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对212例(240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法切核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以时间为横轴,以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为纵轴,在一定的时间执行相应的护理计划的护理模式[1-2].即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制定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它由患者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和家属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1].我们选择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纳入临床路径,因此类疾病患者多、费用高,治疗效果及住院天数明确,治疗护理有一定的模式可循[2].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是眼科临床的首位致盲眼病,我国目前至少有400多万因白内障致盲的病人[1].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其安全有效、经济、切口小(4 mm~6 mm)、散光少、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有部分病人效果欠佳,术后视力仍在0.3以下.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进行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出现低视力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白内障(Cataract)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1],白内障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2],而手术治疗前精准的生物学测量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是保障白内障手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3]。在白内障患眼前房深度(ACD)测量上,超声波测量是当前公认的较为准确的测量方法,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4]。为了进一步了解超声波测量ACD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较A超与超声活体显微镜(UBM)两种超声波测量方法对白内障患眼前房深度测量的差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白内障系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1]。手术治疗是白内障常用有效型治疗技术,但糖尿病患者术后处于并发症高发风险状态,故而需高度关注并行有效干预[2]。保护动机理论是借助于认知调节而实现行为良性改变的干预过程[3],本研究尝试将保护动机渗透式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于浙江省中医院的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以超声波的震荡而将晶状体核击成碎片,同时在先进的注吸系统下给予吸出,然后植入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此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少、愈合快、视力提高明显、无需缝线等诸多优点[1],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功能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复明手术逐渐过渡为屈光性手术.白内障手术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人眼正常晶状体的生理功能,进而恢复合乎生理状态的视觉功能.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的指标不仅仅是视力,更重要的是术后的视觉质量,包括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波前像差、视网膜散射光、双眼融合功能等[1-2].白内障术后不但要让患者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晰,看得舒服.这使得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