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味痰眩汤治疗痰浊型眩晕60例浙江省奉化市中医院(315500)王建康痰浊型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治疗。笔者治疗本证,每在该方基础上加味,形成协定处方,命名为九味痰眩汤。为证实疗效。将90例辨证为本证型的门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通报》2012,(6):4-4
眩者,头晕也,眼有黑花,如立舟车之上,而旋转者是也。刘河间专主于火,谓肝木自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动而火上炎也。故丹溪尝言无火不生痰,痰随火上.故日无痰不作眩。夫眩,病也。痰,非病也.,痰非人身素有之物。痰者,身之津液也。气滞、血凝,则津液化而为痰,是痰因病而生者也。  相似文献   

3.
止眩汤治疗眩晕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华 《新中医》1995,27(6):28-29
以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的经验方止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临床治愈4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认为临床上大多数眩晕患者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之证,虚以脾虚为主,实以肝风挟痰为主,提出夏度衡教授治疗眩晕当柔肝熄风,化痰止眩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探讨眩晕的证治。因风致眩,有肝阳化风、阴虚生风之别;因火致眩,有肝郁化火、痰火上扰之分;因痰致眩,有风痰、痰饮、热痰、湿痰之异;因瘀致眩,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之差;因虚致眩,有气虚清阳不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之不同。治疗应把握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分清标本,权衡缓急;动态观察,圆机活法:病证结合,随证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饮邪致眩临床并非少见,然临床多饮,痰合并论治鲜有分论者,通过有关饮邪眩晕的论述,将饮与痰在成因,病理性质,形质,停留部位,致眩特点,治则方药等方面加以鉴别,并结合个人的临证体会,提出临证宜将饮邪致眩与痰邪致眩区别开单独分型论治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戎书程 《山西中医》2001,17(4):53-53
美尼尔病属中医眩晕的范畴。前贤有“无虚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说。然而临床所见总以痰证为多。故《丹溪心法》云 :“头眩 ,痰挟气虚并火 ,治痰为主 ,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 ,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 ,有火痰者”。对此 ,笔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美尼尔病多例 ,疗效甚佳。现举例如下。阎某 ,女 ,40岁 ,农民 ,1995年 10月 8日初诊。眩晕、耳鸣 ,伴恶心、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消瘦 1年 ,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美尼尔病。先后服用中西药治疗均无明显好转 ,故前来就诊。刻诊 :眩晕 ,常突然发作 ,发作前先有耳鸣 ,左…  相似文献   

7.
痰热上扰型颈性眩晕的针刺与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源性因素导致的眩晕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认为“无痰不作眩”,“痰”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笔者近4年来以针刺配合手法治疗痰热上扰型颈性眩晕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珈  王德惠 《河南中医》2014,34(1):34-35
刘文峰教授认为,眩晕的病机为因痰作眩、因虚作眩、因风作眩、因寒作眩、因瘀作眩,临床患者的眩晕往往多个病因同时存在,刘教授应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和病理产物"痰"入手,以梳理""无痰不作眩"的源流和痰病致眩的特点为手段,阐述痰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痰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眩晕证治举隅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26001)王旭东【关键词】眩晕,医案,辨证论治眩晕病因复杂,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论眩皆属于肝;《金匮》论眩以痰饮为主;河间独定风火二字;丹溪有“无痰不作眩”之论。景岳主“无虚不作眩”之说.此外,明·虞博提出“...  相似文献   

11.
前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美尼尔氏病系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眩晕证,呈旋转性眩晕。观其证,多脉滑苔腻,呕吐痰涎,确系痰水证无疑。笔者从痰水论治探索该病多年,自成一方,名曰清眩汤。用之临床,颇效。……  相似文献   

12.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导致高血压病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宋·朱肱<类证活人书>涉及痰瘀互结致眩晕的思想;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认为眩晕与眩冒同义,对瘀血致眩形成了初步认识;宋金元成为痰瘀眩晕理论发展的历史转折期;明朝医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痰眩、瘀眩理论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清代医家将痰眩与五脏联系起来;当代沈绍功等首次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祛痰化瘀、解毒通腑法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涤痰定眩汤应用于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内耳眩晕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8例,给予涤痰定眩汤,并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症状辨证加减;对照组38例,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采用涤痰定眩汤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仅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例、14例、12例及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涤痰定眩汤治疗后,仅发生1例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患者中,出现3例嗜睡、2例不自主运动及4侧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组间比较,P0.05。结论:涤痰定眩汤应用于内耳眩晕症临床治疗中,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智教授认为眩晕病理关键主要是内有痰浊和肝风,二者相合而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夹痰上扰乃病机根本。马智教授突破肝风、痰浊、风火、虚眩理论,另辟蹊径,立肝风挟痰上扰清窍之说,针对肝风挟痰上扰清窍,创制眩得康,熄风祛痰止眩治疗痰浊型眩晕,处方精当,每获良效,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5.
“无痰不作眩”之浅辨李阳(山东省济宁市郊区中医院272167)眩证虽与肝风、虚证有关,而痰元不为致眩之主因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津液乃牌之所化生,依赖肺之宣发,肾之气化,借三焦为通道运行全身,发挥其熏肤、充身、泽毛、濡润脏腑之功能。若嗜酒肥甘,饥饱劳倦...  相似文献   

16.
眩晕一证,临床多见,传统多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故多从虚、痰、瘀、风、相火论治。然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该证除表现眩晕外,多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苦满,纳呆,心烦喜呕,伴有或不伴有恶寒发热,偶见往来寒热者,证属少阳,乃少阳枢机不...  相似文献   

17.
辨证结合辨病治疗眩晕举隅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26001)王旭东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论眩皆属于肝;河间独定风火二字;丹溪有“无痰不作眩”之论;景岳主“无虚不作眩”之说,等等。现代中医大都认为眩晕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  相似文献   

18.
张孝巨 《光明中医》2011,26(4):705-706
目的探讨以中医经典方剂为依据,化载治疗顽固性真眩晕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金匮要略》阐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以泽泻汤加味化裁"泽泻清晕汤"。结果自拟"泽泻清晕汤",治疗顽固性真眩晕症效果颇佳。结论真眩晕病因复杂,虚实相兼,急而重则为实,因风、火、痰饮上扰清窍,与肝、脾密切。经典阐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无痰则不作眩"又论"无虚不能作眩"。故论肝则风、火;论痰则标也;论虚则本也。急则治其标,治痰为先。故受医圣张仲景治眩冒启迪,自拟"泽泻清晕汤"治愈66例顽固性真眩晕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眩晕痰浊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眩晕停、尼莫地平口服,丁咯地尔静滴治疗,治疗组予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10天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急性期痰浊中阻证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发强  胡永瑞 《陕西中医》2005,26(10):1128-1128
1病因病机 1.1高血压病与痰脂的关系 导致高血压病的因素故然很多,而痰脂内阻,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所云:“百病皆由痰作祟。”凡百药元效,痰也。”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这些精辟论述,足以说明,痰浊之邪在高血压病的形成过程中,尤为关键。痰脂的产生,或因恣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