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7月~2009年7月,我们开展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共10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同期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38~76岁,平均60岁.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009年7月,我们开展经皮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共10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同期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38~76岁,平均60岁。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又一理想途径,较股动脉路径具有一定的优势。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1例,经精心的术后护理,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咏梅  李彦婷 《天津护理》2003,11(5):234-234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它较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通过介绍25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从术后观察、体位、伤口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义兰 《当代护士》2007,(12):35-36
总结了7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必须做好Allen试验,掌握其穿刺方法 ;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严密监护;术后配合拔除鞘管,使用恰当的压迫止血方法 ;手部末梢循环的观察;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安全性、成功率及护理经验。方法观察72例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CAG的成功率、安全性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特点。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CAG成功率为90.3%,并发症发生率1.4%。结论选择适当的老年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36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应用解痉剂及肝素;术后观察桡动脉搏动、手指皮肤温度及色泽变化,重视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冯彩霞 《全科护理》2013,(36):3378-337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穿刺点在使用压迫器压迫时、解除压迫器压迫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3例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点予压迫器压迫止血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结果]323例病例中,有8例病人穿刺点压迫8 h仍有出血,在延长2 h压迫后解除压迫,有4例病人在解除压迫后12 h穿刺点有少量出血,予无菌方纱加压覆盖后出血停止,有2例病人因术中多次穿刺,在解除压迫后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轻微淤斑,有7例病人解除压迫12 h后前臂存在轻微肿胀,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病人症状全部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做好穿刺部位的观察以及术侧肢体的护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王蓉  ) 《全科护理》2013,11(20):1859-1860
对48例病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术后指导病人用药、给予摆放合理的体位、指导病人术侧肢体康复训练及术后饮食、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48例病人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新技术.创伤性小、安全.诊断率高。传统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我科自2002年7月以来,尝试经桡动脉穿刺.它可使患者更舒适,活动更自如,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卧床24h的不适感,减少了尿潴留、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萍  王香枝  路培 《临床医学》2011,31(5):124-125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断和治疗操作可避免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及限制活动给患者带来的不便等,但若其护理不得当,可引起桡动脉痉挛,手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现将其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391例,其中男21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加压止血带使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帮助围术期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5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皮下瘀斑、穿刺口感染。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传统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近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诊断及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调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凝血功能指标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基线特征组间可比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凝血功能、心功能、炎症指标及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D患者PCI术后予以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少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83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冠脉造影术是诊断和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因此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并被广大患者接受和认可。国内冠脉造影术大多选用股动脉进行穿刺手术,但该途径局部血管并发症较多,且需术后严格平卧制动24h,这对于年龄较大、体型肥胖及不适应床上大小便的患者极为不便。因此,为减少血管并发症和患者的不适,我科2008—01以来,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等特点。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是股动脉,但存在如:股动脉生理性狭窄,下肢严重闭塞性动脉硬化,或曾经穿刺股动脉局部形成瘢痕等问题,需选用桡动脉途径。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28例,与股动脉治疗相比,患者术后不需卧床可立即行走,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行舒适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50例,以护理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5例,甲组行常规护理、乙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焦虑、护理满意度情况,并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及焦虑评分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同甲组比较,乙组疼痛及焦虑评分明显更理想(P0.05);乙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行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中,能帮助其缓解疼痛感,改善焦虑状况,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介入诊断方法,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它准确了解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部位、还可同时了解心肌的收缩情况.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相比,此方法病人痛苦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住院时间及费用,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易被病人接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