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危险因素,为自我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病例组42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患者和对照组4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未癌变者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与14个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引入回归方程的4个因素为年龄、嚼槟榔持续时间、吸烟持续时间及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结论年龄、嚼槟榔持续时间、吸烟持续时间以及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成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75例临床诊断为口腔黏膜白斑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多发,局部刺激因素的长期存在对白斑的发生和恶变有密切关系,颊部最常见,部分患者可恶变.结论 中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与中老年的生理自身特点以及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变者,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魏茂文  曾宗渊 《广东医学》1994,15(6):373-375
本文收集我院1964年3月~1994年4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口腔粘膜白斑癌变66例进行分析。本组不包括口腔癌灶周围并存的白斑病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66例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以40岁以上占最多(86.4%),但也有少数出现于年轻患者(10~29岁年龄组),占3%。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平均51.4岁。部位以舌(62.1%)和口颊粘膜(16.7%)的白斑癌变居多。一般均由患者自已发  相似文献   

4.
口腔黏膜病变18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口腔黏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预防口腔黏膜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87例病理诊断为口腔黏膜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总结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87例口腔黏膜活体组织检查病例中,白斑(31.6%)、溃疡(20.3%)、慢性炎症(16.0%)、扁平苔藓(12.8%)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炎性肉芽肿(8.6%)、天疱疮(4.3%)、腺性唇炎(3.2%).此外,口腔结核与舌淀粉样变性各2例(1.1%),结节病与克罗恩病各1例(0.5%).结论 对不明原因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及按炎症治疗无效的口腔黏膜疾病必须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应注意口腔结节病与口腔结核的鉴别诊断;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及糜烂型扁平苔藓者必须建议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新基因PDCD5与p53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白斑,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PDCD5基因及p53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88.2%,白斑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63.3%,口腔鳞癌组PDCD5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0%;正常口腔黏膜组P53染色阳性率为0,白斑组P53染色阳性率为31.7%,口腔鳞癌组P53染色阳性率为60%.将PDCD5蛋白和P53在不同病例组织中的染色强度指数(stainingintensity index,SⅡ)做进一步的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提示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以及口腔鳞癌组织中,PDCD5 SⅡ和P53 SⅡ呈明显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在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组织中,不论PDCD5或p53基因是单独失活,还是同时失活,都可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向癌变发展,甚至形成肿瘤;二者同时失活有叠加效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辅助检测口腔黏膜癌变的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口腔黏膜白斑是指病变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病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的角化异常的病变.WHO认为口腔黏膜白斑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表现形式.好发于患者的:龈、舌、颊等部位,并且该病的发生与患者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口腔黏膜白斑在疾病初期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且临床诊断易与其他口腔疾病相混淆.本文就对有关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鳞癌合并上皮角化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鳞癌患者,依据其内镜有无白斑表现,分为2组,采集其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63例食管鳞癌患者中,有90例合并上皮角化.在所有角化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角化的比例远高于60岁以下患者,且与非角化患者相比,发生于60岁以上患者比例更高(81.11%vs 66.47%,P=0.013),且更易发生于女性(40.00%vs 21.97%,P=0.002).此外,角化患者中有吸烟史者较非角化患者多(35.56%vs 23.70%,P=0.042).在角化患者中,白斑较多较之于散在病变者,病变较大(80.77%vs 48.44%,P=0.005),病变浸润较深(M1:3.85%vs 20.31%;M2:57.69%vs 71.88%;M3:26.92%vs 4.69%;SM:11.54%vs 3.13%;P<0.001).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女性、既往有吸烟史者,早期食管鳞癌更容易合并食管角化,临床医师应对角化白斑未完全覆盖的发红区域进行重点观察,对于角化程度较严重的病变,应警惕其浸润深度可能相对较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2例患者的口腔黏膜癌前病损的口腔临床特征,提高癌前病损的诊疗质量。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2005年间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诊12例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加以分析。结果:12例中4例发生在颊膜,2例在腭黏膜,6例在舌腹黏膜;10例表现为白斑,2例为红斑。结论: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因其无疼痛,常易被忽视、易误诊,触诊及密切随访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2 (TIMP 2 )在口腔黏膜白斑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 ,推断MMP在白斑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2 2例白斑 ,7例白斑癌变组织以及 14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 2、MMP 9及TIMP 2表达的情况。【结果】白斑癌变组的MMP 2、MMP 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5 7%、10 0 % ,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白斑组的MMP 2表达阳性率为 5 0 0 % ,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MMP 9表达阳性率为 10 0 % ,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3组间的TIMP 2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在口腔黏膜的癌变过程中 ,MMP 2和MMP 9的表达随着癌变程度的发展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王卫兵 《吉林医学》2004,25(8):77-77
口腔黏膜白斑是口腔常见疾患,白斑本身对患者无更甚痛苦,但其3.6%-32.6%的癌变率是值得重视的。冷冻是治疗口腔白斑较新和效果较好的方法,现将我们经治随访7年以上的病例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1.
明胶酶在舌鳞癌发生、演进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明胶酶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舌鳞癌的发生和演进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4例口腔正常黏膜、22例白斑、7例白斑癌变和59例舌鳞癌组织中明胶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MMP-2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9%、50%、86%和83%;MMP鄄9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0%、100%、100%和83%。②正常黏膜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白斑癌变(P=0.016)和舌鳞癌组织(P=0.000);白斑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舌鳞癌组织(P=0.001);白斑癌变组织中MMP鄄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组织(P=0.019);舌鳞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6)。③正常黏膜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白斑(P=0.021)和白斑癌变组织(P=0.016);白斑和白斑癌变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P=0.002和0.007);舌鳞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 =0.033)。【结论】明胶酶在舌鳞癌发生和演进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并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口腔粘膜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例正常口腔粘膜、27例口腔粘膜白斑和5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MLH1、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口腔粘膜、口腔粘膜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MLH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5.38%(4/26)、48.15%(13/27)和41.07%(23/5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08%(6/26)、55.56%(15/27)和50.00%(28/5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LH1、hMSH2表达异常可能与口腔粘膜白斑癌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hMLH1、hMSH2蛋白对口腔粘膜白斑的恶变潜能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在口腔常见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初步分析其表达与口腔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口腔鳞癌36例,腺样囊性癌14例,口腔多形性腺瘤4例,口腔白斑4例,正常牙龈组织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SATB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核中.口腔鳞癌36例中14例(38.9%)SATB1表达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部分表达于细胞核内;腺样囊性癌14例(100.0%)SATB1表达阳性,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表达较口腔鳞癌明显;1例多形性腺瘤组织和1例口腔白斑组织有少量SATB1弱阳性表达;2例口腔正常牙龈上皮组织中SATB1未见明显表达.SATB1在Ⅱ~Ⅲ级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鳞癌(P〈0.01).结论 SATB1在口腔鳞癌中主要表达于胞浆,并与病理分级有关,在腺样囊性癌中主要表达于胞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和CDK2AP1 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组织中Bcl-2、CDK2AP1 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口腔黏膜白斑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中Bcl-2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72±1.45)%、(19.29±8.18)%和(57.20±19.37)%;CDK2AP1 蛋白细胞阳性率依次为(62.68±11.07)%、(25.68±8.17)%和(7.87±2.18)%。Bcl-2和CDK2AP1 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着口腔病变恶性程度增高,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Bcl-2 表达水平上升,而CDK2AP1 表达水平降低,这2 个指标可能与口腔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闻梅娟  冯一中 《河北医学》2014,20(2):213-216
目的:探讨分析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p53在正常人口腔黏膜(NOM)、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在OLK及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56例和口腔白斑患者44例,随机选取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NOM、56例OSCC以及44例OLK患者的组织中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DM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NOM、OLK及OSCC组织中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正常黏膜中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0,口腔白斑组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56.8%和38.6%;口腔鳞癌组MDM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76.8%和69.6%,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口腔白斑组和口腔鳞癌组在MDM2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53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MDM2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组(r=0.628)及口腔鳞癌组(r=0.829)均呈现正相关。结论:MDM2和p53蛋白功能异常是口腔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MDM2和p53表达水平与OLK和0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染PTEN的鳞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及PTEN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组织中扩增PTEN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PTEN,采用脂质体将pcDNA-PTE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MTT法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转染后细胞各周期细胞所占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口腔白斑(25例)和口腔鳞癌组织(32例)中PT
EN蛋白表达率。结果:成功构建pcDNA-PTEN载体,并获得阳性转染细胞。与空载体组相比,转染pcDNA-PTEN组的舌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TEN基因的Tca8113细胞G0-G1期细胞数增多(P<0.01), S期细胞减少(P<0.01);PTEN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TEN的表达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生长;PETN在舌鳞癌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One hundred and sixty cases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8.4:1, common age group being 40-60 years. The most common (38%) radiological presentation was mass lesion. The predominant histological cell type wa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67%). Most of the patients presented in an advanced stage of the disease of inoperability. The study underlines the various diagnostic madalities in diagnosing lung cancer and emphasises the need for practising doctors to keep in mind the possibilities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 in all cases of unresolved pneumonia and mass lesion on chest x-ray especially in high risk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口腔白斑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口腔白斑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与影响因素。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白斑及口腔正常黏膜中HIF-1α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croRNA表达。结果与口腔正常黏膜相比,口腔白斑micro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而口腔鳞癌与口腔白斑相比,micro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在口腔白斑及白斑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可作为判断口腔黏膜组织发生白斑病变及白斑癌变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36例,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2例,ⅣA期11例。3例行原发病灶单纯扩大切除,33例行联合根治术,其中30例行同期重建修复。结果随访6个月~3年,33例术后无复发或转移,术后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1例术后复发,颅内扩散死亡,1例术后全身骨转移死亡,1例术后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口腔颌面部鳞癌疗效的主要的有效方法,修复重建则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