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晖  厉红 《中国病案》2009,10(10):48-48,F0003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56例行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在介入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患者术前能积极配合手术准备,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护理工作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主要由于动脉硬化引起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在我国有增多的趋势。本科自成立以来 ,成功收治 4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84岁 ,最小 6 2岁 ,平均 6 9岁 ;有冠心病史 3例 ,其中 1例曾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临床症状以患肢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为主 ,其中 1例有足趾坏疽。所有病例均经动脉IADSA造影证实。2 材料与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消毒皮肤后 ,局麻下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入 4Fco…  相似文献   

3.
李立  陈新国  张小东  杨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98+19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术前行CTA评估血管情况,术中结合DSA表现,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有8例10患肢(2例为双侧病变)行单纯行球囊扩张术,2例行球囊扩张术加支架置入术,2例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4例行经动脉保留导管灌注尿激酶和扩血管药。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肢体血供得到改善,疼痛症状明显好转,5例糖尿病足患者2例术后溃疡愈合,2例溃疡缩小,1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后降低了截肢平面。结论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患肢的血供,控制病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致肢体缺如坏死,临床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4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患肢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基本消失,缺血疼痛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间歇性跛行消失,3例因肢端坏疽合并感染行截肢术,截肢平面均在小腿中下段以下,截肢后恢复出院,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证正确体位,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ASO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目前临床药物缺乏直接针对动脉硬化的治疗,更多的方法都是试图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很多时候,保守治疗已经无法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缺血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必要行外科手术治疗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治疗目的是改善肢体缺血症状及挽救肢体,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和介入联合治疗,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分析腔内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接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56例患者,按照所选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至采用腔内介入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传统动脉旁路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3 d,手术时间为1~2 h,手术过后的ABI指数比对照组ABI指数数据表现优异,两组患者在ABI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成功率和在手术之后动脉通畅率比较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腔内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病痛,使患者的治疗情况得到好转,减少了患者下肢出现动脉闭塞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龚凯  蒋米尔 《铁道医学》1998,26(6):388-38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截肢术4例,股深动脉成形术2例,股总-Guo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2例,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2例。结果 髂动脉以远广泛闭塞4例,股浅动脉以远广泛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8例(其中局部闭塞2例),股浅动脉局部狭窄2例。14例术后病愈或好转,2例因心、脑并发症死亡。手术成功率87.5%,死亡率12.5%。结论 本病个体差异大,动脉影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02~2012-03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组在药物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小于药物治疗组(P<0.05),随访两年,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 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配合药物常规治疗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大伟  贾琳楠 《吉林医学》2006,27(8):977-977
目前,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病人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轻者下肢疼痛、水肿,肢体远端发凉发白,动脉搏动消失,间歇性跛行,重者可致下肢及足部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溃疡及干性坏疽,如不及时治疗就有截肢的可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幸。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是目前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其有创伤小、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性好和花费少的优点,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1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3月8日 ̄2006年2月18日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病人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29 ̄82岁,平均年龄55.5岁。根据病情均给予不同次数的介入治疗,其中7例…  相似文献   

12.
叶林娇  谢玉兰  肖美萍 《当代医学》2009,15(19):142-142
肢体动脉闭塞症是世界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我院自2003年元月致2008年12月。采用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共2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云  代远斌 《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79-1180
目前,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病人在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据Valdoni和Servelle报告股一腘动脉闭塞占下肢病变的55%~65%,其中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入治疗具有方便、直观、创伤小、恢复怏、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既能明确诊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又能同时进行治疗,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痛苦、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观察综合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4例(127支血管)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分别单独或联合采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S).术后定期复查,了解术后治疗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84例127支血管采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S)后,血管再通81例123支血管,血管再通率96.85%(123/127).术后复查半年、一年、二年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5.12%(117/123)、79.67%(98/123)、68.29%(84/123).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通过综合介入治疗后,可使患者血管实现再通,改善下肢动脉血流,且近期、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截肢术4例,股深动脉成形术2例,股总-月国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2例,经皮血管腔内气囊成形术2例。结果髂动脉以远广泛闭塞4例,股浅动脉以远广泛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8例(其中局部闭塞2例),股浅动脉局部狭窄2例。14例术后病愈或好转,2例因心、脑并发症死亡。手术成功率87.5%,死亡率12.5%。结论本病个体差异大,动脉影像检查是制订手术方案的基础。手术方法应慎重考虑,应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介入治疗,51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51例).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近期通畅率、再闭率等.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ABI(0.86±0.05),跛行距离(283.2±30.5)m,患肢皮肤温度(32.9±1.5)℃,治疗有效率95.89%,6个月后通畅率87.67%,再闭率8.22%,长期随访截肢率1.37%,死亡率1.96%,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糖尿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轻者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重者出现糖尿病足坏疽,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造成的肢端缺血坏死,依靠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下肢大血管病变问题未能解决,许多患者因严重的肢端缺血坏死而导致截肢。  相似文献   

19.
夏军强  吴平 《农垦医学》1998,20(2):100-101
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OD)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变以下肢多见,常累及下肢大中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肢体坏死。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4例病人施行手术治疗,3例取得理想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人,男3人,女1人,年龄51~59岁(平均54.5岁)。都以下肢缺血表现(如间跛、溃疡、远侧动脉搏动消失)入院,其中两例既往有间被史,本次以急性下肢缺血表现入院,1例伴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塞及脑梗塞,2例术前行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动脉闭塞情况。2,手术方法:2例择期手术,2例急性缺血者…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terans,ASO)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第3大开发症(仅次于冠状动脉病和脑血管疾病)。其基本病理过程是大、中动脉的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膜及中层发生增生,血管腔狭窄的复杂过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旁路转流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从2004年-2005年,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