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已行颈部淋巴结活检鼻咽癌疗效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共收治48例治疗前已行颈部淋巴结切取或活检的鼻咽癌病例,鼻咽病理均确诊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或角化性癌,均采用常规根治性放疗,部分病例给予放化综合治疗。结果全组复发率14.5%,远处转移率52.1%,4年总生存率43.6%;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组的4年远处转移率分别73.3%、42.4%(P〈O.05),生存率分别为26.3%、55.2%(P〈0.05);活检术与放疗间隔时间≤15天组和〉15天组的4年远处转移率分别37.9%、73.7%(P〈0.05),生存率分别为54.5%、20.0%(P〈0.05);活检淋巴结剂量〉64Gy和活检组淋巴结剂量≥64Gy的4年远处转移率分别75.0%、40.6%(P〈0.05),生存率分别为25.0%、53.1%(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活检术后预后差,应尽早治疗,可考虑放化综合治疗,放疗剂量应≥64Gy,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短,病例数有限,其远期结果有待于更多临床资料的积累和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放化综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Ⅲ-ⅣA期鼻咽癌行诱导化疗配合放疗加辅助化疗(放化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单纯放疗的30例Ⅲ~ⅣA期鼻咽癌作为对照(单放组)。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5年生存率各为50.3%、43.2%;鼻咽局控率各为86.9%、81.2%;颈部局控率各为85%、71%;远处转移发生率各为21%、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2期放化组和单放组5年生存率各为68%、39.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急性放疗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治疗未明显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但提高了其中N2N3期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赵彩霞  任勇军  文世明  游箭 《重庆医药》2009,38(16):2036-2037,2039
目的探讨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顺铂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局部中晚期鼻咽癌(T3、T4),单纯放疗组(简称单放组)42例,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简称联合组)42例,共84例。在放疗前,联合组用亚叶酸钙、5-Fu、顺铂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放疗开始均采用面颈联合野和下半颈切线野常规分割,DT36Gy后鼻咽部采用CT定位适形放疗和全颈切线野放疗,总剂量鼻咽部70~72Gy,颈部淋巴结阳性65~70Gy,淋巴结阴性60~65Gy。结果放疗结束后6个月,鼻咽部原发灶完全缓解率(CR):单放组为66.67%(28/42),联合组为90.48%(38/42)(Pd0.05);颈部淋巴结CR:单放组为61.90%(26/42),联合组为85.71%(36/42)(P〈0.05)。早期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和口腔黏膜炎,患者均可耐受。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由卡铂(CBP)+氟脲嘧啶(5-FU)组成的PF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0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化学治疗(化疗)+放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30例。A组于放疗前诱导化疗1~2个疗程,放疗结束后辅助化疗2~3个疗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65~80Gy/5.5~7周,颈部剂量50~82Gy/4.5~7.5周。结果A组及B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77%和73%(P〉0.05),颈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和64%(P〈0.05)。A组毒性反应较B组重。结论PF方案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加用化疗同时也增加了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化疗综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55例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单放组55例采用单纯放疗。结果放化疗组和单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2%(30/55)和38.18%(21/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与单放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20.00%(11/55)、34.55%(19/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进行放疗时结合化疗,可增强放疗的敏感性,可防止或消除微小转移病灶,降低远地转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组(试验组,27例)和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TPF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75mg/m^2,分4~5d给药,氟尿嘧啶500mg/m^2,d1~5,q3W×2)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IMRT加同步化疗:顺铂40[mg(m^2·周)]。对照组同步放化疗(IMRT加同步化疗:顺铂40[mg/(m^2·周)]。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鼻咽病灶试验组CR率81.48%,对照组70%(P〉0.05),2年局部控制率试验组96%,对照组92.3%(P〉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试验组92%,对照组88.5%(P〉0.05)。试验组Ⅲ一Ⅳ级白细胞减少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毒性反应稍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在提高生产率方面较同步放化疗组并未取得明显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Ⅲ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Ⅲ期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66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Ⅲ期患者随机分成增敏组和对照组.增敏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钻60伽玛射线,以常规局部外照射.总剂量为70-74GY。增敏组在放疗前予静脉滴注甘氨双唑钠,30min内完成,并在其后1h内行放疗。观察两组的冶疗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66例均可评价,两组复查MRI,和放疗前对比。增敏组和对照组对鼻咽癌的瘤床CR分别为84.8%(28/33)、54.5%(18/33),颈部淋巴结转移灶CR分别为78.7%(26/33)、45.4%(15/33)。两组治疗结束时。增敏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灶CR率高于对照片组(P〈0.05)。两组的毒副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Ⅲ期放射敏感性,提高近期疗效,有效降低放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廖奎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85-2086
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方法:118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61例、常规放疗组57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2.5Gy/次,33次;常规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40-60Gy/(20-30次·4-6周),耳前野补量至鼻咽区DT70Gy;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1年口干发生率分别为8.20%(5/61)和94.73%(54/57),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4.92%(3/61)和71.93%(41/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各45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放化组于第1、4周予化疗各1个周期。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的放疗半量疗效(CR+PR)分别是66.7%和40.0%;放疗后肿瘤全消率(CR)分别为91.1%和66.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放化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较单放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2、4年生存率放化组为93.3%、84.4%和75.6%,单放组为91.1%、77.8%和46.7%。1、2年生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4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可行,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严重并发症。方法10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组(综合组),治疗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严重并发症分析。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X线片表现明显改善,综合组近期有效率:92.6%,单放组:68.5%,两组近期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5%、46.3%、35.2%,25.9%,单放组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3%、25.9%、14.8%、9.3%,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组的1、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7%、46.3%、31.5%,24.1%,单放组的1、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6%、22.2%、14.8%、7.4%,两组问局部控制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Preparation of penicillin N and isopenicillin 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15.
由3,6-二甲基-1,6二氢-12,4,5-四嗪、双光气和间-(N,N-二甲胺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新化合物N,N’-二(间二甲胺基苯基)-3,6-二甲基-1,4-二氢-1,2,4,5-四嗪-1,4-二甲酰胺对P388和A-549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分离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副产物N,N’-二(间二甲胺基)苯基脲。  相似文献   

16.
The synthesis and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N15-alkyl and N15,N15-dialkyl derivatives of teicoplanin A2, its pseudoaglycones and aglycone are described. The alkylation of the terminal amino group did not affect the ability of these teicoplanin derivatives to bind with Ac2-L-Lys-D-Ala-D-Ala, a synthetic model of the antibiotic's target peptide in bacterial cell walls, but influenced their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to a different extent, depend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length of the alkyl chains and the type and number of sugars present.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