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共4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手术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强化术后护理工作,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术后颅内积气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少量积气的患者为29例(72.5%),中量积气患者为11例(27.5%),无重度积气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颅内气体均吸收消失,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应用改进后的钻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很好的疗效,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可以有效防治颅内积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 根据CT表现决定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或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即对于CT显示为低密度改变者,等密度改变者和混杂密度改变无新鲜出血者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其中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者14例,采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者18例,对于CT血肿包膜表现为钙化者,血肿内有钙化者和混杂密度有新鲜出血者均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结果 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均为一次性手术治愈,行钻孔冲洗引流术者拔管前血肿完全消失者17例,随防半年均无复发,拔管前残余少量硬膜下血肿者12例,随防半年复发1例,其余3例患者由于血肿量大,分两次手术治愈。行常规钻孔冲洗引流术组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积气,占100%,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组,颅内积气患者仅有2例,占11%。结论 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采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可以明显减少颅内积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急性稳定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急性硬膜外血肿18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经头皮穿刺冲洗、粉碎、引流血肿,并联合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该组18例全部治愈。术后持续引流时间3~5 d,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及术后血肿;无发生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仅4例颅内有少量积气,血肿清除率为90%~100%,占位效应基本消失,拔出穿刺针。出院时日常生活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Ⅰ级15例,Ⅱ级3例。术后随访3~6月,除3例失访,其余患者ADL分级均为Ⅰ级。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治疗效果肯定、损伤轻微等优点,降低了住院时间及费用,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一种可选择的新手术方式。但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童威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25-126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治疗颅内囊性占位病灶及脑积水的临床作用。方法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疾病患者90例,其中脑积水(A组)患者40例,颅内囊性占位病灶(B组)患者50例,与同期传统开颅手术的脑积水患者(a组)40例,颅内囊性占位病灶(b组)患者50例作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及颅内囊性占位病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84.0(42/50),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脑积水及颅内囊性占位病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25/40)、68(34/5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治疗颅内囊性占位病灶及脑积水具有创伤小、视野直观、副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皮横切口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探讨手术方法。结果经MRI、CT证实的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头皮横切口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无1例死亡,术后头颅CT复查5例有颅内积气,无1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头皮横切口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CSDH可以减少术中脑组织损伤,颅内积气、血肿残留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王琴  杨芸  李静  马兰  马丞 《云南医药》2023,(4):115-116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颅内占位术后10月反复头痛、眼前闪光、视物模糊。回顾病史因头痛伴视物模糊一周就诊,行头颅增强CT明确肿瘤位于左侧脑室后角及中线旁区的不规则高密度软组织影,最大径4.8cm, 脑膜瘤及恶性可能。行左顶枕部马蹄形切口入路占位切除术,术中见瘤体体积6*5*4cm3,边界清楚,基底位于大脑镰,手术顺利、切除较彻底。术后病检结果为孤立性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有易复发易转移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已经广泛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然而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不同的观点.主张在超早期(6h内)手术者认为最早期解除血肿占位的副效应,能有效减轻脑水肿和细胞毒性脑损害,减轻神经功能损害[1];主张早期(6~24h)手术者认为早期手术既避免了6h以内出血未止及术中再出血的危险.又抢在了脑水肿高峰形成之前[2]:而延迟手术者则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后1~3d为手术最佳时机,过早止血不牢固,易再出血或继续出血,过晚(4d后)则脑组织受压时间较长,脑组织坏死较多,术后恢复较差[3].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指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介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完整包膜的颅内血肿之一。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我院从2001年12月-2003年10月共收治96例。均行微创治疗。方法简单有效、经济、治愈率高。但仍有1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其中颅内血肿5例,颅内积气2例,血肿引流不全3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37岁。于1997年4月22日骑自行车摔伤,头部前额着力,伤后即出现CSF鼻漏。CT扫描(图1)发现左额极脑挫裂伤,双额硬膜下少量积气。住院后第4天鼻漏停止,2周后CT示积气消失,治愈出院。伤后3个月出现头痛,CT发现左额脑内积气(原左额极挫伤部位)。经锥颅引流后症状缓解,积气消失出院。1个月后病人再次出现头痛、头晕,经CT检查(图2)发现原脑内气肿与引流前大小相同,随行开颅手术。术中所见:额窦内侧壁骨折并有碎骨片,额窦后下侧壁碎骨片游离,约1.3cm ×0.8cm;部分为眶上壁。局部硬膜破裂,裂口长约 1.5cm,裂口距筛板约1.5cm,裂口与破裂…  相似文献   

10.
头痛为多种疾病所致常见临床症状,皆因颅内外痛觉神经受到物理、化学刺激而产生异常冲动,经感觉神经径路传入大脑而被感知的症状。引起头痛的因素很多,有神经性的,血管性的,炎症性的,外伤性及颅内占位病变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疗后脑肿瘤再手术的意义和适应证。方法 28例可疑脑肿瘤复发或放射性损伤而病情加重患者给予再次开颅手术,尽可能多地切除病灶及非功能区严重水肿脑组织以期颅内减压,部分患者同时减张修补硬脑膜后去骨瓣减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全部影像、病理及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切除病灶同时去骨瓣者12例,术后恢复良好22例,出现并发症者包括:不完全性失语2例,偏瘫2例,因术后脑水肿而病情加重及切口感染长久不愈各1例。结论放疗后可疑复发或有明显占位效应而出现进行性临床症状加重时,应积极再手术治疗,不仅能明确肿瘤病理性质而且可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12.
正李阿姨今年55岁,3年来一直头痛,曾被当地医院误诊为颈椎病,按摩治疗一年多,头疼未缓解。来我院就医后,做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高密度占位,再做全脑动脉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直径约3毫米,需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动脉瘤消失,搭桥血管通畅。颅内动脉瘤形成原因不明确,动脉瘤可以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提高护理治疗并观察其术后病情、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升(P0.05),所有患者中,出现4例术后头痛、恶心,1例出现剧烈头痛、张口困难、恶心呕吐,经过解痉、抗凝、扩管治疗后,症状缓解;发生穿刺部位少量渗血者1例,重新包扎并加压处理后未再出血;出现1例术后伤口疼痛,全身不适、哭闹不止,予以镇静止痛治疗后缓解;出现1例失语及对侧肢体瘫痪,积极予以解痉、抗凝、扩容等治疗后,患者于2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早期发现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使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病死率降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巨大颅内血供丰富肿瘤因颅内巨大的占位效应而不得不手术治疗,但术中出血又使得手术进行异常困难,有时甚至切除肿瘤时创面出血汹涌而不得不放弃手术.本文利用射频灭活技术(RFA)的组织热凝固作用,在开颅切除巨大颅内血供丰富肿瘤的过程中,首先用RFA热凝肿瘤,使血管闭塞,再分块切除,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钻双孔引流术(DH)、钻单孔冲洗引流术(SH)、小骨窗冲洗引流术(SBW)3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及对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H组与SH组比较术后并发症(继发性颅内血肿、颅内积气、张力性气颅)、痊愈率、复发率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平均手术时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DH组与SBW组比较术后继发性颅内血肿、张力性气颅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颅内积气、痊愈率、复发率P>0.05,无统计学差异;SH组与SBW组比较同DH组与SBW组比较有同样的结果.结论 钻双孔引流术可简化为钻单孔冲洗引流术,小骨窗综合法可以减少两种钻孔引流术的严重并发症,小骨窗综合法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多与外伤有关。由于初始症状不典型 ,当患者出现颅内压迫症状时才来院就诊 ,经头颅CT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采用钻孔引流或小骨窗清除术 ,目前钻孔引流术为首选。因其安全、迅速、简便、局部创伤小、冲洗减压后效果可靠。但因操作视野小、操作间隙小 ,个别出现脑组织损伤引起出血、颅内压积气及引流不畅等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9例 ,男性 5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0~ 80岁 ,平均年龄 6 2岁。其中引流管及冲洗管误伤脑组织出血者 3例 ,颅内积气者 3例 ,引流不畅者 4…  相似文献   

17.
例1,女性,73岁。1986年12月因双下肢麻木,诊断T_(1~2)脊膜瘤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好。3年后症状复发,行二次手术,切除T_(2~3)及C_(4~5)部位两个脊膜瘤。术后病人持续高热,第3天开始意识恶化,双下肢瘫痪加重,于手术后第5天腰穿,脑脊液化验发现糖含量30.24mmol/L,立即查血糖为41.51mmol/L。考虑持续高热,病情恶化与严重糖尿有关,于术后第9天,病情进一步恶化,抢救无效死亡。例2,女性,46岁。1989年10月因双下肢无力、痛觉减退、行T_8脊膜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好。当时头颅CT 发现颅内多发性小脑膜瘤,无占位效应而未手术。3年后出现左侧肢体抽痉,头颅CT 提示颅内  相似文献   

18.
1974年我们用防风通圣散(汤),下简称防风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记录较完整并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者27例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系门诊患者,主诉持续性或经常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在3个月以上,曾用多种办法效果不佳,经较详细检查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内炎症所致的头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栓塞术后的作用.方法 在成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4h,后将我科颅内动脉瘤急性破裂所致SAH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48例.比较两组头痛持续时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ovascular spasm,SCVS)、脑积水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中头痛持续时间平均为6.0d,对照组14.0d.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SCVS分别为6例(6/48)、17例(17/48);脑积水分别为:3例(3/48)、12例(12/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能缓解aSAH栓塞术后病人临床症状,降低SCVS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姚建社  俞向荣  孙骏  夏国道 《江苏医药》2003,29(11):857-858
我院从1992~1998年随机对115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病人手术中分别采用额孔或顶孔置管引流,术后1~5天复查CT进行比较。发现额孔引流组颅内积液、积气明显少于顶孔引流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