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脏疾病为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防治疾病,这是因为肝炎、肝癌不但是一种世界性常见病,而且在我国是最流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药治疗肝脏疾病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这个顽固堡垒没有攻克的主要原因,除了治疗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外,就是没有将治疗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及细胞内,即药物的肝靶性差或没有。目前,在国内外药物肝靶性传输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实现肝靶向药物的传输,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1)载体传递途径:如类脂乳、胆酸、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尤其是内源性载体,利用其特异…  相似文献   

2.
叶酸靶向的给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述叶酸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评价这种技术应用的得与失。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外研究叶酸靶向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叶酸受体(FR)是肿瘤选择性药物输送的特异性靶点。与其他肿瘤标记物相比,FR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天然配体是维生素叶酸。结论将叶酸与小分子,大分子药物或其他输送工具偶联,使治疗药物到FR阳性的肿瘤细胞的输送大为增强,在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中草药》2006,37(5):641-647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考察中药制备结肠靶向给药的可能。方法:药物提取,精制后,制成微丸,选取经特殊处理果胶为包衣材料,氯化亚铵作为放射性内标物。结果:各项实验证明本制剂达到结肠靶向释药的设计要求。结论:为中药结肠靶向给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普通的口服片剂、栓剂和灌肠剂。这些治疗存在剂型使用不便、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和不良反应多的缺点。第4代药物剂型——靶向制剂可使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备受人们关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OCTDS)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方式,目前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OCTDS通过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吸收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运送到人体盲肠部后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来,从而使药物在人体大肠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6.
肝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综述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阐述前体药物,受体介导和载体导入等靶向途径在肝靶向给药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肝靶向性的作用机制,分析肝靶向给药对肝病药物治疗局限的突破,进行肝靶向药物与原药的疗效比较。结果:肝靶向给药系统可明显提高肝病的药物治疗指数。结论: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主要从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理论依据、制备方法、辅料应用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在有关系统分类方面比以往的文献中划分的更细致,同时笔者着重就目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所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便为以后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洪兵  张铁军  李亚卓  刘昌孝 《中草药》2015,46(21):3258-326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使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传统制剂相比,新型给药系统药物体内分布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联度不明显,有必要对其在效应局部靶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综述了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局部药动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剂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时行梳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制中药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TBMS的肝靶向给药系统,并考察该给药系统的减毒作用。方法: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用系统全面反馈动态技术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并进行其制剂学性质及毒理学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小鼠体内靶向性、XXTX-2000组织病理图象数据自动定量分析管理系统观察其减毒作用。结果:制得D50为0.68μm、大小较均匀的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7.33±0.19)%,(88.63±0.13)%。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达平衡时间与t1/2分别较注射剂延长26倍和19倍。纳米粒结构主要分布在肝脏组织中,且纳米粒对肺和肝脏的毒性明显较注射剂低。纳米粒的LD50高于注射剂13.5%,同时血管刺激性较TBMS注射剂大大降低。结论:采用肝靶向给药系统的手段,可使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TBMS达到肝靶向的目的,同时有望解决阻碍应用于临床的毒性问题,为土贝母抗癌有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靶向给药系统设计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靶部位的生理结构及特点出发,对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理论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磁性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离和靶向药物的载体,属当前的学科前沿领域。本文总结评述了磁性微球制备,阐述了磁性微球靶向给药的原理,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肾病病情容易反复,现有治疗手段效果不够理想。中药肾靶向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中药原有药性或经过炮制后,治疗肾脏疾病。将中药中有效成分与载体结合成靶向药物系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同时降低药物毒性。中药中某些成分能够调控专属通路,延缓肾脏疾病发展进程。从传统中医药理论,现代药剂方法、信号通路、肾靶向治疗的评价方法及临床治疗应用对肾靶向治疗进行了总结,为研发肾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坚成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3):1804-1809
 目的 综述以新生血管为靶标的各种受体介导的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从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构特点、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靶标以及各种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靶向给药系统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受体介导的各种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结论 绝大部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过度表达的特异性受体,如血管生成因子受体、整合素等。近几年来,针对肿瘤血管的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研究正在蓬勃开展,并且已经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新生血管靶向给药将逐渐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纳米给药系统的淋巴靶向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立民  陈庆华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4):1847-1850
 目的就纳米给药系统在淋巴靶向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在阐述淋巴靶向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制剂的淋巴靶向转运机制,讨论了包括脂质体、纳米球、纳米囊、固体脂质纳米粒、微乳等纳米给药系统在淋巴靶向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尽管纳米给药系统用于淋巴靶向的治疗距临床应用仍有相当多的工作尚待完成,但目前的研究已展现其重要的意义,其进展也为将来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肠靶向粘附释药系统的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结肠靶向粘附释药系统的概念、原理及其优点,为从事该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文献为基础,结合笔者们的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综述了结肠靶向粘附释药系统设计原理、体内外检测方法和可用的载体,结肠靶向粘附释药系统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脑屏障与脑靶向给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芝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05-108
本文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生理特点、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以及目前脑靶向给药的主要途径进行全面介绍,以促进脑靶向给药以及脑部疾病的治疗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抗癌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论述近年来国内外抗癌中药的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与展望。方法:分析有关实验和资料,对抗癌中药的新型制剂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 结果:抗癌中药制成靶向给药系统可有效地运载到肿瘤组织及细胞,达到靶向给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及减少用量的作用,结论:抗癌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一靶向给药系统将使抗癌中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鼻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决定了鼻腔是药物经鼻给药后吸收入脑的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中药鼻腔给药具有吸收快、疗效好的脑靶向性特点,经过剂型的选择、药物的配伍、载体的使用等,可提高药物有效成分在脑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明  邱雪兰  李智  马鸿雁 《中成药》2004,26(10):851-854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 colon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OCTDS)是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力式,目前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OCTDS是通过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运送到人体回盲部后开始崩解或蚀解并释放出来,从而使药物在人体大肠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