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土鼠脑缺血60min后,脑组织氧自由基和MDA含量无明显升高,而Mn-SOD的活性下降,缺血60min再灌注5min时,氧自由基显著升高。再灌注30min时,氧自由基显著升高,Mn-SOD和Cu,Zn-SOD活性显著降低。缺血前15min,ivDTC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氧自由基和MDA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对Mn-SOD活性有显著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连续测量脑血流量(CBF),观察3,4,5-三甲氧基苯甲酸-8-(二乙胺基)-辛酯(TMB-8)对麻醉大鼠CBF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B-80.5,1.0和2.0mg·kg-1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CBF5%,20%和34%.其中仅2.0mg·kg-1组使平均动脉压(MABP)降低6%.而尼莫地平(Nim)0.01mg·kg-1在使CBF增加21%的同时,使MABP降低了27%.麻醉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的MABP低限是5.3kPa.在MABP4.0kPa时TMB-82.0mg·kg-1能增加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而Nim0.01mg·kg-1则无明显作用.提示TMB-8增加CBF和增强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是其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延髓腹外侧头端(RVLM)注射莫索尼定(Mox)对麻醉大鼠血压(BP)、心率(HR)及肾交感神经放电(RSNA)的影响.方法:麻醉大鼠RVLM注射1μLMox1,10,100μmol·L-1,同步记录BP,HR及RSNA.结果:Mox1,10,100μmol·L-1分别使BP从139±10kPa降至130±17kPa(P<005),138±18kPa至114±15kPa(P<001),and139±19kPa至94±17kPa(P<001).Mox不影响HR.Mox1μmol·L-1增加RSNA50%(P<005),10μmol·L-1对RSNA无影响(P>005),100μmol·L-1则降低RSNA23%(P<005).在缓冲神经切断大鼠,Mox10μmol·L-1抑制RSNA50%(P<005),明显不同于缓冲神经完整的动物(P<001).结论:麻醉大鼠RVLM注射Mox可降低BP,但不影响HR,且RSNA变化与其降压作用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4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Tamm-Horsfal蛋白(THP)及尿β2-MG、THP和白蛋白(ALB)水平。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血清、尿β2-MG及尿ALB明显高于正常(P<0.01),血清、尿THP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术后肾功能正常组血清、尿β2-MG、尿ALB均显著降低,血清、THP均显著升高(P<0.01),但仍未达正常。术后排斥组血清、尿β2-MG及尿ALB显著升高,尿THP显著降低(P<0.05)。而环孢素(CsA)急性肾中毒组仅尿β2-MG显著升高。提示动态观察血清、尿β2-MG、THP及尿ALB变化,对于监测肾移植术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变化,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CsA急性肾中毒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5种常用螯合剂对大鼠体内微量元素排出量、组织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螯合剂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机体必需微量元素Zn、Cu、Mg和Ca经尿液排出量。EDTA和DTPA的影响尤为明显。EDTA和DTPA可使Zn经尿液的排出量增加16-52倍,DTPA使肝脏Zn含量减少15.9%(P〈0.05),肝脏Cu含量下降60%(P〈0.05)。EDTA和DTPA注射后,肾中Zn含量明显增高,相当对照大鼠3.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对四氯化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四氯化碳肝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给予小鼠四氯化碳(5 ml·kg - 1 ) ,继后每隔6 h ip 褪黑素10 m g·kg - 1 。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小鼠肝细胞后,依次加用褪黑素(10 - 5 ~10 - 1 1 mol· L- 1 ) 和四氯化碳(20 m m ol· L- 1 ) 。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 L T) ,丙二醛( M D A)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作为四氯化碳肝损伤的指标。用 M T T 法检测肝细胞活力。结果 四氯化碳可使小鼠血液 A L T 活性和肝 M D A 含量明显上升。体内应用 M T 10 m g·kg - 1 ,则明显降低肝匀浆 M D A 含量( P< 001) , 对血浆 A L T 活性无明显影响。体外应用 M T(10 - 5 ~10 - 7 mol· L- 1 ) 亦可使肝细胞 M D A 含量下降( P< 005) ,同时还可使肝细胞 A L T 释放率下降,细胞活力上升( P< 005) 。结论  M T 拮抗 C Cl4 肝毒性的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国产新药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9Tc.MDP 200 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次为1疗程,间隔5d后应用第2疗程;平均应用(3.8±1.6)疗程。结果 22例 RA治疗8周后,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对RA患者的关节肿痛及晨僵有显著改善,但对类风湿因子、血沉(反应蛋白及握力无明显影响。结论99Tc-MDP治疗RA,疗效好,安全性亦好。  相似文献   

8.
用野百合碱(MCT)复制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PH)病理模型,探讨钙拮抗剂2,6-二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DCDDP)对PH的防治作用.DCDDP5,50,500μg·kg-1ip,每日1次,连续28d;MCT60mg·kg-1在第1次给DCDDP后30minsc.观察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血浆和肺匀浆中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ir-ET),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改变.三种不同剂量的DCDDP分别使平均肺动脉压从4.5±0.9kPa(MCT组)降至3.2±0.2,3.5±0.6和3.8±0.9kPa,肺血管阻力从118±17kPa·min-1·L-1(MCT组)降至65±16,68±18和76±18kPa·min-1·L-1(P<0.01),提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中,低剂量DCDDP防治效果似较好.DCDDP不影响MCT性PH时血浆和肺匀浆中ir-ET的改变,但可显著升高肺匀浆中NO的含量和SOD活性,使肺匀浆中MDA含量降至正常,这可能是其降低肺动脉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兔蓝斑兴奋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兔蓝斑(LC)对动脉血压(AP)和肾交感神经传出活动(RSA)的影响。方法:电刺激LC,LC微量注射L-Glu、盐酸吗啡、GABA、电解毁损LC,记录AP和RSA。结果:电刺激LC和LC注射L-Glu均引起AP升高分别为13.5±0.3vs19.5±0.8kPa和13.8±0.4vs17.5±0.8kPa)和RSA增加。LC注射吗啡、GABA对AP和RSA无明显影响。电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C)及尿微白蛋白(M-A1b)的变化。方法 对血尿素氮(BUN)、肌酐(Cr)正常的老年EH患者77例对照组24例测定血、尿β2-MC及尿M-A1b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HⅠ级对照组无差异(P〉0.05);EHⅡ级组血、尿β2-MG及尿M-A1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HⅢ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  相似文献   

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蓉绍  奚淑静 《天津医药》1994,22(5):285-287
观察5年内发病的NIDDM病人48例,检测尿微白蛋白(MAU)、白蛋白排泄率(AER)、血清β2-mG,Ccr,24小时尿蛋白等,AER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β2-mG,Ccr,24小时尿蛋白的阳性检出(P<0.01)。AER与血清β2-mG及Cer呈显著相关(P<0.01)。AER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素的可靠依据。于NIDDM肾病变诸多影响因素中高血压是至关重要的,高血压与肾病相互影响,故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 A M I) 病人的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在发病年龄、性别、心梗部位、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监测手段接近( P> 005) ,应用国产尿激酶,对早溶组和晚溶组两组78 例 A M I 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早溶组和晚溶组,冠脉再通率725 % 和395 % ( P< 005) ;病死率5 % 和158 % ( P< 005) ;并发症早溶组明显低于晚溶组( P< 005) ;未见明显副作用。提示: A M 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心肌再灌注的关键,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早期溶栓明显提高梗塞冠脉的再通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梗后生存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髓质素与肾上腺紧张素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昭馥  石湘芸 《天津医药》1998,26(9):515-518
应用放免法测定3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13-52)及前体肾上腺紧张素(ADM153-185)水平。发现ADM13-52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而ADM153-185则明显下降(P〈0.01)。前者与MAP、血浆BUN、ET有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2、0.743、0.492,而后者与MAP、BUN、ET无相关。血液透析后ADM13-52与ADM153-1  相似文献   

14.
4-氨基吡啶诱发组胺释放及某些药物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氨基吡啶(4-AP)有组胺释放作用。小鼠ip4-AP5mg·kg-1后,肺中组胺含量明显减低,血中组胺含量显著增高。钙拮抗剂硝苯啶、TMB-8及钾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均能明显抑制4-AP诱发的小鼠PMC释放组胺。结果提示,MC可能存在钾通道,4-AP诱发MC释放组胺可能与它阻滞钾通道,从而使钙通道开放,增加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exλ=295um,emλ=340nm)同步检测人尿中萘丁美酮(NAB)的主要代谢物6-甲氧基-2-萘乙酸(MNAA)及褪黑素(MT)。5名男性志愿者于18点口服500mgNAB后,尿中MT累积量仍呈昼夜变化节律,其累积量分别从未服药前的每12小时274.0±58pmol(夜晚)和77.6±25pmol(白天)减少至145.6±32pmol(夜晚)和50.3±12pmol(白天)(P值均小于0.01)。依照尿中的MNAA消除速率对中点时间作曲线,求得MNAAT为22.5h,TPK为14.2h,与已知报告的血浆中数值相近。相关分析证明,MT累积量抑制与MNAA消除速率相关(r=0.9644,P<0.05)。MNAA在尿中96h的累积量仅占口服500mgNAB的3.5%,高于HaddockRE采用同位素得出1%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PAF拮抗剂银杏内酯B对洗涤兔血小板中cAMP含量的作用.结果表明PAF(0.1-1.0μmol·L-1)对血小板的基础cAMP水平无影响,但对前列腺素E1(PGE1)2μmol·L-1及4,5-二氢-6-[4-(1H-咪唑-1-)苯基]-5-甲基-3-(2H)-哒嗪酮(CI-930)20μmol·L-1引起的cAMP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银杏内酯B能完全拮抗PAF抑制PGE1和CI-930升高cAMP的作用,IC50分别为4.7和12.5μmol·L-1.合用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和阿司匹林对PAF和银杏内酯B的作用均无影响.提示PAF对磷酸二酯酶的激活作用及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是PAF的直接作用,与其同PAF受体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反应的影响及其G蛋白 cAMP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淋巴细胞增殖法、cAMP放免测定及G蛋白功能分析。结果RA病人PBL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10倍左右,MT在1×10-8~1×10-6mol·L-1能明显促进RA病人PBL的增殖反应;RA病人PBL的cAM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MT(1×10-6mol·L-1)可部分使其降低,且MT的这一作用能被百日咳毒素(PT)取消。结论MT可促进RA病人PBL的增殖反应,PT敏感的Gi蛋白 cAMP信号转导机制参与了MT上调PB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细胞衍生的白细胞介素-8(IL-8)对失血性休克的作用。方法:大鼠肌动脉放血至MABP5.32kPa,维持90min,复制晚期失血性休克模型。输血后,静脉注射IL-8 250μg·kg^-1。放免法测定血浆ET-1和6-KPGF1α含量。结果:给予IL-8周,MABP显提高,休克状态改善,2h存活率相应提高;休克晚期血浆ET-1水平比正常明显升高(21±4vs8.2±1.8n  相似文献   

19.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可能成为新型抗炎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可能成为新型抗炎药物细胞内cAMP水平依赖于受体耦联的腺苷酸环化酶和3′,5′-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3′,5′-cyclicnucleotidephosphodiesterases,PDEs)的调节。基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药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AR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用插丝法阻塞大脑中动脉35h后再灌注,梗塞灶用TTC染色显示,图象分析测量;神经功能缺损采用0-5级评分.结果:低剂量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10mg·kg-1)或尼克酰胺(20mg·kg-1)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治疗窗近6h;高剂量反而加重脑损伤,特别是尼克酰胺在再灌注起始给药.选择性单ADP核糖酰转移酶抑制剂对脑梗塞无明显作用.结论:暂时非完全性抑制PAR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完全抑制该酶(尤其是在再灌注期)则产生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