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6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平均54岁,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6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分型:实体癌4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免疫标记物Syn(+++)的表达率为100%,NSE(+++)为67%,CgA(+++)为50%,ER/PR阳性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5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带瘤生存.结论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病种,病理形态特点复杂,其生物学特性还需要大样本的资料和长期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突触素及神经元特异性稀醇酶的阳性率为100%;嗜铬颗粒蛋白A、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25.0%;CerbB2的阳性率为50.0%。随访时间为2~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远处转移率为25.0%(肺部转移),无瘤生存率为75.0%。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之一,合理治疗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预后情况,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量的长期随访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7岁。因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半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乳外观可,皮肤无红肿、破溃,未见橘皮样改变、卫星结节,表面静脉无曲张,双侧乳头无内陷、偏斜、溢液。左乳头外侧可触及约3.0 cm ×3.5 cm 大小肿块,质硬,界尚清,活动度尚可。右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下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M RI动态增强表现:双乳大小、形态可,双乳由不均质的纤维腺体及脂肪成分构成,增强后双乳腺体背景轻度强化,内可见小结节状、条状异常强化灶。左乳导管扩张,左乳外侧偏下部见异常强化肿块影,大小约3.0 cm ×3.0cm×4.0cm ,病灶平扫呈高信号(考虑内部积血)为主,内见结节状、乳头状及条状等信号实性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显著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局部呈“平台型”,病灶与扩张导管关系密切,局部分界欠清。左腋下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显示,增强后内部强化不均匀。右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显示。M RI诊断:左乳占位并导管扩张,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拟BI‐RADS 4C类,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囊内乳头状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见图1。予以手术切除,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左乳外侧,约4.0 cm ×3.0 cm大小,囊实性,边界不清,周围组织间乳腺导管扩张,未侵及胸大肌筋膜,完整切除肿块。病理学检查:左乳肿物长径约3.5 cm ,切面见囊腔,内壁大部分光滑,部分区紧临囊壁触及一质硬区,体积2.0 cm×1.5 cm×1.0 cm ,切面灰白质脆,其余组织切面灰白质韧,颗粒感。腋窝脂肪组织内检出淋巴结17枚,长径约0.5~2.2 cm ,大者切面灰白质脆。病理诊断:左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并少量导管原位癌结构,ER90%(强),PR90%(强),Her‐2‐,P53约15%(弱),CgA‐,E‐cadherin+(膜),P120+(膜),肌上皮P63+,calpo nin+,T O‐POII‐,Ki‐67增殖指数约10%。腋窝淋巴结内查见转移癌(3/17),见图2。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报道10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结合文献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10例中7例临床经过呈进行性.侵袭性。镜检4例为不典型类癌.6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细胞CK、NSE、CgA、Sy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具有复杂的组织学特点。根据肿瘤组织及细胞的异型性.可分为高.中。低分化。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消化道其它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重点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进行观察分析及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8.3岁。7例食道外膜淋巴结转移(87.5%),1例贲门淋巴结转移(12.5%),3例肝内转移(37.5%)。其中1例贲门淋巴转移及3侧肝转移患者3月内死亡(50%),3例食道外膜淋巴结转移患者6月内死亡(37.5%),1例粘膜内肿块患者2年内发现肝转移及恶病质。肉眼溃疡性肿块多见,部分可呈蕈伞状肿块。神经内分泌标记如NSE、CgA和Syn阳性表达。结论食管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早期可发生转移,预后凶险,活检易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从2 116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经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筛出1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随访。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0岁,影像学BI-RADS 1级、2级、3级和4级分别是1例、3例、7例和2例。肿瘤最大径0.2~5.5 cm,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7例,其中3例有淋巴结转移。免疫分型8例为Luminal A型,4例为Luminal B型,1例为Basal-like型。术后随访14~60个月,均存活。结论早期多项检查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较低原因之一,其免疫表型可能与预后相关,早期诊断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6)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与生物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均因异常阴道流血就诊,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均提示阳性,临床肉眼见宫颈Ⅱ°~Ⅲ°糜烂。光镜下见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呈结节状聚集、弥漫浸润,可见坏死,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化:p16(+),Ki-67(+,80%~95%),Syn(+),CD56(+),CK8/18(+)。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确诊需联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复发,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6例神经内分泌癌均以无痛性肿物就诊,超声提示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钼靶提示高密度肿块。病理检查具有神经内分泌癌的形态学特点,6例均表达CgA、Syn、NSE、E-cad,5例ER和PR阳性,6例均不表达Her-2,Ki 67阳性率5%~30%。随访时间10~38个月,无淋巴结转移2例,至今无病存活。4例淋巴结转移,1例内分泌治疗25个月时多发骨转移,至今带瘤存活,3例术后无病存活至今。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比较罕见。超声提示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钼靶提示高密度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PR(+)可能是该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该病预后与一般乳腺癌无明显差异,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院1990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均以无痛性乳腺肿物就诊.钼靶示病灶内无钙化和毛刺.超声示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血流丰富.病理检查具有神经内分泌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突触素(Syn) (++)1例,Syn (+++)2例;嗜铬颗粒蛋白A(CgA)(++) 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1例,NSE(++)2例;3例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均为阴性.随访时间15~96个月,无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无病存活至今;淋巴结转移2例,其中1例术后12个月全身多发转移,存活15个月后死亡,另1例术后36个月出现骨转移,至今存活60个月.[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十分罕见.钼靶示病灶内无钙化和毛刺,超声示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血流丰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R-2表达阴性可能是该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确诊该病的唯一可靠依据.该病预后可能与一般乳腺癌类型无明显差异,均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breast,NEBC)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乳腺肿瘤,尚缺乏明确的规范化诊疗指南,该病的组织起源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NEBC可能是乳腺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内分泌和上皮细胞的早期结果这一观点更被接受。NEBC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稍突出,但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异性,单凭影像学难以与其他类型乳腺癌鉴别。NEBC诊断方法已经较为明确,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检测。治疗原则为以手术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相较于其他类型乳腺癌,NEBC的疗效较差。因此,寻求特异性高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今NEBC研究的主流,多个研究着手于对NEBC基因突变的检测,力求研发出针对其高频突变位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同时,NEBC预后较差,确诊该病后,应积极治疗并坚持随访,及时发现疾病新的变化或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所有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2~73岁,平均52.5岁;肿块直径为1~5.5 cm,平均3.3 cm;病理形态分型中单纯型13例,占59.1%,混合型9例,占40.9%;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8.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rbB-2阳性率在单纯型与混合型中存在差异。结论乳腺黏液癌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单纯型较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B-2阳性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判定乳腺黏液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Studies on the DNA content of breast carcinoma cells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mak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NA content of breast concer with neuroendo- crine (NE) cells and its significance.Methods Using MIPS-Ⅲ image analyzer, DNA content and 9 parameter measurements of the tumor nuclei were made in both NE positive (17) and negative (64) breast carcinomas.Results Out of 81 breast carcinomas, 17 cases were NE positive while 64 cases were NE negative. In the NE (+) cases, the integral optic density, mean optic density, DNA index, DNA stemlines peak, >5c aneuploidy cells and the rate of aneuploidy cell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 cases (P<0.01). The positive rates of NE cells were 32.5% and 7.9% in grade Ⅰ-Ⅱ breast carcinomas and in grade Ⅲ breast carcinomas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Conclusion Our study shows that NE (+) breast carcinomas have lower DNA parameters than NE (-) breast carcinomas, suggesting that NE (+) breast carcinomas have lower malignancy. 相似文献
14.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本组8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2±1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7例,胰体部1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肿瘤切除 节段性胰腺切除术2例(1例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行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2例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1例合并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重建),行经典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因肝脏广泛转移行肝肿块切除活检 胆囊切除 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2例,不典型类癌3例,小细胞癌3例;瘤体直径4~12 cm,均呈浸润性生长;淋巴结转移3例,侵犯十二指肠4例,侵犯胆总管1例,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1例,侵犯下腔静脉1例,肝转移1例.随访6例,5例存活至今,1例术后第8个月死于肝转移.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性生长,大多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130-133+137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四五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的手术病例中22例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8~70岁,平均62.4岁,肿物直径2~3.5 cm,平均2.6 cm。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圆形、卵圆形,细胞异型性较轻,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放射状、栅栏状分布,排列成实性巢团状。免疫组化结果为22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强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约2%~10%,平均6.5%,一组肌上皮标记高分子量角蛋白(CK5/6)、P63、钙调节蛋白(Calponin),在巢内瘤细胞22例均阴性,巢外周肌上皮有20例阳性,有2例锯齿状,该处阴性。22例Syn、CgA阳性率为32%~88%,平均65.2%,CgA阳性率为34%~85%,平均60.3%。结论 SPC是一种特殊类型导管原位癌,较少见,易误诊为非典型增生或普通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依据巢团外周有无肌上皮,分为原位型及浸润型,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必须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duoden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DN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于我院治疗的8例DN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外科治疗效果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DNEC中,男性5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5例,上腹及腰背部疼痛5例,黑便1例,1例无症状;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例,乳头3例,水平段1例;腹部影像呈多样性,CT可呈十二指肠乳头或相应部位肿物。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内窥镜逆行胆总管造影并胆管支架置入术(ERCP),2例行胃肠吻合并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置管引流术(PTCD);术后随访3~40个月,4例行根治性切除患者均长期存活,4例行姑息性治疗患者均已死亡。结论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性生长,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wist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法检测63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wist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Twist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4%、63.49%,明显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15.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5).Twist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3,P=0.038),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23,P=0.006),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Twist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wist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wist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4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组化特点和预后. 方法: 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SP法对4例IMPC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 结果: 4例乳腺IMPC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大体检查. 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呈桑椹状、微乳头状或小腺管样排列,癌巢与周围间质形成明显的空隙. 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 免疫组化染色EMA阳性部位在癌细胞巢团或微乳头状、腺管的外表面. 结论: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结果: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中,小细胞癌27例(84.38%,27/32),不典型类癌4例(12.5%,4/32),类癌1例(3.13%,1/32);影像学(螺旋CT或PET/CT检查)评估可手术患者的临床TNM分期(TNMstaging),手术后病理TNM分期(Pathological TNM staging,pTNM分期)上调的占本组患者总数的12.5%(4/32),主要为3例术前评估为L的患者术中见为侵犯外膜(T4),另1例术前为T,NOM0患者术后有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N1);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嗜铬素A(CgA)、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单种或多种分化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特别是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综合多部位的增强CT或PET/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分期,病理检查中联合CgA、Syn、NSE等多种分子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