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维生素D是一组内分泌激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之间均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维生素D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维生素D相关基因多态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对糖尿病的发病及血糖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而且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能在NOD鼠和人类1型糖尿病(T1DM)的发生中起抑制作用。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使T1DM的发病率上升,补充维生素D通过调节免疫,可预防T1DM的发生和延缓胰岛炎的进展。因此,在婴幼儿时期防治维生素D缺乏是减少T1DM发生的简单和安全的方法。维生素D缺乏也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有关。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D3,在体内需要激活维生素D受体(VDR)来发挥其效应。研究显示,VDR基因多态性存在着较大的种族差异,VD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可以为不同人群糖尿病易感性的差异,提供基因水平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维生素 D在人体内主要作为一种类固醇激素参与钙、磷代谢调节,促进骨吸收和骨形成,在机体生长、骨骼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呼吸道感染、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1-4]。近期研究者还发现,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也广泛存在于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等性腺器官中,提示维生素D可能通过VDR影响性腺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防治作用,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或者合并症有改善作用:维生素D结合蛋白和维生素D受体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有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有保护作用,而且维生素D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肾脏保护作用、防治骨质疏松症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燕  戴武 《安徽医学》2015,36(12):1552-1554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多个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手段,有必要通过研究寻找新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研究[1]表明维生素 D 缺乏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特征,具有激素活性的维生素 D3亦显示出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将对维生素 D 与维生素 D 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维生素 D 补充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杨立颖  张巍 《医学综述》2014,(22):4143-4145
维生素D是一组内分泌激素,传统观点认为,维生素D是调节钙磷代谢和骨代谢的重要的激素类物质,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GDM)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通过大量最新文献综述了维生素D与GDM及胰岛素的关系,妊娠糖尿病母婴的维生素D水平及其对胎儿的影响,目前我国育龄妇女维生素D现状及维生素D用于预防GDM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在不同性别组中的差异.方法 按WHO1999年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检查生化指标、甲功和人体参数等.按不同性别分组,比较不同性别组间维生素D3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3与性别、糖尿病病程、T3、FT3、吸烟史呈正相关(P<0.05),男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FT3有相关性(P<0.05),女性2型糖尿病组中维生素D3与T3有相关性(P<0.01).结论 维生素D3水平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中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来,活性维生素D3,即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在糖尿病相关治疗研究中成为热点。由于1-25(OH)2D3及其特异性受体在糖尿病肾病中有一定抑制肾脏纤维化作用而备受关注。其可能通过参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减少纤维化因子释放及氧化应激等过程发挥作用,目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文针对1-25(OH)2D3及其受体在肾脏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糖尿病的预防和诊治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薛婧 《医学综述》2012,18(9):1391-139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维生素D不仅可以调节钙磷代谢,而且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炎性因子的产生等作用,降低蛋白尿及减少肾小球硬化。因此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尤其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维生素D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其通过多种途径对糖尿病肾病起保护作用,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病死率明显相关,并且在血管钙化中可能有一定作用。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联系,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DR)患者与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将114名病人分成3组,非糖尿病组33,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3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 DR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25羟基维生素D在DR患者外周血中明显降低,它在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按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LEAD组(66例)和非LEAD组(54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25(OH)D_3,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并分析LEAD的影响因素。结果 LEAD组与非LEAD组相比,有较大的年龄、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较高的吸烟率、SBP、HbA1c、LDL-C和CRP,而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及25(OH)D_3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危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25(OH)D_3水平与LEA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 与2 型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促进胰岛素合 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多种途径对2 型糖尿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 可以增加 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检的300例孕妇,在孕早期、中期、晚期分别检测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和不缺乏组,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别;根据孕晚期血清25-(OH)D水平,分析孕妇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孕早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6.32%、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8.65%、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晚期缺乏组、不缺乏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27.47%、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少、孕晚期在冬春季、未正规补充维生素D、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为孕妇血清25-(OH)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下降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孕早期合理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孕妇维生素D缺乏,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9年6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过维生素D检查的老年患者资料,共5913例,检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检测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情况,按临床诊断分组,分为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5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贵阳市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与老年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25-羟维生素D_3平均水平为20.797 ng/mL,其中25-羟维生素D_3缺乏(20 ng/mL)3137例,占53.03%;维生素D_3不足(20 ng/mLD_330 ng/mL)1722例,占29.13%;维生素D_3正常(30 ng/mL)1054例,占17.84%。健康正常对照组维生素D_3水平显著高于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和糖尿病组(P0.05),而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在血清25(OH)D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心力衰竭组、脑卒中组、糖尿病组不同严重程度间的血清25(OH)D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情严重程度越高,血清25(OH)D水平越低,血清25(OH)D水平与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贵阳市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性疾病明显相关,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进行产前检测并确诊的70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较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孕妇变化更为显著(P<0.05)。经过单因素研究分析孕妇年龄、孕妇体重增加、孕妇基础体重指数、餐后1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是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孕前体重指数、体重增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1 h血糖与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因此,加强对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25-羟基维生素D的监控对其能够及时、以及足量地补充维生素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 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及新陈代谢,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理过 程均与自噬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维生素D/VDR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自噬,调节自噬的不同阶段,在自身免疫性疾 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4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_3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PTH、血肌酐、血磷、血钙等指标方面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不存在意义.经Pearson检验,血清25羟维生素D_3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等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与糖尿病病程成负相关.实验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对比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有意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_3在体内的含量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_3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