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出血量在50mL以上的壳核出血,血肿波及范围广,临床症状重,生命预后差,称之重度壳核出血。我院1995年8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人56例,占同期壳该出血的28.6%,疗效满意,现将重度壳核出血围手术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壳核出血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本文在 2 0 0例脑出血中发现壳核出血82例 ( 4 1 % ) ,其中 60岁以上 38例 (老年组 )。现就其临床表现与 59岁以下的 4 4例(对照组 )进行比较 ,以探讨老年人壳核出血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老年组 38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60~ 85岁 ;对照组 4 4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39~ 59岁 ,两组性别无明显差异 ( P >0 .0 5)。老年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2 0例( 52 .6% ) ,起病时血压升高者 33例( 86.8% ) ,对照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2 7例 ( 71 .9% ) ,起病时血压升高者 32例( 84 .2 % )…  相似文献   

3.
赵学俊  郭艳 《医学争鸣》2006,27(15):1383-1383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05/2006-02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1(男35,女26)例,年龄32~6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 h~5 d, 3~6 h内手术45例,6~24 h内手术12例,24 h以上手术4例;入院时血压15~30/10~15 kPa,神志清醒13例,昏迷或嗜睡48例;偏瘫36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33例,>8分28例;单侧瞳孔散大27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头颅CT示丘脑出血5例,壳核出血49例,尾状核出血7例;脑内血肿量用多田公式计算>30 mL 26例,20~30 mL 15例,<20 mL 20例.  相似文献   

4.
通过CT扫描对诊断为壳核出血造成的失语症进行了分析,提示壳核本身不直接参与语言活动。左侧壳核出血时,由于基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不同,可产生轻度的混合性失语现象和完全性失语现象。 1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自,1985年9月~1990年12月,CT扫描表现为左壳核为中心的基底节区出血,临床语言检查资料较全的21例病例。年令39岁—64岁,平均55.1岁。全部右利手,  相似文献   

5.
1996~ 1 997年 ,我科采用简易定向钻孔抽吸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 2 0例 ,获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急性脑出血患者男 1 6例 ,女 4例。年龄 46~ 73岁。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发病到手术时间在 7小时内者 8例 ,8~ 48小时 7例 ,49小时后 5例。血肿位于左侧壳核 1 2例 ,右壳核 5例 ;右壳核少量出血并皮质出血 1例 ,2例伴左颞顶皮质出血。血肿量按多田公式 T=π/6×长轴×短轴×层面数计算为 31 .5~ 1 40 .0 ml,平均 65.6ml。入院时患者按神经病学症状分期 ,1期 :神志清楚或蒙胧 ,3例 ;2期 :嗜睡 ,4例 ;3期 :浅昏迷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救治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66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好17例,中残32例,重残12例,死亡5例.结论①小骨窗开颅救治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简便实用、效果可靠;②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③尽早清除血肿、积极防治并发症对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在出血后 30分钟左右形成血肿 ,6 2 %的病人出血 2小时后不再继续出血 ,血肿周围脑组织常在血肿发生 6小时开始出现坏死[1] 。我们对 2 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4 6~ 82岁 ,平均 6 3 2岁 ;高血压病史 7~ 32年 ,平均2 4 3年 ;出血部位壳核 14例、外囊 2例、丘脑 3例、额叶 2例、枕叶 2例、小脑半球 1例。出血量 15ml 1例 (小脑半球 ) ,30~ 70ml17例 ,70~ 10 0ml 5例 ,110ml 1例 (壳核 )。CT片示中…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将静脉应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1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68例,女性33例,年龄在16~72岁。全部病例均在入院后12~72h作胃镜检查诊断,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1例,胃溃疡30例。出血程度:轻度23例,中度43例,重度35例。  相似文献   

9.
壳核出血外科治疗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类型,约占高血压脑出血总数的55%。我们1983年至1995年8月治疗壳核出血患者77例,现作一分析。临床资料 77例中,男性47例,女性30例。年龄34~72岁,平均57.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小时18例,7~24小时53例,≥48小时3例,10~40天3例。按金谷氏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分级标准,1度8例,2  相似文献   

10.
刘军  吴恩余 《吉林医学》1994,15(2):81-82
本文为了探讨壳核手术入路,我们根据我科收治的80例壳核出血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对壳核出血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表明:根据壳核出血的类型、血肿量、术前意识障碍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灵通 《医学争鸣》2004,25(14):1277-1277
临床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均经头颅ET证实,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高氧液治疗组2l例,男15例,女6例,年龄52~78岁,壳核部位出血者12例,外囊出血者7例.大脑皮质下出血2例,昏迷6例,嗜睡8例,意识清楚7例.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8~80岁.壳核部位出血9例,外囊出血5例,大脑皮质下出血1例,昏迷5例,嗜睡6例,意识清醒4例,两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及病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我们共完成脑出血颅内血肿钻孔抽吸术 (包括脑室引流术 )共 12例 ,现将这 12例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手术组 12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37岁 ,平均年龄 5 5 8岁。非手术组 :脑出血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73岁 ,最小 4 0岁 ,平均年龄 5 4 7岁。1 2 出血部位 手术组 :壳核出血 8例 ,颞叶出血 2例 ,丘脑及尾核头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铸型 ) 2例 ,非手术组 :壳核出血 9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铸室 ) 3例。1 3 出血量 手术组 :最小 35ml,最大 84ml,平均出血…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们 1998~ 2 0 0 0年手术治疗的 30例再发性脑出血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共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年龄 37~ 75岁 ,平均 5 9岁。高血压病史数年至 2 0年 ,前次脑出血均由头CT或由手术证实。再发出血部位为壳核 13例 ,脑叶白质出血 4例 ,小脑出血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常需要积极救治,否则后果严重。本文主要讨论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及临床救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50~72岁17例,40~50岁9例,30~40岁3例,30岁以下1例。1.2出血情况:基底节区出血15例,丘脑出血及破入脑室7例,小脑出血3例,原发脑室出血2例,脑干出血2例,脑叶出血1例。幕上血肿50ml以上的5例,30~50ml12例,20~30ml8例;幕下血肿10ml以上2例,10ml以下3例。昏迷17例,嗜睡8例,清醒5例。24h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12例,占40%;24h~3d内出血10例,占33.3%;3d~1周…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科1991年7月至1992年7月共收治少量脑出血病人1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10例,女8例。年龄47~45岁,平均62.8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2例,入院当时血压高者2例,4例血压正常。活动中发病9例,饮酒后1例.休息及睡眠中8例.临床表现:意识清醒17例,嗜睡1例,头痛4例,呕吐2例,尿便障碍1例,无头痛者14例.语言障碍6例,单纯面瘫1例,轻偏瘫14例,无瘫痪者3例,有病理反射2例.全部病人均无项强及克氏征。腰穿:11例中有10例脑脊液无色透明,1例为淡粉色,压力均正常。CT检查:壳核出血11例,其中2例为双侧壳核出血;丘脑出血4例;颞叶1例,内囊后肢1例;尾状核头部1例。此种出血部位集中在基底节附近,以壳核最多.出血量0.67ml~13.3ml,均在15ml以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科从1991年3月至1992年3月,共收治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31例,经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31例病人中男16例、女15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5岁。经手术后能自理生活15例,需人照顾8例,植物人2例,死亡6例。壳核出血如果出血合并颅压高明显,或合并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壳核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21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CT复查,17例血肿完全清除,其余4例血肿清除均在2/3以上。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测Ⅰ级1例,占5.9%;Ⅱ级3例,占17.6%;Ⅲ级8例,占47.1%;Ⅳ级4例,占23.5%;Ⅴ级1例,占5.9%。死亡4例,病死率为19%。结论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清除壳核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术后再出血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旭  雷琳  郑涛  朱家伟  廖洪民  黄建军 《医学争鸣》2009,(21):2488-2488
1临床资料我院2007-02/2009-02采用德国storz硬质神经内镜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脑内血肿18(男12,女6)例;年龄42~79(平均64)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7例.出血部位:壳核外侧型10例,壳核内侧型5例,皮质下3例,丘脑1例.血肿量按多田公式计算,30~39mL6例,40~49mL8例,50~59mL2例,60~80mL2例.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月经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较好。1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32例,年龄37~65岁。80例病人均患有高血压病史,均在发病2小时内入院行CT检查证实,丘脑出血10例,壳核出血48例,外囊出血15例,小脑...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两年来本院68例超早期(发病后7小时)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个月后存活率78%,死亡率22%。表明超早期开颅手术治疗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良好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26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3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且发病后血压高于正常。头颅CT检查为脑出血,幕上血肿量在30m l以上,小脑血肿量在10m l以上。其中壳核出血38例,丘脑出血13例,皮层下出血10例,小脑出血7例。临床按高血压性脑出血分级[1]均在Ⅱ ̄Ⅳ级。根据临床表现,主要是意识状况、出血量和瞳孔有无散大在7小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