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1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样本,采用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疾病,以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率.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异度为93.57%,敏感度为76.92%,准确率为93.57%.结论:可将多层螺旋CT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宫颈癌临床分期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比较临床分期、MRI扫描与病理诊断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MRI对IB期宫颈癌的分期准确性明显高于临床分期(χ2=4.16,P < 0.05);MRI对该组病例总的诊断分期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临床分期(χ2=4.16,P < 0.01)。结论 MRI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MRI扫描显示宫颈外膜毛糙或模糊时选择手术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及MRI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并判定病情分期,与病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在宫颈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RI检查准确诊断宫颈癌88例,准确率91.67%,MSCT准确诊断70例,准确率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病理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宫颈癌,且可初步判定临床病理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238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不同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表现,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构: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85.62%,敏感度为77.08%;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各部位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依次为68.81%、55.88%、60.91%、96.87%、92.49%,敏感性依次为89.81%、87.47%、76.42%、40.01%、64.26%;髂总、髂内、髂外部位的淋巴结数目在阳性组中明显多于阴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的数目、密度、大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确诊为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33例,对宫颈癌髂总、髂内和髂外、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判断,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数据和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的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85.0%,各个部位检查结果 CT明显高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淋巴结直径>11 mm其转移阳性率为54.1%高于直径≤11 mm的转移阳性率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上的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当成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9~82岁,分析其术前MRI影像特点,对比其中73例行选择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MRI检查显示,除2例ⅠA期患者外,90例异常宫颈均有提示,检出率为97.8%(90/92),T1WI多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81例表现不同程度强化,DWI上均呈高信号影,49例宫颈基质环显示不完整、43例显示完整,盆腔淋巴结增大显示为21例。MRI与临床分期总体一致性为85.9%,对宫旁浸润、累及阴道、淋巴结转移、累及颈管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98.2%,93.1%,78.3%;特异度分别为93.8%,83.6%,84.4%,90.4%;灵敏度分别为62.5%,83.3%,55.6%,38.1%。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宫颈癌病灶大小、宫旁、阴道、颈管受累程度及增大的盆腔淋巴结,在宫颈癌临床分期诊断上具有明显指导价值,可作为宫颈癌特别是浸润性宫颈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5月至2013年09月收治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将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方法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78.99%、67.94%;患者的身体各个解剖部位的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髂外组86.74%、60.00%;髂内组61.02%、51.52%;髂总组80.00%、93.51%;腹主动脉旁组80.00%、94.68%;闭孔组87.18%、40.00%。结论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该方法具有无创的优点,不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通过该方法诊断的结果对患者淋巴结大小、密度、数目进行分析比较,对该病的临床诊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宫颈癌宫旁侵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评价宫旁侵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Ⅱ期宫颈癌患者,对其CT影像学表现和FIGO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FIGO分期判断宫旁侵犯的准确性达53.3%(40/75).过低判断率为26.7%(20/75),过高判断率为20.0%(15/75);CT判断宫旁侵犯的准确性为69.3%(52/75)。过低判断率为14.7%(11/75),过高判断率为17.3%(13/75)。FIGO分期和CT判断结果均与手术判断结果一致者40例,FIGO分期判断结果与手术判断结果不一致者35例.CT判断结果与手术判断结果不一致者29例.CT纠正FIGO分期判断结果者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多平面成像,在判断宫颈癌宫旁侵犯方面比FIGO分期准确、直观。是FIGO分期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螺旋CT扫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安全无创伤敏感可靠的检查手段,应作为首选检诊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对腕关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腕关节骨外伤患者28例,患者先进行X线片检查,再应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记录患者应用X线片检查及螺旋CT扫描检查在腕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作用,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临床确诊28例患者为腕关节骨折,其中裂纹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9例、枝状骨折6例、星状骨折2例.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78.5%高于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32.1%(P<0.05).结论:腕关节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检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成人肠套叠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55例成人肠套叠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螺旋CT检查,观察总结患者CT图像的主要征象。结果:55例患者中,同心圆征或彗星尾征34例,血管卷入征18例,脂肪征19例,靶环征5例,肠梗阻8例,其他征象如软组织肿块影8例。结论:在成人肠套叠诊断应用螺旋CT,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诊断成人肠套叠的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手段,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观察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MRI新技术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为后续展开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6-2017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检查,将检查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并进行反相显示对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期。结果常规MRI检出宫颈癌51例,检出率为91. 07%,检出淋巴结转移34枚,分期符合率为87. 50%; MRI新技术DWIBS和同反相技术检出宫颈癌55例,检出率为98. 21%,检出淋巴结转移46枚,分期符合率为98. 21%;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宫颈癌扫描检查中以MRI新技术DWIBS和增强后同反相技术检查显示病变、病灶、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更高,有助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诊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对中晚期直肠癌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30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扫描,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诊断为中晚期直肠癌,临床TNM分期、Dukes改良分期结果同病理检查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在中晚期直肠癌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且可对临床分期进行较好的判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王日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54-6055,605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06名结肠癌患者,分为定期接受CT检查的观察组和未接受CT检查的对照组,观察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TNM分期及病理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HAMA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UNSH评分、QO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层螺旋CT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结肠癌的诊治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度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8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分析螺旋CT诊断腹部疝(Abdominal herni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疝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正确率和腹部疝疾病所占比例.结果:螺旋CT组诊断正确率为100.00%(21/21),10例CT诊断结果为腹股沟区疝(占47.62%)、5例腹腔内疝(占23.81%)、3例脐疝(占14.29%)、2例闭孔疝(占9.52%)、1例外伤性腹壁疝(占4.7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能够对肠管有无出现坏死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TNM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7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检查检出T1期21例,T2期17例,T3期22例,T4期10例;N0期33例,N1期22例,N2期15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T1期18例,T2期19例,T3期21例,T4期12例;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15例;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肠癌T、N分期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8例共发现病灶89个。其中肝左叶35个.肝右叶64个。肿瘤大小0.5-17.9cm,平均4.2cm。平扫发现病灶53个,27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9个,7个不均匀密度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或脂肪变性。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2个,高密度均匀性强化75个,不均匀性强化6个,有1个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73个,均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错构瘤的临床、螺旋CT诊断特点.方法 统计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25例的临床、CT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4例病灶位于右肺,11例位于左肺.17例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浅分叶8例,无深分叶征、毛刺征或卫星灶,苞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分别为3、4例.6例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4例强化值<20 Hu,2例>20 Hu.结论 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出现苞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是其特征性表现.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结果58例共发现病灶89个。其中肝左叶35个,肝右叶64个。肿瘤大小0.5~17.9cm,平均4.2cm。平扫发现病灶53个,27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9个,7个不均匀密度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或脂肪变性。肝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82个,高密度均匀性强化75个,不均匀性强化6个,有1个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门静脉期扫描发现病灶73个,均转化为稍高密度或等低密度影。结论螺旋CT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