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前期实验证实可防治葡萄球菌感染的RNA Ⅲ抑制肽(RNAⅢ inhibiting peptide, RIP)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聚乳酸乙醇酸/ RIP(PLGA/ RIP)缓释微球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 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PLGA/RIP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IP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IP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μm的PLGA/RIP微球。②组织相容性实验:以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观察 PLGA/RIP的全身毒性反应;MTT细胞毒性实验观察PLGA/RI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肌肉内植入实验观察材料有无肌肉刺激反应;过敏实验观察PLGA/RIP的致敏情况;热原实验观察材料对体温的影响。 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腹腔注射PLGA/RIP洗提原液和50%的PLGA/RIP洗提液后动物无中毒反应,无死亡,体质量无明显变化。②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两种洗提液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5%,细胞毒等级1级,不具有细胞毒性。③肌肉内植入实验结果:RIP和PLGA/RIP植入4 周后,组织未见明显充血、变性或坏死。材料周围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材料已被纤维囊包裹。④过敏实验结果:3组动物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分别为0.38,0.33和0.31,3组间无显著差别。⑤热原实验结果:各组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5 ℃以下, 证实材料无热源性,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 结论: PLGA/RIP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无细胞毒性,未见免疫排斥,不引起过敏反应,无热源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骨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注射性能和体外可降解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如何还不清楚。 目的: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等检测载微球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首先合成柱状骨水泥和包裹微球骨水泥,取1 g材料加入到100 mL的磷酸缓冲液中无菌条件下浸泡3 d后提取的上清液即为骨水泥浸提液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以急性毒性实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和热原试验来考察材料的体内毒性。 结果与结论: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骨水泥浸提液组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组(除高浓度微球骨水泥组外)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材料浸提液没有对小鼠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溶血实验显示,各组材料对健康人血的溶血率均未超过5%。微核实验结果显示除0.4 mL骨水泥组和0.4 mL微球骨水泥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该微球骨水泥的浸提液无明显细胞遗传毒性作用,但是高浓度和高剂量组的微球骨水泥仍有较低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溶血率和微核率的提高,因此在应用时要适当控制微球骨水泥的剂量和浓度。热原试验显示,注射后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06 ℃,小于1.4 ℃,说明材料无致热作用。 关键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骨水泥;微球;体内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07  相似文献   

3.
背景:组织工程骨成骨功能终末细胞需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加以诱导或在体内以基因转染等技术加以诱导。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分离纯化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处理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及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共同培养14 d,观察细胞在不同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 结果:扫描电镜及FDA-PI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生长,而与未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上黏附增殖。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且有一定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明RNA Ⅲ抑制肽(RNA Ⅲ inhibiting peptide,RIP)是葡萄球菌一种有效的全面抑制剂,作用机制与传统抗菌素明显不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polyaiticglycolic acid,PLGA)/RIP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 方法: 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只。药品及试剂: PLGA,二甲基亚砜、MTT,DMEM,二硝基氟苯。实验方法:①PLGA/RIP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IP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IP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mm的PLGA/RIP微球。②洗提液制备:PLGA/RIP微球粉末按1 g/L在37 ℃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提72 h,制得洗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0.5 g/L的稀释液。③溶血实验: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分别为阳性、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的溶血率。④凝血实验及PLGA/RIP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实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的影响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⑤PLGA/RIP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结果:纳入动物30只, 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溶血实验结果显示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24%和2.67%,两者的溶血率均 < 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②凝血实验结果表明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③PLGA/RIP对各时间点兔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无明显作用。④PLGA/RIP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影响。⑤PLGA/RIP对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 结论: PLGA/RIP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郭翔  赵珩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38):7080-7084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需要适合的三维支架。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脂肪干细胞分别种植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乳酸-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中,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后生长速度快,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脂肪干细胞呈球型,并伸展形成伪足,贴附于支架材料,细胞间相互连接成团。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其多孔的三维立体状结构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表明RNA Ⅲ抑制肽(RNA Ⅲ inhibiting peptide,RIP)是葡萄球菌一种有效的全面抑制剂,作用机制与传统抗菌素明显不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polyaiticglycolic acid,PLGA)/RIP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 方法: 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只。药品及试剂: PLGA,二甲基亚砜、MTT,DMEM,二硝基氟苯。实验方法:①PLGA/RIP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IP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IP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mm的PLGA/RIP微球。②洗提液制备:PLGA/RIP微球粉末按1 g/L在37 ℃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提72 h,制得洗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0.5 g/L的稀释液。③溶血实验: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分别为阳性、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的溶血率。④凝血实验及PLGA/RIP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实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的影响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⑤PLGA/RIP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结果:纳入动物30只, 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溶血实验结果显示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24%和2.67%,两者的溶血率均 < 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②凝血实验结果表明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③PLGA/RIP对各时间点兔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无明显作用。④PLGA/RIP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影响。⑤PLGA/RIP对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 结论: PLGA/RIP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聚乳酸类材料是目前常用的血管支架涂层材料,具有可降解、可塑性强、抗原性低和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而磁化的金属裸支架可显著降低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 目的:分析新型支架涂层材料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及对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 方法:分散聚合法制作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小膜片,标准条件下与3~5代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共培养7 d,MTT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不同磁性微球浓度的聚乳酸复合材料膜片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 < 0.05),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膜片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程度与未添加磁性微球的膜片无明显差异(P > 0.05),但强于未添加雷帕霉素的膜片(P < 0.05)。提示,雷帕霉素-聚乳酸纳米磁性微球复合材料既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又具有很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雷帕霉素;纳米;聚乳酸;磁性微球;生物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07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面的实验己经证实PLGA微球/纤维蛋白胶能作为rhBMP-2的良好可注射性缓释载体,但其对犬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制备携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缓释微球并将其与纤维蛋白胶复合,构建具有自固化能力的可注射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体系, 并观察其对犬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 stromal cell, MSC) 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1/2010-9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北京世纪坛医院完成。 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75/25,MW=3 000,黏度0.025 L/g)由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纤维蛋白胶由杭州普济公司提供。 方法: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然后将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备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采用细胞培养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微球对犬MSC 的增殖、分化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 MSCs形态学观察、材料对MSCs增殖、ALP活性、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结果: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分化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结论: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外商品化的硫酸钙产品尽管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存在依赖进口和价格较高的缺陷。 目的:自行构建骨植入型硫酸钙/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5-10/20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以自制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为庆大霉素的载药基质,制备硫酸钙/庆大霉素植入剂抗生素含量5%。 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实验选择指南(ISO标准10993-1,1997)和国家标准GB/T16886-1选择红细胞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肌肉内植入实验及骨内植入实验评价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细胞相对增殖率、体温升高情况及组织相容性。 结果:①抗生素释放系统红细胞溶血率为2.02%,小于阳性标准。②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毒性评分为0~1级。③热原反应: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3 ℃,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④肌肉内植入实验:抗生素释放系统在肌肉组织内可逐渐降解,材料周围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无排斥。⑤骨内植入实验:骨组织内抗生素释放系统可逐步降解,并逐渐被骨性组织替代,无排斥现象及肝肾毒性。 结论:构建的硫酸钙/庆大霉素释放系统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不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热源作用,可逐步降解,无排斥现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双相磷酸钙(BCP)生物陶瓷与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适宜孔隙结构的BCP可望具有骨诱导性能,故与目前广泛报导的羟基磷灰石(HA)/聚乳酸(PLLA)相比,可望成为一类有前途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目的:制备双相磷酸钙/聚乳酸复合材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体内及体外评价。 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制备、动物观察实验,于2008-03/2008-12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完成,部分检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完成。 材料:双相磷酸钙/聚乳酸复合材料,自行制备,四川大学华西动物供应中心提供的新西兰白兔、豚鼠、昆明白化小鼠、SD大鼠。 方法:以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双相磷酸钙/聚乳酸复合材料;以肌内植入实验、热原实验、致敏实验、皮肤刺激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短期毒性实验、溶血实验验证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复合材料孔隙结构及抗压强度、肌内植入组织学切片观察、溶血率、急性毒性及短期全身毒性评级、致敏实验分级、热原实验动物体温变化、皮肤刺激计分。 结果:复合材料孔径为200~400 μm且相互贯通,具有适宜的孔隙结构及力学强度。 结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是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主要由Ⅰ、Ⅲ型纤维胶原蛋白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目的:脱细胞猪膀胱组织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评价。 方法:取适量健康猪膀胱置于PBS 和叠氮钠的混合溶液,浸泡过夜,刮去膀胱黏膜层。用低渗、-80 ℃反复冻融、DNase和RNase混合液消化和NaOH裂解连续方法制备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通过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特征、DNA残留、细胞毒性、细胞黏附效果及皮下炎症反应等来综合评价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正常猪的膀胱经改进的脱细胞方法处理后,绝大部分细胞组分被去处,细胞外基质结构保持完好。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细胞毒性为1级,DNA提取结果中未见有DNA残留,细胞黏附结果显示猪平滑肌细胞能在脱细胞支架上较好的贴附生长,SD大鼠皮下植入试验显示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结果证实所制备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结构保存完好,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能成为组织工程修复的替代材料。 关键词: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层;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膀胱;猪;细胞毒性;DNA残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09  相似文献   

12.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 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 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 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卡氮芥(BCNU)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的体内外药物释放过程以及在大鼠脑组织的分布与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CNU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和脑组织内自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释放的药物含量;应用3H标记BCNU,检测3H—BCNU缓释微球在正常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的分布;BCNU缓释微球植入大鼠脑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BCNU-PLGA-MS在PBS和大鼠脑组织中均可持续释放药物2周以上;缓释剂植入侧脑组织药物浓度比对侧高6.70倍;大鼠脑组织表现为小胶质细胞反应。结论BCNU—PLGA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而且安全性、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背景:葡萄球菌感染和生物被膜形成受群体感应机制调控。葡萄球菌RNAⅢ抑制肽可以干预葡萄球菌群体感应系统,阻断葡萄球菌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葡萄球菌的毒素分泌和生物被膜形成,防治葡萄球菌感染。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RNAⅢ抑制肽(RIP)的人工合成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8/11在北京宣武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Fmoc-AA、Pipredine、TFA、HMP购自美国MERCK公司;DCC、HOBT、DMAP购自美国ABI公司。 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RNAⅢ抑制肽,HPLC法纯化,进行质谱分析法、酸水解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内酰胺酶活性测定法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①合成和纯化结果。②分子量测定结果。③组成成分分析结果。④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⑤结构分析结果。⑥生物活性鉴定结果。 结果:合成的RNAⅢ抑制肽纯度为97.42%,相对分子质量为914.37, 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一致;与天然RNAⅢ抑制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组分、氨基酸序列以及空间结构;生物活性检测证明合成RNAⅢ抑制肽具有和天然RNAⅢ抑制肽相同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细菌产生RNAⅢ。 结论:采用固相合成法成功合成RNAⅢ抑制肽,鉴定分析证实合成的多肽和天然RNAⅢ抑制肽蛋白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由于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局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防止感染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静电纺丝制得的高分子纳米纤维,是一种良好的载药材料。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膜,着重观察其抑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 方法:以15~20 kV的电压,0.3~0.5 mL/h的流速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膜的形貌。检测载药率,绘制药物释放曲线,并用改良的Kirby-Bauer实验来观察载药纳米纤维膜的体外抑菌性能。用MG-63细胞来检测纳米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载不同含量盐酸四环素的聚乳酸-聚乙醇酸载药纳米纤维直径均在360~470 nm之间。且载药率都可以达到80%以上。载药量为10%的纳米纤维突释最大。载药纳米纤维膜可以有效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是对于MG-63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相比较而言,载药量为3%和5%的载盐酸四环素纳米纤维膜对于防止引导组织再生术后感染而言是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盐酸四环素;聚乳酸-聚乙醇酸;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载药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18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实验证实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不仅孔隙率、孔径、机械强度等性能符合人工骨材料的要求,并且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贴附、增殖作用。 目的:进一步探讨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 方法:将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及一侧臀肌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植入后动物局部反应,检测血钙值;植入后6,8,12,16周取骨缺损处标本作X射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臀肌处标本仅作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 结果与结论: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血钙值无明显变化;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植入6~16周内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X射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植入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果证实脱钙骨/聚乳酸重组人工骨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成骨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关键词:脱钙骨;骨替代材料;聚乳酸;降解;生物相容性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03  相似文献   

17.
背景:聚醚酮类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后其模量、力学强度下降严重,不能为骨骼生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目的: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作为全髋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以MTT法、溶血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评价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浸提液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将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接骨板植入兔体内,观察骨板周围包膜形成情况和一般组织情况;对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试件行应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的细胞相对存活率大于75%,溶血率小于5%,说明其血液相容性较好;植入兔肌肉内未引起明显炎症反应,早期有少量淋巴细胞聚集,植入体为纤维组织包裹,随着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纤维包膜逐渐稳定,周围肌肉组织始终保持正常结构,表明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无任何毒性,组织相容性好。应力测试显示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材料符合人体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强度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天然牡蛎壳粉末的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在临床上作为牙齿根管充填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我国医药行业对口腔材料生物学评价要求,制备牡蛎壳粉末的浸提液。分别采用分子滤过法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的平板掺入法,对牡蛎壳粉末浸提液进行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检测。用测量滤膜褪色面积和计数平皿中细菌回变菌落数的方法判断该材料的毒性。结果:分子滤过法2h实验结果显示细胞毒性为0级,24h试验结果细胞毒性为1级。Ames各试验组菌落回变数均未高于相应菌株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实验结果为阴性。结论:牡蛎壳粉末具有较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致突变试验为阴性,对机体没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作用,符合口腔材料的临床前生物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背景: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作为血管支架具有以下优点:脱细胞血管基质保留了自然血管的复杂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结构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浸润。 目的: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对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逐步处理猪颈动脉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皮下植入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未释放对红细胞产生破坏溶解作用的有害元素,未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影响。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植入后早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到实验观察的后期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脱细胞基质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对周边组织未产生毒性作用,伤口Ⅰ期愈合。同时组织学切片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未产生排斥反应。说明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脱细胞血管基质;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聚-(N-异丙基丙稀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 P(NIPAAm-co-NHMPA),对其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进而评价其作为医学植入物的安全性。 方法:传统方法制备P(NIPAAm-co-NHMPA),溶涨率法测定低临界溶解温度(Low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参照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编写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设计细胞毒性实验、细胞材料符合实验、溶血实验、热原实验,验证材料体外生物相容性。 结果:制备凝胶P(NIPAAm-co-NHMPA)LCST大于37℃,可以满足植入的需求;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材料毒性为0~1级;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和细胞符合良好;材料溶血率为2.54%;无热原性。 结论:P(NIPAAm-co-NHMPA)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有潜力的医学植入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