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患者男性.75岁。因腹主动脉瘤腔内主单髂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加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2年伴左足静息痛3月,于2006年11月人院。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糖尿病病史。20个月以前因右下肢间跛2年静息痛9月在本院经CTA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累及左髂总、髂内动脉、伴右髂动脉硬化闭塞,见图1。行主单髂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加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覆盖范围包括肾下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及髂外动脉近端),术后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出院。3月余前又因右下肢间跛复发伴右小腿溃疡形成5个月再次行右锁骨下一右股总一膝上右胭动脉序贯性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右下肢症状改善,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急、慢性胸降主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6例胸降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覆膜支架36枚,完全封堵动脉内膜破口,真腔血流恢复正常,近期疗效满意。结论使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离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瘤,符合其病理解剖特点,能很好地封闭内膜破口.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宽、治疗效果确切、康复迅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部病理性扩张,超过正常管径的50%。AAA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据报道,50岁以上的亚洲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25.6/10万,女性发病率为7.6/10万,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5倍[1]。我国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多种影像检查的应用及临床认识水平的提高,国内AAA检出率亦逐年增长。AAA若不及时治疗,一旦破裂,病死率高达78%~94%[2]。但开放手术创伤大,对高龄患者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  相似文献   

4.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不断进步,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模式和血管外科医生的思维模式有了明显改变。目前,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特点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现已成为AAA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有症状的AAA及瘤体直径>5cm的无症状AAA都具有腔内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AAA)隔绝治疗经验及中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01月至2015年11月间,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经皮穿刺血管缝合器技术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巨大AAA4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5岁(58~85岁),随访36~92个月,平均(56.0±10.2)个月,每个病例均填写标准化(CRF)表格,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术中1例近端少量I型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基本消失;肺部感染1例,给予抗生素后好转,肾功能不全患者3例,给予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肌酐、尿素氮指标正常。1例83岁患者术后24h后出现截瘫,给予康复锻炼后恢复,术后47例均临床痊愈出院。其中2例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肺癌,病死率为1.2%。结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血管腔内修复技术的开展,巨大AAA手术的安全性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微创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老年人腹主动脉瘤1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18例应用腔内搭桥技术治疗的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分型:A型1例,B型11例,C型6例,术前以CT、MR及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并测量相关数据:设计并选择合理带膜支架;取双侧腹股沟小切口,在X线透视下将支架通过股动脉放置在腹主动脉瘤的恰当位置上,实现动脉瘤腔内搭桥。结果 18例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搭桥患者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  相似文献   

7.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病死率高,直径5 mm的AAA死亡率高达90%[1]。AAA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切除和人工血管移植,创伤大,风险高,高龄或者合并重要器官病变的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1991年,Parodi等[2]采用覆膜人工血管支架腔内置入(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由Parodi等[1]首先报告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主动脉瘤获得成功。这是采用由金属丝编成的支架并覆盖人工血管,经导管送入主动脉瘤部位,释放支架血管将动脉瘤与主动脉血流隔离,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7年来,有关支架血管治疗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告不间断地发表,显示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同时,在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支架血管的基本结构和支架放送的基本技术自从Parodi最初采用Palmaz支架(球囊扩张Z型不锈钢支架)用于临床以来,支架经历了多…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90年代,人类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相较于腹主动脉瘤外科根治术,EVAR手术用极微小的损伤解决了临床重大难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震撼,该术式不仅大大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治疗周期,同时使一些高龄、高危及不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得到了治疗的机会。但是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总会伴随着争议,EVAR手术也不例外,腹主动脉瘤外科根治术和EVAR手术哪个优点多,也不断在争议。检验一项新技术是否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 9例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的结果。方法 :手术暴露股动脉 ,送入带距离标记的pigtail进行主动脉造影以确认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的直径和长度。送入 30 0cm长的AmplatzSuperStiff导丝 ,切开股动脉 ,沿导丝送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准确定位后 ,将收缩压降到 70~ 80mmHg(1mmHg =0 .133kPa) ,快速退出鞘管 ,释放人造血管覆盖支架 ,主动脉造影检查效果 ,最后缝合股动脉。结果 :共治疗了 9例降主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4例 ,溃疡 1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夹层 3例。除 1例夹层未能完全封闭假腔外 ,其余均隔绝动脉瘤获得成功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1 动脉瘤非常靠近左锁骨下动脉 ,未能严密覆盖动脉瘤 ,发生了轻微的内漏 ;2 目前使用的人造血管输送系统比较硬 ,1例在主动脉弓部难以释放 ;3 测量不准 ,1例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稍短 ,出现了轻微的内漏 ;4 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是封堵入口 ,1例入口和出口距离仅有 3~ 4cm ,故未能完全封闭假腔。结论 :置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可以隔绝真性动脉瘤 ,封堵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入口 ,治疗效果好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出血少 ,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关于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国内报导不多。关于外科治疗的资料报导更少。近年来开始逐渐增加,据1963年统计国内采用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共18例。推测我国腹主动脉瘤的病例绝不止此数。今后,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这种病例的数目很可能会逐渐增长。腹主动脉瘤一般可根据其解剖位置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2.
移植肾动脉狭窄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为1%~23%,平均10%左右[1]。我院近期对一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5岁,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5年,因血压升高,移植肾功能异常1个月入院。患者因患“慢性肾炎,肾功不全(尿毒症期)”于2000年11月24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移植肾与右侧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术后肾功能监测正常,血压较平稳,一个月前血压升高(186/112mm Hg,1mmHg=0.133kPa),服药难以控制。查体右髂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化验血尿素氮(BUN)9.64mmol/L(正…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80岁。 1992年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稍下方至髂动脉水平呈 4cm× 3cm囊样扩张区。诊断为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 1998年复查B型超声波示腹主动脉瘤 6 5cm× 4 6cm ,伴有轻度左中腹隐痛。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病史 ,检查血压 10 8~ 12 8/ 6 8~79mmHg(1mmHg=0 133kPa) ;眼底检查 :双视网膜动脉硬化 (ⅡA级 )。B超提示 :双肾形态正常。 1998年 10月 6日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经左侧股总动脉穿刺将分叉的Talent腔内血管移植物经导管送入腹主动脉肾下部位 ,安置成功。术中经腹主动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但是,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只有正视和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并发症,才能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1导入动脉损伤AAA腔内治疗术的一切操作(包括导丝、导管和腔内移植物的导入)经过的非  相似文献   

15.
<正>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近年来出现的针对动脉扩张病的微创疗法。临床治疗目的在于重建腹主动脉血流,防止瘤样病变发展,改善其预后。1991年,阿根廷外科医师Parodi等[1]首次报道,采用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AA)并获得成功,成为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史上的里程碑。此后,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大型医院或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中心经腔内修复的58例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男性42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71.3±6.6)岁,术前CTA影像资料,对瘤颈的直径变化、角度、长度进行分析测量,并与术中造影结果(DSA)比较。结果:(1)CT证实单因素复杂瘤颈7例,占12.1%,多因素复杂瘤颈51例,占87.9%,其中短瘤颈合并锥形瘤颈14例,占24.1%,锥形瘤颈合并瘤颈夹角60°的37例,占63.8%。(2)CTA与DSA测量值比较:瘤体最大直径平均[(53.2±7.3)vs.(45±5.6)mm,t=4.022,P0.001;肾下腹主动脉直径平均[(20.1±3.3)vs.(20.7±3.8)mm,t=0.793,P0.05],瘤体入口处腹主动脉直径平均[(19.2±2.8)vs(18.7±3.1)mm,t=0.728,P0.05),差值平均[(1.9±0.8)vs.(0.9±0.5)mm,t=1.047,P0.05];瘤颈与瘤体成角平均[(49.3o±17.2o)vs.(36.4o±16.3o),t=5.416,P0.001;瘤颈长度平均[(27.7±5.1)vs.(25.7±6.5)mm,t=1.873,P0.05)。(3)手术成功率100%,术中造影发现即刻I型内漏18例,占31.0%,17例经球囊扩张内漏消失,1例通过近端补CUFF内漏消失;随访3个月支架稳定,未见移位,无I型内漏,各分支血管通畅。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应用CTA评估复杂瘤颈形态,对手术成功有决定性意义。对于瘤体最大径和瘤颈夹角应参考CTA的测量结果,瘤颈长度及直径变化与术中DSA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开窗及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近肾动脉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大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完成的处于开放手术修复高度危险的3例腹主动脉瘤开窗及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结果定制开窗支架.且手术成功的2例患者于出院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了CT血管成像和/或超声复查.结果:3例患者中1例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为支架节点内漏(Ⅲ型内漏)导致瘤腔内压力快速增高,瘤体破裂死亡,2例成功.2例成功病例手术平均时间191min(185 ~ 297min),平均使用对比剂量165mL(150~ 200mL),平均射线剂量为367(mGy· cm),平均失血量不足200mL.成功的2例患者术后7d BUN、血肌酐分别为21 μmol/L、17 μmol/L和64μ mol/L及67 μmol/L,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伤,血肌酐达183 μmol/L,经内科治疗恢复至正常值以下.成功的2例患者复查CT血管成像,均显示腹腔分支血管通畅、无内漏及支架移位,腹主动脉瘤隔绝确切,下肢血流通畅.结论:开窗及分支支架旨在拓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微创腔内治疗的范围.国内临床应用经验较少,有待共同总结交流.  相似文献   

18.
袁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12):1329-1331
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治疗近年来不断进步,尤其肾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已具有与开放性外科修补术同等的价值,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作为近年出现的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治疗方式,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对于主动脉解剖形态复杂的病变,一直是困扰术者的难题.近年来,沈阳军区总医院采用EVAR治疗主动脉疾病580例,尤其对复杂病变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疗效满意.现将我院于2014年9月25日采用改良的EVAR对1例复杂AAA的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从Parodi首次报道以来,腔内腹主动脉瘤(AAA)修补术已进入第10年,许多腔内支架补片不断涌现。目前只有Medtronic公司和Guidant公司的产品获得FDA认证,其植入量逐年迅速上升。很多装有AAA支架补片的病人回到了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