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负性自动思维与人格特质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负性自动思维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自动思维问卷和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验对在校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负性自动思维与怀疑(L)、忧虑(O)和紧张(Q4)人格特质正相关(P〈0.01),而与乐群(A)、聪慧(B)、稳定(C)、恃强(E)、兴奋(F)、有恒(G)、敢为(H)、幻想(M)、世故(N)和自律(Q3)等人格特质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紧张(Q4)、稳定(C)、忧虑(O)、兴奋(F)和聪慧(B)人格特质对负性自动思维有一定预测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41,-0.183,0.149,-0.135,-0.110,总预测力为30.2%。结论人格特质对负性自动思维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人格特质分析对负性自动思维的临床干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考试应对与应激有关因素的作用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考试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试问卷(16PF)对582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男生229人,女生357人.结果 积极应对主要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是0.14,0.22);与16PF的稳定C、恃强E、有恒G、敢为H、敏感I、实验Q1呈显著正相关(0.10≤r≤0.23),与忧虑O呈显著负相关(r=-0.26).消极应对主要与自动思维总分、心身症状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是0.37,0.38),与16PF的稳定C、恃强E、兴奋F、有恒G、敢为H、幻想M呈显著负相关(-0.14≤r≤0.31),与怀疑L、忧虑O、紧张Q4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是0.22,0.28,0.36).多元逐步回归结果:积极应对总分组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因素是忧虑O、客观支持、有恒G、敏感I,共可解释方程变化的36.2%;消极应对总分组: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心身症状总分、忧虑O、自动思维总分,共可解释方程变化的48.5%.结论 大学生考试应对与多种因素相关,在对学生考试应对指导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考试应对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考试应对与应激有关因素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考试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试问卷(16PF)对582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男生229人,女生357人。结果积极应对主要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是0.14,0.22);与16PF的稳定C、恃强E、有恒G、敢为H、敏感I、实验Q1呈显著正相关(0.10≤r≤0.23),与忧虑O呈显著负相关(r=-0.26)。消极应对主要与自动思维总分、心身症状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是0.37,0.38),与16PF的稳定C、恃强E、兴奋F、有恒G、敢为H、幻想M呈显著负相关(-0.14≤r≤0.31),与怀疑L、忧虑0、紧张Q4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是0.22,0.28,0.36)。多元逐步回归结果:积极应对总分组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因素是忧虑O、客观支持、有恒G、敏感I,共可解释方程变化的36.2%;消极应对总分组: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心身症状总分、忧虑O、自动思维总分,共可解释方程变化的48.5%。结论大学生考试应对与多种因素相关,在对学生考试应对指导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①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和实验性(r值分别为0.230,0.193,0.157,0.233)的人格特质与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而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与此呈负相关;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与自律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则与此呈负相关(P<0.05).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稳定性、实验性、学生的专业和忧虑性进入回归方程且有显著意义,对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起预测作用(P<0.01).结论 挫折承受力与某些人格特质有关,在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他们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5.
陈胜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132-134
目的 探讨中专护理专业女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随机抽取145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专护理女生在乐群性(A)、兴奋性(F)、敏感性(I)、幻想性(M)、忧虑性(O)、紧张性(Q4)的人格特征得分上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女性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聪慧性(B)、稳定性(C)、有恒性(G)、世故性(N)、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的人格特征得分上则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1);在恃强性(E)、载为性(H)、怀疑性(L)的人格特征得分上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次级人格因素方面,护理女生的特点为偏向紧张焦虑,多数属于外向型,容易感情用事,处事优柔寡断.护理女生的心理健康因素(Y1)、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Y2)、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Y3)、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Y4)的平均分均不同程度低于常模.结论 要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女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发展,就必须对她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才能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探讨人脑对卡通表情自动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 受试者为16名健康人(男7,女9).要求受试者观看卡通表情图片并计数靶刺激绿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非靶刺激红色图片(包括作为标准刺激的中性表情及作为偏差刺激的情绪性表情).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的视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 (1)MMN1:波幅分另为(-0.570±0.076)μV(TP7/TP8)、(-0.840±0.119)μV(A1/A2)、(-1.199±0.105)μV(T5/T6)、(-1.184±0.102)μV(O1/O2).波幅的电极位置主效应显著(F(3,45)=8.340,P<0.05).方向与半球存在交互效应显著(F(1,15)=11.977,P<0.05).(2)MMN2:波幅分别为(-0.469±0.126)μV(TP7/TP8)、(-1.014±0.255)μV(A1/A2)、(-1.071±0.182)μV(T5/T6)、(-0.915±0.178)μV(O1/O2).方向主效应差异有显著性(F(1,15)=7.232,P<0.05),且方向与表情交互效应显著(F(1,15)=6.458,P<0.05),方向与半球交互效应显著(F(1,15)=11.907,P<0.05).结论 人脑对正、负性卡通表情均可进行自动加工,而负性表情自动加工较正性表情更强;表情信息自动加工存在右侧偏侧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控制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725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高年龄段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得分显著高于低年龄段(F=12.063,P<0.000),高学历组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得分显著高于低学历组(F=2.990,P=0.030).(2)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呈显著相关(r=0.203~0.381,P<0.01),低自我控制对应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高自我控制对应解决、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3)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各维度呈显著相关(r=0.085~0.603,P<0.01),负性自动思维者较多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结论 男性服刑人员常存在低自我控制、易出现负性思维和消极应对方式,三者又相互影响和促进;有必要对自我控制不良和不成熟应对方式的服刑人员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对172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受虐待情况.结果 女生的他人指向特点和事物指向特点得分高于男生[他人指向特点(107.9±11.3)分,(97.2±16.3)分,F=18.57,P<0.01;事物指向特点(180.1±20.8)分,(165.6±24.8)分,F=8.58,P<0.01],受虐待者的他人指向特点和事物指向特点得分低于未受虐待者[他人指向特点(99.4±16.7)分,(104.8±13.4)分,t=2.12,P<0.05;事物指向特点(167.4±24.4)分,(176.5±23.0)分,t=2.37,P<0.05].虐待(除性虐待外)与自我指向特点、他人指向特点和事物指向特点呈负相关(r=-0.176~-0.369,P<0.05).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对自我指向特点、他人指向特点和事物指向特点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32~-0.341,t=1.974~5.068,P<0.05);性别对他人指向特点和事物指向特点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279~0.333,t=3.886~4.953,P<0.01).结论 小学生的人格特质存在性别差异,人格特质的形成受受虐待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高原官兵负性认知加工特征着手,探讨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抑郁情绪间关系.方法 选择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流行抑郁量表,采用整群抽样,对4 635名高原某部留驻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①在注意偏向方面,年龄(F=10.38,P<0.01)、军龄(F=7.66,P<0.01)、文化程度(F =4.17,P<0.05)和职别(F=11.49,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在记忆偏向方面,年龄(F=3.72,P<0.01)、军龄(F=4.11,P<0.01)、文化程度(F=13.27,P<0.01)和职别(F=9.57,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③在解释偏向方面,年龄(F=15.05,P<0.01)、军龄(F=11.20,P<0.01)、文化程度(F=19.31,P<0.01)和职别(F=24.76,P<0.0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④在沉思偏向方面,只有年龄(F=5.98,P<0.01)、军龄(F=6.93,P<0.01)和职别(F =6.96,P<0.01)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⑤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4个因子与抑郁检出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注意=0.43,r记忆=0.47,r解释=0.46,r沉思=0.58,P<0.01).结论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抑郁易感者和抑郁患者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