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15例。术中咬除半椎体的后部附属结构,沿椎弓根外侧壁剥离至椎体前缘,切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及邻近椎体的软骨面,通过内固定器械凸侧加压闭合畸形椎切除后所致的间隙,矫正脊柱畸形。术后定期门诊复诊,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和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35°~78°,平均57°,术后Cobb角15°~36°,平均25°,矫正率54%;术前后凸Cobb角22°~65°,平均45°,术后后凸Cobb角8°~36°,平均18°,矫正率60%。术后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口感染。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15例,均为完全分节性半椎体畸形。其中2例行凸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余均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及后凸角度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脊柱冠状面平均Cobb角由术前47.5°矫正至16.1°,矢状面平均后凸角由术前31°矫正至12.7°。末次随访矫正效果无丢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探讨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取此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3月,通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矫治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其中单个半椎体10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4、T5、T7、8、T9)4例、胸腰段(T11、T12各2例、L1、2、L2各1例)6例、腰段(L3、L4各2例)4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63°~105°,平均76°;脊柱后凸角42°~83°,平均56°;躯干偏移3.0~31.5 mm,平均14.1 mm.内固定使用CDH 3例,TSRH 9例,中华长城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7~72个月,平均36.4个月.手术时间147~428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210~1 860mL,平均860mL.固定融合节段7~13个椎体,平均9.6个.术后脊柱侧凸Cobb's角13°~45 °,平均31.2°,平均矫正率58.9%;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11°~39°,平均26.5°,平均矫正率59.0%;术后躯干偏移0~10.3 mm,平均为4.3 mm.随访中脊柱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加压时椎弓根切割1例,代偿弯加重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矫形效果满意、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侧后方半椎体畸形,均行后路I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完成内固定后将半椎体上下双侧椎板、横突、关节突去皮质,制作植骨床,残存间隙和植骨床,用切除的松质骨植骨。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出血量平均420m l,输血300~600m l,平均输血量350m l。术后随防6~24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38°,术后平均16.5,°末次随访时15°,平均矫正率66.4%,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末发现失代偿现象,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小儿发展的半椎体畸形,在原发侧凸发展严重或代偿性侧凸形成结构性侧凸之前,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并且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更多的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半椎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半椎体、无结构性弯曲患者12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患者3例,行前路半椎体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固定术;合并结构性代偿弯患者15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凸术后平均 Cobb 角、末次随访平均 Cobb 角分别为(8.6±3.14)°、(11.2±7.23)°,脊柱后凸最终矫形率为58.6%;侧凸术后平均侧凸 Cobb 角(12.8±5.47)°,末次随访平均(16.2±6.24)°,脊柱侧凸最终矫形率为66.5%。脊柱后凸、侧凸手术治疗后平均 Cobb 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侧凸均明显好转,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较满意。结论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脊柱侧后凸矫形率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风险与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7例,平均年龄10.3岁,畸形主弯位于胸腰段(T10~L2)者11例,腰段(L3~L5)者3例,胸段(T1~T9)者3例.17例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比较末次随访和术前脊柱侧弯、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冠状面平衡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固定4~7椎节,平均4.6椎节.随访平均18.9个月(12~24个月),脊柱侧弯矫正率平均(68.7±6.78)%,后凸矫正率平均(66.7±4.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失败及脊髓神经根受损,躯干失代偿均得到矫正.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术安全、有效,脊柱三维矫形稳定,最大程度保留了脊柱功能,具有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创新》2015,(15):70-73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经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后,一期行短关节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患儿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内的脊柱侧弯情况及后凸Cobb’s角。结果:患儿脊柱畸形情况改善明显,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Cobb’s角术前平均41.3°、术后平均15.3°,矫正率63.0%,末次随访平均14.8°,矫正率64.2%;冠状面全主弯Cobb’s角术前平均46.8°、术后平均18.6°,矫正率60.3%,末次随访平均17.6°,矫正率62.4%;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平均后凸15.3°,术后Cobb’s角降至生理曲度正常范围,术后尾侧和头侧代偿弯也有明显改善,5项数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该术式能够达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目的,在患儿骨骼成熟前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脊柱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哈灵顿手术加肋骨节段切除,矫治脊柱侧凸畸形2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6例小儿麻痹症后遗症3例)。术前Cobb’s角52°~60°组5例,矫正率40.42%;61°~80°组7例,矫正率40.63%;81°~114°组11例,矫正率38.39%。肋骨节段切除后,剃刀背平均矫正率64.69%,外观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何剑锋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61-62,65,F0003
目的 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5例,均为完全分节性半椎体畸形.患者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及后凸角度矫正情况.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前胸弯Cobb角为(52.4±10.6)°,末次随访为(14.6±6.4)°,矫正率为72.1%;术前腰弯Cobb角为(43.7±9.8)°,末次随访为(12.1±4.7)°,矫正率为72.3%;术前C7-CSVL为(6.3±4.6)cm,末次随访为(2.7±1.3)cm,矫正率为57.1%;各指标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脊髓损伤,术后均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无假关节形成无骨不连及植骨吸收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后路脊柱侧凸矫正术的新探索—15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及撑开棍与压缩棍方式治疗脊柱侧凸15例,术前侧凸度数Cobb37°~110°,平均69.1°。椎弓根固定范围7~16节,平均12.3节;最高固定节段为T1。手术后侧凸度数Cobb9°~30°,平均12.8°。侧凸矫正率53.3%~85.7%,平均71.9%。经椎弓根撑开(或加压缩)矫正率高,固定可靠,克服了目前常用方法的缺点;突破了胸-9以上不能用椎弓根钉的限制,是一种较理想的脊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术后腰围固定2个月。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复查站立位和侧位DR片,通过DR片和临床检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Cobb角45°,术后16°,末次随访时15°。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对发展较快的半椎体畸形,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的发展,同时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ZHANG MG  WANG HB  WANG YZ  ZHANG P  WANG J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6):2549-2551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所有病例均施行了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术,并且获得1.2~8.7年的随访(平均5.3年),主要比较患儿手术前后Cobb's角的变化.结果 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为(42.5±6.7)°,术后纠正到(16.2±3.2)°,平均纠正率64.7%.14例明显后凸的Cobb's角由(33.5±5.2)°纠正到(13.3±5.6)°,平均纠正率53.2%.手术时间210~28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20 ml.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分别为(15.6±5.8)°和(14.2±3.3)°,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死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 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术式,能够通过较短节段的融合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13.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僵硬后凸型侧凸11例(平均年龄11.2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髓灰质炎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11例患者的Bending像脊柱活动度均小于25%.平均随访时间1.3年(0.5~2年).结果:术中1节段后柱楔形截骨3例,2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3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经椎弓根截骨2例,椎体切除+后柱切除2例.术前后凸畸形平均108°(87°~135°),侧凸畸形平均97°(65°~135°),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至49°(改善率55%),侧凸平均矫正至37°(改善率66%).术后身高平均增加4.7 cm.11例矫形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4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侧凸Cobb角48.50°±10.32°(40°~82°),伴后凸畸形12例,后凸Cobb角27.20°±4.76°(13° ~38°).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周及随访时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每3月随访1次.结果 术后侧凸Cobb角为12.90°±5.64°(5°~18°),矫正率为73.4%;12例伴后凸畸形者后凸Cobb角为8.70°±3.12°(6°~15°),矫正率为68.1%;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为16.30°±6.23(6° ~22°),最终矫正率为66.4%,后凸Cobb角为11.30°土7.21(8°~21°),最终矫正率为58.5%;术后植骨融合部位骨痂形成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器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并起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Cobb角≥90°)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08年以前先经前路松解,后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钩固定手术(A组29例)和2008年以后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B组29例)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完整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4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主弯Cobb角由(96.3±4.7)°矫正到(28±4.5)°,术后矫正率为(69.5%±4.1)%,B组主弯Cobb角由(98.4±5.8)°矫正到(25±3.7)°,术后矫正率为(72.3%±3.5)%.两组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评分分别为(350.4±38.7)min,(2 210±165)mL,(94 230.8±3 422.1)和(17.54±0.20)min;B组分别为(253.0±30.7)min,(1210±185)mL,(75 620.8±5432.1)元,(19.74±0.30)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任何病因的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前路脊柱松解术,手术风险小,并发症与满意度高且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的手术效果。方法18例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均经一期行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其中L514例,S14例;完全分节型半椎体12例,部分分节型半椎体5例,楔形变椎体1例;10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8.5h,平均6.3h;术中出血量600~2800mL,平均1180mL。一过性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使用甲泼尼龙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周后痊愈。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及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松动。1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1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结论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矫治对青少年腰骶部半椎体所致僵硬型脊柱侧弯是一有效的方法,冠状面的重建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系统和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9月至2002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47.9%,疼痛缓解率90.6%,假关节形成1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平均随访15个月(6-57个月),随访期间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集17例先天性半椎体并脊柱侧突后突畸形患儿,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11.8岁。患儿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隙半椎体之骨颗粒植入融合术,手术固定2~8椎体,椎体手术后佩戴胸腰背支具6个月以上,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侧后突之Cobb角,从而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儿侧突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64.2°,术后18.3°,矫正率为71.5%;后突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57.1°,术后22.6°,矫正率为60.4%。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或术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植骨达到骨性融合,而且代偿性辅弯减少,躯干平衡改善。结论: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短节段固定又可以保留较多的椎体生长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