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陷井受体3基因表达与扩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hen HW  Wu YL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44-747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陷井受体 3(DcR3)基因的表达和扩增 ,探讨该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的原因 ,分析临床病理学因素在肝癌DcR3基因表达和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对4 8例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组织 ,利用RT -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DcR3基因mRNA表达 ,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扩增倍数 ,统计分析肝癌组织中DcR3基因表达与扩增的相关性 ,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学类型肝癌中该基因表达及扩增的差异。结果  4 8例肝癌组织中DcR3基因mRNA阳性表达 2 9例 ,阳性率为 6 0 4 % ;癌旁组织无阳性表达。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P <0 0 5 )。mRNA阳性表达组的基因扩增倍数为 1 5 3± 0 82 ,阴性组为 0 75± 0 33,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4 8例患者的DcR3基因扩增倍数为 0 18~ 3 86 ,平均值为 1 2 2± 0 77,扩增倍数超过 2的患者共 7例 ,占 14 6 %。不同扩增倍数肝癌患者该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肝癌间DcR3基因的扩增倍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序列分析发现其mRNA序列与源序列有 3个碱基改变。结论  (1)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cR3基因的高表达 ,对应的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 ;(2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cR3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抗原(MAGE)-1和MAGE-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1、MAGE-3基因与IHC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20例I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MAGE-3基因表达,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MAGE-1、MAGE-3基因。分析MAGE-1、MAGE-3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肿瘤形态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20例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和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P<0·01)。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指标均无关(P>0·05);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形态有关(P<0·05)。结论MAGE-1、MAGE-3基因在I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MAGE-1、MAGE-3基因可能成为IHCC患者免疫治疗的攻击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庐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例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10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占同期收治胃癌(664例)总数的1.5%。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7.2岁。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9例,嗜铬粒素A (chromogranin A,CgA)(+)6例,双阳性5例,Ki-67平均阳性率为80.5%。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6例,胃体部3例,胃窦部1例;肿瘤直径2~14 cm,平均5.7 cm。TNM分期:Ⅱ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4例,Ⅳ期2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8例患者行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术后随访4~30个月,7例患者死于转移或肿瘤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14.3个月。 结论 胃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胃底贲门部以及胃体部,术前诊断困难,联合检测Syn以及CgA将有助于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诊率,Ki-67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分级的重要指标;胃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化疗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徐晓云 《重庆医学》2001,30(5):479-479
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多属于晚期而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晚期肝癌生存期仅 3~ 6个月。植入式抗癌药泵埋藏于人体内 ,行区域化疗是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患者的一种可选择方式。通过对近 5年 36例临床观察和随访 ,取得了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46~ 72岁 ,平均年龄 5 6岁。左肝肿瘤 4例 ,右肝肿瘤 8例 ,双侧肿瘤 2 4例。按 1999年全国肝癌会议对肝癌的分期修改讨论稿[1] 。Ⅲa期 2 7例 ,Ⅲb期9例 ,有远处器官转移 6例 ,合并门静脉癌栓 3例。经胃…  相似文献   

5.
保持器76白血病(龚启勇)鼻咽痊(2):6 B一种简便舒适的保持器(刘鸿翎)(4)CT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2):65鼻咽癌的CT诊断研究(龚启勇等)病毒性肝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李佳等)(1):40病毒E一B病毒编码潜在膜蛋白在何杰金氏病石蜡切片免疫细胞组化证明(梁国祯)(3):“并发症婴幼儿口腔土法挑刺所致严重并发症(附16例病例报告)(程贤书等)(4):97 C残,舵1例残胃内镜检查及临床分析(文学锉) (2):42COPD COPD患者FEVz%与MMFR的相关性研究(杨渝浩等)(2):28 D大血旅大血藤提取液腹腔灌注预防腹腔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观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症状、好发部位、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神经内分泌癌患者(NEC)有36例,神经内分泌瘤患者(NET)有21例,混合性胰神经内分泌癌患者(MANEC)有5例。患者主要有腹胀、吞咽困难、腹痛等症状,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底、贲门部,其次为胃体、胃窦。62例患者中有58例进行手术治疗,随访4-28个月,36例NEC患者术后远处转移33例,复发1例,死亡25例,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41.67%;21例NET患者术后远处转移3例,复发2例,死亡2例,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48%;5例MANEC患者术后远处转移4例,死亡4例。结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有NEC、NET、MANEC三种类型,NET以早期病变为主,手术后死亡率较低。NEC、MANEC主要为恶性病变,术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与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100例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100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结果 100例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的显著改善50例,占50.00%;改善45例,占45.00%;未改善5例,占5.00%,与研究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治疗晚期胃癌和残胃癌肿瘤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MUC1基因疫苗抑制EMT6乳癌生长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MUC1基因疫苗对EMT6乳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法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 1 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3wk 1次 ,共 3次 .最后一次基因免疫后第 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 .2wk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 .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 4 5日 ,处死全部动物 ,称量肿瘤的质量 .荷瘤小鼠的瘤组织常规HE染色 .结果 :肿瘤细胞接种后 4 5d ,MUC1预防组、质粒pcDNA3 1对照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EMT6肿瘤大小分别为 (2 5 0± 2 4 3) ,(5 96±2 8 2 )及 (6 18± 35 6 )mm3 (P <0 0 1) ;平均瘤质量为 (1 2 3±0 4 1) ,(2 2 8± 0 6 6 )及 2 36± 0 72 )g(P <0 0 1) ;MUC1基因疫苗预防组仅见 4 0 % (4 / 10 )的小鼠有瘤体形成 ,而pcD NA3 1对照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10 0 % (10 / 10 )可见瘤体形成、肿瘤生长 .结果表明 ,与pcDNA3 1对照组相比 ,MUC1预防组EMT6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1) ;MUC1预防组小鼠免疫保护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与 pcDNA3 1对照组相比 ,MUC1DNA疫苗预防组鼠EMT6肿瘤组织大量坏死 .结论 :MUC1基因疫苗显著抑制EMT6乳癌生长 ,为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中p16基因及其甲基化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16、P16甲基化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 3 3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的p16基因表达率 (63 64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10 0 % ) (P <0 0 5 )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为 85 7% ,有转移组为 2 5 0 % ;高、中和低分化的肝癌分别为 5 2 4% ,2 8 6%和 19 1%。p16基因阳性表达在肝癌患者高分化与中和低分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3例HCC组织中 11例发生p16甲基化 ,均伴肿瘤转移 ,其中高、中和低分化肿瘤各占 2、4、5例 ;相应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异常表达及其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虹彬  徐辉  蒋明德  曹忠铭  李琳 《四川医学》2002,23(11):1137-1138
消化道多发癌临床上较少见 ,近年来逐渐被重视。我院在近 10年的内镜检查中 ,发现食管胃多发癌 2 3例 ,其中多原发癌 10例 ,均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中 ,男 2 1例 ,女 2例 ,年龄 4 7~ 84岁 ,平均 6 5 5岁。同期检出食管癌 80 7例 ,贲门癌 15 6例 ,胃癌 5 12例 ,多发癌占同期上消化癌的 1 5 6 % (2 3/14 75 ) ,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和黑便为主。1 2 方法 :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并活检。多原癌诊断采用Warran[1] 提出诊断标准 :①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的 ;②每个肿瘤有各自病理形态 ;③排出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麻醉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分析患者发生麻醉并发症的临床原因,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麻醉并发症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后各个时刻的VAS评分分别为:1min(T0)(2.04±0.61)分,5min(T1)(2.25±0.93)分,10min(T2)(1.83±0.90)分,20min(T3)(1.09±0.83)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例血压升高、2例血压下降、2例心率失常、2例低氧血症、3例心血管事件、5例寒颤,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后并发症例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手术患者非常容易引起麻醉并发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只要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确保老年患者在麻醉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残胃再发癌是指胃恶性肿瘤术后残胃上新发生的癌。残胃再发癌有别于残胃癌和胃癌术后复发 [1 ]。本文对 1990~2 0 0 0年长海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 2 32 7例胃癌住院患者中发现的残胃再发癌 18例 (0 .77% )作一临床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全组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第 1次胃肿瘤手术年龄32~ 5 4岁 ,平均 4 5 .98岁 ;行远端胃癌根治术 +B- 式吻合13例 ,远端胃癌根治术 +B- 式吻合 2例 ,近端胃癌根治术3例。残胃再发癌手术年龄为 38~ 6 5岁 ,平均 5 2 .71岁 ,距上一次胃癌手术时间 5年内再发者 (术后 15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癌癌旁组织病理学改变 ,检测膀胱癌旁组织的突变蛋白P5 3,bcl- 2基因的表达 ,了解其是否能对提高膀胱癌恶性程度的认识、改进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5 8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标本 ,取癌组织、癌旁 2cm、癌旁 3cm以及癌旁 3cm以远组织 ,分别进行突变蛋白P5 3,bcl- 2基因的检测 .并对 32例膀胱癌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 :(1) 5 8例膀胱癌癌旁粘膜组织中 ,正常 2 5例(4 3 1% ) ,癌旁癌及原位癌 13例 (2 2 4 % ) ,其它改变2 0例 (34 5 % ) ;(2 )突变蛋白P5 3在癌组织、癌旁 2cm、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联合思密达治疗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16 0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98例和对照组 6 2例 ,观察组给予西沙必利 10mg和思密达 3g,3次 /d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 2 0mg,1次 /d ;两组疗程均为 6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愈 6 2例 (6 3 3% ) ,好转 2 4例 (2 4 5 % ) ,无效12例 (12 2 % ) ,总有效率为 90 4 % ;对照组治愈 32例 (5 1 6 % ) ,好转 16例 (2 5 8% ) ,无效 14例 (2 2 6 % ) ,总有效率为 77 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思密达治疗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疾病效果明显 ,可作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我科共行食管癌手术 4 15例 (手术切除 4 0 1例 ,手术探查 14例 ) ,其中行食管胃吻合374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15例食管癌患者 ,男性 312例 ,女性 10 3例 ,年龄 5 3± 5 .6岁 (2 6~ 81岁 )。食管胸下段癌 6 7例 ,胸中段癌 2 74例 ,胸上段癌 6 9例 ,颈段癌 5例。手术切除 4 0 1例 ,手术探查 14例。本组行食管胃吻合 374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 ,其中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 4 3例 ,弓上吻合2 6 2例 ,弓下吻合 2 2例 ;经右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4 2例 ,非开胸食…  相似文献   

16.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根据《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裹》标引主厄祠)阿斯匹林店胚杭旅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拈附作用的研究(周扛等)(3):196癌胚杭原在胃癌及胃拈膜异型增生、乳腺瘾组织中的分布(杜金荣等)(2):1 45润理举白血脚低温致死实验动物组织病理学研究(李树样)(1):1健脾灵片治疗慢性贵疡性结肠炎前后的形态观察(朱平等)(1):17人胃疮区域林巴结生物屏障作用的形态学观察(热宇飞等)(2):81消化道平价肌毋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陈嘉筱等)(2):133CO,激光照针兔脑后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谢向晨等)(3):188白血病细胞核…  相似文献   

17.
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是临床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了研究该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应用γδT淋巴细胞治疗可能性,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6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了免疫细胞表型分析及TNF、IL-6检测。并对4例患者采用γδT细胞/IL-2过继免疫治疗(ACIT),观察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CD、CD/CD比值均低于正常组,TNF、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γδT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CD、CD/CD比值均升高。随访12~25月未见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8.
何亚运  史晓辰  高依莎 《重庆医学》2023,(23):3572-357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原发性胃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中位年龄59(36,74)岁。患者以上腹部不适、疼痛和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胃占位。20例患者中肿瘤最常见于胃下1/3(14例),其次是上1/3(1例)和中1/3(5例),组织形态学上胃肿瘤细胞中包含腺癌、鳞状细胞癌2种成分,鳞状细胞癌所占肿瘤细胞比例>2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腺癌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8/18,鳞状细胞癌部分肿瘤细胞表达p40。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仅6例生存,其余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鳞状细胞癌占比、Ki-67与胃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显示,鳞状细胞癌占比>35%时,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以腺癌为主的原发性胃腺鳞癌可能与更高的转移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9.
梁振家 《华夏医学》2003,16(3):309-310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年收治的残胃癌 5 6例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多在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10年后发病 ,毕罗 - 式癌发生率 85 .7% (4 8/ 5 6 ) ,毕罗 - 式癌发生率 14 .3% (8/ 5 6 ) ,毕罗 - 式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毕罗 - 式 (P<0 .0 0 5 ) ;胃镜及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残胃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 ,根治性切除 4 2例中患者生存 5年以上 14例 (33.3% ) ,生存 3年以上 2 8例 (6 6 .7% ) ;姑息性切除 10例生存 1~ 2 .5年 ,未能手术切除的 4例生存 1~ 10个月。结论 :对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10年以上患者进行定期胃镜检查及多处组织活检 ,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残胃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类癌 (Carcinoid)是一种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殊肿瘤 ,190 7年由德国病理学家Oberndorfer首先命名。消化道类癌常见于阑尾、空肠、回肠、直肠等处 ,胃类癌则比较少见 ,约占类癌的 2 %。近 15年来 ,我院共诊治胃类癌 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5 3~71岁 ,平均 6 2 .2岁。消化道出血 5例 ,上腹不适 2例 ,上腹部肿块 1例。伴有类癌综合征者 1例 ,表现为面色潮红、心悸、腹泻 ;伴贫血者 5例。肿瘤位于胃窦部 5例 ,胃体部 3例 ;直径>10 .0cm 1例 ,5 .1~ 10 .0cm 4例 ,2 .5~ 5 .0c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