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变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5-404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目前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成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年化,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男性为20%左右,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25%~50%,明显高于男性。由于骨质疏松的危害日益严重,所以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并学会自我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不分泌或者分泌过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形成高转化型的骨质疏松特点。临床研究[1-2]发现:60岁的女性发病率高达24%,中老年女性诊断为骨质疏松是男性的3倍。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是通过切除动物的卵巢,造成雌激素分泌减少,来模拟PMOP。雌激素的减少破坏了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而  相似文献   

3.
康淑美  陈慧 《医学综述》1997,3(5):239-241
<正> 绝经是由于卵巢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月经闭止.它是每一位妇女在进入更年期后所要面临的问题.由于绝经引起妇女身体发生一些变化,包括潮红潮热,生殖道的萎缩,尿道缩短,心血管疾病增加及骨质疏松等.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骨质减少.而矿物质/基质比正常.当将其定义为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时,是指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骨折的危险度增加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可分为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两大类,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是原发性的骨质疏松.一般认为,骨量低于同种同性别正常年轻人骨量均值2个标准差以下(约80%以下)时,即应诊断为骨质疏松.所有妇女皆要经历渐进性的骨质丢失.Riggs等研究发现.绝经后骨质丢失是个非等速过程.其快相期在绝经后的早期.何玉香发现,绝经后的前三年,其骨矿物质丢失达5~19%,且绝经的年限越长,则骨质丢失的就越多,骨密度与年龄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关系.至绝经16年后,其骨量平均可下降20~25%.研究发现大部分8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其骨密度低于所谓的“骨折阈(Frecture throshold)”,有随时发生骨质的严重危险性.其中以脊椎、桡骨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65-36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即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由于年龄增大或妇女绝经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所致的骨代谢变化,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见于各类疾病如柯兴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肢端肥大症性骨质疏松,药物所致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等。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疾病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典型骨折包括脊柱压缩性骨折,前臂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等,预计到2025年,全球髋部骨折将增至200万。因骨质疏松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减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指数形式上升,男女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呈指数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终生危险性女性比男性高3倍。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与Ⅰ型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即骨吸收作用超过了骨形成作用,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在人所患的疾病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被称为是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可高达25%~50%,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绝经20年以上者可达53.62%~57.89%,平均为56.76%。1940年Albright F等首先提出PMOP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并首先提倡应用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世界糖尿病日环湖健康行”活动在杭州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专家介绍,在全球范围内,亚洲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高,而其中更年期后(即绝经后)妇女更是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高危人群。据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估计,50岁以上的亚洲妇女中约20%患有骨质疏松症,52%有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讨论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2001年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应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没有明确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特别是雌二醇水平降低,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推进,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目前,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内服药为主。巴多昔芬代表着一类有前途的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新疗法,并可与共轭雌激素联合应用来治疗妇女相关的更年期症状。阿仑膦酸钠能够显著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两者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值得推荐的药物。护骨素蛋白含有380个氨基酸,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这些信号及通路中的一些蛋白分子已作为骨质疏松治疗的新靶点。拮抗硬化蛋白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维生素K、钙剂和维生素D也有很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以致骨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甚至骨折。骨质疏松症多发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妇女绝经后5~10年内骨丢失明显加速,往往50岁后就表现腰背疼痛,骨折发病率也陡然上升。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妇女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耗费了大量医疗费用,已引起世界医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1.发病年龄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女性50岁以后即绝经以后即可出现,发病年龄较小,而男性骨质疏松症多在70岁以后出现。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病。该症的特点是因患者的骨质流失增多易造成骨组织减少,使骨的脆性增加,因而易发生骨折。国内外的医学调查表明,妇女绝经后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40%~50%,而男性仅为20%。那么,绝经妇女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呢?一、及时选择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40岁以后的妇女,其月经周期由规律变为不规律直至月经停止后1年之内的时期叫作围绝经期。月经停止超过1年被视为绝经。处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前10年的妇女由于其卵巢功能的…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临床表现为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文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作相关的回顾和综述,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的缺乏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雌激素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骨代谢已得到公认;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加速了骨的丢失.性激素补充治疗(HRT)近年来在预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重要进展.现就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及HRT有关知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绝经后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将渐进性减少,并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及骨折的危险度剧增.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为40%~50%,男性发生率为13%~22%.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椎体压缩性骨折占50%,而危害最大为髋部骨折.目前对可耐受手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深化的。骨质疏松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疾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变[1][2]。骨内无机物和骨基质等比例流失是其病变特征[3]。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妇女绝经后,卵巢分泌激素的水平下降引起骨代谢失衡而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的吸收与形成均十分活跃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但骨吸收速度大于骨形成[4]。本文简单阐述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并总结了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及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郴州市社区未绝经、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社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五里堆社区、人民西路社区、流仙岭社区抽取样本,对其中常住户口妇女年龄20~80岁、符合纳入标准的未绝经、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社区未绝经,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年龄、绝经状态的关系,深入研究影响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及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各指标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包括四格表卡方检验,行×列表卡方检验,精确概率法).结果 郴州市社区女性的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为17.0%,40岁以下年龄段的患病率为0.3%.而从50岁~60岁年龄段间,骨质疏松患病率呈现一个明显的飞跃,患病率为20.1%,70岁以后发病率骤增,患病率为70.0%.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未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前者为后者的22.9倍.社区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延长而增加.年限长,保护因素为高体重指数和运动.结论 郴州社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相应增加;已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最高,围绝经期女性次之,未绝经女性最低.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首要病因,大鼠卵巢切除是一种模仿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公认模型,Wronski等[1]研究发现成年大鼠卵巢切除后,由于雌激素缺乏使骨改建呈负平衡,而且大鼠卵巢切除后导致的骨丢失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相似之处,因此采用3月龄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模拟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来研究中药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随着年龄老化而引起的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的妇女,其发病率高达60%以上,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我们运用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钙与骨质疏松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应龙 《海南医学》2005,16(12):159-160,136
1 骨质疏松发病现况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已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现患者人数超过2亿人,仅美国、西欧、日本就有7500万人,每年治疗及住院费用高达250亿美元.中国目前每14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其中50~60岁的人发病率为21%,60~70岁的人发病率为58%,70~80岁的人发病率几乎为100%,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使骨脆性增加,故轻微撞伤即可使患者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通常包括雌激素疗法、降钙素、氟化物、一磷酸盐等,其中骨膦是二磷酸盐类化合物中第一代产品之一,近年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疗效较明显。本实验观察骨膦在国内绝经后妇女中的临床疗效。选择1996年12月~1997年9月于本院妇科内分泌就诊的绝经后妇女,45岁以上,绝经1~10年的骨质疏松患者,其腰椎或髋骨的骨密度低于正常绝经前妇女骨密度平均值两个标准差。选取符合用药条件的患者14例,无禁忌证。骨膦(由…  相似文献   

20.
董芒艳  董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43-94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发病率高,绝经后妇女可达50%以上,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男性也在20%左右。医疗费用高,病死率高。骨质疏松的成功药物治疗要求临床医师须对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