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肝血管瘤声像图的探查观测,总结出肝血管瘤早期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以达到提高B超对本病诊断的阳性率。方法本文选择自2010年以来在我院门诊B超检查患者中,随机遇到的15例肝内血管瘤的病例进行严格观测,并予2次以上的B超跟踪复查。结果肝血管瘤分为小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类,小血管瘤初为小的弱光团,继之清晰后呈均匀的筛网状小团块型光团,周边为界限清晰的线状轮廓,呈浮雕征。海绵状血管瘤均为肝内较大低而不均的团块状回声,继之内呈蜂房样暗区。结论肝内血管瘤属良性占位病变,虽本病对患者身体无大碍,但易与肝内其他肿瘤相混淆,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与肝癌之问鉴别难度较大,故提高对肝血管瘤B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法经B超检查及CT平扫对20例肝内低密度灶的强化资料。结果CT强化后肝内低密度灶在不同期像的表现不同进行分析。结论通过肝的四期强化能明确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B型超声检查对肝内混合型血管瘤、肝癌的诊断可为临床提供较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我科的工作亦证实了这点。但由于经验不足,也有误诊的教训,现将我科1985年3月~1989年6月B型超声误诊肝内混合型血管瘤为肝癌的24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肝显像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59例,根据影像结果,临床随访和手术病理与B超、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肝显像诊断肝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符合率为97.6%,明显优于CT与B超。证明放射性核素肝显像用于鉴别肝血管瘤与其它肝内占位性疾病时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强调临床诊断时尚需结合其它影像方法,弥补自身不足,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家庭用药》2010,(7):66-66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大小和形状及数量均不一定,往往属先天性。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CT、MRI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魏波  杨军 《江西医药》2008,43(5):474-475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B超探头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同时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普通B超线阵或弧阵探头,采用"十"字交叉法定位引导,用18G负压切割抽吸活检针经皮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所得标本同时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70例病人,穿刺96次,明确诊断肝癌45例,肝囊肿3例,肝硬化4例,肝脓肿16例,肝脂肪变性1例,血管瘤1例。结论应用普通B超探头引导经皮肝穿刺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方法简单,安全及时,可重复检查,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癌、肝血管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肝脏穿刺病理活检或手术治疗证实肝癌45例,肝血管瘤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肝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超声检查在肝癌与肝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能力,并比较肝癌与肝血管瘤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检出肝癌41例(91.11%),肝血管瘤46例(90.20%),确诊率达90.63%,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与肝血管瘤患者肝脏肿块的形态、血供及血流参数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不同影响特征进行诊断,可准确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63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B超、CT、MR I 3种主要影像学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1%、95.9%、96.8%。肝动脉造影6例。117例无症状小血管瘤患者未治疗。31例瘤体直径>5 cm且伴有临床症状者,行手术治疗。6例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结论联合应用B超、CT、MR I及肝动脉造影方可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对无症状小血管瘤患者不须治疗,手术切除仍是肝巨大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行肝动脉造影者,宜首选肝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肝癌患者的B超图像特点,分析B超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本次实验的肝癌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了B超检查。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肝癌组和对照组组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肝癌患者超声表现为:肝实质内的粗糙光点,血管走行不清晰,且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及弱回声。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回声、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及包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B超对肝癌诊断准确42例,准确率较高,但与病理诊断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进行B超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诊断准确率较低,可以用于临床筛查,但在确诊疾病时仍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值性病变,故临床上要与肝癌相鉴别。我院2006年4月-2009年8月对56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加3期增强扫描,就其扫描方法、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桂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03-210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12例肝肿瘤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参数对比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组间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差异及特点.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肿瘤内部及周边部动脉血供明显丰富(P<0.01),肝动脉直径明显增粗,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和舒张期最小流速明显增高,门静脉血流显著降低,各组阻力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俞蓓 《贵州医药》1993,17(3):141-141
本文对1986年12~1992年10月B超检查的19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经手术证实,5例经肝同位素扫描证实,3例经肝动脉造影确诊,其余病例则经B超实时显像观察,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诊断。检出肝血管瘤最小0.9×1.4cm~2,最大9.5×5.5cm~2。  相似文献   

13.
核素扫描、B型超声显像(简称B超)、甲胎蛋白测定(AFP)是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较常用而又比较普及的三种无创伤性方法。本文对兼作过上述三种检测的44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析对比,以探讨三者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上的相互作用。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男性40例,女性4例,年龄12~74岁,平均47.2岁。在同期内均作核素肝扫描、B型超声肝显像及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并经临床、血生化测定及病理等检查后,  相似文献   

14.
水小琳  黄红兵 《天津医药》1992,20(3):175-176
为提高B型超声对肝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以低回声为主的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本文对我所近年来B超和/或临床误诊肝癌而进行剖腹探查,但病理证实为非肝癌病人的32例声像图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  您好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 ,也是贵杂志的老读者 ,我患有肝血管瘤。B超检查 :左肝内见 6 0cm× 4 0cm高回声团块。希望能通过贵杂志社了解全国有哪所医院或老专家 ,或民间验方能治疗我的肝血管瘤 ,盼帮助解决为感。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秦南镇关陈村卫生服务站 杨志广杨志广同志 :您好 !您的来信已经收到 ,将来信转请京内肝胆外科专家。现将专家的意见整理如下。肝海绵状血管瘤系肝脏的良性肿瘤 ,本病发展缓慢 ,病程可达数年至十年之久 ,肿瘤小时可毫无症状 ,多因做B超检查时才发现。小的、无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不需要治疗 …  相似文献   

16.
秦海松 《江西医药》2011,46(10):954-955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对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肝癌,24例肝小血管瘤在低场MR的信号特征。结果在T1WI上,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以等信号为主;在T2WI上,小肝癌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肝小血管瘤表现为均匀显著高信号。结论小肝癌和肝小血管瘤在低场MRT2WI上的信号特征,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的HBV阳性HCC组织标本36例、肝血管瘤组织12例、正常肝脏组织12例,免疫组化SP法柃测β—catenin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69.4%(25/36)中可检测到β-catenin异常表达,其中47.2%(17/36)可见胞核染色;肝癌组织B—catenin异常表达率较肝血管瘤和正常肝组织明显升高(P〈0.01);在低分化有转移肝癌组织与高分化无转移肝癌组织相比,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有显著变化(P〈0.01)。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较肝血管瘤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升高;伴远处转移肝组织MMP-7阳性表达率较无转移肝组织显著升高。肝癌组织中B—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MMP-7呈正相关(P〈0.01)。结论B—catenin任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上调MMP-7的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维  丁义涛 《江苏医药》1995,21(8):529-530
非肝手术时发现16例肝血管瘤,均一期手术治疗原发源及本病。血管瘤多经术前B超检查或术中意外发现,常难以明确定性诊断,应争取手术,以取得病理学论所依据。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肝血管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手术者的技术能力综合考虑,灵活选用肝切除术、肝血管瘤利除术及肝血管瘤捆扎术。  相似文献   

19.
朱小琳  朱士兰 《天津医药》1991,19(3):141-143
本文分析了281例肝占位性病变的 B 型超声诊断资料。B 超对甲胎蛋白(AFP)阴性和低浓度肝癌的定性准确率为91.9%(90/99),定位准确率为84.8%(78/92)。274例肝癌中肿瘤直径>5cm、<5cm、<3cm 的 AFP 阴性和低浓度肝癌分别占33.7%(9/274)、39.3%(13/33)、44.4%(4/9),皆由 B 超检查而确诊。本文结果提示:B 超检查可弥补 AFP 检测的不足,对于小肝癌、AFP 阴性肝癌具有定性、定位诊断的双重价值。此外,本文还对肝癌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声像图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30%的醋酸(PAI)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中、晚期巨块型肝癌均先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15—20d再在B超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30%的醋酸2~3次。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AFP降低程度和肿块缩小情况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1、2年生存率分别为91%和82%。结论醋酸有望取代无水乙醇与TACE结合用于肝癌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