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期增强MRI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MR早期动态增强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含有实质成分的卵巢肿瘤的早期动态增强表现 ,评价标准包括时间 信号曲线 (TIC)类型(共 3型 )、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值。结果 良性肿瘤 19例中Ⅰ型曲线 3例 ,Ⅱ型曲线 3例 ,Ⅲ型曲线 13例 ;低度恶性肿瘤 5例中Ⅰ型曲线 4例 ,Ⅱ型曲线 1例 ,无Ⅲ型曲线 ;恶性肿瘤4 4例中Ⅰ型曲线 4 1例 ,Ⅱ型曲线 3例 ,无Ⅲ型曲线。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曲线的良恶性卵巢肿瘤共6 1例 ,其中 16例良性肿瘤主要呈Ⅲ型曲线 (13例 ) ,4 1例恶性肿瘤全部为Ⅰ型曲线 ,无Ⅲ型曲线。良性肿瘤早期强化率低 [(6 8± 2 7) % ],强化峰值时间长 [(16 3 5 3± 5 8 5 4 )s],曲线斜率低 (3 5 6± 3 4 2 ) ;恶性肿瘤早期强化率高 [(12 8± 15 ) % ],强化峰值时间短 [(72 89± 10 84 )s],曲线斜率值高 (9 6 9±1 4 1)。良恶性肿瘤在曲线表现类型、早期强化率、强化峰值时间和曲线斜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早期动态增强MR有助于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Ⅰ型曲线提示恶性肿瘤 ,Ⅱ型曲线肿瘤性质不确定 ,Ⅲ型曲线提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邵硕齐先龙郑宁孟强刘文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316-319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检查资料。结果卵巢囊腺瘤6例,其中1例浆液性囊腺瘤呈均匀单囊状,2例粘液性囊腺瘤呈多房状、分隔及囊壁薄,3例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呈多房状、分隔及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卵巢癌10例,多为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术前误诊1例为卵巢转移瘤;卵泡膜纤维瘤组4例,1例单纯纤维瘤与2例卵泡膜纤维瘤的T2WI低信号有一定特征性,1例卵泡膜细胞瘤术前误诊为卵巢癌;卵巢畸胎瘤7例,均含有脂肪信号;卵巢转移瘤4例,3例胃癌转移所致,1例淋巴瘤累及所致。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5%。结论 MRI对卵巢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关于卵巢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卵巢胚胎学、组织解剖学及内分泌功能复杂,肿瘤种类繁多,按其组织发生有如下分类:(1)上皮来源性卵巢肿瘤:①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恶性浆液性囊腺癌,②卵巢粘液性肿瘤:良性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恶性粘液性囊腺癌,③卵巢内膜样肿瘤:良性卵巢内膜样囊腺瘤、交界性卵巢内膜样腺瘤、恶性卵巢内膜样腺癌、特殊组织学类型,④卵巢纤维上皮瘤:良性纤维上皮瘤、增生性纤维上皮瘤、恶性纤维上皮瘤(Brenner瘤),⑤混合性上皮性肿瘤,⑥不能分类的上皮性肿瘤,⑦未分化… 相似文献
5.
卵巢肿瘤是妇科肿瘤的常见病,其种类繁多,但临床自觉症状少,体征表现雷同的多,要想在术前得到较明确的诊断,尤其是良、恶性的鉴别,以及是否为非生理性的肿物,单靠妇科检查难以确定。B超的开展,给术前诊断肿瘤性质提供了可靠依据,大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CT诊断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卵巢肿瘤的CT表现。结果:CT对卵巢肿瘤的发现率为95.5%,对良性肿瘤诊断正确率94.1%,恶性肿瘤为40%。而且对多数卵巢病变的CT表现,可做出准确诊断。少数卵巢病变缺乏典型CT表现,CT定性诊断困难。结论:影像诊断学医师,必须通过对病变性质,病原的分析,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影像特征,做出相应判断,必要时我们需对卵巢肿瘤的患者进行随访或定期复查,以了解病变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武乐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2):193-195
目的:探讨MRI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对64例(80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80个病灶中,良性48个,均为单侧发病;恶性32个,均为双侧发病;MRI共发现病灶73个,诊断敏感度91.2%(73/80),对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91.7%(44/48),对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90.6%(29/32)。结论: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卵巢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卵巢肿瘤CT诊斯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28例3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肿瘤CT资料,分析肿块车身CT特征(囊性,实性,囊实性),及其伴同变化。讨论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定位与定性诊斯。结果:全腹部,大间距,多次的CT检查技术可对较大的卵巢肿瘤与卵巢外肿块作出鉴别。囊性肿块80%为良性,实性肿块87.6%为恶性,而囊实性肿块的良、恶性分别为57.14%与与42.86%。结合肿块外形轮廓、囊实性成分比例、伴发的腹水及邻近脏器变化等CT表现可对本组术前误诊病例及CT表现不典型者作出良、恶性鉴别。结论:CT检查可对卵巢肿瘤的定位及良、恶性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MRI表现(包括T1、T2及静脉注射Gd-DTPA后T1三相)。结果:3例卵巢囊肿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园形、椭园形等或稍长T1及长T2像;1例巧克力囊肿呈短T1长T2像;1例畸胎瘤呈实性,有脂肪及钙化信号。12例恶性肿瘤中2例转移瘤均表现等T1长T2肿块,Cˉ后增强,并均有腹水征。10例原发性卵巢癌中9例信号不均匀,呈囊实性肿块或肿块内不规则坏死液化。3例侵及周围脂肪层或盆隔,Cˉ更清楚。另1例卵巢癌术后MR复查,腹腔内广泛种植。结论:MRI诊断卵巢囊肿或良性肿瘤与B超、CT的价值相似;对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与TNM分期明显优于CT或B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 2例术前临床均诊断为卵巢癌 (其中 1例术中所见仍似卵巢癌 ) ,B超诊断为盆腔内囊实性包块 ,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腹膜结核。例 1 女 ,2 4岁。以月经不规律 ,进行性消瘦半年 ,发现下腹包块 3个月收入院。患者半年前有性生活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时多时少 ,淋漓不尽 ,有时仅为血性白带 ,伴有腹胀 ,无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 ,食欲较好 ,在当地行B超检查诊断为 :①盆腔混合性占位 ,宫外孕不除外。②腹水。治疗情况不详。 3个月后月经正常 ,但腹胀加重 ,进行性消瘦 ,体重下降 10余公斤 ,出现咳嗽但无痰 ,当地给予抗痨治疗 1个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经阴道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合血清铁蛋白(SF)检测方法,对72例术前拟诊为卵巢肿瘤的病人进行检查(均经我院病理证实),做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4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患均经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MR成像。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45例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中,18例表皮样囊肿中15例T1WI呈低信号,另3例为高倍号,所有18例T2WI呈不均质高信号;7例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9例畸胎瘤T1WI呈高、低或混染信号;11例脂肪瘤T1WI呈高信号。MRI对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45/45)和80%(36/45)。结论 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MR信号具有特征性,可反映瘤内组织成分,MR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其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恩利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9,(8):94-95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认识,达到提高CT诊断的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主宰的20例各类卵巢肿瘤的CT资料分析,讨论: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结果:卵巢肿瘤多数为良性,且囊性卵巢肿瘤百分之九十五为良性,实性肿块百分之九十为恶性,囊实笥肿块良恶性中占一半。结论:CT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笥、定量诊断可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