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敏  范学工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118-1120
目的 了解湖南长沙地区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机会性感染发生部位及病原情况。方法 对长沙市传染病医院自2003年4月~2006年6月收治的48例HIV/AID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性传播是本地区HIV/AIDS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75.0%);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无业及打工人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75.0%)、体重减轻(64.6%)、咳嗽(52.1%)、皮肤病变(43.8%)、慢性腹泻(37.5%)、淋巴结肿大(37.5%)、气促以及呼吸困难(14.6%);45.8%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胸片检查异常者占62.5%,CD4+T细胞〈200/μl者占78.2%;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5.4%,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口腔真菌感染(52.1%)、肺部感染(54.2%)、真菌性肠炎(14.6%)、皮肤疱疹病毒感染(18.6%)、肺及肺外结核(16.7%)等。结论 湖南长沙地区HIV/AIDS的感染以农民等普通人群为主,主要经性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咳嗽、体重减轻及慢性腹泻为常见症状,大多数病例胸片检查有异常,易误诊为肺部感染。机会性感染表现为多系统、多种致病微生物并存,细菌、真菌、病毒均为常见病原,呼吸、消化系统以及皮肤软组织为常见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2.
2005-2008年兴文县HIV/AID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5_2008兴文县年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监测兴文县境内2005-01一01/2008.12-31HIV/AIDS高危感染人群,对兴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筛后经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HIV/AID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m1一01/2008-12-31初筛高危人数11341人,经确认的HIV/AIDS为37例,占初筛人数的0.33%(37/11341),占该县总人口数8.40/10万(37/44万),TB/HIV人数为5例,占初筛的0.04%,占HIV/AIDS的13.51%;HIV/AIDS中农村人口占67.57%(25/37),城市人口占32.43%(12/37);发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农民/民工48.65%(18/37)、FSW(女性商业性工作者)18.92%(7/37)、无业13.51%(5/37)。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分别为64.86%(24/37)和35.14%(13/37),发病高峰期年龄段为20~50岁,占86.49%(32/37);37例患者通过性传播途径,注射吸毒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其他传播途径感染HIV/AIDS分别为25例、9例、1例和2例,患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1.08%。结论兴文县HIV/AIDS患者以性传播感染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农民工和FSW,发病高峰期年龄为青壮年。  相似文献   

3.
862例HIV/AIDS住院患者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1998-2006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途径以及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为广西地区防治和研究艾滋病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方法提取1998-2006年HIV/AIDS住院患者862例归档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中男性居多,占83.76%,农民和无业者占75.52%;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吸毒和性传播,夫妻感染呈现上升趋势;结核病、口腔真菌感染、丙肝和肺孢子菌病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HIV/AIDS患者逐年增加,近2年增加幅度更大,并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不同传播途径感染的 HIV /AIDS 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绍兴市2008-2012年 HIV /AIDS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绍兴市2008-2012年共报告 HIV /AIDS 577例,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61.01%;男男性传播比例增长最快,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42.15%。男男性传播感染的 HIV /AIDS 以15~29岁为主,占59.8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6.17%。男男性传播和注射毒品感染的HIV /AIDS 均以未婚者为主,各占67.81%和49.12%;异性传播以已婚有配偶者为主,占58.52%。577例感染者中,外省户籍占54.77%,其中注射毒品感染的 HIV /AIDS 外省户籍占89.47%。职业以农民/工人最多,占69.50%。男男性传播、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的 HIV /AIDS 分布地域以越城区(41.10%)、绍兴县(34.09%)和上虞市(40.35%)为主。结论 绍兴市 HIV /AIS 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经男男性传播增长最快,经不同传播途径的 HIV /AIDS,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病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重庆市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市唯一一家收治AIDS的定点医院)1995年12月~2008年12月AIDS患者的病例档案,对AIDS首诊住院患者的病例档案进行归类整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从1995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首诊AIDS确诊患者共228例,其中1995年为1例,2008年为91例;病例以重庆市区及邻近的区县为主(占78.51%);男女比例为2.30:1;30~50岁占72.81%,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92岁;异性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70.18%),其次为静脉吸毒(12.72%);临床以机会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60.53%(138/228),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占57.89%(132/228);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占46.93%(107/228);临床检验中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140例、50~200个/μl 70例、〉200个/μl 18例。结论重庆地区艾滋病疫情呈加速上升趋势,应当加大市区及邻近区县青壮年人群的AIDS控制力度,重视异性性传播的干预;患者第一次入院多因机会性感染就诊,临床医生必须提高对AIDS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6.
HIV合并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m immunoden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39例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病人,用统一的调查表了解其流行病学一般情况,行痰涂片、X光胸片检查、PPD皮试、TB抗体以及血沉等检测,部分病人做了痰培养或病理检查。对1023例结核病人进行HIV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对HIV合并TB感染或TB合并HIV感染的影响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5.20%;静脉吸毒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的TB发病率明显高于性传播的HIV感染者(33.62%vs18.61%,)(χ2=31.63,P〈0.01),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AIDS病人其TB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组(35.93%VS23.55%,χ2=11.42,P〈0.01;35.93%vs21.80%,χ2=42.37,P〈0.01)。住院TB患者中HIV抗体的检出率为1.56%。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职业的结核患者其抗HI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或其它慢性肺部疾病史的结核患者中HIV的检出率比无该类病史的患者更高。结论本组HIV合并TB感染率25.20%,静脉吸毒传播者和CD4^+T细胞〈200个/μl的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发病率较高。有吸烟史或肺部感染史的结核患者,HIV抗体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连云港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的传播途径。方法对1996--2007年的HIV感染的途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性传播29例,占49.2%。血液传播16例,占27.1%;其中有输血、供血史5例,占血液传播的31.3%;吸毒11例,占血液传播的68.8%。既有危险性行为又有吸毒史2例,占3.4%;垂直传播3例,占5.1%;传播途径不详9例,占15.3%。结论连云港市HIV的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以采取干预措施阻断性行为传播是该市预防艾滋病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掌握河南省新蔡县新发现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发现的HIV/AIDS监测、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全县发现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531例,其中HIV感染者118例,AIDS病人413例。传播途径以输入血液/血制品为主,占43.13%;其次为异性性传播(其中婚内性传播131例,婚外性传播38例),占31.83%;有偿采供血传播占12.24%;母婴传播占5.08%;同性传播占0.75%;静脉吸毒占0.38%;其他及不详占6.59%。结论当前新蔡县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点是应加强对1995年以前输入血液/血制品人群的专题调查,及时发现病例,并加强对单阳配偶、阳性育龄妇女、丧偶阳性者的干预管理,预防婚内性传播,同时积极开展高危行为干预措施,减少经性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被认为是艾滋病与结核(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tuberculosis,HIV/TB)双重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结核也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导致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据WHO估计,全球4000万HIV/AIDS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合并感染了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10.
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性病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龙岩市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与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状况,探讨HIV/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HIV/AIDS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娱乐场所女服务员456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进行AIDS有关知识、避孕套使用及高危行为的调查。结果 89.7%的女性服务员曾提供过商业性服务,女性服务员对经血、性接触传播途径认识率较高,分别为56.8%和55.9%,但仅有34.2%的人认为母婴传播能感染艾滋病;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与朋友发生性关系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占12.9%,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的占32.7%。结论 龙岩市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提供性服务的比率较高,且AIDS知识知晓率低,应在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STD/AIDS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实施干预,以减少HIV的性传播。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的基础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构成比以及运用趋势χ2分析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2006 - 2014年遵义市首次接受治疗的HIV/AIDS共1 187人,男性843例(占71.02%),女性344例(占28.98%),年龄中位数38岁(P25 = 29,P75 = 51),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共689例(占58.19%),治疗机构以医疗机构最多,共1 161例(97.81%),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89.22%),基线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26.00 cell/mm3,从确认HIV阳性到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时间中位数为2.70(P25 = 0.90,P75 = 10.67)个月。每年新增治疗HIV/AIDS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50 cell/mm3的HIV/AIDS比例呈下降趋势,≥ 199 cell/mm3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 遵义市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逐渐扩大且开始治疗的时机已有所提前,但仍存在相当部分HIV/AIDS接受治疗较晚,遵义市HIV/AIDS早治疗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柳州市不同途径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晚发现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柳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分析不同途径发现的HIV/AIDS晚发现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的839例研究对象中,通过医院就诊途径和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的晚发现率分别为83.8%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5,P<0.001)。医院就诊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年龄在16~39岁、女性、未婚以及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所占比例分别为37.3%、22.8%、15.3%和5.0%,均低于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均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医院就诊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异性性接触传播者、查出感染HIV之前有异性固定性伴性行为和非固定异性性行为者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增加,而家庭年收入 ≥ 15 000元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降低;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年龄越大发生晚发现的危险性越高。结论 医院就诊途径和其他途径发现的HIV/AIDS中晚发现状况均较严重,两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其晚发现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提示今后在促进HIV/AIDS早期发现时应根据不同途径发现的HIV/AIDS的人群特点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楠  王路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77-178,176
目的了解沈阳市2006-2012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HIV/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2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2006-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 1 871例,男女比例为11.1:1,高发年龄为20~49岁青壮年,占79.9%,未婚占53.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8.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9%,男男同性传播占70.5%。结论沈阳市的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对男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以控制沈阳市艾滋病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与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HIV/AIDS患者进行合并机会性感染及卫生服务利用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率为57.78%;HIV/AIDS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和合并机会性感染者两周患病率分别为38.60%和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和合并机会性感染者两周就诊率分别为49.12%和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占64.71%,是他们未就诊的主要原因;HIV/AIDS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就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和合并机会性感染者年住院率分别为15.79%和2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患者选择医疗机构住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机会感染者卫生服务利用量大于未合并机会感染者,HIV/AIDS患者卫生服务利用与医疗机构、病程、居住地、经济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 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队列设计,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招募接受ART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021年7月进行队列随访,采集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糖尿病判定标准为符合其中任意一项:HbA1c≥6.5%或最近1次FPG≥7.0 m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分析纳入3 647例基线未患糖尿病的HIV/AIDS,平均年龄为42(36, 49)岁,男性占比51.4%,抗HCV IgG阳性率为21.5%,HIV感染确证平均时间为12.1(9.3, 14.6)年,ART平均时间为9.3(7.6, 12.2)年。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为6.0%,其中HbA1c≥6.5%发病率为2.5%,FPG≥ 7.0 mmol/L发病率为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0岁、男性、HCV合并感染、基线TG升高、基线HIV病毒载量≥50 copies/mL和基线ART药物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与糖尿病发病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  结论  德宏州HIV/AIDS糖尿病累积发病率较高,应对该人群针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累积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Bone disorders have emerged as a worrisome complica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It is not clear that HIV infection itself or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or both are causes of bone loss. However, most studies have found a high prevalence of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in HIV/AIDS patient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either untreated or receiving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s compared with HIV negative persons. We also assesse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se conditions. Bone Mineral Density was assess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cans at the hip and lumbar spine in 36 AIDS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nd 44 HIV infected patients not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na?ve patients) and 40 HIV negative individuals as control. Factors that affect BMD were also determined. Prevalence of osteopenia or osteoporosis in different reg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IV/AIDS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IV negative subjects (77.3% in HIV positive na?ve patients, 86.1% in HAART-treated patients and 6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2). Mean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higher in HIV/AIDS pati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03).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duration of HIV infection (P<0.0001) and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P=0.012). Prevalence of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in HIV/AIDS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HIV negative individuals.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in HIV/AIDS patients was associated with duration of HIV infection and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明湖南省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资源,各类高危人群的人数与分布,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及HIV感染情况。方法 召开政府多部门协调会议,进行知情访谈,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结果 6个示范区用于防艾经费仅为16.8万元,查出HIV感染者55例,估计感染者和病人分别有457和150例;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最高为8.9%。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仅为27.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在50%以下,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电视。结论 6个示范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防艾经费投入很少,高危人群数量多,行为感染HIV的危险性高,此次基线调查为示范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高中毕业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情况,探索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歧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郎溪县高中毕业班学生76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三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生(z=4.25,P<0.01),但男、女生有关艾滋病歧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游泳、洗澡是否传播艾滋病”知识与艾滋病歧视中躲避表现有关;“通过面对面谈话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和“是否觉得处于艾滋病危险中”的感觉与艾滋病歧视中指责表现有关;“通过游泳、洗澡是否可传播艾滋病”、“是否通过共用毛巾、衣物传播艾滋病”和“是否通过怀孕期间母婴传播”等知晓率与艾滋病歧视中社会拒绝表现有关;“是否通过握手传播艾滋病”、“是否通过共餐传播艾滋病”和“是否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艾滋病”等知晓率与艾滋病歧视中羞耻表现有关。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流行区农村中学生教育,消除艾滋病认识的误区,可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4—2012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并探讨其生存时间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04—2012年台州市所有≥15岁、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入组治疗时CD4细胞计数≤350个/mm。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5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发病年龄为(39.0±13.5)岁,其中男性465例(71.5%),男女比例为2.51:1,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抗病毒治疗后第12、24、36、48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6、0.95、0.94和0.9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传播途径、初始治疗方案及入组治疗时CD4细胞水平与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应继续扩大艾滋病筛查的数量和范围,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武汉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arrier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死亡情况、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武汉市199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所管理HIV/AIDS患者的生存、死亡等信息。计算患者的全死因死亡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 310例患者进入研究,死亡363例,全死因死亡率为4.22/100人年,平均死亡年龄为52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接触史、病程阶段、是否提供宣传咨询、是否提供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是否提供关怀救助、是否患有结核、是否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基线CD4+细胞计数对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均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65~88岁年龄组、低文化、处于AIDS期、没有提供宣传咨询、患有结核、没有接受ART、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mm3者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均有P<0.05)。结论 武汉市HIV/AIDS患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ART是影响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应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进一步延长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