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影像学检查不易鉴别的颅内占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某些表现轻度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疑似颅内占位的病例,其影像学检查虽有密度(CT)或信号(MRI)异常,但占位效应不显著,故术前定性困难易延误治疗。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11月一1996年1月32例此类病例,进行临床、CT及MRI综合分析。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2例,男对例,女9例。年龄13-62岁,平均43岁。首发症状轻度头疼10例,癫痫发作6例,肢体欠灵活3例,轻度麻木2例,幻嗅1例,眩晕9例。轻度眼底水肿2例,锥体束征3例和病理反射3例,所有病例行CT平扫及强化,28例行MRI扫描。水肿的判别是根据增强后病变强化的改变和有无占位效…  相似文献   

2.
3.
由于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临床较为少见,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其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本总结了我院自2002-01-2004-05收治的十二指肠占位2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经各种影像诊断、内镜检查、手术治疗、活检病理证实,分析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肿瘤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占全身各种肿瘤的1.8%;儿童由于其他部位的肿瘤少见,颅内肿瘤的发病率相对地较高,约占全身肿瘤的7%。成人以大脑半球肿瘤多见,儿童以颅后窝肿瘤多见。现将我院1994-7~2004-7,59例颅内肿瘤的CT与手术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颅顶骨萎缩症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顶骨萎缩症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疾病 ,近 1 0年来国内专业杂志未见报道 ,笔者在 1 2年内遇见 3例 ,现予以报道 ,旨在提高认识。1 材料与方法收集 1 989年至 2 0 0 0年间本症患者3例 ,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64岁、73岁、75岁。 2例摄颅骨标准X线正、侧位平片 ,1例做头颅CT扫描。临床症状不明显 ,2例因晨起梳头时梳齿断裂触摸头部发现头顶部双侧各有一槽沟来院就诊 ,1例因外伤做头颅CT检查而发现。2 结果2 .1X线平片表现  2例正位平片均可见双侧颅顶骨对称性凹陷 ,边缘光滑整齐。板障消失 ,外板变薄 ,内板完整 ,内、外板界线不清…  相似文献   

6.
肾及输尿管病变91例X线及B超检查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及输尿管病变91例X线及B超检查对照分析张福和1材料和方法本文91例,男53例,女38例,年龄5~68岁,一般两种检查均在1周内进行。其中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43例系肾及输尿管结石,经多次X线及B型超声复查证实。2结果(见表1)表1X线及超声...  相似文献   

7.
误诊为肾癌的良性肾占位的影像学回顾(附24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肾良性恶性占位病变的影像鉴别能力。方法 对比分析24例误诊的良性肾占位(BRM)与50例肾癌(RCC)的影像特征。结果 高密度肾囊肿常表现为B超均匀低回声,CT均质等或高密度灶,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诊断;不典型肾血管肌脂瘤常表现为B超均匀等回声,CT平扫均质高密度且均匀强化;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的特征是CT示群集的类圆形的低密度区以及环形增强带形成“熊掌征”;急性局限性细菌性肾炎(AFBN)的CT延时增强扫描以及动态观察显示楔形病灶以及条纹征,并随治疗逐渐消退。结论 多数误诊的的良性肾占位与肾癌的影像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8.
肾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肾肿瘤80例。其中恶性瘤74例,良性瘤6例。各种影像检查符合率:超声87.9%(53/60);CT92%(35/38);传统X线82~99.5%(41/50~28/30)。文中介绍良性瘤影像学表现:回声均匀,密度均质,瘤缘光整;肾盂肾盏仅受压移位,未见浸蚀破坏。恶性瘤影像学表现: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瘤周毛糙不整;肾盂肾盏不规则破坏;病变区见网织状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笔者重点讨论了影像学检查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37例肾占位病变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肾占位病变的CT表现,探讨肾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观察37例肾占位性病变的CT资料,重点对以向外生长为主的肾肿瘤CT表现、肾癌的密度与肿瘤细胞类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3例向外生长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显示脂肪密度伴肾包膜下积血;6例透明细胞癌中4例平扫为略高密度或高密度,CT值48~69Hu;两例肾盂癌表现为肾窦中央及边缘10mm左右等密度社伴轻度积水及增强后低密度改变。结论:肿瘤脂肪成份伴肾包膜下积血可作为向外生长为主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依据;高密度的肾肿瘤与细胞类型有关;对肾盂癌进行薄层、增强后早期十延迟扫描直至肾盂充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眼异物是眼创伤中最常见的损害,常因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而引起继发性感染和一些免疫性疾病,甚而导致失明。为了取出眼内异物,就需要进行准确的异物定位。自1896年威廉(Williams)医师借助X线定位方法,从一位眼外伤儿童的玻璃体内取出一小块铜片后,X线眼异物定位法就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随着新的影象学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眼异物定位的影象学手段和方法取长补短,例如X线、B超、CT、MRI等,不断完善和丰富,达到诊断的目的。面对众多的方法,如何选择一种迅速、准确、无创、经济、无痛苦的方法,本文结合三家综合性医院所遇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Morison间隙区域巨大丰位病变的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Morson间隙区域8cm以上占位47例,其中肝源性23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10例,后腹膜源性5例。均在Siemens公司Somatom Plus机上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肝源性占位时,肿块与肝组织界限不清;下腔静脉向左移;胆囊向前内移位。(2)肾上腺源性占位,肿块与肝组织间有一脂肪层间隙;下腔静  相似文献   

13.
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曲菌病(pulmonaryaspergillosis,PA)始于自然界,多为寄生犤1犦,是在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情况下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笔者收集我院1992~2000年9例病人的X线、CT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探讨。1材料和方法本组9例中,男3例,女6例,男∶女=1∶2。年龄24~66岁,平均48岁。其中有肺结核病史3例,肺癌、鼻咽癌、尿毒症、吸毒患者各1例,2例无诱因起病。主要症状多有发热、咳嗽、胸痛、间断性痰中带血或咯血。病变位于右上叶及右下叶各1例,左上叶及左下叶各2例,双下叶2例,双肺弥漫性1例。术后病理切…  相似文献   

14.
胸部病变X 线胸部平片与CT 检查对照比较 (附135 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胸部不同疾病患者135例,男89例,女46例,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84岁,平均518岁,其中3~15岁8人,20~60岁73人,61岁以上54人。135例患者,均摄胸部直立后前位片,外伤病人不能站立者,摄胸部仰卧前后位片,拟疑为肺内或纵隔肿瘤者加摄侧位片。CT一般均为平扫,层厚10mm,层距10mm,必要时加5mm薄层扫描,肺内肿瘤或纵隔肿瘤者作增强扫描。两种检查均为同一天。2 结果在135例患者中,胸部平片检出阳性病人115人,20人为阴性。发现病变183处,疾病19种。CT扫描检出阳性病人130人,5例为阴性。检出病变286处,疾病29种。平片与CT对照…  相似文献   

15.
关于脐尿管来源的病变,临床常以触及脐下包块,泌尿系统症状或无任何原发病变症状而就诊。CT检查易误为膀胱占位病变,膀胱镜检也较难获明确诊断,有时还易与妇产科疾患混淆。应用B超检查可作出较明确诊断。我院于1993至1994年经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脐尿管源性病变(1例恶性,1例良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21例B超、X线、CT影像学检查探讨对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1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病例,包括肾细胞癌14例、肾孟移行细胞癌6例、间质性肾炎1例。21例全部行B超检查;B超、X线19例;B超、X线、CT共16例。结果:B超术前诊断16例阳性,术后15例;X线术前诊断13例阳性,术后为12例;CT术前诊断肾细胞癌11例,术后10例,肾孟癌3例,术后2例。21例B超、X线、CT检查的敏感性为B超76%、X线68%、CT88%。比较可看出CT最高,B超次之,IVU最低。结论:CT、B超成为诊断肾脏肿瘤的主要方法,IVU已经成为符合性及补充诊断。其中以CT的敏感性与正确性最高,B超经济方便,可以作为筛选性肾脏检查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占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占位患者CT图像,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76岁,平均年龄34岁;有临床表现22例,无临床症状者8例,均与B超对照观察重建,CT对肾上腺占定位清楚,敏感性为97%(B超63%),根据占位病灶内各种组织不同CT值的测定,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CT对肾上腺占位定性明确,准确性为93%(B超46%)。在各类肾上腺占位病变中,髓样脂肪瘤、血肿及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对独立作出诊断;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结核干酪灶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而其它肾上腺皮质良、恶性占位灶的CT表现亦具有特点,CT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能对恶性肿瘤作出术前分期及估计预后。结论 CT是发现和诊断肾上腺占位的首选方法与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胸部X线透视,CT增强扫描和MR扫描血管流空现象对鉴别胸内肿瘤或是血管畸形及 病变是不难的,但是往往疏忽了进一步检查的手段,就凭一张X线胸片或CT平扫检查,谬然作出诊断容易造成误诊。笔者遇3例。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性60岁,因声嘶伴胸痛2个月,体检未发现异常,摄胸片,正位片示,左上纵隔主动脉弓左旁见一约6cm×5cm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锐利,侧位片示肿块靠前,意见为纵隔肿瘤。CT平扫示左上纵隔,主动脉旁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一,边缘清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肾肿瘤的尿路造影、B-US、CT和MRI,讨论了恶性肾肿瘤的一些诊断问题。作者认为单存使用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对于显示肾脏恶性肿瘤明显低于B-US、CT和MRI,综合应用影像学技术可显著提高恶性肾肿瘤的诊断率。CT对于诊断病变。确定病变性质,治疗及判断愈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Morison间隙区域巨大占位病变的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Morison间隙区域8cm以上占位47例,其中肝源性23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10例,后腹膜源性5例。均在Siemens公司Somatom Plus机上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肝源性占位时,肿块与肝组织界限不清;下腔静脉向左移;胆囊向前内移位。(2)肾上腺源他占位,肿块与肝组织间有一脂肪层间隙;下腔静脉向前内移位,右肾向后下推移且旋转;胆囊向前外推移。(3)肾源性占位,肿块与肝组织间有脂肪层间隙,胆囊移位不明显;下腔静脉向前内移位;肾脏向后下移位无转轴;肿块与肾脏交界处呈“杯口”状。(4)后腹膜源性占位,下腔静脉和肾脏移位方向不定,腰大肌常受侵犯及变形。结论:(1)肿块中心位置与肝脏之间的关系、胆囊和下腔静脉的移位情况以及肾脏有无转轴对肿块的定位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像意义。(2)肿块内部密度是否均匀,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向周围侵犯,是鉴别良恶性的关键,囊性占位均为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