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养生学家和养生家不同。前者侧重于理论建树,后者侧重于自身实践。中国古代大部分养生学家同时也是养生家,如明代时称“医圣”的万全既是一位著名的养生学家,也是著名的养生家。他所著医书甚多,仅《四库全书》书目中就有10种,108卷。特别在儿科领域中取得成绩更大,像称儿科四大证的麻、痘、惊、疴均有精深研究,所著《痘疹心法》、《片玉痘疹》等对后世影响颇大,对中医儿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他本身也是一个养生家。万全出生于今天湖北省罗田县一个中医世家。据可靠史料记载,他生于1488年,卒于1578年(一说1579年)。生活在明代中期,在…  相似文献   

2.
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景希,福建浦城人。是南宋著名的儒学大师,人称“西山先生”。他十分注重养生,撰有《卫生歌》一卷,计九十六句,六百七十二字.此歌流传甚广,素为医家和养生家所推许,如李时珍《本草纲目》即有引用,高濂《遵生八笺》则予全文录载。真氏养生之旨主要来自《内经》,并旁及儒、道两家,融三家之精华,成自己之面目。兹介绍如下。歌名“卫生”,实即“养生”。《庄子·庚桑楚》云:“愿闻卫生之经而已”,歌名盖取义于此。与现代泛指个人、集体的生活、生产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3.
七十岁时,马寅初说:“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岁!”他于1982年5月10日与世长辞,果然活了整整一个世纪。这种对生命的自信,源于他年轻时就开始的对养生的信仰。从美国耶鲁大学游泳馆对洋养生家的讨教,  相似文献   

4.
王家喻 《气功》2011,(1):96-96
三国时代魏晋的文学家、养生家嵇康所著的《养生论》,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著,全书十卷。每卷的篇篇文章均含养生哲理,到后世养生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人都受其启发。对于养生的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解决了这五难,他认为才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朝著名文学家,同时又是精研养生之道的养生家。他的养生名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能劳”,概括了其养生之道的中心旨趣,深得历代养生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6.
寡欲是我国历代医家与养生家所提倡,尤为道家所推崇的养生方法之一,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则荟萃诸家之长,认为"寡欲"养生就是要抵制各种美色、美食的诱惑,控制性欲和食欲,固守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即生殖之精与水谷之精,并指出节制性欲就要远色断想、涵养德性,戒色节欲、惜精守精,损益得当、调血固精;控制食欲重在谨和五味、护养五脏、固护脾胃。  相似文献   

7.
冷谦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养生家,他以气功养生,年逾百岁仍然非常健康,寿终于150岁。他根据自己养生健身的经验,写了一本养生专著《修龄要旨》。这本书既是他养生健身的经验总结,也为后人提供了简单易学的养生方法,其中两点对后人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竹溪 《养生月刊》2006,27(8):728-731
饮食养生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的特色之一,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的学问,认为饮食直接关系着人体营养的摄取和健康,宋代的养生名著《寿亲养老新书》中说:“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可见,良好的饮食是身体强健的基石。饮食对于常人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对于老年人的保健或人们病后的康复,如何饮食则更有讲究。中医养生学主张饮食养生总的原则是食宜清淡,对老年人的保健或患病后的康复,饮食清淡尤为重要。唐代大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  相似文献   

9.
黄大为 《养生月刊》2011,32(10):896-897
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他的《摄养枕中方》开宗明义就是"自慎"的养生理论。"天有盈虚,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济也。"他还说:"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可见,养生首先要讲究"自慎"。所谓"自慎",就是慎重对待自己的生命质量,简而言之就是"自主健康"。人的衰老、患病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自慎"就不足以抵抗疾  相似文献   

10.
脐部历来被养生家们推为养生延龄的要窍,其在人体先天胚胎发育和后天生命活动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明洪 《养生月刊》2011,32(3):253-255
纵观古今百岁寿星的养生,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古人(尤其是文人)的养生大多是以"静"为主,而现代寿星的养生则以"动"为主或是动静结合,南北朝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养生家陶弘景在他的《养性延命录》中就曾提出"养生十二法",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养生强调形神兼养。养形是形体上的保养,也就是生理上的保养,而养神则是注重精神上的保养。历代养生家主张“形神合一”,唯有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才能健康长寿。对于形神如何调养,古人多采取打太极拳、站梅花桩、静观默坐、导引吐纳等方法。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明代养生家高濂在《遵生八笺》提出游赏的方法,根据四时的不同,应有不同颐养形神的游赏方式。  相似文献   

13.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09,30(12):1060-1063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问.人们早已注意到自然因素与人类健康长寿和疾病的关系,认识到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都可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顺其自然,并把其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除了太极拳之外,八段锦是我国流行最广的传统养生导引术,它兴起于宋元时代,成熟并盛行于明清两代,养生、祛疾、抗衰老效果久经历史验证,广泛地被近代养生家所喜爱。下面,将其具体练法介绍给广大养生爱好者。 锦绣生命秘诀之一:立式八段锦 立式八段锦的最大特点是扎马步桩。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代魏晋的文学家、养生家嵇康所著的《养生论》,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著,全书十卷,每卷的篇篇文章均含养生哲理,到后世养生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人都受其启发。对  相似文献   

16.
徐宇宏 《养生月刊》2004,25(9):772-775
“养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涵,从其养生之观念可以关联到庄子哲学的整个体系。因为庄子哲学的出发点与儒、墨、法等家不同,并不注重现实社会问题尤其是所谓国家大事应对方式的探讨,他主张生命与生活是大事。庄子的玄虚论道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论人之生,故而在《庄子》中提出诸如“活身”、“全形”、“尊生”、“卫生”、“达生”等一系列养生命题。  相似文献   

17.
虑祸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解读]养生之人必须先考虑避祸,完整地保全自己的身体和心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养生,否则,岂不是空谈?“祸”有外祸内祸,外祸又有自然之祸和社会之祸。人生存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随时都有祸患伤及生命,古今皆同。据统计,现在意外伤害是我国1至34岁年龄者第一死因。仅车祸死亡人数就比传染病死亡人数多得多。历代养生家都重视虑祸,认为它是养生的基础。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人颇有影响。梁元帝时官至散骑侍郎,梁亡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  相似文献   

18.
解读     
陈继儒是明末著名作家、画家,生于公元1558年,卒于公元1639年。朝廷多次下昭征用,他都以疾病为由推辞,修心养性,潜心著述,一生著作颇丰。他对养生有较深研究和持久实践,《养生肤语》就是以笔记形式记述自己及前辈的养生观点和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9.
黄大为 《气功》2011,(10):896-897
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他的《摄养枕中方》开宗明义就是“自慎”的养生理论。“天有盈虚,人有安危.不自慎不能济也。”他还说:“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可见,养生首先要讲究“自慎”。  相似文献   

20.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此话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二字:宋代苏东坡认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他认为养生之道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戒色、戒斗、戒得是养生三要。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