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分析临床423例全口总义齿修复资料,在初戴后发现有与颌位错误者29例,占6.86%:在166例再次作全口义齿修复者中,因与颌位错误而重作义齿者32例,占19.28%,列重新修复原因之第三位。本文随机选择因与颌位错误而就诊要求重作全口义齿患者30名进行分析并予纠正治疗。在纠正前后分别采用吸光度法测定并对比其咀嚼效能。结果显示患者咀嚼效能在纠正治疗后平均读数较纠正前增加了107%。表明由于与颌位错误的纠正,咀嚼效能明显提高,提示了及时而正确地纠正与颌位错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三种品牌人工牙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种品牌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修复7-8年后的磨耗及He关系变化。方法 选择103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让其自选三种品牌人工牙之一作全口义齿修复,7-8年后复查人工牙He面磨耗程度,颌位和He关系的变化,义齿固位情况及咀嚼效能的自我评价。结果 三种品牌人工牙所作全口义齿7-8年后的He磨耗,义齿固位经秩和统计分析,Ivoclar牌人工牙与ODI和Bayer两种品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ODI与Baye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 优质的塑脂人工牙作全口义齿修复,能延长全口义齿发挥最佳咀嚼效能时间。  相似文献   

3.
影响全口义齿的因素很多,其中义齿的固位和适合度对其的行使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软性衬垫材料,对22名戴用全口义齿后因固位不良,疼痛等以致咀嚼效能下降者进行加衬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吸光度法进行咀嚼效能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全口义齿的固位和适合度与咀嚼效能关系密切。加衬光后的全口义齿,由于固位改善,适合度提高,其咀嚼效能立即有了明显改善,治疗后的咀嚼效能平均是治疗前的209%。接受治疗的病例中。90  相似文献   

4.
即刻全口义齿修复者颌弓-牙弓协调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例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修复前、修复后戴用3个月以及再次全口义齿修复戴用3个月时颌弓相对宽度的测量,并用吸光度法测定即刻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时患者的咀嚼效能。结果表明:①即刻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患者牙槽骨水平吸收明显,下颌吸收速度比上颌快(P<0.01),上颌弓趋于变窄,而下颌弓趋于变宽,颌弓-牙弓协调性发生了明显变化。②再次全口义齿修复戴用3个月,患者牙槽骨水平吸收明显减慢,颌弓-牙弓协调性未发生明显变化。③即刻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时患者的咀嚼效能与颌弓平均吸收率之间呈负直线相关,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即刻全口义齿修复未能阻止牙槽骨水平吸收,未能改变牙槽骨水平吸收方向,戴用即刻全口义齿3个月,颌弓与牙弓不协调,必须再次全口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5.
即刻全口义齿修复者咀嚼效能、最大咬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即刻全口义齿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吸光度法及MCF—8701型牙争力测定仪对健康中老年完整自然牙列者、常规全口义齿修复者、即刻全口义齿以及再次全口义齿修复者各30名进行咀嚼效能和第一磨牙区最大咬合力的测定。结果 患者戴用即刻全口义齿3个月时,可发挥最大的咀嚼功能。再次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的咀嚼效能、第一磨牙区最大咬合力均明显高于即刻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时的咀嚼效能和第一磨牙区最大咬合力。结论 即刻全口义齿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性义齿,患者戴用3个月后必须行再次全口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全口义齿修复复诊的原因.方法 收集38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的复诊资料,分析复诊原因.结果 38例复诊病例中因为义齿压痛而复诊的有26例,由于义齿固位不良、颌位关系不正确、恶心、义齿形态不满意的分别有7例、 2例、 2例和1例.结论 全口义齿修复中细致、准确的操作和与患者良好的交流,可降低全口义齿修复复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记录颌位关系方法对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不同时期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名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每位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咬合法、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3副全口义齿,并比较不同方法下制作的义齿在患者即刻佩戴义齿时、佩戴义齿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即刻佩戴义齿时咀嚼效率测定结果显示,使用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全口义齿的患者咀嚼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其他2种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患者(P〈0.05),而使用直接咬合法与哥特式弓描记法制作全口义齿的患者咀嚼效率没有差异;佩戴义齿3个月后,3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可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颌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即刻咀嚼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无牙颌再修复颌位记录的内容包括垂直颌位关系和水平颌位关系以及铰链轴关系.因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旧义齿使用多年,其(牙合)关系多表现为牙位与肌位的不一致.如果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不及时调整这种颌位关系的不当,最终会诱导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生;因此,确定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适宜的颌位关系是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统计353例全口义齿从戴入到替换期间进行的义齿重衬、基托修理和人工牙脱落等方面.对全口义齿的戴用时间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所有义齿都由雷根斯堡大学医疗中心修复科在职员工根据标准治疗方案于1984—2009年制作.并统一经过检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组1中94位患者的上下颌均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组2中165人只进行了单颌的总义齿修复。结果:组1的下颌总义齿中位存留时间为158年,上颌总义齿的中位存留时间为194年。上颌义齿往往需要重衬。上颌义齿的5年免修理率为697%.下颌义齿的5年免修理率为805‘Yo。组1义齿基托折裂率为58%.而对于组2中只有下颌义齿的患者来说.基托折裂率较高,中位数为152%。人工牙脱落的发生率较少.组1为5.8%,组2为109%。在最初的5年中,组1中95%的义齿和组2中90‰的义齿都没有发生人工牙脱落。结论:全口义齿长时间的使用需要大量的维护和修理。对戴用单颌总义齿的患者应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PA—720型自动快速颗粒分析系统和义齿固位力测量计,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重衬前后的咀嚼效能和固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重衬后上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力明显提高。2.重衬后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效能亦明显增强。3.固位力和垂直距离是对全口义齿患者咀嚼效能有一定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吸光度法测定138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并与正常(牙合)者的咀嚼效能相比较,观察分析各种类型牙列缺损者修复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和可摘局部义齿的疗效,得出下述结论:牙列缺损后咀嚼效能的丧失及义齿修复后咀嚼效能的恢复、提高与缺牙的数目、部位、义齿的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后牙种植修复体咀嚼效能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将后牙常规义齿与种植义齿的修复效果进行定量比较。方法:选择单侧后牙缺失4颗以下,无其他口腔疾病者无口腔修复史者90例,牙位等同,分为活动组,固定组,种植组各30例。正常牙列对照组30例。用改良吸光度法测量并比较单侧后牙缺失患者行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及种植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活动修复后咀嚼效能与正常牙列人群咀嚼效能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固定修复后,种植修复后与正常牙列咀嚼效能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修复均能有效提高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但活动义齿效果最差。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均能使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提高至与正牙列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修复效果进行初步评定分析。方法:用改良吸光度法测量常规全口义齿和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后的咀嚼效能,并计算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咀嚼效能占常规全口义齿的百分比。结果:两例病例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达到常规全口义齿的75%以上,结论:折叠式上颌全口义齿,是一种对小口畸形无牙颌患者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义齿在疑难全口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6例疑难全口病例修复困难或失败的患者,针对修复困难或失败的原因,应用治疗义齿改善不利于义齿修复的多种因素,通过治疗义齿复制,完成最终义齿修复。采用颌位关系指数、固位力及稳定性评分、口腔健康影响程度-EDENT量表评价治疗过程的有效性。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患者获得有效治疗,顺利完成最终义齿修复,且修复效果良好。结论 治疗义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纠正咬合和黏膜面问题并作为口颌系统神经及肌肉康复训练的工具,有助于最终义齿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40例即刻全口义齿修复者的临床研究,来探讨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一些特点。结果表明:(1)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50-60岁年龄组的患者最多,占52.5%;(3)患者中厂长,经理,教师最多,共中70%;(4)77.5%的患者曾有义齿修复史,其对即刻全口义齿的适应性比修复史的患者强;(5)义齿预成部位最多见于尖牙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例行即刻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来描记其修复3个月时以及再次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的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轨迹,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即刻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患者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范围明显小于其再次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时的运动范围,前者仅为后者的59.00%~69.95%(P<0.01)。可见戴用即刻全口义齿的患者其下颌切点边缘运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即刻全口义齿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性的义齿,患者戴用3个月后必须再次全口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吸光度法测定了62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者戴用双侧游离端义齿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表明:1.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戴用双侧游离端义齿后咀嚼效能随戴义齿时间延长而逐步提高,至戴义齿3个月趋于稳定。2.影响双侧游离端义齿咀嚼效能的主要因素,按其相关程度排列依次为缺失(牙合)单位数、(牙合)力、年龄、人工牙种类、牙槽嵴吸收程度和义齿所在颌位,其中(牙合)力与咀嚼效能呈正相关,其它因素与其呈负相关。性别、咀嚼习惯、戴义齿经验与咀嚼效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即刻全口义齿修复23例,3月后视口内情况行2次基托重塑或重做义齿,并测定各阶段咀嚼效能。约30%的患者行基托重塑,咀嚼效能为52.63%。  相似文献   

19.
全口义齿修复的成功与义齿设计制作的每一步有关。全口义齿的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牙槽嵴条件的不同,对于选择印模方法、人工牙形态、基托材料是不同的。在初诊时就应予以考虑,正确设计。成功的全口义齿需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支持、固位、肌肉平衡、咬合平衡。支持:是义齿就位的基础,包括承担义齿并且负担咀嚼压力的组织。如:粘膜和牙槽嵴。固位:是指对抗从口腔中脱位。肌肉平衡:是指唇、舌、颊肌作用于义齿上,使义齿在牙齿不接触时,并且在口腔运动状态下不脱位。咬合平衡:是指一个义齿与对颌义齿的相互作用力,这个力使牙齿处于接触状态并且颌运动时不脱位。根据口腔医学发展的现实,根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需求变化,我们现在在无牙颌患者的治疗中要注意的问题:加大即刻全口义齿、过渡义齿的应用;治疗的基本出发点是保护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充分认识全口义齿并不是患者的最终修复形式,应尽可能开展种植义齿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两种义齿粘附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测定25例患者使用义齿粘附剂前,使用Protefix粘着膏后和使用Protefix粘着粉后,全口义齿的最大切端咬合力及咀嚼效能。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 粘着膏和粘着粉都可提高义齿的最大切端咬合力;患者的咀嚼效能得到明显改善;多数患者认为粘着膏和粘着粉都可提高义齿的固位,稳定及咀嚼力。结论 Protefix义齿粘附剂可以显著提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