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患者常存在高凝状态,甚至发生血栓或栓塞而引起相应的器官缺血性改变及功能障碍,同时也影响了免疫治疗的效果[1]。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中的小片段,可作为纤维蛋白形成和纤溶的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变化,并观察二者水平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ReaderII金标定量分析仪对60例不同组别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Fib和D—D水平检测。结果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血浆Fib和D—D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较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血浆Fib和D—D含量变化与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发展显著相关,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的十分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含量,探讨肝癌患者Fg和D-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以及转移与否的关系,评价其在肝癌辅助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未转移组30例、转移组22例、治疗组17例)、60例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Fg和D-D的含量。结果 30例未转移肝癌患者Fg含量升高、D-D含量明显升高;2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浆中的Fg和D-D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治疗组Fg和D-D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Fg和D-D含量的变化与肝癌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肝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00-1501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对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骨折患者进行FDP及DD血浆水平测定.结果 骨折患者血浆FDP及DD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患者FDP和DD的阳性率分别为42.9%(18/42)、54.8%(23/42).结论动态监测FDP和DD水平,可密切关注体内凝血及纤溶的状况,有助于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 IB )和D-二聚体(D-D )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D水平,并分析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FIB、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患者组FIB、D-D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血浆FIB、D-D水平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监测微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g)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8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和Fig的水平。结果各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Fi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和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显著高于EDN组(P<0.01)。DD和Fig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69及0.392,P<0.01)。结论DN患者血浆DD和Fig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和D 二聚体(D dimer,D 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对6 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浆Fi和D D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急性颅脑损伤组6 0例,男33例,女2 7例,年龄5 2~75岁,平均(6 3.5±1 1 .5 )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患者入院时均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重型(GCS3~8分) 2 2例、中型(GCS9~1 2分) 1 0例、轻型(GCS1 3~1 5分) 2 8例。对照组30例,男1 8例,女1 2例,年龄4 8~73岁,平均(6 0 .3±1 1 .8)岁,系健康体检者。2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02例)/对照组(经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86例)的D—D和Fib的含量。其中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结果]冠心病组的AMI和UAP的D—D和Fib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和Fib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反映了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测定对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肝病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分别测定急性肝炎患者35例、慢性肝炎患者38例、肝硬化患者33例和40例健康者的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肝硬化组与各组间血浆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和D-二聚体含量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依次递增。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知检测肺癌患者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为肺癌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5例肺癌患者及17例手术后复发者,20例手术后无复发者和43名健康人的D-D和Fbg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Fb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手术后1年内复发的17例肺癌患者和手术后1年内无复发的20例肺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D-D和Fbg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了142例肺结核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肺结核组较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性疾病,监测相关指标,预防血栓性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癌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了解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肝癌转移的关系,并评价其在肝癌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00例肝癌患者、3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测定血浆D-dimer,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Fib含量。结果200例肝癌患者中,肿瘤初治组和难治转移组的血浆D-dimer及Fib含量明显升高,治疗缓解组血浆D-dimer及Fib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Fib及D-dimer含量的变化,与肝癌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患者128例,其中有PVT者16例为血栓组,无PVT者112例为无血栓组,测定2组血浆FIB、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组血浆FIB水平为(1.68±0.41) g/L,D-D水平为(0.96±0.14)mg/L;无血栓组血浆FIB水平为(2.58±0.64)g/L,D-D水平为(0.35±0.11)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监测血浆FIB,D-D水平有助于临床预测P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32例肺栓塞患者与116例有肺栓塞临床表现的呼吸系统其他疾病患者的D-D、FIB和血小板(PLT)。结果肺栓塞患者的D-D和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栓塞患者的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和FIB综合诊断PE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0.635~0.847),灵敏度为62.5%,特异性为82.76%,阳性预测值(PPV)为50%,阴性预测值(NPV)为88.9%,其中ROC曲线下面积、PPV和NPV都较单独诊断时高。结论联合检测D-D和FIB对早期诊断PE具有快速、简便、价廉等优势,值得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深静脉血栓(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DVT )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和FBG的裂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了86例ADV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明确诊断即时、溶栓24小时、溶栓72小时、溶栓7天以及溶栓第14天) 的D-二聚体(D-Dimer, D-D) 、FBG和FDP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 经F检验,明确诊断后即时及治疗24小时血清D-D水平高于72小时、7天以及14天(P <0.05);治疗24小时、72小时以及7天的血清FDP水平高于诊断即时以及14天(P <0.05)。经t检验,和诊断即时、治疗24小时以及72小时相比较,治疗7天以及14天的血清FBG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经sperman分析,ADVT血清FBG和FDP水平呈负相关( r = -0.78,P<0.05)。血清FBG基础水平≥4.5g/L的患者的血栓完全消散的百分率低(P<0.05)。结论 临床上联合检测D-D、FBG和FDP可能有助于判断ADVT的病理生理状态和评估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断为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0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 2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TEMI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38±0.91)g/L,对照组为(2.65±0.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D-二聚体的平方根STEMI组为(13.23±5.08)μg/L,对照组为(9.40±5.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1).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比值的平方根STEMI组为(9.11±4.13),对照组为(5.9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P<0.01).结论 STEMI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提示在STEMI急性期存在急性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观察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D-D、Fib、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D、Fib、TG、TC、LDL水平分别为(1.16±2.37)μg/mL、(3.50±1.06)g/L、(2.46±0.40)mmol/L、(5.54±1.21)mmol/L、(3.21±0.55)mmol/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29±0.10)μg/mL、(2.83±0.46)g/L、(2.04±0.63)mmol/L、(4.07±0.96)mmol/L、(2.92±0.68)mmol/L;冠心病组AT-Ⅲ、PT、HDL水平分别为78.6%±5.8%、(12.70±1.27)s和(2.02±0.88)m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4.2%±6.0%、(13.08±0.68)s和(2.37±0.7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Fib、PT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重型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血浆中D-D和Fib含量,其中重型肝炎患者43例(急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3例),慢性肝炎患者41例;健康对照30例。结果D-D含量在重型肝炎组平均为(4.87±2.31)ug/mL,慢性肝炎组为(0.41±0.15)ug/mL,健康对照组为(0.21±0.09)ug/mL;Fib含量在重型肝炎组平均为(1.85±0.86)g/L,慢性肝炎组为(2.85±1.03)g/L,健康对照组为(3.11±1.12)g/L。重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D-D和Fi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重型肝炎组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组分别比较,D-D和Fi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浆D-D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D-D和Fib含量可以作为重型肝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确诊的25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初诊组:明确诊断后,在未进行任何治疗前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分为肿瘤复发组、肿瘤缓解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形成速率(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以及FIB和DD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初诊组及肿瘤复发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升高,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肿瘤缓解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初诊组比较,肿瘤缓解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升高,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降低,DD和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初诊组比较,肿瘤复发组R值明显降低,Angle角和CI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缓解组比较,肿瘤复发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降低,Angle角、MA值和CI值明显升高,DD和FI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8.4%的恶性肿瘤患者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TEG参数或FIB或DD异常,其中DD异常率最高,MA次之。结论应用TEG、FIB及DD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完整、真实地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以减少血栓的发生风险,更好地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