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自1988年12月至1989年12月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11例精神病人,获得较满意效果。其中精神分裂症9例,脑发育迟滞并发作性精神障碍1例,神经症1例。病例与靶点选择:精神分裂症靶点选择:扣带回(双侧)1例;双侧扣带回+1侧杏仁核5例;双侧扣带回+双侧杏仁核2例;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支1例。脑发育迟滞并发作性精神障碍第一次手术毁损双侧杏仁核,效果欠佳,于20天后二次手术毁损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支。神经症:双侧扣带回+双侧内囊前支。疗效评价精神分裂症:9例病人于手术后,由2~3位精神病科医师采用BPRS精神量表评分,近期  相似文献   

2.
本院近年来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行多靶点破坏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20~38岁,平均28.0岁。均经精神科明确诊断,多次住院治疗无效果,5次以上住院10例,4次5例,3次1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3例,儿童性精神分裂症、癫痫合并精神障碍及精分伴病态人格各1例。病期3~10年,平均8年零3个月。临床表现有攻击冲动行为、自杀观念、妄想、自言自语、外逃等。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发现,11例行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手术方法:采用多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其中双侧前扣带回加双侧杏仁核15次例(含1例2次手术),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1次例,双侧杏仁核加红核前区(Forel—H核)1次例。前扣带回,正位片中线旁开3 mm,侧位片侧室前角尖向后20~30mm,侧脑室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脑立体定向手术对记忆的影响,我们对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了手术前、后记忆测定,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共13例住院病人,均符合 CcMD—Ⅱ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7~42岁,平均27.7±6.5岁。病程3~19年,平均8.15±3.84年。文化程度:小学1例,初中6例,高中6例,初中文化水平以上占92.3%。主要临床症状为幻听9人次,被害妄想10人次,情感迟钝或淡漠5人次,冲动怪异引为8人次。患者因持续难以控制症状,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多功能立体定向仪和射频治疗仪作脑内热控毁损术,手术靶点:双侧杏仁核+扣带回5例,双侧扣带回3例,双内囊前肢+扣带回2例,双内囊前肢+杏仁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5年初至今应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74例,现对双侧扣带束、双侧尾核下束(下称A组)8例;双侧扣带束、双侧杏仁核(下称B组)13例两组慢性精神病的手术及疗效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精神分裂症20例,情感性精神病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1~51岁,  相似文献   

5.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追踪观察李思特岳文浩李秋香单飞豹为了解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和对此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对接受过该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了追踪观察。1.资料和方法:试验组为27例接受过双侧扣带回、杏仁核立体定向手术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1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中用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验证靶点,其中17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3~6个月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术后1年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51例患者中,恢复13例、显著进步200例、进步29例、无变化9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安全,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89年以来应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伴有严重冲动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28.45岁。病程4~22年。临床症状,20例均有冲动攻击行为,其他症状有思维联想障碍11例,怪异动作4例,妄想2例,幻听幻视5例。脑电图轻度异常2例,脑室造影4例轻度脑室扩大,1例中度扩大。术前用药折合氯丙嗪500~1800mg,术前量表(BPRS)检查,半数超过50分,大部分在40分以上。定向手术采用FY85~Ⅱ型大型立体定向仪和FYS85型射频仪。毀损靶点为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杏仁核和一侧丘脑背内侧核(优势侧)。湿度60~80℃,时间60~120秒。手术后并发症,仅3例有暂时性尿失禁。手术效果:术后随访6~13个月,按标准恢复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5例,无效3例。术后量表记分比木前有明显降低(P≤0.01)。17例冲动攻击行为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消失。 Cox1977年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多靶点毁损治疗精神分裂症不可控制的暴力行为获得一定效果。关于毁损靶点,目前国內大多采用双侧前扣带回及双侧杏仁核,效果不理想。本组病例采用毀损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杏仁核和一侧丘脑背内侧核(优势侧),取得较好效果,国内尚未见报道。丘脑背内侧核的毁损对焦虑症、强迫症、攻击行为有效,Spiegel首先采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经过三年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6~39岁,平均32.8岁,病期5~15年。本组病例均由精神科确诊,诊断符合1988年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制定的标准及DSM-Ⅲ标准,术前行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功正常,头颅CT提示脑萎缩1例,正常3例。手术靶点:双侧扣带回+双杏仁核;双杏仁核+右丘脑背内侧核;双扣带回+双杏仁核+右丘脑背内侧核各1例。手术采用南京产DSY—A型定向仪及多  相似文献   

9.
双侧杏仁核、扣带回多靶点毁损治疗精神病3例报告邓厚才周曹朱晓梅李亚飞邓先佑黄功华陈晓兵我院在几年中,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双侧杏仁核、扣带回多靶点毁损)治疗3例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全部获得成功,分别通过6年,5年和近期追踪观察,2例显效,1例进步。我...  相似文献   

10.
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坏术治疗精神运动癫痫5例报告江苏省人民医院脑外科彭长平福建省莆田市医院外科周金东5例应用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坏术治疗精神运动性癫痫,男4例,女1例,病程5~32年,我们采用单纯双侧杏仁核、或双侧杏仁核加双侧内囊前肢、或单侧杏仁核加双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扣带回靶点定位的不同选择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精神障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立体定向技术,螺旋CT与坐标定位相结合计算靶点坐标值,根据扣带回毁损位点的不同,将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间86例顽固性精神障碍患者分成研究组(靶点前移组)和对照组,行同期双侧杏仁核加扣带回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毁损治疗.采用全国精神外科协作组1990年制定的评定方法对结果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扣带回靶点前移组较对照组尿失禁发生率减少(P<0.05). 结论同期双侧杏仁核加扣带回多靶点毁损治疗顽固性精神障碍临床效果显著,扣带回靶点适当前移可明显降低尿失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8年2月对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脑立体定向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杏仁核毁损术,这3例病人术前表现杀人、纵火、伤人、毁物等冲动攻击行为,病程长达4~11年,均多次住精神病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服多种抗精神药物无效,术后3个月至4年周期随访6次,其中l例已结婚2年,能正常参加社会工作,攻击冲动行为消失;另2例冲动行为消失,能进行家务劳动,生活自理,社会环境适应良好,疗效显著。我们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  相似文献   

13.
本报道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6例。共施行18次手术包括毁损双侧扣带回加双侧杏仁核8例次.双侧扣带回加右侧杏仁核2例次,双侧扣带回5例次,双侧杏仁核2例次,丘脑背内侧核1例次.总有效率为68.7%。术前、术后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精神功能评价量表(GAF)显示总分均有极显差异(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显示术后明显进步,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6例。共施行18次手术包括毁损双侧扣带回加双侧杏仁核8例次,双侧扣带回加右侧杏仁核2例次,双侧扣带回5例次,双侧杏仁核2例次,丘脑背内侧核1例次。总有效率为68.7%。术前、术后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精神功能评价量表(GAF)显示总分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显示术后明显进步,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行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及杏仁核毁损术,并随访判断疗效变化。结果:术后随访三至六个月,有效为88%,显效为43.5%,无效为12%。六个月至二年随访,有效为79.6%,显效为51.8%,无效为20.4%。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术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后应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期9年,3次住院,曾用足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包括氯氮平、电休克),效均不佳,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靶点为双侧扣带回+右侧杏仁核。术前和术后3月、6月分别作BPRS量表评定,术后总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可见,立体定向手术对思维障碍并无十分明显作用,而冲动攻击行为基本消失,情绪较平稳,脾气较温和,与文献报道的立体定向手术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所伴有的冲动攻击行为具有良好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难治性精神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对难治性精神病人的神经生理、记忆、智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选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等脑内不同靶点进行单靶点或多靶点联合毁损,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医学心理、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照分析,同时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BPRS及各因子分析对照。结果难治性分裂症通过BPRS及各因子分析,其中BPRS、ANDP、ACTV、HOST手术前后对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综合疗效评定:痊愈2例;显进64例;进步41例;无效20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技术对临床确诊的难治性精神病靶症状疗效是肯定的,手术对患者记忆、智能及脑电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立体定向手术作为精神外科治疗的手段已为国内外不少学者所肯定。我们采用南京生产的DZY—A型定仪,从1988年6月至89年5月对5例精神病人进行了手术,初步效果满意。临床资料年龄23~43岁,平均33.4岁,病期8~20年,平均14年,3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2例躁狂症,均长期住精神病院,正规服药效果不佳,行双侧扣带回破坏,其中1例加双侧杏仁核破坏。术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攻击行为停止。近期随访4例病人情况良好,1例尚需少量抗精神病药物维持。讨论 1.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其安全性较高,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病人需精神科与神经外科密切配合,以提高疗效。 2.对精神病的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局麻,便于观察病情、核对毁损靶点、生理指标监测,从而能够早期发现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治疗前先制造一个可逆性的和暂时性的毁损灶,使之对其破坏力、破坏灶大小、形  相似文献   

19.
报道我科近十年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5~49岁,病因较明确者17例。手术方法分1.立体定向杏仁核或联合靶点毁损术11例;2.立体定向胼胝体前部毁损术8例;3.立体定向胼胝体联合双侧杏仁核毁损术9例。平均随访4.2年,显着进步者11例,进步者11例,占78.6%。文章叙述了不同手术的方法及其指征,讨论了靶点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5年3月采用立体定向术破坏双侧前扣带回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23例,经5年随访,显著进步 2例,进步11例,有效率为 56%。1987年 4月又在此基础上,采用包括双侧前扣带回与双侧杏仁核的多靶点立体定向术治疗27例,经3年随访,显著进步4例,进步12例,有效率为59%。从两组病人随访结果,认为手术对部份病人有一定效果,表现为精神障碍发作减少,冲动行为有所减少或基本消失,而对本病的核心症状如思维形式障碍,幻觉和妄想等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